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疫病防治治疗方案 → 文章内容

火鸡的疾病防治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12/4/24 14:56:49 关注:384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我国于80年代初引进火鸡,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试点推广,随着养禽业的蓬勃发展,火鸡养殖现已发展到20多个省、市,养殖业的成功与发展,取决于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完善的防病体系,而对疾病的了解和认识是建立防病体系的依据,应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来提高火鸡的抗病力,保持火鸡健康成长。下面来介绍一下火鸡的疾病防治。

一、疾病预防
1、鸡舍卫生:火鸡在进入室内饲养时,应在地面上铺设2寸厚的沙子或锯木屑或切过的稻草,并定期更换,经常打扫鸡舍,搞好清洁卫生,栏舍、笼及食饮器具要经常进行消毒,鸡舍消毒要制度化。 此外,还应钉好纱罩、纱窗、纱门,以防蚊防鼠。
2、疫苗防病:7日龄时,用鸡新城疫Ⅰ系滴鼻,每只雏鸡滴2~3滴;30日龄时,用鸡新城疫Ⅱ系疫苗滴鼻或胸部肌肉注射;60日龄时,再用Ⅰ系疫苗注射1次,平时定期喂一些白酒浸过的大米,以后不会得鸡瘟病。
3、驱虫防病:育雏期结束进入场地圈养或散放后,要用灭滴灵和肠虫清拌料投喂,每月喂3天,每天2次,每次每鸡各2粒,碾碎拌入精料中喂,也可将过期的青霉素、链霉素进行废物利用,不要丢弃,适量放入水盆中让其饮之,以防火鸡盲肠肝炎病和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生。
二、常见疾病防治
火鸡的常见病有蓝冠病、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出血性肠炎、鼻气管炎、沙门氏菌病、丹毒、支原体病、黑头病(盲肠肝炎)、球虫病、火鸡瘟、嗉囊下垂、心肌炎、腱炎等等。
(一)支原体病
火鸡支原体病又被称为“1日龄型气囊炎”、“气囊炎缺陷症候群”或“火鸡症候群-65”。本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各种日龄火鸡均可发生的传染性疾病。既可经种蛋直接传播,也可通过异性交配、空气、人员、设备等一些直接和间接接触而水平传播。
1.病原
火鸡支原体肉汤培养物经姬姆萨染色表现为球状体,可单在、成双或成小丛。不同株支原体抗原性稍有差异,其致病力也各不相同。
2.症状
成年火鸡往往是带菌鸡群,感染而不表现明显症状,但其生长速度、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都比支原体阳性率较低或无支原体的火鸡群低。当饲养管理不善,环境条件变劣以及有其他应激因素存在时,会出现生产性能的进一步下降和精神委顿、采食下降等一般症状。大多数疾病症状出现在6周龄以下的雏火鸡,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身体矮小,增重速度降低。出现气囊炎的一些症状。颈椎变形,歪脖。腿部出现症状,跗跖骨弯曲、扭转、变短,跗关节肿大。
3.病变
支原体阳性率较高的火鸡群其所产种蛋多在孵化后期出现死亡,死胚及出壳火鸡胸气囊可见浑浊和纤维素性斑点。6周龄以下的发病雏火鸡胸、腹气囊均严重浑浊,有炎症表现,气囊壁增厚,并有黄色纤维样或干酪样物。成年鸡往往见不到干酪样病变。
4.诊断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只能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确诊本病必须采气管、鼻窦或气囊的渗出液,鼻甲骨或肺的悬浮液进行病原的分离和鉴定。血清学诊断是最简单、最常见的方法,用已知抗原与待检血清进行平板凝集试验,根据凝集程度做出判断。
5.防治
建立无支原体的种火鸡群是控制疾病的重要措施,各级种火鸡场都要杜绝引进带有有支原体的火鸡,在饲养过程中加强兽医防疫工作,定期对火鸡群进行监测,发现阳性立即淘汰处理。为了减少下一代火鸡支原体发生,也可将种蛋进行一些抗生素药液浸泡处理。火鸡支原体症的治疗可选用泰乐菌素、氯霉素、庆大霉素、林肯霉素、壮观霉素、金霉素及链霉素等。有条件时最好分离菌株通过药敏试验,选择使用效果最佳的药物。应当注意,使用任何药物,都不可能消除火鸡的带菌现象。
(二)出血性肠炎
出血性肠炎是火鸡的常见病,世界各地都有发生,所有火鸡群在饲养过程中的一定阶段都要受到感染。主要发生在6—14周龄的火鸡,以7—9周龄最为常见,本病的特点是突然发病,迅速死亡,死亡率高,还可以引起免疫抑制。
1. 病原
火鸡出血性肠炎病毒属于禽腺病毒Ⅱ群。该病毒无囊膜,呈20面体立体对称,内部核酸为DNA。其毒株有很多种,毒力各不相同,某种毒株导致死亡的能力也相对稳定,但各毒株的抗原性是一致的。
2. 症状
火鸡出血性肠炎常因病毒毒株的不同而在临床表现上有较大差别,死亡率也从1%—60%不等。一般毒力的毒株感染,可能在较短时间内造成少数火鸡突然死亡,而大群火鸡基本无症状表现。中等毒力或强毒株感染,引起火鸡急性发病,出现血便。发病的雏火鸡往往在几小时内突然死亡或完全康复。肛门周围常附着黑红色到深褐色血液。在腹部稍用力挤压,可以从肛门挤出血液。
3. 病变
肠道广泛性出血和脾脏肿大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肠道扩张,肠壁中度充血,呈黑红色,肠道内充满红色到褐色血液。脾脏肿大,颜色发暗,质脆易碎,呈大理石状或斑驳样。也可看到内脏器官苍白,肺充血,肝脏肿大和各种组织的血斑。
4. 诊断
根据肠道和脾脏的病理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要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血清学实验。病毒的分离鉴定,可用血性肠内容物,经口腔或泄殖腔接种易感小火鸡。还可用从马立克氏肿瘤培育出的B淋巴细胞分离和增殖火鸡出血性肠炎病毒。病理组织学检查主要是采集脾脏和肠道样品。血清学诊断可通过琼脂凝胶沉淀实验检查火鸡血清中的抗体,也可以用阳性血清在脾脏提取液中检查抗原,通过ELISA检测病毒抗体也是重要的诊断手段。
5. 防治
火鸡肠炎病毒经粪便排出,粪便被吞食或通过垫料、饲料、饮水以及其他途径传染给另外的火鸡,造成本病的迅速蔓延和扩散。因此,加强兽医卫生防疫工作,做好隔离和消毒,是控制本病的重要手段。已有一些国家对种火鸡群除加强饲养管理和防疫消毒外,采用组织培养苗或细胞培养苗免疫接种。对发病火鸡,可注射健康鸡群的阳性抗血清,每只火鸡0.5—1毫升。
(三)冠状病毒性肠炎
火鸡冠状病毒性肠炎又称蓝冠病、传染性肠炎、泥淖热等。本病侵害各种日龄的火鸡,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高度传染性疾病。
1. 病原
火鸡冠状病毒有囊膜,纤突呈日冕状。内部核酸为RNA。能在15日龄以上的火鸡胚和16日龄以上的鸡胚中培养。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但抵抗力较弱。
2. 症状
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大火鸡突然出现食欲降低,饮水减少,精神委顿,生产性能下降。雏火鸡不停地尖叫,声音虚弱无力,挤缩在一起,靠近热源。粪便较稀,呈泡沫状,淡绿色或淡褐色。发病率常达100%,死亡率5%—25%不定。
3. 病变
尸体极度消瘦,脱水。肠道病变比较明显,肠呈黄褐色,肠内充满气体和水分。肠黏膜可见小的出血性斑点。肝脏颜色变深。胰腺外观呈白垩样,并有许多白色病灶。脾脏较正常时小。
4. 诊断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只能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通过接种火鸡胚或1—4日龄雏火鸡,检查其感染性。采用免疫电镜,病毒中和实验,直接荧光抗体,ELISA等方法进行确诊。
5. 防治
火鸡冠状病毒抵抗力弱。因此,有效的卫生防疫措施便可杜绝该病的流行。在发病鸡群的饮水中加入百分之一的新霉素或链霉素对减轻症状有一定的效果。使用肠道抗体也可以控制继发性的细菌性肠炎。
(四)鼻气管炎
火鸡鼻气管炎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呈不断流行和发展趋势。任何日龄的火鸡都可感染,该病以呼吸道症状、头部肿胀和种火鸡产蛋下降为特征。
1. 病原
火鸡鼻气管炎病毒属副黏病毒科肺病毒属,多呈椭圆形,也可见圆形或长丝状粒子。该病毒无血凝和神经氨酸酶特性。
2. 症状
成年种火鸡感染后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采食量的减少和产蛋量下降,而且蛋的质量下降。畸形蛋增多,蛋壳变薄、砂壳蛋增多,蛋壳颜色变白。雏火鸡发病经常出现鼻炎和气管炎的症状,咳嗽、湿啰音、气喘或张口呼吸,鼻窦肿胀,泡沫性的结膜炎或眼睑炎,颌下或头面部水肿,有的颈上部和肉髯出现水肿。并可见共济失调和角弓反张等现象。死亡率差异很大,从个别死亡到50%不等。
3. 病变
主要病变在呼吸道,气管内黏液增多,甚至有坏死组织在气管形成干酪样栓塞,引起肺水肿、肺充血和肺炎。鼻窦炎症也比较明显。也可见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卵黄性腹膜炎等病变。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即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通过实验手段进行。常用的方法有6—7日龄鸡胚卵黄囊接种,发病火鸡血清抗体检查等。
5. 防治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手段。加强通风换气、温度调控、垫料管理以及卫生防疫等各方面的工作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火鸡鼻气管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经济损失。在一些发达地区已开始使用活毒疫苗和油乳剂灭活苗,在防止种火鸡发病和保护下一代雏火鸡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发病火鸡使用抗生素也可以起到减轻症状和控制继发感染的作用。
(五)新城疫
新城疫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除鸭和鹅外,大多数禽类都会受到感染而发生新城疫。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各种年龄的火鸡都会发病,引起的损失较大。
1. 病原
病原为新城疫病毒,属于一种副黏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依病毒毒力分为强毒型,中毒型,弱毒型三种。
2. 症状
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发病突然,病程较短,往往看不到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
急性型:病火鸡咳嗽,流黏液样鼻涕。呼吸困难,昏睡。翅膀下垂,转圈,神经紊乱,临时性体温下降。口腔内有暗灰色酸臭液体。
亚急性型:病火鸡出现神经症状,腿、翅麻痹,死亡率较低。
慢性型:往往表现为散发个别死亡。
3. 病变
病变部位主要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消化道可见出血、坏死等病变。鼻腔、喉头、气管都可见炎症表现。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初步诊断。分离病毒或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确诊。
5. 防治
采取综合的兽医卫生防疫措施,对杜绝该病的传播非常重要。用鸡新城疫Ⅱ、Ⅳ系疫苗免疫火鸡,可有效地预防火鸡新城疫的发生。有条件时应测定火鸡血清抗体水平情况,根据抗体高低确定免疫时机。无条件监测抗体时,可于雏火鸡7—10日龄第一次免疫,5周龄第二次免疫,9周龄第三次免疫,以后每3个月免疫 1次。
(六)自发性心肌炎
火鸡自发性心肌炎是火鸡生产中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疾病之一。发病率2%—22%,主要引起雏火鸡死亡和体重下降。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缺氧以及其他一些疾病有关。
1. 症状
患病雏火鸡无特征性临床症状,仅表现羽毛松乱,两翅下垂,精神萎顿等一般性症状。
2. 病变
左右心室均明显扩张,心脏占据了胸腔的大部分,发生右心室衰竭时,出现肝脏病变和腹水。日龄较大的火鸡,左心室扩张,并有心内膜纤维蛋白化。肺脏一般淤血和水肿,肝脏稍肿,边缘变圆。
3. 诊断
根据心脏的特征性病变即可做出诊断。应注意与呋喃唑酮引起的心肌炎综合症进行区分。
4.防治
为防止火鸡自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从种蛋孵化过程中做起,保证氧气的供应。具体做法是:维持适宜的湿度,减少蛋内氧气的渗透,加强通风换气,特别是雏火鸡出壳时的换气,减少出雏器内蛋的数量,并尽量减少雏火鸡在出雏器内存放时间,有条件时,可以额外供氧。雏火鸡运到育雏场后,保证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空气质量极为重要,同时应注意控制饲料蛋白水平和饮水中钠的含量。在育雏的前4周,避免使用呋喃唑酮。
(七)火鸡霍乱
火鸡霍乱是由多钉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一般潜伏期2—9天,急性病例表现为精神萎靡、打瞌睡,火鸡冠和皮瘤呈青紫色肿胀。排绿色或灰黄色稀便,严惩时带血。慢性表现为皮瘤肿大,关节发炎,跛行。病程可拖延1—2个月以上。
病理剖检:急性病例表现为败血症,全身粘膜出血,皮下脂肪、小肠粘膜、十地指肠、肌胃、心脏外膜和心脏均可见小出血点。肺充血、出血。肺炎是本病中火鸡的一个特别常有的病变。肝表面常有裨性肝炎变化,肠呈出血性肠炎。慢性型皮瘤肿大内含大量渗出物,腿和翅部关节肿大,变性,并可见炎性渗出物。
防治:附近或本声有过本病史的单位应定期进行预防注射,并采用综合防疫措施,防止本病发生。
⒈磺胺二甲基嘧啶一般以0.5%—1.0%的比例混入饲料喂给。使用长效磺胺,成火鸡口服剂量为每天0.2—0.3克,或以0.4%—0.5%加入饲料。也可以5:1与磺胺增效剂混合,按0.03%的量与饲料混合喂给。
⒉抗生素类,如青霉素、链霉素或金霉素幸免有很好的疗效。剂量可按药物说明书喂给。土霉素效果也较好,可以0.03%的量与饲料作预防量,0.05—0.06%的量用作治疗。连续投喂5—7天,隔周再喂一次,效果较良好。
(八)火鸡曲霉菌病
本病由霉菌引起,是火鸡的一种常见病。
病原:曲霉菌属,称为烟曲霉菌。来源于发霉的饲料、垫料,由空气、器皿和土壤传播。曲霉菌传播快,生活力强。开水煮沸5分钟死亡;在120℃干热下1小时才死亡;在一般消毒药物中1—3小时死亡。
临床病症:急忙表现为精神萎靡、卧伏、拒食、反应迟钝,2—7天内死亡。
慢性病程稍长,表现精神沉郁,呼吸困难,伸颈、张嘴=可听到呼吸时的锣间音;氧气不足,造成冠和皮瘤呈暗紫色;食欲减退,嗜饮水,下痢。部分病雏火鸡皮下充气,使部分表皮鼓气与肌肉分离。部分病鸡有神经症状。
病理剖检: 部分病鸡发生眼炎,成一侧性或两侧性眼球发生灰白色混浊。
剖检时可见气管或气囊有黄色或灰白色结节或斑块,气囊混浊不清。肺部可见绿豆大的黄色或灰白色的硬菌块。切开后层次鲜明,并有干酪样物质,其中含有大量菌丝。在成年火鸡体内甚至可以找到核桃大小的黄色菌块。
防治:
⒈雏火鸡的曲霉菌病大多来自发霉的饲料,而成火鸡的病因则多由发霉垫料造成。因此必须避免使用发霉的饲料和垫料。充其是夏季,要防止霉菌传播。
⒉鸡舍要保持干燥,通风良好。
⒊进鸡前的鸡舍,设备及各种用具清洗晾干后要尽可能用火焰消毒器烧一遍(这是目前控制本病的最好办法)。
⒋可投喂大蒜和硫酸铜饮水预防本病。
⒌发病时可用制霉菌治疗。剂量为每100只雏火鸡一次50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2天。投药时注意不要和抗生素药物合用。
(九)火鸡痘
火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本病替伏期4—8天,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皮肤型、粘膜型和混合型。
皮肤型:在火鸡头部、颈、翼内面等无羽皮肤上,常在冠、耳、皮瘤上出现突起的灰黄色黄豆或豌豆大的坚硬结节,内含黄脂状糊块。有时小结节汇合成一个粗糙的大结痂,凸出表皮,能使眼缝完全闭合。
白喉型:主要病变只在口腔和咽喉粘膜发生纤维性坏死炎症。先是在粘膜上有黄白色,不透明,突起的小结节,然后融合成一层干酪样坏死假膜。如剥去假膜,露出血性红色溃疡灶。病火鸡采食困难,呼吸不畅。病程3—4周。
混合型:表现在皮肤和口腔都病变的火鸡。具有急性型和白喉型两种症状。
防治:
⒈注意环境的清洁卫生,消灭蚊蝇,要注意病火鸡的隔离治疗。
⒉按时接种鸡痘病苗,发病鸡可根据情况用碘酒或碘甘油等对症治疗。
(十)火鸡滑液囊枝原体感染
本病是火鸡的一种急性到慢性的疾病,主要危害关节的滑液囊膜及腱鞘,从而引起渗出性滑膜炎,腱蒜滑膜炎及滑液囊炎。
临床症状:急性感染多见于10—12周龄的火鸡。表现为关节周围肿胀、发热,偶尔有胸骨滑液囊的增长。跗关节及足掌是主要的感染部位。病火鸡表现不安、跛行和消瘦。但若将患病火鸡从群中分开饲养,将不影响它们采食和饮水,甚至体重仍可较快增长。死亡率一般在20%以下。火鸡感染本病后,持续时间较长。急性感染后表现为较长时间的慢性病程,一般可达3—5年。
治疗:可在每吨饲料中加入金霉素或土霉素200—400克,连续喂投5—7天能减少火鸡群中感染的传播及疾病的发病程度。也可用“枝原净”以 0.04%量拌料,连喂7天。对本病有较好的控制作用,由于价格较高,不常使用。目前尚无有效的办法来治疗火鸡。只可加强种鸡群该病的净化工作,做好种蛋的消毒和坚强卫生来减少本病发病的可能性。
(十一)火鸡副伤寒
该病是有一种沙门氏菌引起的,该菌与伤寒和雏鸡白痢的沙门氏菌不同,其传染渠道有:种蛋上有粪便、鸟类、野猫、鸡和人都可能是带菌着或传播者。
4—30日龄的小火鸡对本病最敏感。一般早期的感染,则细菌来自种蛋;2周后的感染,则大部分是由环境污染引起的。
临床症状:得了副伤寒的火鸡,翅膀紧缩,厌食,怕冷,双腿无力常取坐、卧姿势。死亡率可达5—80%,大量死亡常发生在夜间。活下来的火鸡就成了带菌者。
[病理剖检]十二指肠发炎,肝表面有黄色斑点,心脏、肾脏发炎,盲肠充血,肝及胆囊肿大。
防治:尚无特效药来治疗。可用磺胺类药物作预防。磺胺二甲基嘧啶,以0.5%的剂量混于饲料喂1天,以后该为0.25%的量再喂3天。或以上药物与磺胺增效剂以5∶1的量拌匀,然后以0.04%的量拌入饲料喂给,持续喂5—7天。
搞好环境卫生和进行严格的种蛋消毒是有效地预防本病的良好办法。
(十二)啄羽及互相争斗
火鸡啄羽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鸡舍面积过小;二是食槽数目不够;三是饲料过细,缺乏麦麸或纤维物质。
关于这一点,主要是因为火鸡虽然已驯化多年,但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的饲养方式。由于它们活动的地方太小了,饲养密度过大造成。因此建议饲养火鸡的场所,提供它们所需的活动面积,防止因抢场地而互相啄羽。关于第三点,火鸡啄羽是为了清除自己喙上的饲料。饲料越细,越容易粘在腭部和喙部,使它们感到不舒服,造成它们将同伴的羽毛当刷子,用来清除粘着的饲料残渣。为了养活啄羽,可采用以下方法:
⒈除满足它们活动场地和增加食槽数目外,可在饲料中增加5%的麦粒或谷粒。
⒉在火鸡日粮中,加入一些新鲜牧草。
⒊挂一些由金属网做成的包,里面培育干苜蓿、麦秸或稻草,充当它们的啄物。
⒋断喙是比较有效的防止方法。可在雏火鸡7—12日龄时进行。在上颌骨鼻孔下2—3百米处断去即可。
火鸡争斗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光线过强;二是饲料中缺盐;三是火鸡腹泻,或肛门破裂出血时,会引起其它火鸡的啄肛或啄羽。
因此,争斗时要及时找出原因,避免损失。光线过强,尤其容易促使公火鸡争斗,所以在公鸡舍往往采用较暗的光线。饲料中缺盐或饮水不足,促使火鸡相互争斗厮啄,以摄取水和盐分。因此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核对食盐含量。遇有啄破出血现象,应及时用黑炭或墨汁涂于患处。
(十三)黑头病(盲肠肝炎)
本病是火鸡消化系统的一种寄生虫病,传染性很强,是火鸡饲养饲养中主要病,因病鸡关部皮肤呈蓝紫色,因而行名黑头鸡。本病是由组织滴虫引起,主要侵害肝脏和盲肠,因此又称作组织滴虫病或盲肠肝炎。
病原:火鸡组织滴虫是一种很小的原虫,长6—16微米,存在于病火鸡的盲肠和肝脏内,并可随肠道内容物排出体外。
鸡的异刺线是是家禽一种普通的寄生虫,并事有这种原虫。由于原虫有虫卵保护,故随异刺线中排出体外后能生存较长的时间。鸡、雉鸡和孔雀常常充当异刺线虫的隐性宿主,它们虽然也可被感染,但无明显症状,所以它们被认为是传染黑头病的量重要的媒介。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病鸡排出的粪中含大量携带原虫的异刺线虫卵,污染饲料、饮水、垫料和运动场,被健康火鸡啄食后引起感染。组织滴虫钻入盲肠壁寄生繁殖,通过血液进入肝脏寄生。3—12周龄火鸡对本病易感性最大。随着周龄增加,其易感性降低。本病在春、夏温暖潮湿的季节民病率较高。火鸡舍通风不良,密度过大,卫生条件不好,或者饲料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缺乏也可成为透发本病的原因。
临床症状:初期表现为精神萎靡,行走不稳。两翅下垂,羽毛松散,缺乏食欲,下痢,粪为硫磺色稀便,头部民绀,感染11—12天,体重减轻;15—21天易瞌睡,泄殖腔温度可达42.2℃,粪便呈黄绿色,严重时带血。
病理剖检: 急性公见盲肠呈现出血性炎症。慢性病例中,感染第八天盲肠出现病变,肠壁变厚充血,盲肠内充满干酪样栓子使盲肠肿大。栓子断面呈圆心层状,中心呈黑红色凝固的血块,外层为灰白或浅黄色坏死物。有的病例可见盲肠壁溃疡或穿孔,引起腹膜炎。
感染后第十天可见肝脏变化。肝表面和深部实质性坏死,有环形或不规则的、稍下陷的坏死灶的中心呈黄绿色或黄色,边缘稍稍隆起,围绕成同心圆的边界,构成本病特殊的病变症状。少数病火鸡可见到肺、肾、脾和肠系膜有魄圆形的坏死灶。
控制和预防:
⒈火鸡饲养场不能饲养蛋鸡。
⒉注意驱虫。驱除体内的异刺线虫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可以每公斤体重投重投喂丙硫苯咪唑或左咪唑5—10毫克,一次喂给。这项工作要安排在7—8周龄转鸡前进行。
⒊注意鸡粪的处理,保持垫料的清洁卫生。
⒋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通风和光照条件也要良好,注意日粮的配给。
治疗:
⒈ 巴砷以0.05%的量拌入饲料,驱虫后连喂2周(预防量减半)。
⒉二甲硝哒唑以0.04%作治疗量,预防量减半,连喂2周。
⒊长效磺胺4份与敌菌净(DVD)1份量混合以0.04%的量拌入饲料,隔周喂一次,连续投喂两个疗程。
⒋灭滴灵以0.025%的量拌入饲料,喂7天停3天,在2—3月龄时投喂两个疗程,以作预防。
(十四)球虫病
引起本病的球虫有7种,危害严重的有3种。根据7种球虫在小肠内寄生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小肠上部球虫(寄生在小肠上半部以上处)、小肠下部球虫(寄生在小肠下半部以下、大肠和盲肠等处)和小肠球虫(寄生在整个小肠)。感染球虫病后的潜伏期为4~6天。
高温、高湿和密度过大可诱发本病,火鸡主要是采食到被污染的饮水或饲料而感染本病。由于每羽病鸡可产生5~6亿个卵囊,因此本病传染很快。
症状:精神不振,翅下垂,食欲下降或全无,因出血性肠炎而出现肉色或血色(红色或粉红色)粪便,肛门周围羽毛常粘连,鸡卧地,昏迷,死亡。
病理剖解:可见小肠、盲肠壁增厚、出血、溃烂。
治疗:各种磺胺剂都有明显治疗效果,可在饲料中添加0.02%~0.05%的磺胺类药物,连喂7天。目前各种市售抗球虫药,如球净、球王、三字球虫粉、球虫杀星等皆有效。但要注意,要经常换药,交替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
(十五)火鸡白痢
火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火鸡及20周龄以下的火鸡。死亡率40%~60%,康复的火鸡成为带菌者。通过介蛋(卵黄或蛋壳)传染,粪便也会传染。
症状:生长期火鸡有时毫无症状就死亡,有些出现翅下垂、毛松散、精神萎靡、无食欲和下白痢。成年火鸡产蛋量下降、失重和下白痢。
治疗:
(1)在饲料中加1%的磺胺脒;
(2)每羽雏火鸡每天喂土霉素20~30mg,连续3天;
(3)每羽雏火鸡每天喂0.2g鲜大蒜泥,每天1次,连续3天。
(十六)药物中毒
一般为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症状:食绝,乏力,流口水,呼吸困难、流眼泪,肌肉震颤,运动失调,直至死亡。
治疗:(1)迅速排出毒物,灌服盐类泻剂,排出未吸收农药;①使用解磷啶0.3~0.5mI/羽肌肉注射,或者使用硫酸阿托品0.2mg/羽肌肉注射。效果不佳的火鸡,隔10~15分钟再注射1次。

文章编辑:现代畜牧网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滨州:鸡蛋价格上涨2024/4/20 10:31:09
山东广饶:鸡蛋价格略涨2024/4/20 10:30:43
福建省:猪肉市场价格涨跌互现(4月8日-14日)2024/4/20 10:30:32
福建省:鸡蛋市场价格稳中下跌(4月8日-14日)2024/4/20 10:30:22
福建省:禽类市场价格稳中下降(4月8日-14日)2024/4/20 10:30:12
天津市:1-3月份猪肉价格总体平稳2024/4/20 10:30:03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