综合信息频道
合作组织  人力资源  它山之石  会议展览  肉类加工  
当前位置:首页它山之石地方模式 → 文章内容

浙江猪业转型成功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启示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17/9/20 6:41:35 关注:904 评论: 我要投稿

  浙江省作为国内先发地区,相比其他省市,较早地感受到了生态环境问题带来的发展压力。2013 年初,“黄浦江死猪”事件对浙江省社会形象以及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为全面整治生态环境, 自2013 年年底始,浙江省开展“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根据《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全力推进农业水环境治理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实施意见》,农业水环境治理是“五水共治”的重要内容,尤其浙江省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倒逼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短短几年内取得了重大成就。
  “五水共治”开展之初,浙江省即制定3 年(2014—2016 年)要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从时间规划上来看,浙江省“治水”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本文通过梳理、总结浙江省养猪业转型发展中实施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就,对浙江省养猪业转型发展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同时也为我国其他地区生猪养殖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启示。
  1 “五水共治”对浙江省传统养猪业发展提出新要求我国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污水、恶臭一旦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以浙江省为例,整体养殖水平较低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是浙江省养猪业的顽疾。
  1.1 消纳能力不足引发环境污染
  浙江省生猪养殖消纳能力不足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生猪养殖数量激增对环境承载造成了巨大压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浙江省生猪养殖数量较以往有大幅提升,2012 年底,浙江省生猪年末存栏量达1 338.3 万头,出栏量达1 934.4 万头,均为历史最高。虽然整体上浙江省畜禽粪尿及污水排放量在合理范围内, 但区域粪尿空间承载量分布严重不均,嘉兴、衢州的粪尿空间承载量远远超出环境承载量。
  其次, 浙江省传统生猪养殖户以年出栏量小于100 头的养殖场为主,由于存在利益驱动等原因,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容易造成养殖污水和排泄物在没有经过处理的情况下乱排,严重影响当地的水源和土壤,产生面源污染。
  1.2 生猪质量不高间接引发环境污染
  生猪养殖中疾病传播及病死猪处理不当都易引起污染问题。一方面,浙江传统养殖场在猪舍及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较少,养殖环境脏乱差、无隔离消毒措施、无序养殖等现象一直存在,这为疾病的爆发和传播留下隐患,容易产生间接污染问题。
  另一方面,为满足消费者的猪肉需求,浙江各地政府提倡引进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为代表的外来高产猪种, 却忽视对生猪品种结构的控制及优化,导致生猪风险抵抗能力低、抗病能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容易出现病死猪、疫情等。另外,部分养殖户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引入价格便宜的劣等种猪也容易造成各种疾病的传播。
  2 浙江省养猪业转型发展的现实举措及成效
  2.1 淘汰“落后产能”
  为实现生猪养殖数量回归环境可承载的范围目标,浙江通过“拆”、“转”2 个阶段对传统生猪养殖户进行改造。
  首先,开展“三改一拆”专项行动,大力拆除违建猪舍,关停环保不达标的“低、小、散” 养殖场,重新划定禁限养区范围,实行合理承载, 推进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同时,浙江鼓励龙头企业“走出去”发展,鼓励异地养殖。2017 年,浙江省计划启动“浙猪北养”工程,推动养猪“走出去”, 生猪“调进来”,有效降低全省范围内的生猪养殖量。在此基础上,为兼顾环保收益与农户的经济收益, 浙江义乌等地启动生猪托养试点,家庭养猪场的生猪托养至规模养殖场进行统一饲养管理。如图1 所示,2013 年以来,浙江省共关闭47 000 家猪场,生猪养殖总体规模显著下降,其中生猪存栏量连续17 个季度下降,截止2017 年一季度末,浙江生猪存栏570.9 万头,已不足2012 年末的一半。

  其次,为实现有效治水,兼顾民生和经济发展, 浙江省在按标准对拆除猪舍进行足额补偿的前提下, 引导退养户进行转产转业。杜婷婷等研究发现, 生猪养殖污染治理与产业转型过程中主要利益关系的冲突实质是政府和生猪养殖户之间的冲突,养殖户的长期收益是影响养猪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此, 浙江各地积极响应鼓励生猪养殖户转产转业专业从事生态高效现代农业,鼓励生猪养殖户转型高山蔬菜和瓜果种植。
  2.2 养殖场结构优化
  长期以来,中国养猪业以散养户为主,受规模、资金、人员等方面限制,散养户与生产相适应的配套排污处理技术与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因此, 生猪养殖的规模化演进不可避免。自开展“五水共治”以来,浙江省鼓励和引导发展年出栏50 头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生猪养殖结构逐渐由农户散养模式向集约化、规模化模式转变。根据浙江日报2017 年2 月28 日报道,经过3 年的调整,浙江省整治保留了8 345 家年存栏50 头以上的养殖场,年出栏500 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化水平达到70% 以上, 高出全国26 个百分点。
  在鼓励规模化养殖的同时,浙江也意识到规模养殖场的环境污染风险,鼓励并大力扶持规模养殖场的生态化、规范化建设,尤其重视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处理情况,对规模化养殖场进行政府环境政策约束,改造甚至关停不达标的养殖场。以浙江嘉兴为例,2014 年开始,嘉兴市实施养殖许可证发放政策,不符合环保准入要求的养殖户无法获得生猪养殖准入,通过优胜劣汰有效提高养殖场的治污标准。针对部分养殖场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一方面,浙江省每年都接受部分治污设施不配套养殖场的改造申请,对审核通过的养殖场进行标准化猪舍以及配套设施等方面建设的财政补助,鼓励规范化养殖场建设。另一方面,浙江省部分地区组建紧密型龙珠生猪专业合作社,筹集信贷资金,解决规模养殖贷款难的问题。自“五水共治”以来,浙江省对3.8 万家规模养殖场治污设施进行了修复改造,1 300 家年出栏1 0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提升,另外, 浙江省计划将建成200 个以上省级示范性美丽牧场。
  2.3 生猪品种结构优化
  针对传统养猪业品种结构单一,只重“量”不重“质” 的问题,浙江省对生猪养殖产品进行结构调整,提倡优化生猪品种结构,优先发展特色精品畜牧业, 包括支持金华猪等优质地方种猪养殖,对地方猪养殖项目提供财政补贴以及政策倾斜。例如金华两头乌猪产业发展为地方品种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示范样板。2014 年,“金华两头乌产业立项计划表” 经金华市农业局通过,金华市本级财政将每年向两头乌产业提供支农专项资金;同年“金华两头乌猪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获浙江省农业厅、财政厅农业重大项目立项,计划到2020 年,金华两头乌猪年出栏量将达到50 万头,数量较2012 年的7.5 万头大幅提升。
  2.4 推广生态循环农业
  为实现农业水环境治理目标,浙江省按照畜禽养殖“一县一规划、一场一方案” 的要求和“谁养殖、谁治理”主体责任,实施生猪养殖污染治理与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生态养殖,要求不同地区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农牧生态平衡模式。
  浙江省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主要有污水深度处理模式、养殖密集区废弃物集中处理模式等。浙江各地在“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的基础上,构建沼液和初级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机制,尤其在养殖密集区,实行个人筹集一部分、政府扶持一部分、猪粪加工效益补贴一部分,逐步建设和完善生猪养殖的粪污处理设施。浙江省2014 年新建的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30 个,目标到2017 年底至少建成200 个。浙江农牧生态平衡模式主要包括种养一体化、“三改两分再利用”等,通过种养结合使畜牧业废弃物与种植业消纳点对点、量对量、时对时地有效对接,实现零排放。
  以浙江嘉兴为例,作为养殖密集区,嘉兴开展生猪养殖与土地流转、有机肥生产、农业种植相结合的“三结合”生态发展模式。一方面,建立“三废”收集服务体系,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处理粪污。嘉兴龙头企业、合作社、处理中心和农户四方参与合作,通过龙头企业加工将干粪制成高级有机肥; 另一方面,通过沼气池加沼液收集对养殖废水进行综合利用和集中处理,倡导养殖户建设沼气池,配套沼液储存池,基本实现“一户一池”全覆盖,实施沼液还田,16 个牧业小区均实行“猪- 沼- 草” 的生态养殖方式,对本地无法消纳的沼液调送污水公司联合处理,使猪场达到零排放。
  2.5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2013 年,浙江省政府加大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的建设力度,并着力构建监管长效机制。2013 年以来,全省建设41 个死亡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厂, 形成了高温干化、高温碳化、高温高压生态循环处理及高温生物降解无害化处理模式和“村收、镇聚、县处理”的无害化收集处理机制。在此基础上,浙江龙游实践出养殖户、保险公司、处理中心、政府部门合作的新模式,建成日处理20 t 病死动物项目, 建立了“政府监管、企业运作、财政补贴、保险联动” 的病死动物无害化长效处理机制。
  此外,由于大量的小型养殖场被关停,浙江生猪养殖数量显著下降,死亡猪数量也相应降低,部分地区无害化处理设施产能得到释放。为了避免设备资源浪费,浙江省农业厅和财政厅出台《关于推进死亡动物跨区域联动处理机制建设的意见》,通过统筹协调和区域联动,避免无害化处理设施重复建设和设备闲置,努力构建“科学完备、运转高效” 的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
  3 浙江省养猪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退养户转产转业遭遇挑战
  自“五水共治”以来, 浙江省关停了大量的中小型养殖场,各地政府鼓励退养户转产转业,然而一些地区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较多。一方面,部分退养户因为无法割舍对生猪养殖的感情,或因文化程度不高、学习能力欠缺而对新产业有所畏惧,转产转业热情不高;另一方面, 转产转业后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大不如前。退养户大多为50 头以下规模的散养养殖户,具有成本低、生猪死亡损失低等优势,尤其在浙江,散养利润率明显高于其他规模养殖方式,退养户转产转业后的收入一般较之前产生较大差距。尤其是转产户在从事新产业中往往会遇到“销售难”和“贷款难”的问题。由于转产转业后,退养户仍从事农业领域相关产业,但其对新产业技术储备欠缺、行业规模不了解,造成产品滞销,收入下降;另外,种植业授信评估较低,部分农户年龄受限,无法贷到足够资金, 退养户无法大规模投入,发展资金受限。
  针对以上问题,政府要开展“帮扶”活动,将部分转产转业后效益好的退养户作为带头人,帮助和辅导其他退养户进行转产转业,传授成功经验, 形成转产转业的良好氛围;此外,要对转产转业户进行技术、市场销售等培训,帮助退养户快速学习新产业的发展规律;同时,要鼓励企业与村结对, 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公司+ 农村合作社” 模式引导并指导养殖户进行转产;当地银行、农村信用社也要开展“普惠金融”,推出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帮助退养户解决“贷款难”的问题。
  3.2 粗放型减产易导致供给不足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猪粮安天下”的说法,部分地方政府片面理解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出台的环境保护政策, 为保证环保达标,在不了解实际污染状况下扩大禁养区,大量关闭养猪场,对浙江省生猪市场供需关系以及浙江省生猪养殖业发展产生负面作用,一旦出现疫情,甚至威胁浙江省粮食安全。根据《浙江省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方案》制定的目标,到2015 年浙江省生猪饲养量减少400 万头,实际上比2012 年减少逾600 万头(图1),远超农业厅制定的目标。
  基于以上问题,浙江省内要进行区域结构调整, 因地制宜,严格执行《浙江省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方案》的要求,不能盲目扩大禁养区、限养区范围以及减产数量。另外,在综合考量各地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采取有保有压、有减有增的策略,提高“甬温台丽”产业扩展区的猪肉自给率。
  4 浙江省经验总结及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启示
  从全国范围来看,浙江省开展“五水共治”倒逼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具有前瞻性,起到了示范作用。2016 年10 月,浙江获批成为全国第1 个、也是目前唯一个“畜牧业绿色示范省”。
  4.1 养猪业转型发展切忌粗放型减产
  养殖业转型发展不能片面理解为粗放型减产。一方面,要对区域结构进行调整,综合考量各地的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因地制宜,采取有保有压、有减有增策略, 主要破解“养在哪”的问题,切忌通过一味关停养殖场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并且大城市周边要保持一定量的生猪养殖;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在完成环保目标的同时,要兼顾民生和经济发展,关停养殖户的转型问题要引起重视,尤其是要出台完善的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对转产转业的养殖户进行妥善安置,力争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4.2 强化生猪养殖业技术支持
  养猪业转型发展实质是养殖技术的提升,运用科学的养殖技术替代传统养殖。一方面,在完善养殖场配套设施的基础上, 要与时俱进,通过开展培训、实地指导、现场观摩等形式,推广应用先进的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另一方面,要对生猪养殖户定期开展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普及活动,增强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环保意识。
  4.3 实行因地制宜的生态养殖策略
  在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可以引导养殖户通过高投入上马降低排放量的设备;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散养户占比较高, 政府可以建设“三废”收集服务体系,出台土地、补贴等优惠政策,引导规模较大的肥料厂家以及龙头企业深入养殖重点区域,建立有机肥处理厂,同时对养殖户进行补贴,统一收集养殖户产生的粪污, 对该地区生猪养殖产生的粪污进行集中处理,从而有效改善生猪养殖密集地区的环境。
  4.4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民资参与
  事实上, 一方面,政府在政策层面对环境治理进行指导与实际落地情况往往存在偏差及滞后性,不能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困难;另一方面,政府资金有限, 难以对所有环节进行财政补贴扶持。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生猪养殖污染治理与排泄物资源化利用领域, 为领军企业、养殖户、处理厂等各主体搭建平台, 用较少资源撬动大产业。以浙江省为例,在鼓励养殖户与华统集团、青莲食品股份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充分合作,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的同时,也鼓励小规模养殖场以同类集聚的形式进行合作, 形成浙江龙珠畜牧专业合作社等组织。
  4.5 建立长治久安的监督检查长效机制
  生猪生产具有周期性,同时环境污染治理也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并往往伴随着反复。因此,生猪养殖业污染治理需要遵循生猪养殖业以及自然生态的规律,建立监督检查长效机制,主动加强与环保等部门的合作,对生猪养殖场污染治理和设施运行情况开展定期巡查、联合执法机制,将指标任务列入各级政府常规考核中,保证长治久安。

文章作者:项国鹏,等 中国畜牧杂志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生猪期货价格下跌2.00%,报价降至15135元/吨2024/3/28 11:49:03
若4月份生猪价格继续上涨 市场或再现“千元仔猪”2024/3/28 11:48:35
2024年第11-12周猪、禽及相关产品价格2024/3/28 8:22:20
西藏藏猪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2024/3/28 8:21:57
覆巢之下无完卵!散户退市,规模场缩产……未来只有这两类猪场能盈利?2024/3/28 8:21:31
中草药对育肥猪链球菌病的预防及其 生长性能的影响2024/3/28 8:12:25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