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信息频道
合作组织  人力资源  它山之石  会议展览  肉类加工  
当前位置:首页人力资源行业专家 → 文章内容

张红宇:大国小农背景下农业经营格局重构的长期思路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3/6/9 8:58:19 关注:375 评论: 我要投稿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最大的变化是工业化、城镇化,而后是农业现代化。这个过程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这是非常重大的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最大的变化,从事农业的从业人员大大减少,但是农产品的产出不断增加,工业化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产生的“虹吸效应”,以及农村土地制度和经营制度创新对农村劳动力产生的“挤出效应”,正催生着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格局的形成。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最大的变化有两个方面。
  工业化、城镇化推动了农业GDP不断下降。1978年是27.5%的农业增加值,2022年的数据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公布,所以只能用2021年的数据,2021年农业占比下降到7.27%,这是非常值得观察的数据。这个过程中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也在不断下降,1978年全部农业从业人员占比有70.5%,100个劳动力有70多个是搞农业的,是种田的,是搞养鱼养猪的。现在农业从业人员占比下降到22.9%。绝对的农业从业人员,四十多年前当时是2.75%的劳动力从事农业,最高点是2003年从事农业的有3.66亿,到2021年下降到1.7亿。一个劳动力44年,每年减少一个百分点以上,2002年到2021年共19年时间,绝对农业劳动力下降了接近2亿,每年减少1000万。由此就产生了一系列相关的宏观效应,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转移进城,促生了土地制度变革,使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成长,产生了土地规模经营。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超过5.5亿亩,流转率达37%,土地的规模经营在形成之中。另外一方面服务的规模经营也在形成之中,到目前各类的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成长,家庭农场达390万家,各类农民合作社达222万家,合作社联系农户数超过50%,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达104万家,服务面积约19亿亩次,服务农户超8900万户。
  在这种情况下,四十多年最大的变化,经营方式已经由改革开放联产承包责任制之下的“家家有地,户户种田”演变为到现在“家家有地,户户不一定种田”的基本格局。而这个格局背后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户拥有承包权,但经营权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流转,三权分置这种经营格局基本形成。在这种格局形成下,促使了中国经济大大上了一个台阶。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第二大板块,换句话说全球经济总量第二,来源于工业化、城镇化、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来源于由原来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演变为三权分置之下,土地经营权的不断流转。在这个背景下,农业劳动力显然有了快速增长,尽管到今天为止,农民的收入与农业劳动生产效率还不那么高,全国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就业比例由1978年的1:7.5:4.5提升到2021年的1:4.3:3.5,表明农业生产经营有了规模化、专业化的基础。这个现象要求我们继续减少在农业内部的农业从业人员。
  由此出现了第三个情况,大量农民工由于工业化的“虹吸效应”,由于农业现代化的“挤出效应”,在城乡之间出现了2亿多的农民工,他们的身份,他们从事的职业发生了分割。从身份的角度来讲,他们还是农村户口,还是农村居民,但从事的职业99.5%是二三产业,从这个角度来讲,表现出他们的身份特征和职业特征。正是由于第三类群体,区别于城市群体,区别于留在农业内部的从业人员,他们亦工亦农,随时可以回乡种地,可以随时随着外部环境改变出去打工,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这类群体,我把称为第三类群体。而第三类群体使中国的工业化有了低成本的源源不断的源泉,这也是中国迅速由农业大国成为工业大国很重要的因素。
  农村劳动力下降的数字,GDP变化的数字,背后揭示的是工业化,为什么我们能够成为全球工业门类齐全,最大的工业化制造大国,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以为跟农民、农业、农村的贡献高度相关。
  全球现代化发展到今天也就两百多年的历史,但农业现代化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1900年有了蒸汽拖拉机,到现在农业经过一次革命,也就是机械带来的革命变化,现在已经进入到第三次革命阶段,这个阶段就是数字革命带来的第三次革命性的变化。三次革命对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从全球来看,合作社+家庭农场成为农业经营的主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发达国家农业经营方式变迁的共性越来越明显。
  全球农业到了今天,上千年的变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在工业化、城镇化之后,农业现代化不断蓬勃发展,按照总书记的话讲,这是一个串联式的过程,先有工业化,而后城镇化,再有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到今天一百多年,生产关系怎么样适应生产力的变化,我以为有如下几个方面非常值得观察。
  全球农业经营。发达国家农业经营,农业强国的农业经营,是采取家庭经营的模式,家庭经营模式的规模越来越大。我去了瑞典、丹麦、美国调研,数据更具有真实性。瑞典1900年家庭农场有51万家,到最近是6.7万家,相应的平均规模由原来的39公顷扩大到2015年的46公顷。丹麦1903年有家庭农场26万家,到1964年减少到17.5万家,到2015年再减少到3.8万家,相应的平均规模则由1970年的21公顷扩大到2015年的70公顷。美国家庭农场从1953年的681.4万家下降到1990年的215万家,平均每年减少8万家,2016年美国农场总量再度减少到206万家。
  这些年家庭农场扩张,包括农民合作社经营面积扩张,土地买卖的现象越来越少,而土地租赁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为什么?因为买卖土地的价格太低,原来的老地主不愿意卖掉土地。反过来,无论是美国也罢,欧洲也罢,土地价格相对较高,他们没有钱,不愿意买。一个不愿意卖,一个不愿意买,土地的租赁市场应运而生。在美国,无论是资源性的小麦、大豆、玉米,特别是水稻,家庭农场的表现越来越突出。我们以为原来西方所谓的家庭农场是耕耘自己的土地,其实现在是自有土地加租赁土地,等于家庭农场经营面积的总面积。在这个前提下,从美国来看,所占农场数量的比例从1935年的25%提高到2012年的54%,欧盟诸国此现象也普遍存在,租地现象越来越突出。
  中国家庭农场为什么能扩张?合作社企业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合作社数量在减少,但是单个合作社的规模在扩张。为什么?要求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障供给链、完善利益链,这个过程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从事农业的从业者收入有所增加,获得社会平均利润,要求合作社的规模,由原来的单一产业分工向综合产业迈进,由原来的聚焦农业终端产业向产前和产后加工、营销、储备各个方面延伸,而且这种现象发展到今天,跨国型的农民合作社在西方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荷兰、丹麦、法国、美国都有跨国性的农民企业,这种农民企业更多表现在乳制产品、畜产品等特色产品的产出。合作社企业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在座的各位,今天我们的合作社企业化倾向也越来越凸显。
  国内表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显然有中国自身的国情,有自身的农情,但是显然也绕不开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由于这种发展的结果,我以为现在全国的农业经营方式绕不开家庭农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模式,这个模式是现实存在的,也是未来的方向。
  在这个前提下,国内的表现怎么样?
  家庭农场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家庭农场已经达到390万家,无论怎么样,家庭农场在成长过程中,它的面积是在不断增加的,所以典型的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什么叫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四个核心——家庭经营、规模适度、一个产业为主、集约生产。
  经营规模越来越大,中化集团的数字是不错的。
  社会化服务作用日趋凸显,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需要组织农民,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发展农民,富裕农民。在此目标任务下,国有、民营企业及农民自主创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蓬勃发展,体现出服务产业多元、服务方式多元、服务主体多元和服务对象多元的多元化特征,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区域化大发展。2022年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104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面积18.7亿亩次,带动小农户超过8900万户。
  企业进入农业现象突出。供销合作社会系统,2022年供销合作社全系统生产性全程托管服务面积8657万亩,同比增长25.6%;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6.42亿亩次。2021年全系统销售总额6.26万亿元,化肥销售量占全社会用肥量比例超过70%,实现农产品销售额2.76万亿元;截至2021年底,全系统建设运营农产品市场4485家。中化集团着力打造MAP模式,截至2022年底,中化集团在全国已建成628个MAP技术服务中心,提供农业生产性托管服务,发放金融贷款,并推出智农、慧农平台,帮助农民提高产品品质,打造产品品牌。此外,各类大型民企进入农业势头迅猛。
  中国农业体系构建最重要的任务是努力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1、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继续促进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进城,分工分业,最大化减少留在农业内部从业劳动力。2、到2050年左右,使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比下降至5%,从业者数量减少到3000万以下。与此同时,更加积极地培育促进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各类农业企业快速成长,充分发挥他们组织农民、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作用。
  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把握“三权分置”制度内核,使经营权要在更大范围、更长期限内,以流转、租赁、入股等方式盘活土地经营权。在全力维护原承包农户权益基础上,促进形成“农地农用农民用”转变为“农业农用全民用”格局。城里人种地也是一种宣传,农地农用,只要没有非农化、非粮化,谁来种地我以为都应该持欢迎态度。所以农地农用农民用,可以变为农业农用全民用。
  构成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要成为农业的基本经营单元,合作社服务于农业从业者全部产业经营所需,纵向“从田间到餐桌”,横向由生产向生活、生态全方位转变。农业企业做大做强,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塑造上瞄准国际水平,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从长期思路看,中国农业经营方式是多元的。从一般经营形态观察,“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将是适应全国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与此同时,在一般农户拥有承包权,并有回乡务农可能的前提下,培养一批专职农业生产经营的从业队伍,形成“家庭传承者兼业+外来从业者专业”的普适性农业生产经营格局。从这个角度来讲,山东金丰公司为每个农民提供全程服务,全程方案,这些人不是本村的人,不是本乡的人,甚至不是本县的人,他们是外来者。比如四川崇州有的农业服务组织,农民是从黑龙江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家庭传承者兼业+外来从业者专业”是一个大趋势。
  认真研究中国当代以及未来的生产经营方式,“谁来种地”是绕不开的要认真研究的大问题,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怎么样在不丧失农民承包权,在严格保护农民承包权的情况下,认真地好好研究一下,“不在地承包者”的现象非常值得研究,如果放在西方国家叫“不在地地主”,这个在中国显然不合适,“不在地承包者”这个话非常准确,下一步怎么把这个问题研究透,并且使我们在全世界真正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农情、国情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清华农研院(ID:tsinghuacirs)     文章作者:张红宇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4—2033)》:未来10年肉类产量和消费量总体保持增2024/4/21 13:24:23
唐仁健分别会见德国联邦食品和农业部部长厄兹代米尔、新西兰农业部长麦克莱2024/4/16 7:00:15
张红宇: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思路与对策2024/4/1 8:01:19
郑思敏代表:全方位培育涉农新质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2024/3/11 11:12:18
郑思敏代表:全方位培育涉农新质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2024/3/11 9:12:18
蔡欣委员:深化两岸农业合作 助力乡村振兴2024/3/3 17:39:40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