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疫病防治病毒疾病 → 文章内容

鸡传染性贫血的流行特点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11/9/7 16:25:45 关注:373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鸡传染病,其特征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以致造成免疫抑制,因此加重和导致其他疾病发生。

1974 年日本岐阜地区应用 HVT 疫苗免疫时,由于疫苗中混有 REV 而造成事故,在追查事故发生原因过程中, 1979 年 Yuasa 等首次分离出一种可以在鸡体内连续传递并引起雏鸡贫血死亡的病毒,暂名鸡贫血因子 (chicken anemia agent , CAA) 。 20 世纪 80 年代世界上大多数养鸡发达的国家都先后有发生本病的报道, 1993 年我国也有分离到此病毒的报告。近年来,在某些地区发病有增加的趋势。目前本病已正式定名为鸡传染性贫血。

病原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 CIAV) 原名 CAA ,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六次病毒分类报告 (1995 年 ) ,其在病毒分类学上的位置为圆环病毒科 (Circoviridae) 圆环病毒属 (circoovirus) 。

CIAV 是一种近似细小病毒的环状单股 DNA 病毒,呈球形,直径为 19 ~ 24nm ,浮密度为 1.35 ~ 1.36g / ml ,无血凝性。不同病毒株毒力有一定差异,但抗原性无差别。复制型病毒基因组由 2298 至 2319bp 组成,依是否存在 4 或 5 个 21bp 的重复序列而定。病毒可在马立克氏病肿瘤源细胞系 MDCC-MSB 1 和 MDCC-JP 2 以及鸡淋巴白血病细胞系 LSCC-1104B 1 等细胞中增殖并出现细胞病变,但病毒能在鸡胚中增殖,常在出壳后 10 ~ 15d 发病和死亡。病毒对乙醚和氯仿有抵抗力;在 60℃ 耐 1h 以上, 100℃ 15min 可使灭活;对酸稳定,在 pH3 经 3h 不死,对一般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强。

流行病学 鸡是本病毒惟一的宿主,所有年龄的鸡都可感染,但对本病毒的易感性随日龄的增长而急剧下降。自然发病多见于 2 ~ 4 周龄鸡,有混合感染时发病可超过 6 周龄。

垂直传播是本病主要的传播方式 ,母鸡感染后 3 ~ 14 天内种蛋带毒,带毒的鸡胚出壳后发病和死亡,也可通过消化道及呼吸道水平传播。

CIAV 能使 1 ~ 7 日龄鸡发生贫血,并引起淋巴组织和骨髓肉眼可见病变,感染后 12 ~ 16d 病变最明显,第 12 ~ 28d 出现死亡,死亡率一般为 30% 。两周龄鸡感染而不发病;有母源抗体的雏鸡可被感染,但不发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病毒及其他免疫抑制药物能增强本病毒的传染性和降低母源抗体的抵抗力,从而增加鸡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当本病毒与马立克氏病毒同时感染时,可促进马立克氏病病毒在羽毛囊中扩散和肿瘤形成。当本病毒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同时感染时,则加重了骨髓和胸腺细胞的破坏及病损的严重性。

本病毒诱导雏鸡免疫抑制,不仅增加对继发感染的易感性,而且降低疫苗的免疫力,特别是对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

症状 潜伏期约为 8 ~ 12d 。精神萎顿,发育受阻 ( 感染后 10 ~ 2Od 最严重 ) , 贫血,皮肤出血 。有的皮下出血,可能继发坏疽性皮炎。血液学检查,红细胞和血红素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值降至低于 20%( 正常值在 30% 以上,降至 25% 以下可称为贫血 ) ,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液中出现幼稚型红细胞,细胞核肿大,核仁明显,核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吞噬细胞内有变性的红细胞。经 28d 后不死者可以康复,但继发感染可能阻碍康复,加剧死亡。死亡率高低不尽相同,低的为 10% ,亦可高达 60% 。

人工感染雏鸡,在接种后 1Od 内表现沉郁和体重下降, 14 ~ 2Od 症状最严重,甚至发生死亡, 24d 后可以康复。

病变 全身性贫血,血液稀薄。胸腺萎缩,可能导致完全退化。骨髓萎缩是最有特征性的变化,表现股骨骨髓脂肪化呈淡黄红色,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部分病例出现法氏囊萎缩。肝肿大发黄或有坏死斑点。腺胃黏膜出血。严重贫血病例见肌肉和皮下出血。

组织学变化特征是所有造血组织被脂肪样组织所取代。普遍的淋巴组织萎缩,胸腺淋巴细胞消失,骨髓血细胞减少,肝有贫血性坏死。

诊断 根据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但本病所出现的精神沉郁、发育不良和贫血等症状并不是其特有的,有多种原因可以引起类似症状。尤其要注意与原虫病、黄曲霉毒素中毒及服用过量磺胺等相区别,因为这些病均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出血综合征和免疫抑制。此外,本病常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容易混淆。因此,为了确诊,还须进行病毒分离或血清学试验。

感染鸡的所有组织和粪便中均含有病毒,常用肝脏悬液加等量氯仿处理后接种一日龄雏 (SPF 鸡 ) ,或接种 MDCC-MSB 1 等肿瘤细胞系或接种鸡胚卵黄囊进行病毒分离培养。接种雏鸡后经 14 ~ 16d 后进行检查,如发现雏鸡红细胞压积值下降 ( 低于 27%) ,股骨骨髓变黄白色及胸腺萎缩等典型病变,即可确诊。血清学试验可用中和试验、间接荧光抗体和 ELISA 等方法检测鸡血清和卵黄中的抗体,但目前尚不常应用。

防制 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供预防接种,只能依靠综合防制措施。在 SPF 鸡场及时进行检疫,剔除和淘汰阳性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 CIAV 感染已成为世界范围的问题。除了 CIAV 感染本身给养禽业带来的直接损失以外,由于感染 CIAV 后伴有淋巴组织的萎缩,使免疫应答受到明显的抑制,因而自然病例常因细菌和霉菌的继发感染而出现高发病率。同时, CIAV 感染还能给疫苗接种带来麻烦,影响马立克氏病、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病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再者,如果 SPF 鸡群存在本病,用该 SPF 蛋孵化的鸡胚及其细胞培养所制的疫苗就有被 CIAV 污染的危险,不仅会影响到疫苗的免疫效果,还会造成 CIAV 的大范围传播,因此在育成 SPF 鸡群的过程中,应重视对 CIAV 的检查,并首先考虑从 SPF 鸡场清除该传染。

( 一 ) 病原
该病毒是一种无囊膜的呈十二面体对称的小病毒,直径约 25 ~ 26 . 5 毫微米,是圆环病毒科 (Circoviridae) 的一个成员。病毒颗粒中的基因组是 1 个长度为 2 . 3kb 左右的单股环形 DNA 。该病毒对多种理化因子的抵抗力很强。
( 二 ) 发病及流行病学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AV) 既可在鸡群中横向传染,也可通过鸡胚垂直传染。开产前不久或开产后的母鸡如感染该病毒后产生一过性病毒血症期间可产生垂直传染。在垂直传染鸡胚孵出的雏鸡或在出壳后数日内传染该病毒的鸡,可在 1-2 周龄内产生明显的贫血症状,除了生长迟缓外,红血球显著减少,胸腺萎缩及骨髓色淡甚至呈黄色,严重时导致死亡。但 2 周龄后感染的鸡,往往不产生明显的贫血病变,但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而继发其他细菌感染,或导致其他共感染病毒症状和病变加重。
( 三 ) 鉴别诊断
根据上述流行病学特点可怀疑此病,但最终要通过实验室方法证实该病毒感染的存在。我国鸡群中该病毒感染极为普遍,因此血清抗体梭测并不能说明鸡群目前的感染或发病状态。为了证明该病毒感染与鸡群当前发病的关系,必须从发病鸡的病变组织中检测出病毒或分离到病毒。为此,可用 CAV 特异性核酸探针对病料提取的 DNA 样品做斑点核酸分子杂交。为了分离病毒,可将病料接种于马立克氏病肿瘤细胞系 MSBl 细胞,在细胞上盲传 5 — 7 代后, MSBl 细胞会发生细胞凋亡,或用抗 CAV 抗体在间接荧光抗体反应中显示 CAV 抗原。

鸡传染性贫血病又名出血性综合症或贫血性皮炎综合症,是由鸡贫血病毒引起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骨髓萎缩变色为特征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疫病。
( 一 ) 病原
鸡贫血病毒可在鸡胚中繁殖,也可在 MDCC-MSB1 细胞系上生长繁殖。病毒能耐受 50 %氯仿处理 15 分钟、 50 %乙醚处理 18 小时、 pH3.0 处理 3 小时,对热有较强的抵抗力,用 5 %酚处理 5 分钟病毒即失去其感染性。
( 二 ) 流行病学
自然条件下只有鸡对本病易感,不同品种的鸡都能感染本病。随着年龄增加,本病对鸡的易感性明显减少。主要发生在 2 ~ 3 周龄内的雏鸡, 1 ~ 7 日龄雏鸡最易感,其中以肉鸡尤其是公鸡更易感染。

本病主要通过蛋垂直传播,水平传播一般不引起发病,但有抗体产生。病愈鸡可产生中和抗体。带有母源抗体的雏鸡一般不感染发病,但抗体水平低或母源抗体水平正常而混合其它病原体感染或继发感染均可能发病。与马立克氏病毒混合感染,会造成鸡的早期死亡,与法氏囊病毒混合感染会大大提高鸡的死亡率。该病也可能是造成鸡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
1 日龄无母源抗体无特定病原的雏鸡经口接种病毒,一般 10 ~ 16 日龄开始发病,发病率高达 100 %,死亡率为 50 %。
( 三 ) 临床症状
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贫血,一般在感染后 10 ~ 12 天症状表现最明显,病鸡表现精神沉郁、消瘦、苍白、翅膀皮炎或蓝翅,体重减轻,全身或头颈部皮下出血、水肿, 2 ~ 3 天后开始死亡,死亡率不一致,通常为 10 %~ 50 %。本病导致鸡体骨髓造血细胞形成紊乱而产生贫血症状。感染鸡血稀如水,血凝时间延长,血细胞容积可降低到 20 %以下,红、白细胞数量减少,可分别降到 100 万 / 毫升和 5000 万 / 毫升以下。

( 四 )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肌肉、内脏器官及全身苍白贫血,肝脏肿大,脾、肾肿大,腺胃粘膜、肌肉、皮下都可见有出血斑,胸腺和法氏囊明显萎缩。最特征的病理变化是骨髓的萎缩性病理变化,小鸡股骨的骨髓从正常的深红色变为脂肪色、淡黄色或浅红色。
( 五 ) 诊断
血细胞的比容值显著降低和骨髓变成黄白色是该病的突出特征,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对本病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仍需进行实验室检验。
( 六 ) 防制
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做好鸡群的马立克氏病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预防接种可降低鸡体对鸡贫血病病毒的易感性。

鸡传染性贫血的研究进展(一)

王雪敏 崔 岩 陈溥言

鸡传染性贫血( Chickeninfectiousanemia )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hickeninfectiousanemiavirus , CIAV )引起的,以贫血、胸腺萎缩、骨髓黄化、造血机能障碍和免疫机能损害为特征的传染病。 1979 年 Yuasa 等在日本首次分离到 CIAV ( Gifu1 株)。最初定名为鸡贫血因子( CAA )。我国于 1992 年首次分离到该病毒。 CIAV 在我国鸡群中感染率高达 40%-70% 。

1 病原特性

1.1CIAV 的形态特性及抵抗力

CIAV 归类于圆环病毒科( Ciroridae ),在负染的标本中,病毒粒子无囊膜,呈二十面体对称,平均直径为 25.0-26.5nm 。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 1.35 -1.37g / mL 。该病毒对理化因子的抵抗力很强,对丙酮、乙醚、氯仿均不敏感,可耐受 pH3.0 作用 3h , 80 ℃ 30min 部分失活, 100 ℃ 15min 完全失活,在 50g /L 的次氯酸钠中 37 ℃ 2h 失去感染力。

1.2 病毒的 DNA

CIAV 的基因组为单股、圆环状、共价连接的 DNA 。在感染发病鸡体内, CIAV 的 DNA 主要以 ssDNA 形式存在,其中以胸腺、脾的含毒量较高,肝、腔上囊等组织的含量较低。感染细胞中除 ssDNA 外,还有几乎等量的环形双股复制形 DNA ,后者与病毒 RNA 转录及新的 DNA 复制有关,但病毒粒子仅含有圆环状的单股 DNA 。 Meean 等研究认为, CIAVDNA 的复制方式为“滚环复制模式”,感染细胞中的复制以双链开环、线形闭环和单链环状 3 种形式为主。对 Cux-1 株的序列分析表明,大多数 CIAV 毒株有 4 个重复序列,在中间有 1 个 12bp 的插入片段,病毒基因组的复制模式为 2298 或 2319bp 。但 Todd 等将 Cux-1 毒株在 MSBl 细胞上传 30 代后,可获得第 5 个重复序列。所有 CIAV 毒株均有 3 个部分重叠的开放阅读框架( ORF ), 1 个启动子区和 1 个 PolyA 信号区。 ORF3 位于 ORF2 内, ORF2 与 ORF1 部分重叠。启动子 - 增强子区域位于 ORF2 的上游,含有 21bP 正向重复序列和 12bp 插入片段;可与鸡 T 细胞的各种转录因子结合。 ORF 中 ORF1 、 ORF2 和 ORF3 分别编码 52ku ( VPl )、 24ku ( VP2 )和 13ku ( VP3 )蛋白质。日本株 CAA82-2 含有第 4 个开放阅读框架( ORF4 ),但其功能尚不明确。 CIAV 基因组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从世界各地分离到的毒株在 DNA 序列上变异很小。

1.3 病毒的蛋白质

CIAV 的 VPl 为病毒的衣壳蛋白, VP2 为病毒组装过程中的一种支架蛋白, VP3 又称凋亡蛋白( Apoptin ),是鸡胸腺细胞、成淋巴样细胞系和人的恶性成淋巴样细胞、骨肉瘤细胞凋亡的诱导剂。 CIAV 的 VP3 由 121 个氨基酸组成,有 2 个脯氨酸富含区和 2 个碱性区,其 C 端碱性区是细胞核定位信号和(或) DNA 结合区。 VP3 易与染色质中的组蛋白或非组蛋白结合,破坏 DNA 的超螺旋结构,引起 DNA 的断裂和凝集。已将 VP1 、 VP2 基因在大肠埃希氏菌和家蚕中进行单独或联合表达,为 CIAV 亚单位疫苗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1.4 病毒的复制

CIAV 可通过 1 日龄雏鸡、细胞培养或鸡胚增殖。病毒可通过吸附和穿透方式进入细胞。 MSBl 细胞感染后 48 小时可检测到 2.0kb 多顺反子病毒 RNA 的低水平转录,在 48 小时可达到高峰。在感染后 6 小时检测到 VPl , 12 小时检测到 VP2 ,于 30 小时才能检测到 VP3 。在鸡体内, CIAV 主要在骨髓造血前体细胞和胸腺前体细胞内复制,以细胞凋亡方式引起细胞死亡。用 PCR 扩增的 CIAVDNA 特定片段标记的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研究病毒感染后的分布动态,发现雏鸡感染后第 4 天即可从不同组织中检测出 CIAVDNA ,第 16 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不同组织中以胸腺、脾的检出率最高,骨髓次之,肾、肝、白细胞更次之,粪便的检出率最低。

1.5 病毒的致病机理

CIAV 感染后,由于类成红细胞破坏而引起贫血,由于胸腺皮质细胞衰竭而引起免疫缺陷。 Jeurissen 等发现,鸡胸腺细胞在感染 CIAV 数日后,胞膜皱缩,染色质高度浓缩,聚集在核膜附近,核质中有大量断裂的 DNA 片段,核膜周围有单个球形的高密度电子云小体,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完全改变。 Cohen 等认为, CIAV 感染后可使机体产生糖皮质激素,刺激以胸腺为主的淋巴组织中的 T 细胞,使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严重衰变,同时,由于来自胸腺产生的调控信号,导致骨髓中的成红细胞衰变。而 Noteborn 认为, CIAV 对胸腺和骨髓具有高度特异性,病毒侵入这些组织的 T 淋巴细胞和成红细胞时, VP3 编码基因开始表达 Apoptin , Apoptin 形体小及偏碱的特性可允许其在染色质结构内与组蛋白或非组蛋白相互作用,导致 DNA 超螺旋结构破坏,使 DNA 断裂,从而使胸腺皮质细胞和骨髓成红细胞凋亡,造成机体免疫抑制和贫血。由于 CIAV 可引起胸腺、腔上囊、脾及其他淋巴样器官中淋巴细胞严重缺失,直接降低机体的免疫反应能力而引起免疫抑制。研究表明,雏鸡感染 CIAV 后,其泪液、气管分泌液、肠液和胆汁中的 IgA 、 IgM 和 IgG 均不同程度的减少,表明感染雏鸡的眼部、呼吸道、消化道局部的体液免疫功能明显降低,造成鸡的抗感染能力减弱,从而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高。

2 诊断

2.1 临床诊断

本病仅发生于鸡,日龄越小的鸡易感性越高,病鸡表现贫血,血细胞压积低于 27% ,解剖可见胸腺萎缩,骨髓黄化,根据这些情况可做出初步诊断。

2.2 病毒分离

2.2.1 病料的处理采取病鸡的胸腺、脾或肝,制成 1 : 10 匀浆,离心,取上清液, 70 ℃ 加热 5 分钟或用氯仿处理后备用。

2.2.2 动物接种将病料经肌肉或腹腔接种子 1 日龄 SPF 雏鸡, 1.0mL/ 只,接种后 14-16 天,血细胞压积低于 27% ,感染鸡表现贫血症状、胸腺萎缩、骨髓黄化是诊断的重要指标。

2.2.3 细胞培养物取病料接种于 MSB1 细胞,每隔 2-4 天传代 1 次,经 1-6 次继代培养后产生细胞病变( CPE ),表明有 CIAV 感染。

2.3 血清学试验

可用病毒中和试验( VN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 )、 ELISA 检测。这些方法中 VN 准确可靠,但操作复杂,要求条件高且费时,适合专业人员操作, IFA 操作简单、快速,但需借助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并且不能定量。 ELISA 技术快速、特异、敏感,适合大样本的检测。

2.3.1 VN 试验可固定病毒,用于检测血清和卵黄中的抗体。将血清或卵黄做倍比稀释,与等量含 TCID50105.0 ~ 105.5 / 0.1mL 的 CIAV 混悬液混合,于 37 ℃ 作用 60 分钟或 4 ℃ 过夜,然后在 MSBl 细胞上滴定。由于试验采用高浓度病毒,因此,可于 2-3 天检查 CPE 。也可用固定血清稀释度的方法,进行抗体定量检测。

2.3.2 IFA 试验进行 IFA 时,在开始出现细胞溶解之前(通常为接种后 36-42 小时)收集 CIAV 感染的 MSBl 细胞,将其涂在玻片上,以丙酮固定后用作抗原,检测时,首先与适当比例稀释的待检血清反应,然后用荧光素标记的抗鸡 IgG 哺乳动物抗血清作用,用荧光显微镜检查,如发现肿胀的细胞核内有较小的、形态不规则的荧光染色颗粒即为阳性。也可用免疫荧光和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以确定鸡组织细胞中是否存在病毒。 Hu 等用组织(首选胸腺)涂片或冰冻切片,经丙酮固定后,用抗 CIAV 多克隆鸡或兔超免疫血清或单克隆抗体做间接或直接免疫荧光染色。 Symth 等用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切片,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染色,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2.3.3 ELISA 测定已建立了多种用于检测和定量鸡血清或卵黄中 CIAV 抗体的 ELISA 方法。 Todd 等利用单克隆抗体从 MSB1 细胞培养物中纯化 CIAV 抗原,建立了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 ELISA 。 Brewer 等用部分纯化的病毒包被 ELISA 板,用于 CIAV 抗体的检测。王笑梅等用 MSB1 细胞培养的 CUX-1 毒株培养物上清液作为包被抗原,用于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据称所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好,操作简便,适于大批样本检查和免疫监测。

2.4DNA 探针

Nielsen 等将经 PCR 扩增的 CIAVDNA 用生物素标记制备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可以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胸腺切片中的 CIAVDNA 。用 32P 标记的 DNA 探针进行斑点杂交,可检测从感染 5 ~ 42 天内的鸡组织中的 CIAVDNA ,也可检测 CIAV 野外分离株感染的 MSB1 细胞中的病毒 DNA 。徐福洲等用 PCR 扩增 CIAVDNA 特定片段,用地高辛标记后作为探针,用斑点杂交方法检测人工感染鸡体内 CIAV 的分布动态。 DNA 探针还可用于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2.5PCR 技术

Soine 等报道,利用 PCR 技术可以从 CIAV 感染的鸡体组织内或感染细胞内检测其 DNA 。 PCR 技术可敏感、特异地用于检测感染的 MSB1 细胞、鸡组织细胞或疫苗中的 CIAVDNA 。杨兵等用 CIAV 基因组上 n+358 ~ n+1042 之间 684bpDNA 片段为探针,对人工感染鸡肝、脾、胸腺、肾、腔上囊、骨髓、白细胞、泄殖腔棉拭等样品进行检测,敏感性好,特异性强。

3 免疫预防和控制

Vielitz 等通过鸡胚增殖 CUX-1 株制备疫苗,给 13-15 周龄的种鸡群饮水免疫,使免疫种鸡群的后代得到保护。但后续的研究发现,接种具有一定毒力的 CIAV 活疫苗,可能导致持续感染和蛋源传播。由于目前尚未获得无致病性的 CIAV 弱毒,因而活疫苗的使用受到了严格控制。刘岳龙等在病毒非编码区进行特定点突变,构建了含有单拷贝 CIAV 全基因组和双拷贝同串联的重组子,并在 MSB1 细胞成功转染为具有复制活性的完整病毒,为在基因水平构建低致病力或无致病力的 CIAV 活病毒打下了基础。为了克服活疫苗的缺陷, CIAV 灭活疫苗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报道,王秀荣等研制了 CIAV 灭活疫苗,张知良等将 CIAV 的 VP1 和 VP2 蛋白基因分别克隆入转移载体 pBacPAKl8 中,将获得的重组质粒与 CvnI 酶切线性化的亲本病毒 Bm-BacPAK6DNA 共转染家蚕细胞,使 VP1 和 VP2 蛋白在家蚕中得到联合表达,将获得的表达产物与 IBDV 制备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经安全试验、保护性试验证明其安全有效,免疫种鸡群后可使其后代产生 IBV 和 CIAV 抗体,雏鸡得到较好的保护。

文章编辑:现代畜牧网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全国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走势(4月12日—4月18日)2024/4/20 19:43:22
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稳健开局 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供有力支撑2024/4/20 19:27:02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谈2024年3月我国消费市场情况2024/4/20 19:26:24
商务部电子商务司负责人介绍2024年一季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情况2024/4/20 19:25:58
河北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2024/4/20 19:25:35
宁夏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2024/4/20 19:25:08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