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疫病防治病毒疾病 → 文章内容

如何识别及防控非洲猪瘟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19/6/20 17:20:28 关注:3012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截至2018年12月21日,全国已有23个省份发生93起家猪感染ASF疫情,2起野猪感染ASF疫情。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报告,当前全国ASF疫情仍处于点状散发态势,没有出现大面积流行,疫情发生总体可控。ASF传入中国以后,国内有关ASF的流行和防控等各方面的文章有很多。本文将重点介绍野猪在ASF传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非洲野猪、欧洲野猪等)引起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该病也是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病。2018年8月5日,在辽宁沈阳出现了中国首例ASF。截至2018年12月21日,全国已有23个省份发生93起家猪感染ASF疫情,2起野猪感染ASF疫情。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报告,当前全国ASF疫情仍处于点状散发态势,没有出现大面积流行,疫情发生总体可控。ASF传入中国以后,国内有关ASF的流行和防控等各方面的文章有很多。本文将重点介绍野猪在ASF传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 ASF的流行与传播
  ASFV是一种在细胞质中复制的大型DNA病毒,也是ASFV科唯一的病毒。病毒编码150~165种蛋白质。对病毒的主要衣壳蛋白(B646L/p72)进行基因测序,目前确定了ASFV的23种基因型。在病毒最为流行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这些基因型几乎都存在。基因型I主要在西非和中非传播,于1957年和1960年传入欧洲,目前在意大利撒丁岛流行。基因型II于2007年传入格鲁吉亚,目前已经传入俄罗斯和东欧。基因测序显示,2007-2011年期间,在东欧流行的毒株几乎相同。2014年在立陶宛和波兰的死亡野猪分离到的病毒毒株有些变异,但跟2013年从白俄罗斯分离到的毒株比较相似,而同2012年俄罗斯以及2007年格鲁吉亚分离到的毒株有所差异。
  ASF是养猪生产中最严重的病毒性疾病之一。这种病毒在非洲的野生猪种(如疣猪,林猪)中自然流行。这些非洲的野生猪种感染病毒后并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不过,野猪(指逃逸的家猪)及欧洲野生猪都对ASFV易感,并且没有年龄和性别的特异性。人类对ASFV并不易感。ASF主要通过口鼻传播。易感猪接触到感染猪的排泄物或吞食感染了病毒的猪肉及其它产物(泔水、粪便等)会引起感染。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当地存在大量钝缘软蜱。这些软蜱叮咬感染猪后也会带毒,导致ASF的传播更加便利,并且非常难以净化。
  在蛋白质丰富的环境中,ASFV可以应对较大范围的温度和pH变化。这意味着腐烂肉的熟化以及冷冻过程不会使ASFV马上失活。因此在猪的排泄物、胴体、鲜肉及一些肉制品中会有ASFV的存活。如在粪便中ASFV的感染性可以维持11d,在骨髓中可以维持数月,冷鲜肉中维持15周(冷冻肉中或许更长)。在没有高温蒸煮或熏烤的火腿和香肠中可以维持3~6周。这构成了ASF广泛传播的重要基础。未熟透、风干、烟熏及盐渍的猪肉、猪血、胴体、肉粉是潜在的传播源。如果这些东西被喂给猪或者丢弃在社区垃圾站(野猪常常会来这里找食)会很容以造成感染。通常60℃烹煮30min以上可以使病毒失活。
  2 野猪在ASF流行中起的重要作用
  2014年,ASF疫情首次传入欧盟国家,截止2018年11月底已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和比利时等9个欧盟国家发生了ASF疫情。ASF在欧洲流行与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大量野猪的存在。不少国家的ASF疫情最早都是在野猪群中发现,随后传入了家猪中。对野猪传播疾病的风险分析及如何防控是当前欧洲各国养猪业者关注的热点之一。就国内而言,有关野猪将疾病传播给家猪的研究报道很少。而农业农村部在2018年11月16日发布,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发生野猪ASF疫情,确诊一头病死野猪检测结果为ASFV核酸阳性。这是我国第一起野猪ASF疫情。12月3日,农业农村部发布消息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管理局一野猪养殖场排查出ASF疫情,该场存栏野猪375头,死亡77头。这是我国的第2起野猪的ASF疫情。野猪中也出现疫情给我国的养猪生产带来了新考验。
  野猪(Sus scrofa)是家猪(Sus scrofa domesticus)的祖先。几乎所有可感染野猪的病原体都可传染给家猪,在中东欧的不少地区,多年来受野猪传播影响的主要疾病是经典猪瘟。当野猪群发生猪瘟时,多数国家会采取给野猪口服接种疫苗的措施。在不少国家,这一做法具有很好的效果。当前欧洲各国面临的主要疾病则是ASF和猪结核病。ASF流行的国家上文已经提及。而猪结核病也是近些年欧洲养猪业遇到的一个重要疾病问题。结核病已经开始影响很多欧洲国家如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波兰、法国和希腊,野猪和家猪中都有发生。
  疾病在野猪群中流行程度取决于导致疾病的病原体(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生物学和流行病学情况。也跟据野猪数量和环境因素(如栖息地特征、水和食物的可获得性及分布情况)有关。野猪中经典猪瘟的流行率通常较低,低于3%。这也使得流行病学研究人员需要对大量的野猪进行抽样检测,以确定其存在。死亡和有疾病症状的野猪中发现病毒的可能性更高。结核病在不同地区的流行率则有所不同。如在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的地区流行率非常高,可以达到60%以上。不少野猪体内出现大面积的病变后死亡。
  野猪跟家猪之间的疾病传播既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采食死亡野猪或家猪的尸体)也可以通过间接传播(野猪和家猪使用相同的饮水点和进食点)。在户外饲养或生物安全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野猪很可能被发情的母猪或易得的饲料吸引到猪场。在缺乏生物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散发性病毒传播的病例,如布鲁氏菌或猪伪狂犬病病毒。即使存在有效地防止家猪与野猪直接接触措施,仍有可能通过空气传播(如猪伪狂犬病病毒或经典猪瘟病毒),或通过受污染的食物或污染物(如带有结核杆菌或ASFV)传入猪场。
  2007年12月4日,俄罗斯向OIE报告在其境内与格鲁吉亚接壤的车臣共和国发生首起ASF疫情,5头野猪发病,其中4头自然发病死亡,1头捕杀。组织样品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特异性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均为ASF阳性。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表明,俄罗斯境内首起疫情的暴发是由于野猪自由地沿着与格鲁吉亚接壤的Argoun和Shatoy-Argoun河穿过亚高山草地而进入俄境内,导致ASF疫情跨国界传播。疫情确诊后,立即采取了隔离、限制家猪游走觅食等生物安全措施。在随后报道另2起野猪ASF疫情后,于2008年7月报告其首起家猪疫情。由于俄罗斯境内野猪数量繁多,游走不定,带毒迁徙并导致发病死亡现象时有报道。野猪在俄境内的持续发病和流行,有些地区家猪不明因素的被感染ASFV和大批死亡,使俄罗斯境内ASF疫情的控制更加复杂、困难。这几年多个新出现ASF疫情的欧盟国家情况也与此类似。
  不过,不同国家的野猪对ASF传播起到的作用并不一致。意大利科学家在研究撒丁岛的ASF疫情时认为,野猪在ASF传播中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认为只要家猪疫情扑灭,野猪疫情就能得到净化。德国研究人员也认为,活野猪并不会食用死亡野猪尸体,接触时间也很短,在ASFV传播中不起主要作用。波兰野猪行为研究人员在波兰东部开展了野猪行为研究,主要通过GPS监测野猪活动。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野猪的生活方式为定居生活;70%的野猪一生都在其出生地周边5km半径内活动;10%以内的野猪活动半径增大,并出现季节性活动现象,但其活动距离也不会超过30km;同一群体接触多,不同群体间接触少。波兰学者认为上述研究成果也解释了ASF在波兰传播较慢的原因。不过实际情况是,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ASF疫情在波兰的传播速度出现了加快。不同国家的野猪对ASFV传播起到的作用不同,可能与野猪种类以及生态环境的不同有关。深入开展野猪行为学研究,进一步弄明确猪迁徙距离以及食性等行为是目前ASF防控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野猪数量在欧盟各国增长迅速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对动物健康、道路交通安全、农业甚至公共卫生都产生了不良影响。来自西班牙狩猎联盟收集的数据显示,自上世纪80代以来,野猪的数量增加了10倍。在2016-2017年的最后一个狩猎季,共捕获了30多万头野猪,这表明野猪的总数量在100万左右。此外,鉴于野猪数量还未达到稳定状态,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长率持续下去,预计到2025年这个数量将翻一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土地利用方面的变化,灌溉作物播种面积增加,西班牙以及整个欧洲的猎人数量逐渐减少。狩猎将是控制欧洲野猪数量的主要机制。甚至有专家估计,为了维持野猪数量的稳定,每年应猎杀65%的野猪。保护养猪场免受野猪群传染感染的最佳措施似乎就是尽可能地切断野猪传播疾病的各种可能性。如猪场采用较高的围墙或采用多重围墙,尽量避免野猪与家猪的接触。新建一个猪场最好远离森林、河岸或灌溉田地等对野猪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对猪场周围区域的野猪进行狩猎扑杀也是可以采取的一个措施。不过,这一措施目前存在争议。因为猎杀的方法可能迫使野猪迁移到其它区域,引起疾病进一步扩散。猎杀行动中不能随意丢弃野猪的尸体、内脏,参与了狩猎活动的猎人和猪农不能随意进出猪场。
  野猪的原始分布区域主要在欧洲、非洲和亚洲。我国的大兴安岭、长白山区、松辽平原、黄淮平原、黄土高原、西南山区和华南丘陵地带都是野猪的自然分布区。野猪是重要的资源兽类之一。2000年中国国家林业局第7号令已将野猪列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公益林和保护区等环境保护工程的推行,我国林区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山区植被增加,野猪种群存活的栖息环境也得到了改善,数量激增。不过,人工养殖野猪及野猪改良在中国也成为了一种新兴的养殖产业。野猪的改良是指以野猪作父本,当地家猪作母本经过自然交配产生的中间杂交一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崇尚绿色已成为饮食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同时,野猪的驯养与合理利用也是野生动物保护和部分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及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将野猪加以驯养,直接食用或利用其耐粗饲、抗病力强、瘦肉率高、营养丰富等特点,通过杂交或现代生物学技术来提高现有家猪品质,或生产具有一定特色的畜产品,在我国已受到广泛关注。部分地区已经将野猪养殖作为新的投资热点。但野猪的改良和驯化无疑将增加野猪与家猪密切接触的机会,加大野猪与家猪间疫病传播和流行的风险,从而给我国猪病的防控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加强野猪生态学研究,建立针对野猪特异性的检测技术,是增强我国野猪防控的基础。
  3 ASF的防控
  ASF传入俄罗斯、乌克兰等东欧国家后,不少学者一度认为现有的研究和技术水平能够在几个月内清除该病。然而实际情况是ASF不仅继续在俄罗斯等东欧国家流行,还直接继续西行进入了欧盟国家。因此,ASF的防控已成为全球养猪业的一个重大议题。
  ASF跟其它大多数传染性猪病相比,有个重要的差异是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或治疗药物。但是通过严格的防控措施能维持无ASF区不被感染,这在南非有成功的例子。
  无ASF的国家要严格依据安全进口生猪、猪肉及猪肉产品、精液、猪皮等风险产品的政策。《OIE陆生动物卫生法规》为此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方针。动植物检疫机构应该在国际机场、港口和边界有效地拦截食品和其它具有风险的原料。没收的风险原料应该处理销毁,不能丢在动物或人可接触的地方。要注意已存在ASF疫情国家的飞机、船只或车辆上的废弃食物处理。
  泔水饲喂是将疾病引进健康猪群种的一种高风险途径。不少国家已经出台泔水饲喂的禁令。但是不少家庭农场未必会遵从该法令。因为这些法令与他们养猪的动机相悖。例如,使用泔水或废弃料饲喂能降低饲料成本。但是泔水料很可能含有带病猪肉。如果饲喂,泔水料应该煮沸30min。对散养户而言,还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猪圈。猪圈周边围栏能防止疾病从家猪传给野猪或是从野猪传给家猪。
  猪舍和设备都应定期清洗消毒。消毒前先清洗舍内、设备及运输工具上的有机物。运输工具和员工在进出猪场时都应消毒。有效的消毒剂包括洗涤剂、次氯酸盐、碱和戊二醛。不易被感染的设备应在太阳下暴晒。降低猪场到访者的次数。在猪舍围栏周边装载和卸载猪,卸载猪后对运输卡车进行清洗消毒。设备在未清洗消毒之前不能在猪场之间共享。应该避免某一猪群的饲养员与其它猪群接触。提倡使用专用的工作服和鞋子。要确保后备种猪群的来源可靠。应该合理地处理废水及屠宰猪的废弃物,防止野猪接近这些东西。
  猪场场长、兽医和所有养猪相关人员都应有预防ASF的意识,能够认识ASF,如果有疑似ASF病例知道应该如何做。一旦某个国家发生ASF,应该全面通报疾病暴发情况,在每个环节都加强生物安全,定期检查猪,如果有疑似病变或死亡,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鼓励养猪户向兽医当局报告调查的疑似病例(这属于被动监测)。通过临床检测、尸检和血清学检测,系统地追踪所有疑似病例。全面调查疾病的可能来源和传播途径。一旦该病在这个国家出现,同时进行被动监测和主动监测工作。
  以上主要列举了无ASF感染时需要的一系列预防措施,以下谈疾病已经存在的情况下需要采取的措施。
  当疾病仅在一个国家的部分地区存在,分区对逐渐消灭或根除该病至关重要。为了实施分区,国家主管部门应能建立无感染区和疾病区,并严格控制生猪及其产品在不同区域之间的运输。
  在疾病或疑似疾病暴发后,应尽快对猪舍实施隔离。不允许生猪、猪肉和可能的感染物料运输出场。若为散养,应将生猪关闭在猪舍。所有人未经换衣服和鞋子(或消毒)不得离场。为避免疾病的扩散应建立缓冲区(限制运输)。及时扑杀淘汰感染的动物,直接接触动物,以及附近存在潜在危险的动物。扑杀完成后,需通过安全方法对尸体进行现场处理,如进行焚烧或深埋,以避免野猪以这些尸体为食。短时间内处理大量尸体对运输和环境都是挑战。尸体处理后应对所有猪场、运输车辆和设备进行彻底地清洁和消毒。补偿机制是激励猪场主尽早报告疾病暴发的关键。缺乏及时和足够的补偿而扑杀可能导致以下一些问题,如猪场不报告疾病暴发;猪场主为了销售和个人消费而紧急屠宰;隐藏或将动物移到其他区域;不适当的尸体处理,使该区域的家猪或野猪可接触到尸体。
  清洁和消毒后,至少40d不能补栏。如果使用哨兵猪应对猪群实施为期至少6周的监控(临床和血清学)以监测再次感染的可能。
  对非洲地区而言,消除感染猪舍的非洲钝缘蜱是颇具挑战的,对旧的猪舍尤为如此。因蜱虫的寿命长,耐久性和隐藏在裂缝的能力使其很难被杀螨剂杀死。吸血昆虫可在猪群内传播ASFV,因此在感染区域应实施虫害防治程序。
  如果ASF存在于野猪,有效的控制就更具挑战性。应通过使用围墙尽量降低野猪与家猪的接触,限制散养猪或者野猪的进入并及时处理厨房和屠宰场废弃物。如果ASF已在野猪中呈地方性流行,对如何控制该病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例如,不少国家提出捕杀野猪的方式来减少ASF在野猪中的流行。但是猎杀野猪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因为这种方法可能迫使野猪迁移到其它区域。
  接种疫苗是传染病防控的最佳措施之一。然而,跟其它病毒相比,对ASFV感染和免疫学特性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这也阻碍了有效的疫苗开发。保护性抗原尚未确定,阻碍了疫苗的合理设计。此外,病毒调节宿主对感染的反应机制尚不清楚。一旦确定了保护性抗原,就可以开发针对相关ASFV毒株的广泛有效和交叉保护的合理疫苗。研制出用于防控ASF的疫苗目前也已经成为各国研究机构的热点。
  文/ 翁善钢 美国动植物检疫局(APHIS)北京办公室
文章作者:翁善钢 今日养猪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国际非洲猪瘟疫情汇总(4.22)2024/4/23 23:01:18
国际非洲猪瘟疫情汇总(4.22)2024/4/23 21:01:18
国际非洲猪瘟疫情汇总(4.22)2024/4/23 19:01:18
国际非洲猪瘟疫情汇总(4.19)2024/4/22 19:40:48
4月16日乌克兰新发一起非洲猪瘟疫情2024/4/22 18:15:24
国际非洲猪瘟疫情汇总(4.19)2024/4/22 17:40:48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