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疫病防治病毒疾病 → 文章内容

非洲猪瘟来势汹汹, 猪场怎样防控?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18/8/27 9:16:14 关注:324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非洲猪瘟来势汹汹,猪场怎样防控?
  1、非洲猪瘟概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可感染所有年龄的猪,引起出血热。ASF有多种表现形式,从特急性、急性、亚急性到慢性和无明显症状。最常见的是急性发病形式,致死率可高达100%。野猪和软蜱都是该病毒的宿主和传播者,该病不会感染人类。由于该病目前没有疫苗或治疗方法,猪群一旦感染发病,只能通过扑杀处理,给猪场造成巨大损失。非洲猪瘟可防可控不可治,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其传播感染特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将其拒之于门外,防范于未燃。
  2 、非洲猪瘟病毒
  ASFV是非洲猪瘟的唯一病原,兼具彩虹病毒和痘病毒的某些特性,是存在于细胞质内的双链DNA病毒,是非洲猪瘟病毒科的唯一成员。尽管通常认为该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但最近的研究报道,基于血凝抑制试验(HAI)可以将32个ASFV毒株分成8个血清型。根据已知的ASFV毒株进行遗传特性分析,已经证实有23个地理相关的基因型。可以说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相当复杂。
  3、 非洲猪瘟入侵中国
  本病自1921年在非洲肯尼亚被发现以来,一直存在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后来,于1957年起先后流传至西欧和拉美国家,1978年传入南美、北美国家,2000年以来在欧洲、非洲多个国家陆续发生,近年主要在欧洲发生。中国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于2018年8月3日发布,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生一起生猪非洲猪瘟疫情,这是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疫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根据《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启动Ⅱ级应急响应;之后8月14日从黑龙江调入河南郑州某屠宰厂的生猪暴发非洲猪瘟;8月19日,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确诊,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一养殖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8月23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发布,浙江温州乐清市发生一起非洲猪瘟疫情。我国是养猪大国,养猪数量在这几十年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养猪大国。但该行业发展分化,一方面是传统的、小规模、自给自足的养殖方式还分散存在,另一方面是集约化、规模化、工业化的养殖方式不断增加。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养殖方式在生物安全防控方面的重视程度完全不同,前者由于生物安全重视程度低、技术落后、对动物卫生法规认识不足,可能对非洲猪瘟和其他疫病的入侵、传播起主要作用。后者虽然重视生物安全防控,但对国内尚未发现国外常发的疫病重视程度不够,针对性的检测措施缺失,对非洲猪瘟传播媒介——蜱的灭杀不到位,也是造成该病入侵我国的原因之一。
  4 、非洲猪瘟的传播方式
  非洲猪瘟病毒可在不同的循环中持续传播。在FAO兽医手册当中,详细介绍了非洲猪瘟的多种传播循环:丛林传播循环、蜱——猪循环、家猪循环、野猪循环。归纳起来,非洲猪瘟的传播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蜱——猪之间的循环传播,另一种是猪——猪之间的循环传播。
  4.1 蜱——猪循环传播
  非洲猪瘟可以通过生物媒介进行传播,非洲猪瘟的生物媒介是一种体外吸血寄生虫——蜱。蜱为世界性分布的寄生虫,其中软蜱科中钝缘蜱属可以携带和贮存非洲猪瘟病毒。钝缘蜱多寄居于动物生活的场所,如畜禽舍的缝隙、巢窝和洞穴等处,在家畜夜间休息时即移行到畜禽体表叮咬吸血。在蜱的参与下,非洲猪瘟病毒可在饲养环境和野生环境间持续循环传播,使得很多地区和国家不能根除非洲猪瘟。钝缘蜱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若虫(3~8个龄期)和成虫4个阶段,除卵期和一些种类的幼蜱外,其余各期均需吸血才能成功发育到下一阶段。钝缘蜱具有长达5年以上的耐饥饿期和强大的环境适应力,能适应干燥和高温环境。它们还具有特殊的吸血特性,雌蜱可以多次吸血多次产卵,并且吸血时间可短至数分钟,其他阶段蜱的饱血时间一般为数分钟到一个半小时,平均约半个小时。钝缘蜱的这些生物学习性很大程度上助长了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和长期贮存。此外,非洲猪瘟病毒通过在钝缘蜱体内的复制,增加了其基因的多样性,导致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发生变化。因此,杀灭蜱虫也是降低非洲猪瘟病毒传播能力及根治非洲猪瘟的重要方面。另外,在疫区,其他吸血昆虫,如蚊子和厩蝇等,也可机械传播非洲猪瘟病毒。厩蝇吸食感染猪的血液24小时后即可传播非洲猪瘟病毒,且可携带高血液滴度的非洲猪瘟病毒达48小时以上;血虱也可携带非洲猪瘟病毒。在猪场中,做好生物媒介的防控,切断蜱——猪传播循环,是防控和根除非洲猪瘟的必要措施。
  4.2 猪——猪循环传播
  非洲猪瘟病毒从猪传染到猪的循环传播,是造成猪场猪只之间相互感染的主要原因。健康的猪通过口或鼻接触感染动物的排泄分泌物,摄入被感染猪的组织、被污染的饲料、泔水或者其他受污染的物品而造成直接传播,也可能通过接触受污染的设施、器械、工具等造成间接传播。在非洲猪瘟的猪——猪循环当中,猪场生产过程的人的行为因素几乎是这种循环能够持续不断的决定性因素。例如:猪只、猪群的流动,设备、仪器的搬运流通、饲喂受污染的饲料等等均是人为因素。而在猪场生产过程中建立严格规范的消毒措施则是切断非洲猪瘟猪——猪循环的关键。
  5、 防控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已经“高调宣布”进入中国,而且来势汹汹,养殖场该怎样做好防控工作呢?怎样才能有效切断非洲猪瘟的蜱——猪循环和猪——猪循环呢?除了严格做好常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外,针对非洲猪瘟较为特殊的感染传播特点,建议还要着重做好如下两项工作:第一是,加强消毒!第二是,彻底灭蜱!
  5.1 防止病原携带入侵猪场
  (1)车辆和可喷淋消毒的物料进场之前,首先应在场外固定地点进行全面清洗和喷淋消毒,用正典双杀1:500倍稀释进行全面喷淋消毒,后再经过场门口消毒池时需缓速通过;(2)消毒池长度以要进入的最大车辆轮胎周长的1.5倍以上为佳,消毒水深度至少能淹没到轮毂,消毒池中的消毒水用正典双杀1:500倍稀释(每5~7天全面更换,如经过车辆较多则提高更换频率);(3)进场人员需更换衣物和鞋子,同样必须喷雾消毒,换好雨鞋后走过消毒池进入场内;(4)进场人员换下来的衣物和鞋子用正典双杀1:500倍稀浸泡消毒(至少10分钟)后再清洗。
  5.2 消除场内外环境储存病原隐患
  (1)场内外环境(场区围墙、墙角、门口外通道等)增加猪场内外环境清扫次数(每天一次),及时清除杂草杂物(每月一次),再用正典双杀1:500倍稀释进行全面地喷雾消毒(每月一次);(2)场内猪舍养殖区(空舍、带猪猪舍、舍内外墙壁、墙角、污池、污沟等)用对人和动物安全、对环境友好的三碘凌1:500倍稀释喷雾消毒(每周1次);(3)员工生活区(宿舍、食堂、厕所、休闲区等)用三碘凌1:500倍稀释喷雾消毒(每月一次)。
  5.3 灭杀场内和猪体上的蜱虫
  (1)场内外和猪舍内外环境、缝隙,巢窝和洞穴等处用诗满净1:1000倍稀释喷洒除蜱(每月一次);(2)猪体表用诗满净1:1000倍稀释喷涂浇洒,沿脊背从耳根浇洒到尾根(每月一次)。
  5.4场内员工、器械消毒
  (1)定期对场内用具、器械等进行全面清洗、消毒,用正典双杀1:500倍稀释浸泡或喷洒消毒(每周一次);(2)场内员工在进出猪舍时须经脚踏池消毒,脚踏池消毒水用正典双杀1:500倍稀释(每5~7天更换一次);(3)员工更换的工作服、工作鞋须经过严格消毒清洗后再重新使用,可用正典双杀1:500倍稀释浸泡10分钟以上后再清洗。
  5.5 装猪台消毒。
  (1)装猪台使用之前,应提前0.5小时用正典双杀1:500倍稀释进行全面喷雾消毒;(2)装猪台使用之后,首先用正典双杀1:500倍稀释喷洒浸泡15分钟以上后再清水冲洗干净,之后再用正典双杀1:500倍稀释喷雾消毒。
文章作者:翁亚彪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国际非洲猪瘟疫情汇总(4.23)2024/4/25 8:02:03
国际非洲猪瘟疫情汇总(4.23)2024/4/25 6:02:03
国际非洲猪瘟疫情汇总(4.23)2024/4/25 4:02:03
国际非洲猪瘟疫情汇总(4.22)2024/4/23 23:01:18
国际非洲猪瘟疫情汇总(4.22)2024/4/23 21:01:18
国际非洲猪瘟疫情汇总(4.22)2024/4/23 19:01:18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