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信息频道
合作组织  人力资源  它山之石  会议展览  肉类加工  
当前位置:首页人力资源行业专家 → 文章内容

陈春花:企业不分“朝阳夕阳”,只看能否与时俱进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0/11/18 13:43:00 关注:463 评论: 我要投稿

  主持人:袁小珊
  嘉宾: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陈春花

  2020年即将收尾,经历过疫情“至暗时刻”的中国企业,正在加速恢复的进程中。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21.15和122.54,同比增长21.15%和22.54%。这两组变化明显的数据,反映出的是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改善,以及企业家对宏观经济信心的提升。
  此刻或许我们不愿意回想,就在几个月前,大量的国内企业还在“生死线”的边缘挣扎。商业活动停摆之下,考验的是企业抗风险能力,其中至关重要的是现金流储备,以及根据需求灵活调整业务的观察力和执行力。
  另一方面,在不久前通过的“十四五”规划草案中,“双循环”、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等概念被重点提及。经历疫情冲击后的中国经济,激发内循环活力的关键就在于加速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传统与新兴行业的融合发展。这就需要一些企业学会更好地应用数字科技,转变传统业务模式。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的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作为企业管理研究的知名学者,她在疫情期间曾多次撰文,对于企业如何应对生存危机给出建议。曾在新希望六和集团担任CEO三年的她,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更有着切身的体会。
  越是困难的时候,需求越多,企业的机会也越多。
  财新时间:
  您之前说过,中国企业严格意义上讲没有经过特别大的挫折,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不是算作一次?
  陈春花:
  对。我们过去的40年,其实经济一直在增长,不管长多少。我们以前是高速增长,后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调了下来,但是还是长。我们这一次就遇到了不长,或者负增长,第一季度就遇到了负增长,所以应该说对企业是非常巨大的挑战。
  恰恰在这个时候,能够看出来企业抵抗力够不够,比如说你的现金储备够不够。我们很多企业可能现金储备大概只有三个月,但是好的企业就会有半年到一年。我之前拜访过一家企业,今年应该是它成立65周年,很少有企业能够有这么长的历史。跟我一起去看这个企业的朋友就问他说,你能走65年,即使在今年依然可以走得很稳,原因到底是什么?他说,我一直以来都对自己提了一个要求,就是我如果一年都没有订单,我必须有钱保证所有的员工都有工资发,然后我整个生产运营都不能停。也就是说,企业的现金储备是以一年的逻辑去做。如果没有危机,大家不会意识到,有比较充裕的现金流是很重要的事情。大家可能更强调怎么高周转,怎么让成本降得更低。
  但是当巨大的挑战来的时候,你要靠自己的时候,真的就是要有现金流。在所有东西都停顿、别人都没有机会的时候,你还是能够继续,你当然就是一个很强的公司。所以这一轮疫情的确是可以检验出来,我也很高兴我看到非常多的企业,逆境当中反而是增长的,而且还能走得很稳,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情形。
  财新时间:
  您能否分享一些案例,在疫情当中哪些企业反应迅速、及时,然后做了怎样的业务调整?
  陈春花:
  根据我当时的研究,还是有很多企业反应很快的。比如有一个做保险中介服务的公司,保险业务其实是要面对面交流的,是依托于线下的,但是疫情原因就不太可能了。这家公司非常快地调整,然后想在这个期间,大家对新冠疫情完全不了解的时候,会产生的各种冲突是什么,据此马上出了一个保险产品。把这个保险产品做出来之后,用在线的方式跟大家沟通,反而它得到了非常大的市场新机会,短短7天不到销售量非常大。
  餐饮业、百货业也有这样的案例。因为越是变化的时候,越是遇到难题的时候,其实人们寻找帮助的需求是更多的。如果企业基于我要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我要解决他的问题的时候,其实机会是出现的。
  财新时间:
  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平衡正常经营和抗危机战略?
  陈春花:
  我一直以来对企业经营的立场都是希望它财务保守,无论我自己做总裁还是给企业做服务,这个都是我非常明确的坚持。任何企业,在任何时间点上来看,这种危机也许从外部来,也许从内部来。所谓从内部来,是说可能这个行业调整不是大环境造成的,是行业自己要去做自我迭代或者颠覆。
  我一直认为好的经营管理者、好的企业领导者,首先要有危机意识,而不是危机来了就说百年不遇或者十年不遇,不是这样。他应该时时刻刻告诉自己危机意识在。几乎所有好的企业很大的特点都是战战兢兢,都会认为危机意识本身是最重要的警醒。
  企业要实现创新,就一定要放弃旧的价值逻辑。
  财新时间:
  疫情冲击下,国家鼓励经济“双循环”。在这样一个新的背景之下,您觉得什么样的行业可能有比较大的机遇?什么样的行业可能会受一些影响?
  陈春花:
  其实在双循环这个概念当中,我们以内循环为主,我觉得应该说大部分的行业都会受到比较大的推动。即使疫情没有来,我们其实也是在一个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各个产业都在做转型升级,其中也就产生了新的价值和机会。
  那什么样的企业可能会受到负面的影响?一种是落后的产能。比如传统的零售业,还是想开个卖场然后等着收租金,你可能就没有机会,但是如果你让卖场变成体验中心,是消费者愿意来到这里做互动的地方,它的业务模式可能已经在转换了。
  另外一种,还是基于原有的商业逻辑或者对产业的理解去做,可能它不落后,但是它没有去增加新的元素。比如我们习惯性讲,你是不是应该加一些数字化的能力,是不是能够从线下和线上去做组合?就像我们老师也是一样的,现在我们所有老师都必须学会在线上课,以前我们不需要的,你只要来到校园,我在学校里上就行了。但是现在恐怕就得学会在线,而且你还得有能力在在线上课的时候,让学生感受得到跟线下不一样的收获,这实际上就等于老师自己有了一个变化。如果你不肯变化,不做新的价值增加,应该说也会被调整的。
  我没有说哪些行业好,或者哪些行业不好。因为我自己有一个这么多年来的观点,就是说其实不存在朝阳或者夕阳行业,只存在能不能与时俱进的企业。不可以与时俱进的话,是会被淘汰的。我是从这个视角来回答你的问题。
  财新时间:
  讲到与时俱进,疫情之下,企业越来越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您觉得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
  陈春花:
  传统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它最大的挑战首先是认知的挑战,也就是说你怎么理解一个全新的时代出现。之前互联网刚来的时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虚拟经济冲击实体经济”,吵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有几个著名的打赌。但你会发现,今天虚实之间是分不开的,所有做传统产业的人恐怕也得做直播,很多直播的人卖货必须是真实的产品,所以它其实是一个融合,没有虚拟冲击实体、谁冲击谁的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认知改变。
  其次,实际上是怎么去理解这样一个改变带来新的价值创造的创新能力,这是非常多的传统企业做不到的。传统企业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沿着它自己的逻辑创造价值,现在实际上要完全找新的,你的历史对你没有什么帮助。你要有目的地放弃,然后才可以有空间琢磨新的东西,这个是第二个要求。
  第三个是开放共生,这是我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我们今天看那些市值非常高的公司,比如苹果,会发现苹果其实可以让很多领域共生,即通过它产生更多的新应用,有新的可能。之前手机仅仅是个通讯工具,现在它是个智能终端,之前认为通讯跟生活和工作之间有价值,但是没有想到它有无限可能的价值,这就是一个共生的概念,它可以融合更多的东西,大家在一个共生的体系当中获取更大的价值,会发现未来好像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三点可能是比较重要的挑战,也是传统企业要去超越的地方。很多传统企业常常边界守得很清楚,核心竞争力很希望能够保护住,但实际上这个壁垒是要打掉的,就是你能合作共生的更多,你的机会可能更大。
  财新时间:
  我们也看到很多跨界案例,好像是“为了跨界而跨界”,像传统制造业企业去花很多钱做电商,比如说房地产企业做新能源车,大家普遍对这样一种跨界还是抱着观望的态度。
  陈春花:
  跨界本身的尝试,我还是比较认可的,因为企业始终是要不断去变,去尝试,去创新。反过来说,你尝试了是不是一定会成功?我们也知道不一定,但是你不尝试肯定不行。
  对于传统企业说,去做跨界的时候怎么让自己变得成功率更高一些,其实我觉得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合作,不是独立去做,因为跨界能力不是内生出来的,它很大程度上是从外部来的,如果能开放做合作,它的成功可能性就会高很多。
  我在2013年到2016年在新希望做过CEO,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就涉及到传统农业怎么转型,怎么转向数字化,怎么转向我们讲的新的可能。当时其实比较快的一个方法,也是我自己感受非常深的,其实就是开放合作,然后去做跨界。
  作为一家农牧饲料企业,我们不断跟更多的食品企业做跨界合作,由此养殖和饲料的价值就会被释放出来;我们可能还要跟非常多的大数据公司合作,以便知道疫情和养殖的状态;我们还会跟很多环保公司合作,让环保有更强的新能力。所以传统企业去做能力转换的时候,跨界、合作会有很大的帮助,也会让成功率比较高。
  跨界失败的教训,其实很多是从投资角度来讲。比如原来做地产决定投资一个新兴领域,这实际上是用资本跨界。当你用资本进入到另外一个领域,就必须用那个领域的逻辑去做。如果你用原来的领域模式去做,那就可能会失败。
  面临外部冲击时,企业要保持自己的战略节奏。
  财新时间:
  国际局势动荡之下,中国企业的海外业务受到较大影响。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陈春花:
  从企业视角去看,当它在国际市场上受阻,或者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时,一方面肯定要积极去应对,寻求能够解决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关注不同市场的布局。这些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进行布局,我相信它在运营能力、技术、创造价值的能力方面,一定都有独到之处。回到中国市场,我也认为他们具有很好的能力为顾客创造价值。
  所以给他们的意见,倒并不需要从专家的视角去给,因为这些企业有能力去做全球布局的时候,它也有能力做中国市场的布局。可能更重要的还是在于说在面对这些大的外部力量冲击的时候,怎么让自己能够比较稳定,有信心,不要让冲击带来非常大的慌乱,甚至看不清未来。遇到大的外部冲击力,企业自己的战略要有节奏,不要被打乱,然后要很有定力去坚持把它在中国市场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这个部分做得更好。
  财新时间:
  以中国为核心的全球产业链似乎正在重塑,一些制造业产能正逐步向东南亚国家迁移。对此您有什么观察?
  陈春花:
  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供应链,就是供应这一端。其实供应端的布局和调整跟几样东西有关系:首先它跟市场有关系,也就是说任何供应链最佳的状态是贴近市场。比如电动汽车,在全世界来讲,中国的市场是量最大的,所以如果你要做电动汽车的生产,其实你就一定是要迁到贴近中国市场这部分,所以特斯拉的工厂会设在这里,国际上这么多汽车品牌都在中国设了工厂,包括奥迪、宝马、奔驰。在我的理解当中,如果我们按供应链的影响因素来讲,中国市场是最大的一个市场,它们应该是不太会回迁,这是第一个逻辑。
  第二个,产业配套的完整性。任何一个供应其实都是需要非常完整的产业配套,中国之所以能够参与这么多国际的分工,在供应链上其实中国在很多产业上的配套是完整的,使得产业集聚的效应是最佳的,这个时候想调整也有一定难度。
  第三,成熟的产业工人。成熟的产业工人不仅仅是讲成本低还是高,我们以前会认为说中国的产业工人比较便宜,现在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劳动力也比较便宜,有人做过比较,是不是就可以这样迁过去?坦白讲,现在在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不仅仅是个便宜的问题,还有一个成熟度的问题。一个成熟的产业工人被培养出来,也需要两三年时间,所以这是第三个因素。
  第四,对整个供应链的调整影响比较大的,其实就是它的物流,就是整个物流状态。
  这些因素合起来,其实是讨论这个产业链移动、转换的成本。效率跟成本之间的比较能力,只要还有优势,其实可以比较笃定。如果没有优势,被调整也是必然的事情。
  本文来源:微信公号“财新视听 ”
  陈春花,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主讲巨变时代的组织管理。
文章来源:腾讯网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陈春花:当下管理最大的挑战,就是企业寿命在缩短2023/11/21 21:40:14
陈春花:组织成长全景图2023/8/9 8:17:31
陈春花:唐之先生,你是生命昂扬之人2023/6/5 8:29:21
陈春花:启动新的一年,从回归经营基本面开始2023/1/31 23:31:56
陈春花:带痛前行2023/1/2 15:11:35
陈春花:2023年的经营关键词2022/12/19 9:42:09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