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疫病防治专家诊室 → 文章内容

猪为什么会出现反复发热?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0/3/29 12:52:32 关注:326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自2006年“高热病”疫情爆发以后,患猪不明原因发热不食,外观无典型疾病特征,用药(市场常见水针剂)则热退进食、药停则复发不吃的反复发热现象屡见不鲜,已经成为当前养猪业最常见、最令人头疼的棘手难题。
  笔者汇总二十余年来一线诊疗的病历数据,分析此现象可能与以下三种因素密切相关。
  一.人为因素导致反复发热
  人为因素在反复发热病例中所占的比率不低于45%,常见于两种情况。
  1.治疗时仅使用只含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物的制剂:
  当前动保市场价格低廉的黄芪多糖、板蓝根、柴胡、鱼腥草等中药注射液和廉价的清瘟败毒散、荆防败毒散、板青颗粒、七清败毒颗粒等中药散剂或提取物,大多仅含有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扑热息痛、安乃近、阿司匹林等廉价解热镇痛成分,使用这类药物后发热症状能短时间缓解,但最终治标不治本,反而掩盖了病情,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为解决此类问题,兽医临床上形成了一次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习惯,比如患猪感冒发热,一般采用一边颈部肌注黄芪多糖(或其他中药成分)注射液、另一边颈部肌注氟苯尼考(或林可霉素等其他抗生素)注射液。
  如此用药好处是即便黄芪多糖注射液只有退热作用不治根本,但氟苯尼考等抗生素能够起到一定的抗菌消炎效果,如果患猪病情不严重,也能瞎猫逮住死耗子把患猪治好;但坏处是模糊用药一方面加大了养殖户的用药成本,另一方面加重了患猪的肝肾负担,有时反而会加重病情,临床常见某些养殖户用药后反而造成患猪体温降低的现象。
  另外,用药过于复杂导致某些基层兽医不懂或不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胡乱用药,还助长某些兽药企业热衷开发“一针见效”的大复方制剂的不良现象。
  2.用药剂量太小或疗程不够:
  有的养猪人给患猪肌注一针,猪开始吃料后就不管了,因疗程不够,病原没有彻底消灭,用药后不久就又反弹;还有的养猪人过于相信药物包装上的推荐使用量,致使用药量过小起不到消灭病原的作用,比如动保市场上经常见到一袋1000克的清瘟败毒散之类的中药散剂,动辄拌料一吨的产品说明,这个推荐用量仅仅是不良兽药加工者(大多是三无企业),为了体现自己产品性价比高的炒作手段而已。
  其实,任何抗生(菌)素只有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才能发挥相应的药理作用,使用剂量过小,只能起到增加患畜肝肾解毒排毒负担的负作用。
  同时,每一种药物都有固定的半衰期,只给患畜肌注一针吃料就停药,当血药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患猪体内虽然仍有该药物成分存在,但已经起不到治疗效果了。
  养猪生产上,造成疗程不够的另一种现象就是频繁换药,有的养猪户病急乱投医,猪群有病后问过这个兽医再问那个兽医,每一个兽医都要开一个自己经营的药物处方,到最后家里堆了一大堆药,自己也不知道用哪个更好,就用过这家再用那家;还有的养殖户是不考虑病因病程,一门心思想让患猪吃料,用过一种药物后患猪不吃料就马上更换为另一种药物,到最后患猪体内全是药物残留,但没有一种药物能达到治疗有效浓度。
  所以,频繁换药除了毒害患畜肝肾以外,对疾病治疗没有任何积极意义。一般情况下选择一种药物,注射剂要坚持使用三天,预混剂要坚持使用七天,方能实现预期的治疗效果。
  二.亚健康导致反复发热
  亚健康的外观表现精神萎靡,泪斑,颜面脏污,被毛粗乱、皮肤苍白,食欲差、食量小,个别猪黄尿或便秘。亚健康在反复发热病例中所占的比率大约在35%左右;造成亚健康的因素有以下四种:
  1.营养不良:
  患猪营养不良时,中央淋巴器官(胸腺)和周围淋巴器官(脾脏及淋巴结)在大小、重量、组织结构、细胞密度和成分上都有退行性病变,导致淋巴细胞数目减少,免疫功能下降;同时,巨噬细胞对细菌攻击的应答能力降低,虽可正常吞噬,但吞噬后对细菌的处理能力降低和减慢,自身大量被消耗,从而造成疾病迁延不愈而反复发热。
  养猪生产上造成营养不良的常见因素:
  一是饲料本身品质低劣,主要体现在能量蛋白不平衡或蛋白质、维生素供给不足;二是饲喂过期或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及原料;三是怕吃多拉稀盲目限饲,提供的营养仅能满足维持需要;四是发生流行病后,猪群采食量上不去。
  2.集约化饲喂模式的局限性:
  (1)集约化流水线作业造成的各种应激:
  按周期不断转群、早期断奶、狭小空间、不见天日等“乏福利化”饲喂模式,造成猪群的各种不适,使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化,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类固醇。
  一方面这些激素影响呼吸和心血管系统,使呼吸、心率、血压加快和升高,肌肉紧张,唾液和黏液停止分泌(人会表现口干舌燥),严重时可引起猝死;另一方面肾上腺素和皮质类固醇增高会降低淋巴细胞的活性,使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而增加感染几率,并使疾病难以治愈而反复发热。
  (2)猪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的营养提供之间的矛盾:
  集约化饲喂模式下,一般猪场都是采用教槽料、保育料、小猪料、中猪料四阶段饲喂模式。
  小猪阶段不惜代价,用的都是五元左右每斤的教保料;而架子猪阶段一下子就变成了一元出头的中猪料。
  昨天还吃山珍海味,今天就得吃糠咽菜,巨大的营养落差造成猪的体质迅速下降,再加上此阶段猪体内母源抗体与自身免疫抗体处于青黄不接期,所以,六七十斤体重阶段极易发生混合感染,一旦发病很难治愈,伤亡率也大。
  3.毒素蓄积:
  个人认为西医所说的“毒”不能完全概括我们所想表达的影响猪群健康的有害物质,它仅指病毒、毒物等有形物;而中医“毒、郁、虚”三元理论中的“毒”更符合当前影响猪群健康的因素,它还包括环境、应激等无形因素,比如天气炎热在西医不属于“毒”的范畴,而在中医则为典型的热毒。
  霉菌毒素、体内代谢自由基、尿酸等有形之毒损伤机体健康,人们一般都比较重视;而酷暑阴冷、空气污浊等无形之毒和缺乏运动等阴虚之毒,人们一般都不在意。
  健康的机体是努力维持自身内部和自体与外界生态平衡的系统,不管是哪种“毒”,只要企图打破机体这两种生态平衡,就会造成猪群抗病力下降,有病难治而反复发热。
  4.隐性感染:
  隐性感染是亚健康的一种特殊形式, 疫苗污染、连续生产、隔离不断、消毒不严是造成猪群隐性感染的四大因素。
  (1)疫苗污染:
  常见于孕期接种能够突破胎盘屏障的疫苗,如怀孕后期母猪接种猪瘟疫苗,会使仔猪生下来就携带猪瘟疫苗毒等;不考虑抗体生成及保护规律,如接种过于频繁的蓝耳疫苗,每胎次都接种终身免疫的细小病毒疫苗等;只看病名不看毒株,如伪狂犬K61毒株和HB98毒株混合接种,基因重组而形成野毒等;盲目加大疫苗接种量,造成免疫麻痹或免疫耐受等;最严重的还是大小混群造成的疫苗交叉污染。
  (2)连续生产:
  常见支原体、萎鼻和附红体等,母猪携带可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可造成仔猪发病,基础母猪群更新率太低,会造成这类疾病常年在猪群内阴魂不散。
  (3)隔离不断:
  常见口蹄疫发病后可自愈(称为康复猪)但终身带毒;胸膜肺炎急性型会转化为慢性型(外观无咳喘症状但胸腔脏器粘连)而持续排毒。
  (4)消毒不严:
  常见于共栖生存的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常在的大肠杆菌等,外界环境温度接近37℃左右就大量繁殖,如果消毒跟不上,圈舍内病菌密度太高就会导致猪群发病。
  隐性感染患猪本质还是病猪,因症状不典型而疏于防治,但病原体会持续损害靶器官而造成实质脏器病变。
  以附红体为例,起初感染附红体时并无发热不食症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患猪体表发白(贫血)时才表现发热不食,此时已经处于病理后期,杀菌容易调理难,治疗时会迁延不愈而反复发热。
  三.免疫抑制导致反复发热
  免疫抑制可导致亚健康,而亚健康又加重免疫抑制,所以,免疫抑制与亚健康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关系。
  免疫抑制在养猪生产中非常普遍,大多引起复杂的混合感染(伤亡率高),而真正由免疫抑制病引起的反复发热并不多,所占比率大约在20%左右。
  1.猪正常的免疫有两种类型:
  (1)依赖胸腺抗原(TD):
  抗原(病原微生物)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在激活NK细胞(自然杀伤)的同时,处理并提交定量有效抗原给T细胞;T细胞被激活成细胞毒性T细胞(TC,可在辅助T细胞Th的参与下直接溶解靶细胞),又可产生B细胞生长因子(生成B细胞并产生IgM抗体)和B细胞分化因子(促使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IgG、IgA、IgE抗体)。
  (2)不依赖胸腺抗原(TI):
  抗原(病原微生物)无需经过巨噬细胞处理,可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IgM抗体。
  2.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是免疫抑制因子(如蓝耳病毒、黄曲霉菌毒素、理化因素等)损伤巨噬细胞,使巨噬细胞不能把抗原信息提交给T细胞,T细胞不被激活,以后的反应机制就全部中断,机体的第二道和第三道防御屏障随即崩溃。
  3.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
  (1)疾病因素:
  ① 蓝耳病:蓝耳病毒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复制,然后通过淋巴组织扩散到全身多处组织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中,使患猪免疫力降低,产生免疫抑制和免疫干扰。
  ② 圆环病毒:患猪淋巴滤泡缺失,受害的淋巴组织有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浸润,并能引起细胞凋亡和B、T细胞的减少。
  ③ 温和型猪瘟:猪瘟病毒最初在扁桃体内复制,随后转移到周围淋巴结,在局部淋巴结复制后到达外周血液,从而在脾脏、骨髓、内脏淋巴结和小肠淋巴样组织中大量繁殖,破坏机体的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进而破坏动物机体的免疫反应。
  ④流感:流感病毒可引起猪的免疫器官损伤,淋巴细胞大量减少;同时还能使B细胞受抗原(如疫苗)刺激后,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抗原反应性发生改变;某些流感病毒还能引起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显著降低,并引起脾、胸腺及盲肠扁桃体的出血性变化,从而显著地抑制猪的细胞免疫功能。
  ⑤ 传染性胸膜肺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主要定居于患猪的扁桃体并粘附到肺泡上皮,可被肺泡巨噬细胞迅速吞噬或吸附并产生毒素,这些细胞毒素对肺泡巨噬细胞、肺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有潜在的毒性。
  ⑥ 附红细胞体:附红细胞体使红细胞破裂或变形,从而破坏了机体的红细胞免疫机制,引起患猪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⑦ 弓形体:弓形体在宿主体内繁殖的过程中,为保全自身,大量损害宿主免疫细胞、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最终导致免疫抑制。
  (2)营养因素:
  某些维生素(如VE等)和微量元素(如硒等)是免疫器官发育、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受体表达、活化及合成抗体和补体的原料,若缺乏或各成分之间比例不当,即可诱导机体继发性免疫缺陷。
  (3)理化因素:
  霉菌毒素,重金属(如汞、铅等),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地塞米松等)、含氯和苯酚类的消毒药、饲料原料中残留的农药或被化肥、农药污染的饮水等,均可损伤猪的免疫组织器官或影响免疫细胞活性,干扰抗原的递呈、阻断抗体的形成。
  另外,用于圈舍消毒的紫外线,长时间照射也可杀伤骨髓造血干细胞而导致造血和免疫功能损害。
  (4)应激因素:
  极端天气、断奶、转群、阉割等应激,会引起机体内分泌紊乱而影响淋巴细胞活性,引起明显的免疫抑制。
  发生免疫抑制的患猪一方面正常接种的疫苗产生的抗体不达标,另一方面也容易受其他病原微生物侵袭形成混合感染;再者患猪体质下降,一旦患病病难治,康复缓慢病程长。
文章作者:赵浩 养猪在线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湖南&湖北生猪调研纪要2024/4/24 23:20:18
上市猪企一季报净利同比大增2024/4/24 22:11:18
机构:预计四五月份猪价将上行2024/4/24 22:06:15
生猪屠宰后检疫猪蛔虫病的要点及对策2024/4/24 22:01:04
持续暴雨,拉响警报!两广养猪人迎来重大考验2024/4/24 21:56:31
强降雨天气侵袭广东 对生猪市场影响几何?2024/4/24 21:54:12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