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疫病防治病毒疾病 → 文章内容

非洲猪瘟(ASF)防控指南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18/9/26 15:41:54 关注:1012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为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传播和流行,提高预防意识,强化管理、科学预防,确保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迅速、有效的进行应急处理,最大限度的减轻疫病的危害,特编制《非洲猪瘟(ASF)防控指南》。
  【非洲猪瘟(ASF)综述】
  非洲猪瘟(ASF)的病原是非洲猪瘟病毒(ASFV)。软蜱(钝缘蜱)是该病毒主要的传播媒介和贮藏宿主。ASFV主要以家猪-猪、家猪-软蜱-野猪、家猪-软蜱三种方式循环传播。ASFV是非洲猪瘟病毒科(Asfarviridae),只有一个血清型,但具有高度的抗原多样性。感染后的康复猪很难获得对异源毒株的保护力。
  ASFV对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耐受酸碱(pH值)的范围较广。反复冻融不影响ASFV的感染性,在室温或4℃冷藏条件下保存数月仍然具有感染力。在猪的尸体、组织中以及在低温的条件下病毒可存活6个月以上乃至数年,腌制的、熏制的猪肉产品中可携带病毒。ASFV对热的抵抗力较弱,含病毒的血液经60℃加热30分钟可灭活病毒;未经加工的猪肉在70℃条件下加热30分钟可将病毒灭活。一般的消毒措施均可以将ASFV杀灭,去污剂、次氯酸盐、碱类及戊二醛是最有效的消毒剂。
  【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包括感染和携带ASFV的软蜱(钝缘蜱)、发病猪和带毒猪(包括家猪、野猪)。受到污染的泔水、饲料、猪肉制品、垫料、设施设备及工具、各种相关车辆、人员及其装备(如衣服、靴子)、器具(如注射器、手术器械)等均可传播ASFV。耐过和康复猪可长时间带毒。
  非洲猪瘟属于虫媒病毒病,非洲野猪(如疣猪、薮猪、巨林猪等)和钝缘蜱是ASFV的自然贮藏宿主。感染ASFV的非洲野猪无临床表现,呈现低病毒血症,形成长期的持续性感染和隐性带毒,对家猪构成威胁。欧亚野猪、北美野猪比较容易被ASFV感染,表现出的症状与家猪相似。钝缘蜱是主要的生物传播媒介。因此,在非洲,ASFV在蜱和野猪感染圈中长期存在,难以根除,并在一定条件下感染家猪,引起疫情暴发。
  【传播途径】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较为广泛。可通过直接接触、采食、叮咬、注射、近距离的气溶胶等多个途径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ASFV的主要感染途径。
  非洲猪瘟的流行可在生猪生产养殖系统中传播,也可通过野生动物(野猪)及生物媒介(钝缘蜱)扩散传播。传播的循环方式包括:
  1、野外森林循环传播。在非洲早已证明可在疣猪和蜱之间通过叮咬循环传播;带毒的蜱之间也可通过雌雄交配以及经卵垂直传播;2、蜱-家猪之间的循环传播。在非洲和伊比利亚半岛等地区的猪圈中常可发现蜱,带毒的蜱经叮咬家猪直接传播。同时蜱可作为宿主长时间贮存ASFV;3、家猪之间传播。发病和带毒猪的各种组织器官、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中含有高滴度的病毒,因此ASFV可经病猪的唾液、泪液、鼻腔分泌物、尿液、粪便、生殖道分泌物以及破溃的皮肤、病猪血液等进行传播。ASFV还可通过各种污染物在家猪之间传播。通过污染的猪产品、泔水、饲料、各种物品或接触污染的粪便、垫料等可间接传播。根据俄罗斯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移动或接触、饲喂泔水等是俄罗斯发生非洲猪瘟的主要传播方式。
  4、野猪与家猪间的传播。其传播机制有多种不同的假说,但主要还是接触传播。
  此外,引种时引入了隐性感染ASFV的猪也可传播。通过带毒或污染的精液同样是一种传播途径。已有研究表明,ASFV可在精液中长期存活,随人工授精传播给母猪,导致疫情暴发。非洲猪瘟的长距离传播与感染动物(家猪、野猪)的移动、贸易以及污染猪肉制品的流通有关。
  【易感动物】
  家猪、野猪是易感动物,不同品种、性别、日龄的猪均可感染。ASFV可感染钝缘蜱。目前未见有ASFV感染禽类、反刍动物、犬、猫等其他动物的报道。ASFV不感染人。
  【潜伏期】
  因毒株、宿主和感染途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家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潜伏期为 15 天。
  【发病率和病死率】
  不同毒株致病性有所差异,强毒力毒株可导致猪在 4~10 天内 100%死亡,中等毒力毒株造成的病死率一般为 30% ~50% ,低毒力毒株仅引起少量猪死亡。
  【季节性】该病季节性不明显。
  【临床表现】
  非洲猪瘟病毒(ASFV)分为强毒力、中等毒力和低毒力等三种类型。强毒株可引起最急性型(感染后1-4天死亡)和急性型(感染后3-8天死亡)临床经过。中等毒力毒株可引起亚急性型,感染20天后死亡,但死亡率低。强毒力和中等毒力毒株引起的症状是以发热和网状内皮组织出血为特征。低毒力毒株可引起慢性型。高毒力和中等毒力毒株均可引起妊娠母猪发生流产,胎儿表现为全身水肿,胎盘、皮肤、心肌或肝脏可见淤血点。
  1、最急性型和急性型。发病猪体温达41~42℃,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呼吸困难,皮肤充血变红或变蓝色;可发生呕吐、腹泻、甚至血便,偶见便秘。出现症状后1~4天内死亡,也可在未出现症状就死亡。发病仔猪的耳、鼻、唇和腿皮肤发红,可见神经症状,数小时内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2、亚急性型。病猪出现中度发热,食欲下降。亚急性ASF中,主要是出血和水肿,比急性型更为强烈。感染猪在感染后7~20天死亡,死亡率为30%~70%。耐过猪约3~4周后康复,但成为带毒猪。
  3、慢性型。特征是不出现出血性变化,但皮肤发生坏死、局部红斑或凸起,常见于耳部、腹部和大腿内侧等部位。感染猪也可出现呼吸道症状。感染猪可出现血清学阳性。由于病毒的持续感染,康复猪成为病毒携带者。
  【病理变化】
  1、最急性型。发病猪急性死亡,其内脏组织器官的肉眼病变不明显。
  2、急性型。主要变化在血管和淋巴器官。脾充血性肿大,体积为正常的3~6倍,边缘为圆型,质地易碎,为黑紫色;胃、肝和肾等部位的淋巴结出血、肿大,质地变脆,呈现大理石花斑;肾脏皮质和肾盂通常出现瘀血点。病猪呈现严重的肺水肿(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胃底部淤血,胆囊充盈。其他非典型病理变化还包括膀胱、心内膜、心外膜和胸膜有出血点。发生腹泻或血便的病猪可见出血性肠炎。
  3、亚急性型。猪只呈现腹水、心包积液、胆囊和胆管壁的特征性水肿以及肾周边水肿。脾脏起初表现为出血性肿大,逐渐转归;出现一些病灶损害,最终消失。淋巴结呈现出血、水肿和易碎,呈现为深红色血肿,主要是胃和肾的淋巴结,以及颌下腺、咽后、纵隔、肠系膜和腹股沟淋巴结。肾脏(皮质、髓质和肾盂)出血比急性型更严重和广泛。
  4、慢性型。慢性ASF的病变特点表现为肺部局部肉芽肿,形成结节或肺脏肉样实变、纤维素性胸膜炎、干酪样肺炎和淋巴网状组织增生。也常见纤维素性心包炎和坏死性皮肤病变。扁桃体和舌上可见坏死。
  【鉴别诊断】
  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古典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病相似,必须开展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诊断。
  【结果判定】
  临床可疑疫情:符合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判定为临床可疑疫情。
  疑似疫情:对临床可疑疫情,经上述任一血清学方法或病原学快速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判定为疑似疫情。
  确诊疫情:对疑似疫情,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或农业部指定实验室复核,结果为阳性的,判定为确诊疫情。
  【疫情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家猪、野猪异常死亡,如出现古典猪瘟免疫失败,或不明原因大范围生猪死亡的情形,应当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SF 防控措施】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没有研发出可以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疫苗,但高温、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病毒。
  首先我们要把预防措施做到位,可分以下几点:
  A、生猪区域划分
  在养猪场有脏区和净区的概念划分,净区指的是生活区,脏区指的是生产区。兽医要区分开,并做到清洁和消毒,这样才能有效防止。
  B、种猪引种隔离
  所有从外部引种的种猪,都要经过隔离。隔离时间一般为4周,隔离结束前要再次进行检测,确保猪群健康后才可以将引种猪并入现有猪群。
  C、物资管理
  进入农场前所有的物资都要进行消毒。为保证衣物的干净,避免病毒传染。
  D、餐饮管理
  部分病原,一般是从餐饮传染的。所以我们要从专业的销售渠道购买原材料,而不是混合销售的农贸市场。购买后,需把所有的肉类食品加热到70℃以上,再食用。
  E、消毒转猪车辆
  中转车辆转猪后立即清洗-干燥-消毒,经过一晚或者两晚的隔离,才能再次进行运输;切勿当天运输多次,否则无法起到运输中转以降低疾病风险的作用。
  F、死猪处理方法
  为避免非洲猪瘟病原传播,可统一交给政府处理,如果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内部处理。运输前后一定要做好车辆的清洗-干燥-消毒的工作。
  【非洲猪瘟消毒技术】
  1、药品种类
  最有效的消毒药是10%的苯及苯酚、去污剂、次氯酸、碱类及戊二醛。碱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氯化物和酚化合物适用于建筑物、木质结构、水泥表面、车辆和相关设施设备消毒。酒精和碘化物适用于人员消毒。
  2、场地及设施设备消毒
  2.1  消毒前准备
  2.1.1 消毒前必须清除有机物、污物、粪便、饲料、垫料等。
  2.1.2 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品。
  2.1.3 备有喷雾器、火焰喷射枪、消毒车辆、消毒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防护靴等)、消毒容器等。
  2.2  消毒方法
  2.2.1 对金属设施设备的消毒,可采取火焰、熏蒸和冲洗等方式消毒。
  2.2.2 对圈舍、车辆、屠宰加工、贮藏等场所,可采用消毒液清洗、喷洒等方式消毒。
  2.2.3 对养殖场(户)的饲料、垫料,可采取堆积发酵或焚烧等方式处理,对粪便等污物作化学处理后采用深埋、堆积发酵或焚烧等方式处理。
  2.2.4 对疫区范围内办公、饲养人员的宿舍、公共食堂等场所,可采用喷洒方式消毒。
  2.2.5 对消毒产生的污水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3、人员及物品消毒
  3.1  饲养管理人员可采取淋浴消毒。
  3.2  对衣、帽、鞋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可采取消毒液浸泡、高压灭菌等方式消毒。
  4、消毒频率
  疫点每天消毒3-5次,连续7天,之后每天消毒1次,持续消毒15天;疫区临时消毒站做好出入车辆人员消毒工作,直至解除封锁。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国际非洲猪瘟疫情汇总(4.19)2024/4/22 19:40:48
4月16日乌克兰新发一起非洲猪瘟疫情2024/4/22 18:15:24
国际非洲猪瘟疫情汇总(4.19)2024/4/22 17:40:48
4月16日乌克兰新发一起非洲猪瘟疫情2024/4/22 16:15:24
国际非洲猪瘟疫情汇总(4.19)2024/4/22 15:40:48
4月16日乌克兰新发一起非洲猪瘟疫情2024/4/22 14:15:24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