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信息频道
合作组织  人力资源  它山之石  会议展览  肉类加工  
当前位置:首页人力资源行业专家 → 文章内容

樊胜根:后疫情时代农业食物系统的重新思考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1/5/18 20:26:21 关注:651 评论: 我要投稿

  编者按:4月30日,樊胜根教授出席“2021中国农业发展论坛暨中国与全球食物政策报告发布”并做了题为“后疫情时代农业食物系统的重新思考”的报告,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并经报告人授权发布。
  一、世界农食系统的挑战和重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公共健康危机,重创了人类生存与繁荣所高度依赖的农业食物系统。从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3月,国际食物价格指数上涨已超过27.3%,接近2007—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时的价格涨幅。疫情期间,我们判断,如果各个国家不采取任何措施,健康危机会转化成粮食危机。所以,我们很早就跟联合国和国际上的各方面专家,以及国内的专家一起来研判未来的疫情走势对食物安全造成的影响。
  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全球饥饿人口连续五年增长,55个国家和地区的1.35亿人面临严重粮食危机,1.44亿5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4700万儿童消瘦。全世界已经有6.9亿的人遭受饥饿,有20亿人粮食不足、营养不良。也就是说,世界农食系统已经受到挑战,包括气候变化和水土资源损失带来的影响。过去几十年全世界的人均耕地面积下降了60%。
  新冠肺炎对全球粮食安全更是雪上加霜,2021年3月23日,世界粮食计划署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发布的报告警告称,全世界已有超过3400万人竭力应对处于“紧急状况”级别的突发性饥饿。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还在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这对农食系统的挑战已经显现出来了。过去十个月世界粮价一直在上涨,现在的粮价已经比新冠爆发之前上升了30%。若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30年世界将有8.4亿人面临食物不足遭受饥饿困扰,根本无法实现联合国“零饥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必须重建农业食物系统,推动农业食物系统转型,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增强其韧性和包容性,从而确保人类的营养健康和地球自然环境的可持续。
  2020年9月,中国国家领导人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表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发展的经验、历程与智慧将会越来越多地与国际接轨,同时也要求相关的研究应当更加具备全球视野,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作为学者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要超前,至少超前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为决策者提供预警和解决方案的建议。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频发、自然资源退化、经济增速放缓、地区军事冲突等因素都会影响粮食安全。如果所有的风险跟不确定性一起发生,就会出现“完美风暴”。这有可能导致大量人口的饥饿和营养不良。中国无法置身事外,中国农食系统同样面临气候变化、自然资源退化、健康营养相关挑战与威胁。新冠肺炎的冲击让我们更应关注农食系统的韧性和包容性,我们需要考虑怎么样重建未来的农食系统。重建不是简单的恢复,而是要建得更好。
  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AGFEP)联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南京农业大学国际食品与农业经济研究中心(CIFAE)、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IAED)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共同发起出版《2021中国与全球食物政策报告》,主要目的是增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用国际社会能够理解的语言和视角讲好中国故事。
  报告是通过开放式的平台,与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学者合作完成的,聚焦新冠肺炎疫情后的农业食物系统转型问题。报告分为以下五大内容:第一,农食系统如何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第二,如何通过改变膳食结构实现健康与环境双赢;第三,面源污染与农业绿色转型;第四,电子商务助推农食系统转型的中国经验;第五,农产品贸易的变革与挑战。
  二、农业食物重建的主要抓手
  (一)碳中和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未来农业食物系统具有减排和增汇的巨大潜力。在过去几十年,我国农业生产活动温室气体上升了18%,但到2016-2017年开始下降,很大原因是化肥使用量开始减少。但整个农业食物系统排放的温室气体仍不容忽视,中国农业活动产生温室气体7.1亿吨,占世界农业排放量的比重11-12%。如果按农食系统的概念,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18年达到1.09吨,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2060年食物系统排放量不仅不会减少,还会有微幅的增加。
  研究结果显示,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减少食物损耗和浪费、调整膳食结构等措施均能减少农业食物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其中,农业生产技术是最有效的减排措施。据测算,在综合方案下(以上三种方案同时实施),2060年农业食物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可比2020年减少47%。另一方面,农业食物系统减排与增加林业碳汇相辅相成。2014年,中国森林碳汇为11亿吨,到2060年,如果碳汇增加至16亿吨,除了抵消农业食物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外,仍有近10亿吨碳汇节余。
  转型农业食物系统实现2060碳中和的目标,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和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需要立足国情和发展实际,首先,加快制定农业食物系统的综合减排战略和精准减排路径。从供给和消费两端着手,分别制定覆盖各种产品产业链、各环节的减排措施。其次,让消费者成为碳中和行动的积极参与者。倡导居民减少食物浪费,引导居民科学调整膳食结构,在保障居民健康的前提下,适当减少红肉食用占比。最后,加快碳汇市场建设,让农民能够积极参与碳汇市场交易,在减排的同时增加收入。
  (二)膳食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中国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改善,对水果、蛋类、水产品和奶类等营养食物消费量逐渐增加。但是,当前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与中国膳食指南、EAT-柳叶刀的膳食建议仍存在一定差距,表现为谷物以精制米面为主、缺乏粗粮,肉类消费过量,全谷物、水果、豆类和奶类等消费不足。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中国膳食结构变迁带来了健康和环境挑战:一是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凸显,相关慢性病患病率持续上升;二是肉类消费的显著增加也给中国的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如果遵循中国膳食指南和EAT-柳叶刀建议能使2030年中国死亡人数分别减少115万人和180万人,同时也会使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减少18.3%和21.7%。
  改善膳食结构以实现健康与环境双赢需要综合施策。第一,促进农业食物系统转型。鼓励和支持健康、环保食物产业链的发展。提高富含营养食物的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和价格,提高居民对高营养食物的可及性;第二,将环境可持续性指标纳入国家级纲领和指导文件,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国民营养计划》和《健康中国行动》等;第三,加强对农业、营养、环境等交叉学科研究的投资;第四,结合中国文化传统和各地区饮食习惯,挖掘具有营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的东方膳食模式。
  (三)农业绿色发展
  农业生产的转型必须绿色,尤其是以面源污染治理为抓手推进中国农业食物系统绿色转型。以“高投入、高产出”为特征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可持续。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发挥了有效作用,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加剧趋势得到遏制,其中农业污染源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排放量下降,2017年比2007年分别下降19%、48%和26%。可以看到,畜禽养殖业氮磷减排效果显著,但一个突出的现象是,水产养殖业污染物排放在增多。尽管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却存在利用率仍不高的问题,例如中国化肥和农药利用率接近40%,仍低于发达国家50-60%。
  为此,政策方面仍需完善。一是以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为考核依据,强化农业生态环境监督和公众参与;二是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引导形成市场对生态绿色农产品的溢价;三是多渠道资金支持绿色农业发展,如绿色金融;四是建立和完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补偿机制;五是建立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
  (四)电子商务
  中国农户有2.3亿户,2.1亿户经营耕地10亩以下,如何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衔接是许多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大难题。近年来,中国农村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力地助推了中国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连接。但在发展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需注意:一是需要警惕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数字鸿沟”带来的地域间与小农户内部分化问题;二是应注重培养具有电商思路和技能的新农人,助力其对小农户接入电商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三是理顺利益分配机制,保障和增强小农户参与电子商务的收益能力;最后,关注农产品电商发展中的弱势群体,创造条件,提高参与电商发展机会和获利能力。
  (五)农产品贸易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需求增大,中国由农业贸易顺差国变为全球最大的逆差国,而农产品进出口格局转变面临挑战和压力。如今,新冠疫情给世界贸易带来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限制措施增加、农产品价格上升与波动加剧等重大考验,而中国农业贸易总体展现出良好的韧性。在农产品贸易方面,首先,调整农产品总量平衡的保障思路,由产需“二元平衡” 向生产-消费-贸易“三元平衡”转型;其次,直面农产品国际竞争压力,推动国内农业生产方式转型与竞争力升级;另外,提升外部市场利用的掌控能力,由单方自主开合向主动风险管控转型;最后,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创造更加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公平的制度安排。
  三、重塑后疫情时代农业食物系统的对策措施
  《2021中国与全球食物政策报告》提出了重塑后疫情时代农业食物系统的七大措施:
  (一)调整农业技术研究方向,优先发展多赢型技术创新体系农业食物系统未来要应对气候变化、自然资源退化等多重挑战,就必须由过去只注重生产增产技术转向注重多赢的技术创新。为颠覆性、集成性综合技术创新创造环境,同时加强农业低碳绿色发展技术的推广应用;优先发展可持续集约型和注重营养的技术,以期在改善居民营养健康的同时兼顾环境可持续性。
  (二)改革农业补贴政策,创新财政支持方式
  增强对营养、健康、可持续性的食物产业的财政支持,对不健康、不可持续的食物征税;将财政刺激政策中的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农业食物系统转型,支持营养健康、低碳可持续食物的生产,增加环境友好型食物供给同时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建立生态补偿试点的上下游财政转移支付安排,完善补偿机制。
  (三)加大制度创新,建设高效的和包容性的食物价值链制度创新有助于营造建设高效、安全、营养、包容、可持续食物价值链的社会氛围,加速农业食物系统转型。建立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将绿色、健康和营养的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中;扩大社会保障,探索建立城乡互融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脆弱人群尤其是小农的健康、营养、教育和就业;在农业中为妇女赋权,改善母亲的营养健康,加大对妇女的信贷支持力度,可以有效改善家庭饮食多样性、减少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
  (四)增加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投资,顺应产业数字化趋势中国的电子商务平台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较大作用。此外,电子商务为提升小农的生计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加强农村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机制、培养具有电商思路和技能的新农人等措施,可充分发挥电商的推动作用。
  (五)敬畏尊重大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未来,要以长效预防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为抓手,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循环农业、再生农业以及农业-食物-生态大系统循环方向升级。停止将农业及其他活动扩展到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的自然栖息地,制定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效监测和评估,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碳汇能力、防控疫病疫源、降低未来再发生疾病大流行风险。
  (六)保持贸易畅通,增强农业食物转型过程中的韧性贸易限制会导致市场趋紧并加剧危机,应倡导保持国家间贸易畅通,加强全球农业贸易政策协调机制建设,保障各国的食物与营养安全。通过投资国际合作,技术转移,培养进口市场,促进市场多元化。同时,发展国内地区间贸易,提高本地农食系统的效率。
  (七)引导居民行为改变,实现人类健康与地球健康双赢加强对健康和可持续膳食的宣传推广,引导居民健康膳食,增加全谷物、水果和豆类的消费,减少对精制谷物和红肉的过量消费;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是引导居民行为改变的重要着力点,提倡适度饮食,珍惜食物,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减轻水土资源压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来源: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
文章来源: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樊胜根:食物系统转型非常关键2021/9/17 16:17:02
樊胜根:食物系统转型非常关键2021/9/17 14:17:02
樊胜根:世界农业食物系统面临多重风险挑战2021/5/6 7:43:41
樊胜根:世界农业食物系统面临多重风险挑战2021/5/6 5:43:41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