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疫病防治病毒疾病 → 文章内容

“非瘟”常态化,猪场怎么办?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0/8/20 11:30:18 关注:822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截至2019年7月3日,全国共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43起,扑杀生猪116万余头,养猪业因此遭受极大损失。根据病原特点和欧洲国家防控“非瘟”的经验,要彻底净化猪群,可能需要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也就是说,在相当长时间内,“非瘟”的存在,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常态化,养猪场与“非瘟”的博弈,也一定会是一场非常考验意志和力量的持久战。
  自2018年沈阳首次发现非洲猪瘟病例后,全国多个省份陆续出现过非洲猪瘟疫情。截至2019年7月3日,全国共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43起,扑杀生猪116万余头,养猪业因此遭受极大损失。根据病原特点和欧洲国家防控“非瘟”的经验,要彻底净化猪群,可能需要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也就是说,在相当长时间内,“非瘟”的存在,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常态化,养猪场与“非瘟”的博弈,也一定会是一场非常考验意志和力量的持久战。要避免沦陷,养猪场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努力将“非瘟”病毒拒止于大门之外。
  1 人员管理制度化
  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性很强,传播途径非常复杂,流动人员是重要的传播媒介。防控非洲猪瘟,首要的措施是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对场内外有关人员进行制度化管理。
  多起疫情案例表明,外来人员是携带病毒、传播非洲猪瘟的“元凶”,包括场外兽医、配种员、猪市经纪人、保险理赔员等。这些人员经常出入各处养猪场,与病猪打交道在所难免,与潜伏期猪群接触更不会引起特别的注意;况且有些人根本就没有防疫意识和消毒观念,缺乏起码的警惕性,即使与病死猪接触,也不知道潜在的巨大危险。但是,非洲猪瘟病毒广泛存在于病猪体内,血液、体液、器官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中都含有大量病毒,鞋子、工具和车辆上很容易沾染,即使病毒飘散到空气中,也很容易附着在人的头发、衣帽、服饰和随身携带的工具上,病毒虽不感染人,但却会随人员流动造成扩散和传播。
  养猪场必须确立长效化管理机制,保证所有人员都能自觉主动地执行生物安全措施。要禁止外来人员进入场区,确需进入的,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包括沐浴、更衣、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含糊。不管是疫情四起风声鹤唳的时候,还是风平浪静、一派祥和的时候,都不能放松对外来人员的生物安全监控。养猪场内部也要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之间的人员接触。需要万分注意的是,外出回来的饲养员,必须严格消毒并隔离1~2d后才可回到生产岗位上。
  2 清洗消毒严格化
  非洲猪瘟病毒是已知病毒家族中的大个头,直径达260nm,具有5层结构,能耐低温、耐潮湿、耐酸碱,对环境的抵抗力很强,有极强的体外生存能力。病毒在PH值3.9~11.5的环境中都可以存活,在冻肉中可以存活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热带猪圈内的病毒至少能存活2周,土壤中的病毒在23℃条件下经过120d仍然存活。即便如此,病毒仍然有一些弱点,如:对高热比较敏感,55℃30min或者60℃10min均可灭活,0.25%福尔马林48h、2%氢氧化钠24h也能灭活。非洲猪瘟病毒属于囊膜病毒,其囊膜是脂类物质,对氯仿、乙醚等脂溶剂敏感。
  防控非洲猪瘟,必须选对消毒剂。除脂溶性消毒剂外,氢氧化钠、次氯酸盐、福尔马林、邻苯基苯酚分别作用30min,均可使病毒失活。2019年8月2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发布了一份针对非洲猪瘟的消毒剂选择方案(农牧便函[2019]735号),养猪场应将其作为重要参考。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使用范围广,可用于消毒池、脚踏池、道路、建筑物、圈栏、木质结构、水泥表面、地面等,但腐蚀性较强,方案在备注中特别说明,选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消毒剂,可采用1%的工作浓度。
  消毒效果与清洁程度和消毒剂的作用时间密切相关,表面越清洁、作用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为有效延长作用时间,建议使用泡沫型清洁消毒剂。这类消毒剂经发泡装置转化为气相泡沫形式,通过润湿、乳化、渗透、混悬、反凝絮、分散及增溶等一系列方式发挥作用,附着或挂壁时间可以达到10~30min,适合光滑表面、不规则表面、垂直表面、顶面、松软表面、管状缝隙等,能有效祛除待清洁消毒表面的油脂、蛋白质、污垢、生物膜,省时、省力、节水、无死角,同时达到清洁与消毒的目的。
  3 饲料饮水安全化
  非洲猪瘟病毒广泛存在于病猪体内,包括骨髓和血液。同时,病毒传入猪场后的潜伏时间较长,猪群通常在4~21d后才陆续出现症状。期间宰杀的猪,同样携带大量病毒。出于饲料安全的考虑,养猪场不要使用猪源性血粉、肉骨粉等饲料原料。而从动物福利和生物伦理的角度看,也不适宜给猪群饲喂猪源性血粉、肉骨粉等饲料。非洲猪瘟病毒不耐热,将原料加热到60℃保持30min,或者加热到80~90℃保持3min以上,均以有效杀灭病毒。自配料养猪场的原料无来源追溯,也没有用前检测条件,感染风险极大。在不敢保证饲料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将新购饲料原料保存一段时间,这需要有干燥的隔离库房,常温条件下,放置时间应达到45d以上。
  霉菌是猪群的隐形杀手,是发生疫病的导火索。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会对猪体组织器官产生广泛性的损害,严重影响猪群健康水平,导致免疫功能大幅下降;而有霉菌寄生的饲料,维生素、氨基酸、能量等营养成分有很大损耗,对猪群的健康有不利影响,也会增加猪群感染非洲猪瘟的机会。陈化粮和发霉的饲料中,往往含有大量霉菌毒素,必须严格禁止用于猪饲料。另外,饲喂泔水是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养猪场一定不能使用餐厨剩余物(泔水),小型养猪场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猪群通过饮水感染非洲猪瘟所需要的剂量非常小。也就是说,饮水很容易成为非洲猪瘟的传播媒介。因此,养猪场的饮水消毒非常重要,消除疫情后实施复养的养猪场更需重视。自备水源的养猪场,水井和蓄水池可使用氯制剂或碘制剂消毒,一般每周1次,有条件的,可定期对水源进行病原检测。采用外接水源的养猪场,可在水线上安装过流式紫外线消毒器及二氧化氯发生器,同时也要定期对水质进行病原检测。在饮水中添加酸化剂(如赛可新,主要成分为复合有机酸),可使病毒失活,能有效预防非洲猪瘟。
  4 环境管控细致化
  根据场内建筑布局、功能特点及洁净程度,养猪场要做好脏区与净区的区域划分,各区域之间留有缓冲地带和阻止设施,人员、用具、物品及猪群等,均应严格遵循从净区向脏区的单向流动方式,若需要从脏区向净区逆向流动,必须经过隔离、消毒等程序。
  大型养猪场往往采用大空间、高密度养殖,这种方式非常不利于疫病防控,一旦发生传染病,很容易造成全军覆没。在非洲猪瘟常态化的形势下,养猪场(尤其是中小型养猪场)应尽量将管理单元最小化,以化解疫病风险。不同单元之间垒砌高墙,或者采用钉隔板的方法,将大空间阻隔成小单元,都非常有利于机械性阻挡病毒传播。大型养猪场可以前置消毒环节,在场外1~3km处建立功能完备的洗消中心,进入养猪场的车辆和外来人员,必须在此严格消毒。
  非洲猪瘟病毒有怕干不怕湿的特性,保持舍内空气干燥,不利于病毒的存活和繁殖。而猪圈内干燥一些,猪群也会感到很舒适。所以,要设法增加猪舍内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密闭式猪舍要注意增加通风量,必要时可在地面铺洒生石灰,以除去舍内水汽。带猪空气消毒很重要,但消毒过频会损害猪群呼吸道粘膜,反倒起相反的作用,且喷雾消毒明显增加猪舍空气湿度,在选准消毒药物的前提下,可适当控制带猪空气消毒次数,一般每周1~2次即可。
  非洲猪瘟病毒的宿主不多,主要是猪、野猪、豪猪,但吸血寄生虫猪虱、软蜱(隐嘴蜱、钝缘蜱),曾被证明能携带病毒,是非常重要的传播媒介。软蜱可活5~6年,非洲猪瘟病毒在钝缘蜱体内可存活5年之久。养猪场除选用辛硫磷、氰戊菊酯、双甲脒等药物杀灭猪虱、软蜱外,还可采用钉纱窗、点蚊香等方式,将吸血昆虫阻挡在猪舍外。一些小动物如老鼠、飞鸟等,也是传播非洲猪瘟病毒的危险因素。无论什么时候,养猪场都要重视场内灭鼠,用铁丝网封罩外部通道,如泄洪口、下水道口、排粪口等,阻止外界老鼠及其它小动物进入养猪场。没有高大树木,飞鸟就不会在养猪场及周围栖息,设置防鸟网,则能杜绝飞鸟进入养猪场。
  5 猪群体质优良化
  到目前为止,防制非洲猪瘟还没有可靠的疫苗,对病毒也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所有应对策略重在被动预防。相对来说,增强猪群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则是较为主动的预防措施。
  提高机体抵抗力的方法有很多,过去常用的方法是在饲料、饮水中添加抗菌药物,但副作用相当大,药物残留比较高。目前国家正在推进生猪养殖抗菌药物减量使用、实施促生长抗菌药物退出计划,抗菌药物在饲料中的使用将受到极大限制。绿色、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如乳酸菌、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制剂)、饲料酶制剂(如淀粉酶、蛋白酶、β-葡聚糖酶等制剂)、中草药制剂(如黄芪、党参、紫雏菊、杜仲、甘草等草药或提取物)、维生素制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同时,在关键时期配合使用生物制剂(如肌肉注射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球蛋白等)效果更好。
  微生态制剂能调整肠道内部环境、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酶制剂能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微生态制剂和酶制剂都能促进猪群体质优良化、提升机体免疫力,添加在猪饲料中,能降低猪群感染非洲猪瘟的风险,但必须尽早使用、长期应用,尤其是在哺乳阶段添加使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效果更好。
  坚持自繁自养,尽量不从场外调猪,这是提升效益、避免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但养猪场需要合理调节生产节奏,促进猪群抗病性能优良化。母猪频密繁殖制度,让母猪始终处于妊娠、产仔、哺乳的连环周期之中,得不到必要的休养生息,常常导致气血亏损,抵抗力大幅下降;仔猪超早期断奶制度,让仔猪过早失去母乳的滋养和母猪的保护,心理上恐惧,生理上不适应,免疫力无法同步跟进。按照猪的生理规律调节饲养管理制度,同时给母猪补血益气,给仔猪强身健体,不但有利于恢复机体的生理平衡,还能有效提升抗病性能,从免疫机制上降低疫病风险。
文章作者:王道坤 今日养猪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非瘟毒株的田间变异猜想2024/2/20 8:39:34
当前非瘟感染的特点及其防控对策2024/1/26 18:26:32
防控非瘟,什么消毒药水更有用?2024/1/9 14:56:35
闫之春:新流行非瘟疑难问题及分析2023/12/25 20:54:52
张振东:生产上非瘟基因分型的意义有多大?2023/12/22 8:55:10
北方非洲猪瘟疫情发酵 四川畜牧业协会提交《近期非瘟发生情况汇报与建议》2023/12/18 0:22:24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