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信息频道
合作组织  人力资源  它山之石  会议展览  肉类加工  
当前位置:首页人力资源行业专家 → 文章内容

朱增勇:猪价波动规律及其未来市场发展趋势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2/9/28 21:02:44 关注:491 评论: 我要投稿

  大家好!近期猪价持续反弹带来了关于猪价到底是反弹还是反转的广泛讨论。下面我对猪价的波动规律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跟各位朋友做三点内容的分享。
  一、上半年生产形势
  根据统计局和农业行业统计数据和官方统计数据来看,上半年生猪的出栏量同比增加了8.4%,猪产量同比增加了8.2%。从能繁母猪的存量看,6月份能繁母猪存栏是4277万头,今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量总体是在4200万头上下波动。从能繁母猪存量看,还是能够保障消费需求的,所以供给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另外从出栏来看,尽管一季度生猪出栏量同比明显增加,但是二季度无论是猪的产量还是出栏量,同比的增幅降至2%左右。也就是说上半年猪价反弹更多供需形式是由阶段性过剩向供需基本平衡转变,叠加了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同时生猪出栏与猪肉产量同比的增幅差异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生猪的出栏活跃度总体是低于上年同期的,而上年同期生猪出栏活跃度持续增加,在6月份达到历史高位,可以看出价格的变化对于出栏活跃度以及出栏结构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所以6月中下旬的猪价持续反弹,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猪价的反弹以后带动整个生产安排的节奏出现了变动。从不同季度的猪肉产量来看,尽管二季度的产量同比是小幅增加,但是从周屠宰量来看,1-3月份屠宰量是已经处于高位。从4月中下旬开始,生猪的屠宰量环比出现下降的趋势。特别是6月中下旬,像二次育肥、压栏,一定程度上就导致了生猪供给的后撤,带动了猪价在6月中下旬的持续反弹。从上半年整体的定点屠宰企业,其生猪屠宰量来看,供给充裕的特征并没有改变,只是供给的同比增幅开始逐渐下降。从1-6月份单月屠宰量来看,1月份的屠宰量达到2800万头以上,三月份的屠宰量同比增幅达到72%。从四月份开始,同比增幅逐渐开始收窄,叠加上半年整个冻品是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从非洲猪瘟以后,我国的猪肉市场供给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国内商品的出栏,另外一部分是猪进口以及国内一些生鲜。从上半年猪进口来看,1-6月份猪进口是80万吨,同比下降了64.2%。从去年的下半年开始,猪肉进口量就在持续的下降,今年以来基本上单月的猪肉进口量都在10万吨以下。同时从猪肉到岸税价来看,从上年的五六月份开始持续回落,今年上半年猪肉到岸税前价基本上都在每公斤14元以下。从进口的猪肉品种来看,主要还是以带骨类的猪肉为主。另外从影响猪肉进口的因素来讲的话,上半年由于欧洲和北美猪肉价格处于高位,本身就是消费的旺季,同时出栏量有所下降,而我国上半年整体是处于下跌的趋势,所以国内外的价格差明显缩小。此外,新冠疫情对于全球的供应链,多种因素叠加导致今年上半年进口的量明显下降,预计可能在10月份以后进口量将会逐渐的增长。另外一个影响猪供给的因素是库存,尽管今年的库存从春节以后,国内的一部分屠宰场进行了先转冻,但从整体的冻品库容来看,是明显低于上年同期的,特别是上年猪肉进口明显处于高位,在去年的三月份猪肉进口创了历史单月进口的最高水平。所以在4月中下旬和6月中旬,除了出现了两波比较明显的上涨,其中一部分的因素是整个的冻品库存是低于上年同期的。特别是6月初下旬以来,随着猪价的反弹也带动了一部分的冻品出库,所以7月初冻品的库有所下降。但是当前处于消费的淡季,因为冻品主要还是供餐饮以及食堂,所以,这部分的冻品整体反映出当前客户消费还是比较清淡的。
  回顾一下2019年的各种周期,就跟当前猪价是反弹还是反转有直接关系。因为从2009年以来到现在一共经过经历了三轮完整的猪周期,同时不同猪周期的整个时间长短是有差异的,最长的周期是在2009年6月份到2014年5月,一共持续了259周,随后的两个周期分别是212周和201周。今年3月份,非洲猪瘟以来的猪周期结束,从四月份以后进入新一轮猪周期。从周期来看,一般情况之下在结束猪周期以后,猪价一般会经历一个小的周期,而很少出现短时间内猪价快速且明显反弹的现象,所以,六月中下旬猪价反弹到全国均价在22.5元左右的水平,多种因素将导致短时间出现猪价的超涨情况。另外,从不同省份的生猪周价格的走势来看,在今年的4月上旬,整体的猪价是处于止跌企稳的状态。从4月中下旬开始,猪价开始反弹,特别是北方的主产区,在6月中下旬,东北地区明显涨幅是超过了其他地区。像黑龙江甚至在短时间内超过了江苏的生猪价格,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在一些主产区压栏和二次育肥的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
  此外在看猪价反弹的时候,要客观的分析一下当前的猪价反弹的环境。前面我们分析了整个的供需形势,在逐渐改善的前提之下,猪价出现了两波比较明显的反弹。从反弹的位置来看,就跟生产成本有直接的关系。从2020年以来,玉米和豆粕出现了多轮的上涨,在2021年和2022年豆粕的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特别是今年以来豆粕的涨幅超过了40%,占整个生猪生产成本的65%左右。通常情况之下,如果生猪的价格在完全成本20%-30%上下波动,是属于行业的正常现象。如果生猪的生存成本是每公斤17元,如果猪价在每公斤14元到每公斤21-22元之间,还是相对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因为当前的猪价反弹要看生猪的生产成本,上周猪周期的生产成本平均在13-14元,而本轮完全成本已经提升到17元左右,对猪价的反弹其实跟生产成本的支撑还是有一定关系的。另外影响生猪供给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生猪的出栏活动,非洲猪瘟以来受猪价持续上涨的影响,出栏活重持续增加,在去年的6月份出栏幅度达到历史的高位。随着6月份以后猪价下跌,生猪养殖进入全面亏损,出栏活重也开始逐渐的下降,到今年的3月份,全国出栏活重降至130公斤以内。4月份随着猪价的反弹,出栏活重开始止降回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三季度一般都不是出栏消费的高峰期。一般情况下,在四季度由于腊肉腌制的需要,市场比较偏好出栏的肥猪,所以三季度前期压栏及二次育肥的投入不出栏,一定程度上会带动猪价从当前的高位逐渐开始回落。
  二、猪价波动规律及市场发展趋势
  如果用一个词能够比较准确、客观的反应猪价波动规律,那就是猪周期。猪周期分为生猪的价格周期以及生猪的生产周期,通常我们研究或者谈论比较多的主要还是生猪的价格周期,生猪的价格周期主要还是受生产和消费需求的影响,生产能呈现周期性的波动,而消费需求相对稳定,所以本质上猪周期的波动幅度以及猪周期的长短是受生猪供给以及消费需求的变动而综合影响的。从本身来讲,因为猪肉是一种农产品,同时由于我国的整个消费特性,就导致短时间内不可能通过库存来调节供给,更多的是由于生猪的生产周期比较长,从后备母猪到商品猪的出栏,至少需要12个月以上的时间,这就导致不同养殖户在同样的市场波动的前提之下,做出的生产决策就会有差异,叠加它的周期生产本身就比较长,所以导致整个生猪的生产出现周期性的波动。除了本身供给影响因素之外,消费也是影响猪价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消费短期它是具有弹性的,中期是相对稳定的,而长期又会受收入、人口、年龄结构中因素影响而有所变动,而生猪的生产短期是缺乏弹性的,中长期又会受整个宏观的经济环境以及人口的变化而有所变动。除了本身供给和消费需求这两大主要因素之外,像生产成本要素的变化,也会通过影响收益进而影响供给。譬如饲料以及饲料原料价格短期变动幅度较大,对于生猪供给的影响可能比价格的变动影响更大,同时生产要素在一定时间来讲也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从中期来讲,它又是不断攀升的。此外影响供给的还有规模化程度以及产业化服务水平,一定程度上会提升供给的稳定性,但并不会必然带来猪价的稳定。另外一个因素就是重大动物疫病以及公共安全事件等因素的影响,重大动物疫病主要是影响生猪的供给,而公共安全事件主要还是影响猪的消费。还有影响供给因素就是猪的进口,还有影响因素就是产业和市场调控政策推入。2018年9月份猪肉产品调研政策,以及今年5月份广东实施的生产力的调研政策,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短期或者中期的整个的生产和市场价格的变动。
  再回顾一下我国猪肉生产的整个历史以及猪价波动的整个趋势,从猪产量的发展趋势来看,90年代猪肉商品化发展的初期,在2000年以后,经过两次比较明显的猪产量的增加,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带动促消费需求的增加。所以两个阶段分别增加了1054万吨和1138万吨,到2014年达到5821万吨。同时也可以看出,在2007年以后,生猪产业遭遇的挑战跟八九十年代相比会更多也更复杂。2015年以后,环境问题以及经济增速放缓,包括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冲击、饲料成本上涨、新冠疫情都成为十三五以后影响我国生猪产业的问题和挑战之一。从猪价来看,生猪价格总体是处于上涨的趋势,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饲料及其原料,包括劳动力成本、防御成本、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带动了整个的生产成本的提升。从总体的供给和消费需求来看,十三五以后基本上猪的消费需求在5600万吨左右。随着禽肉和牛肉供给的增加,在十三五中后期,特别是十四五初期5500万吨基本就能够达到供需平衡。同时从人均的猪肉消费量来看,后期人均的消费量预计总体会稳定在40-41千克,超过2014年人均42千克的可能性比较少。为什么说未来无论是总体的收入消费需求,还是人均消费需求的增长的空间不大呢?我们分别看一下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纵观80年代以来,猪产量增加的趋势来看,一般情况下猪肉产量高速增长的时间段都是宏观经济高速增长的时间,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收入水平的提升,从而提升了居民的消费购买能力。特别是在2019年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以上后,全球众多猪肉消费国家和发达国家消费的历史表明了肉类的消费需求结构就会呈现分化和优化。也就意味着像禽肉和牛肉的消费需求就会增加,一定程度上就会替代一部分的猪肉消费需求。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口,无论是从人口的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来看,对未来消费需求空间的支撑力会有所下降。从15岁到64岁人口的数量来看,在2016年以后开始有所下降,后期大幅增长的空间或者动力有所不足。从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65岁老龄人口的增加会导致猪肉的消费需求同步的下降。但同时从青少年人口比例的提升来看,对消费方式以及产品的消费结构带来一定的需求,特别是冷鲜肉和预制品未来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的。另外就是城镇化率的提升以及新增城市人口的数量会提升消费需求。从城镇化率的发展来看,我国已经达到了60%以上,同时从农村居民的收入消费量来看,与城镇的差距已经明显缩小,所以城镇化率提升对于未来需求的支撑动力有所下降,同时净增的人口数量的绝对量也从2016年开始有所下降。但是城镇化的水平的提升,一定程度上给品牌猪肉、加工猪肉以及预制菜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更多的消费需求还是在品质的提升以及品种结构的多样化。同时,价格也会受居民收入的增速影响。从近几年的需求价格弹性来看,消费者对猪价波动的敏感性提升,如果说在十三五期间,猪价格在25元每公斤会达到均衡,随着生猪生产成本的提升,平均点上移到每公斤28元左右,总体来看,近两年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波动更加敏感,同时疫情通过影响居民的收入,进而影响对猪的消费需求,对未来猪价的反弹空间还要看消费的复苏情况。再看一下影响生产的因素,从2017年以后,我国生猪的完全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分别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从劳动力来看,2004年到2008年,劳动力由无限变为有限,劳动力成本近20年的持续上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由人工向半气化、半自动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对劳动效率提高的需求。另外一个影响生产的因素就是饲料以及饲料原料的价格。从饲料价格与猪价的走势来看,两者还是呈现相反的趋势。从我国的玉米和豆粕的价格来看,像玉米的价格,即便是美国玉米价格处于比较高的水平的时候,我国的玉米价格也比美国的价格高40%以上,所以饲料原料的成本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最近几年,饲料原料的价格持续攀升,迫切需要整个生猪养殖进入提质增效的发展阶段。从2017年以来,疫病成为生猪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特别是2018年到2022年。一方面疫病导致短期生猪的产能快速下降,猪价上涨,另一方面也提升了生猪的养殖成本。另外,影响生猪稳定性的因素是规模化水平的提升,我国当前的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户出栏比重在2020年是57.1%,预计在2021年已经提升了60%以上。我国当前的规划化水平与美国在80年代初的规模化水平比较相似,但是从未来的整个规模化发展趋势来看,规模龙头以及家庭农场养殖将是未来生猪生产的绝对的主体。我国更多还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自然禀赋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未来我国可能还是更适合北美和欧洲两种混合型的模式,同时像100-500头之间的小型的养殖户,未来将会是转型升级的重点的发展对象,1000-3000头养殖户未来占整个出栏的比重将会继续明显提升。未来行业的供给主体除了家庭农场之外,另外一个就是龙头养殖企业,在十三五以后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2021年前20家的农村养殖企业,无论是生猪的出栏占比,还是能繁母猪存栏的占比,已经提升了20%-25%。
  十四五期间,规模龙头企业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但同时这样的企业也必须要注意提升企业的成本竞争力。从不同规模养殖户的生产成本的稳定性来看,规模水平越高,成本的稳定性越强。纵观以往的几个周期来看,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时间还比较长,到了90年代末以后,猪周期一般平均在4年左右。从以往5轮猪周期的整个波动来看,2006年到2009年以及2018年到2022年,两个周期猪价的波动幅度是最大的,新的周期从今年的4月份已经开始。比较分析5轮周期的整个影响因素来看,在2018年利润周期整个影响因素更加复杂,生产、消费、成本和贸易均发生了明显变化。新的周期主要特点,一个是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同时,今年整体的贸易跟去年相比是明显下降,预计2023年可能会有所恢复。所以总体来看,新的周期主要还是受市场价格波动规律的影响,无论生猪存栏还是能繁母猪存栏的整体变动是处于比较温和的水平。去年年底生猪存栏达到4.4亿头,为非瘟以来最高水平。今年6月份达到4.3亿头,有小幅的下降,所以生猪供给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
  另外,影响猪周期的因素就是产业政策。所谓猪周期有一个新的特点就是建立了生猪生产逆周期的调控机制,在出台了5轮猪周期以后,去年的9月份,农村部印刷了生产调控实施方案,如果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3700-4100万头是处于绿色区间。能繁母猪存栏受上年猪价回落影响,从7月份开始持续回落到今年的4月份,从5月份开始止降回升。总体来看,从上年6月份的4564万头下降到今年6月份的4277万头,整体的降幅在10%以内,叠加能繁母猪效率的改善,因此整体的产能的基本面相对来讲变动还是比较温和的。另外,影响生猪市场短期的调控政策是生猪的收储和放储。今年以来猪价持续反弹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连续13轮累计计划收储51万吨,特别是三四月份,生猪的收储的成交率比较高,在四月份以后持续的生猪收储提升了市场主体对于未来市场的信心。尽管收储的成交率有所下降,甚至部分的批次出现流拍,但是折算成活猪的价格是持续攀升的,在6月中上旬,折算活猪的价格在17-18元之间。回顾今年以来的两轮的猪价反弹,共同的一个特点就是生猪的周屠宰量有所下降。同时需求面有所改善,4月中下旬是由于疫情短期引发的家庭的临时的食品储备,但是在6月中下旬就叠加了像市场、资本炒作等因素,所以反弹的幅度更大。从6月上旬的16元左右直接拉伸到7月初的每公斤22.5元左右。另外一个就是贸易政策的影响,为了进口,从今年1月份开始猪进口的关税由暂定的8%恢复到12%,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今年上半年猪肉进口的下降。
  三、未来产业和市场发展趋势
  从短期来看,今年3月份上一轮下跌的周期已结束,它的依据有两点:第一点,去年的5月份和6月份能繁母猪处于高位,所以今年三四月份生猪的出栏量是阶段性供应过剩的;第二点,从去年7月份开始能繁母猪产能调减,也就意味着10个月以后生猪供给的基本面有所改善。猪周期一般划分是从波谷到波峰,所以三四月份就意味着是上轮周期的下跌周期的波谷。2018年6月份以来的周期已经结束,4月份进入了新一轮的周期,但是短时间的猪价的反弹并不意味着猪价就会进入到上游周期,参考以往周期,猪价在进入新的周期内的第一年,只是成为短期季节性的走势,是一个小周期。大家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去年的10月上旬,今年的3月份及当前的猪价都是存在超跌以及猪价超反弹的情况。我们在看待当前猪价反弹的时候,不要忽视了去年10月份和今年3月份出现的超低,这个都是与当前供给面息息相关的。对于短期的6月中下旬的猪价反弹,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偏离了供需基本面。同时从猪价反弹对于能繁母猪产能来看,从5月份开始能繁母猪产能止降回升,预计今年下半年产能还是以增加为主,这样就会影响2023年的整个供需形势。因为从4月份新增加的后备母猪将会在2023年的二季度逐渐开始释放产能,所以,一定程度上就会消耗2023年猪价上涨的空间。另外一个就是生产成本的因素,短时间行业的收入的平均生产成本估计还会呈现高位,同时外购仔猪从7月份开始将会高于自繁自养,所以下半年对于外购仔猪养殖户来讲,还要注意防范市场风险。2022年整个的猪肉供给将呈现前高后低状况,预计上半年是呈现明显的过剩,下半年逐渐转向供给基本平衡,对于下半年的猪价总体将会处于较好的水平,而2023年的整体将会处于供需基本平衡的一个状态,所以,2023年整体将会处于小幅盈利的一个水平。综合来看,中期猪价是受供需影响的,但是短期猪价可能会偏于供需基本面的情况,出超涨和超跌的情况,面临短期的这种市场现象,我们还要客观的看待后期的市场走势。
  从未来产业和市场的中长期的发展趋势来看,当前系统的出栏量基本就可以满足我国的居民对猪肉的需求。同时从未来人口的数量以及人口的结构来看,未来生猪出来需求量的增长空间是比较有限的,除了本身猪肉消费需求、流量等,更多的是偏重于猪肉消费质量以及产品结构之外,像禽肉和牛肉将会继续替代猪肉的消费需求。未来禽肉受人口老龄化以及本身生产周期短、转化率高等因素影响,禽肉的产量未来还会继续增长,这样的话就消耗了一部分猪肉消费需求。2022年的猪肉进口相对来讲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年份,单位的进口在今年上半年都在15万吨以内,随着新冠疫情对于全球供应链影响的逐渐减缓,预计后期十四五期间,猪肉的年进口量可能总体上会保持在200万吨左右。如果保持在200万吨左右,对国内的供给是呈现一个补充作用,对国内产业的冲击相对来说也比较小。从十四五前期来讲,猪肉行业的平均成本还处于较高水平,这样就意味着行业未来的发展重点不是产能扩张,更多的还是要提升整个行业的环境,特别是种猪以及饲料营养在十四五的中后期,逐渐有效降低行业的完全平均成本。从目前行业的不同规模做主体的成本来看,差异比较大,一部分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养殖企业的完成成本在14-15元,一些低质量扩张的企业成本是在20元以上。十四五波动还将会淘汰一批低质量发展的养殖户。除了生产的一些影响因素之外,从消费趋势来看,疫情对于经济中长期的影响,都会通过对居民收入的影响进而影响消费的需求。所以今年下半年包括元旦和春节之前,猪价的反弹空间或者季节性上涨的空间还要看消费需求的恢复情况。如果消费需求有效提升,将会提升猪价季节性上涨的空间。总体来看,猪价在元旦和春节之前高于6月底7月初可能性比较小,从未来整个供给和需求的特点可以看出,未来猪周期可能会更加平稳,一方面本身供给和消费变动相对较小,更主要的是未来行业的集中度以及规模化水平将会不断提升,特别是一些龙头企业开始逐渐完善企业的产业链,在探索进入屠宰加工以及食品销售端,这样有助于未来猪价呈现窄幅的波动,所以猪周期本身它是一个客观存的现象。
  很多人说未来猪周期会有所改变,更多的是改变它的形式,但是猪周期本身它受供给的周期性波动以及消费的相对稳定影响,而出现周期波动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其他的因素可能就会影响周围的时间及周期内出价的波动幅的范围,但是猪周期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客观理性看待猪价波动的时候,既要尊重它的一般规律,同时还要注意影响猪周期的供给以及消费不同范围的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规模化水平以及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就会提升猪周期生猪供给的稳定性,这样意味着未来猪周期可能就会有所延长。同时从未来的产业发展来看,产业结构将会明显分化,散户和小型养殖户,未来无论是数量还是占整个出栏的占比都会继续明显下降。而家庭农场养殖、规模养殖以及龙头养殖企业,未来的市场份额将会继续持续的攀升。我们在关注供给对于猪周期影响的时候,同时要注意消费趋势的变化,因为短期消费是有弹性的,中期是相对稳定的,而长期它也会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变化。总体来看未来猪的消费需求,十四五前期可能将会呈现稳中有增的趋势,十四五中后期将会逐渐的稳中有降,也就是说十四五整体的消费总量以及人均消费量相对来讲会处于先恢复后稳定的一个状态。随着2020年以来猪价的下跌和反弹,部分企业为了应对猪价波动的风险,开始进行全产业链的整合,既出现了产业链的纵向整合,也出现了横向整合。面对4月份以来的猪价反弹,既要对后期的产业市场保持乐观的态度,同时也要避免低质量的发展,要注意提升能繁母猪的效率以及提升饲料转化率,如何能够提高竞争力,才是未来市场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的有效手段。以上是我对于猪价波动规律以及未来产业市场形势的分析,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本文摘录自辅音云讲堂
  演讲嘉宾:朱增勇
文章来源:辅音国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率专家团队到湖南弘康农牧公司进行考察指导2024/4/23 21:13:16
“鸡飞猪舞”行情再现,立华股份涨超12%,湘佳股份涨停!2024/4/22 17:01:51
一头仔猪盈利250元!天邦、牧原和唐人神一季度仔猪销量同比猛增!最高增长270%2024/4/18 22:37:45
仇华吉:猪场应践行健康管理理念、提升“防非”层次2024/4/9 6:58:21
仇华吉:猪场应践行健康管理理念、提升“防非”层次2024/4/9 4:58:21
二表哥生态:凉都生猪“跑”进港澳2024/4/6 16:51:29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