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信息频道
合作组织  人力资源  它山之石  会议展览  肉类加工  
当前位置:首页人力资源行业专家 → 文章内容

司伟: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实现包容性增长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2/12/15 9:08:28 关注:247 评论: 我要投稿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司伟教授做客《三农大家谈》,为我们解读二十大报告中有关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的新的有关论述。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司教授您好,欢迎您做客《三农大家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一个新提法——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新语境下,我们如何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
  司伟: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四个自信”。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既要遵循所有国家都遵循的一般性规律,也要实事求是反映中国发展的特点。我理解的中国式现代化体现在这几方面: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目前城镇化率还在上升的过程中,我们要乡村振兴,走中国式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反映了党和国家在消除城乡差距、工农差距,这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一个根本要求,这也体现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包容性的,以人民为中心的。
  二是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因为人类文明形态是多样的,现代化道路也是多样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或者有普世的现代化道路可以遵循,每个国家都要探寻自己的现代化的道路。我记得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小岗村的座谈提出了两个“历史耐心”,我们要在对待城镇化和小农的问题上有历史耐心,这都是我们中国的特点。比如说我们受制于土地规模的制约,在大国小农的背景下很难一下实现规模经营,但是通过社会化服务体系来弥补土地规模化经营上的不足,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这就是我们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因为过去我们讨论比较多农业现代化,但什么是农村现代化,过去一直在讨论,也没有形成一个共识。那么二十大报告中专门提出来,我们要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我想这样一个提法既丰富了我们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也明确了农村现代化图景,给我们实现农村现代化指明了一条道路。
  怎么来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各地都做了一些探索。道路建设是必须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去做“厕所革命”、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即使是改厕,全国各地的模式也不一样。我曾经到广西考察一个山村,刚好那个村在一个斜坡上,就建立了无动力的人居环境治理系统,顺着山坡,全村的生活污水和厕所污水经过家庭处理后,汇集到村里的集中处理点。
  中国这么大,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二十大报告提出来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它既体现了这种全国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又能够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画面,让人对现代化农村有想象力。和美乡村其实也包括农村基层治理问题,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各地也在探索怎么实现“三治”融合。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有什么重要意义?您是如何理解的。
  司伟:我国过去在十八大的时候已经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其中经济发展里面就要求我们实现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四化同步”,但这其中最大的短板就在农业农村。十九大后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个抓手来弥补“四化同步”的短板,进而实现十八大设计的现代化理论体系中的经济发展。我们只有实现了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实现了乡村振兴,才能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这也反映了我们国家在乡村振兴方面内在的一致性。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那么在这个维度上,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呈现哪些特点?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重点需要攻破的难点在哪里?如何攻破这些问题?
  司伟:特点一是我们是人口众多的现代化,是在这样一个巨大的人口基数、农村还有大量劳动力的现代化。第二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消除城乡的收入差距、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实现一种包容性的增长。
  难点在两块,一是怎么处理粮食和食物消费之间的关系。因为资源就这么多,我们有14亿多的人口,大家又有美好生活的向往。处理好谷物的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与我们的有限资源之间的关系。二是让要素向农村、乡村流动。无论是收入水平还是公共服务水平,城乡之间还是有巨大差距的。怎么让人才流向乡村,让乡村成为青年人愿意创业的乐土和生活的向往。
  怎么来破解这些难点,我认为一方面还是要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靠科技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来破解资源环境的约束。另一方面还是要实现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过去我们说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的时候,我们叫打开城门,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既打开城门,也开放村庄,让城乡的金融、人才要素双向自由的流动。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就是产业振兴,我个人认为要突破过去农村的概念,更应该是乡村的概念。大家现在比较明确,我们实现产业振兴的抓手是以县域经济为范围来实现。村可以建一村一品、乡可以建一乡一业。但是无论一村一品,还是一乡一业,产品的流出和流入、物流设施的建设、农业产业链上的基础设施建设都不是一个村能够解决的,还应该以县域为抓手来实现城乡融合,我理解这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操作方式。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您提到了农业食物系统,什么是食物农业系统?我们又应该如何完善食物农业系统,保障粮食安全与居民膳食营养健康?又如何通过大食物观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司伟:我们农业发展目标从过去的单一目标,转变到现在的多目标。过去我们吃饱肚子就行了,现在我们既要吃饱,也要吃好,还要吃得营养健康,环境要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成为一个多目标函数。
  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的话,确实有很多工作要做。第一还是要进一步优化农业知识体系。要把我们农业的知识体系在原来保证数量安全的前提下,向营养、健康、可持续、绿色发展、双碳目标去转型。
  第二还是要依靠科技。比如说减碳的技术,实现绿色发展减碳的目标和保障营养健康的技术。
  第三是从大食物观角度,做研发体系的转型。过去我们可能支持的是一些主粮,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大食物观角度,完善多样化的生产体系,支持那些营养又健康的食物生产和研发体系转型。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粮食和食物还是不一样的。粮食是我们食物体系的其中一部分,在大食物观的背景下,我们应该保障食物系统的安全。一方面保证我们的生产要做好,另一方面我们的食物应该要有多样性,除了主粮生产之外,还要有多元化的食物生产体系,来丰富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证人们既有主粮,也有水果,也有蔬菜,也有肉类,实现营养的均衡。
  在中国发展过程中,中国居民的食物安全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在不断地提升,无论是从营养层次还是从实际进口的产品数量上,我们对国际市场存在一定的依赖度。在大食物观的背景下,我们还需要通过建立完善供应链的安全体系,来保证食物的稳定供给。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唐仁健分别会见德国联邦食品和农业部部长厄兹代米尔、新西兰农业部长麦克莱2024/4/16 7:00:15
张红宇: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思路与对策2024/4/1 8:01:19
郑思敏代表:全方位培育涉农新质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2024/3/11 11:12:18
郑思敏代表:全方位培育涉农新质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2024/3/11 9:12:18
蔡欣委员:深化两岸农业合作 助力乡村振兴2024/3/3 17:39:40
张学武代表:加快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2024/3/3 16:34:50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