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疫病防治专家诊室 → 文章内容

非洲猪瘟后我国生猪疫病防控及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基于欧洲经验视角的分析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0/11/17 11:37:11 关注:630 评论: 我要投稿

  摘  要
  非洲猪瘟给我国生猪养殖带来巨大影响,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生猪产业易受疫病冲击的现实问题。本研究梳理法国、西班牙生猪产业发展历程发现,法国、西班牙早期生猪产业特征与我国现阶段生猪产业特征具有相似性,即小规模养殖户占比较高,这为我国参考国外生猪产业发展经验提供了现实依据。梳理法国、西班牙和俄罗斯非洲猪瘟防疫经验及生猪产业发展经验发现,非洲猪瘟防控要内外兼顾,以国内防控为重点,同时要重视生猪疫病的国际传播;适度的生猪养殖规模能有效防范生猪疫病,也能减小疫病带来的损失。综合来看,提高生猪产业集中度、完善生猪产业链配套设施、延长生猪养殖企业业务链长度能增强生猪产业抵御疫病风险的能力。此外,稳定的产业政策有助于生猪产业发展。
  ●1 欧洲国家经验梳理●
  1.1 样本选择的原因
  本文选取西班牙、法国和俄罗斯作为经验梳理的对象,其原因有二:其一,西班牙、法国和俄罗斯3 个国家处于疫情传播链条的上游,有非洲猪瘟疫病的治理经验。如图1 所示,非洲猪瘟于1921年在肯尼亚首次被发现,1957 年离开非洲传播到欧洲国家,1987 年传入南美洲,2007 年非洲猪瘟疫情在东欧国家肆虐,2018 年非洲猪瘟传播到我国东北地区。梳理疫情传播链条上游国家疫病治理经验,能为我国疫病治理提供经验,减小非洲猪瘟疫情造成的损失。其二,西班牙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法国家庭式专业农场养殖模式使得西班牙和法国成为欧洲主要的生猪供给国,俄罗斯规模化生猪养殖模式使得俄罗斯生猪产业受到非洲猪瘟影响较小。


  ①西班牙疫情根除后采取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生猪产业快速发展。西班牙于1960 年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此后疫情长期在西班牙流行,1985 年西班牙政府推出非洲猪瘟疫情根除计划,但直到1995 年才彻底根除。非洲猪瘟疫病根除后,西班牙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恢复生猪养殖业发展,2018 年西班牙生猪出栏量达5 229 万头,成为欧盟成员国中最大的生猪生产国。
  ②法国采取适度规模的家庭式专业农场养殖模式,使得法国发展成为欧盟主要的生猪供给国。法国分别于1964 年、1967 年、1977 年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但得益于法国生猪产业科学的发展模式,这3 次疫情并未对法国生猪产业造成较大影响。2018 年,法国生猪屠宰量约2 357 万头,排在欧盟国家中的前5 位。
  ③俄罗斯采取规模化生猪养殖模式,使得非洲猪瘟未对俄罗斯生猪产业造成强烈影响。俄罗斯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生猪存栏量仅在2007 年出现小幅下降,此后均保持逐年增长态势。俄罗斯能繁母猪仅在2008年出现下降,此后便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根据FAO 数据,2007—2018 年俄罗斯猪肉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7%。非洲猪瘟对俄罗斯生猪养殖行业并未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1.2 西班牙经验
  1.2.1 疫情回顾
  非洲猪瘟疫情于1960 年进入西班牙后,西班牙生猪出栏量连续2 年下滑,1961 年西班牙生猪出栏量同比下滑10.1%。1985 年起,西班牙开始实施非洲猪瘟疫情根除计划。伴随疫情防控的进展,西班牙2 次适当调整政策,历经10 年,才将疫情彻底清除。非洲猪瘟给西班牙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仅1983 年西班牙为控制非洲猪瘟而消耗的费用就高达1 140 万欧元,用于诊断、流行病学监测等的花销更是高达1 900万欧元。
  1.2.2 疫情治理措施
  科学的疫情治理方式和组织管理制度使得西班牙在没有疫苗的条件下成功根除了非洲猪瘟疫情。一方面,西班牙政府得到了欧盟的财政支持,组建专业化兽医工作队,开展系统的疫情监测工作,大幅提升生猪养殖基础设施,并对因疫情扑杀的生猪进行合理赔偿;另一方面,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西班牙政府开始实施区域化政策,将西班牙国家分为感染区、监测区和自由区,对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监管政策;此外,西班牙政府还积极与邻国开展合作,与葡萄牙联合启动非洲猪瘟疫情根除计划。
  1.2.3 非洲猪瘟后西班牙生猪养殖行业格局变迁非洲猪瘟后西班牙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加速,行业集中快速发展,猪场总数量明显减少的同时单个猪场规模有明显提升。1999—2009 年,西班牙生猪养殖业超过11 万个农场消失,下降幅度达到61.4%,而单个猪场规模生猪存栏量由122 头增至354 头,增幅达190%。近十多年来,西班牙生猪养殖业规模化进程有所放缓,但小规模猪场仍在快速退出,大中型规模猪场数量继续提升,2007—2016 年西班牙猪场数量由6.59 万个下降至4.77 万个,下降27.61%,其中超大规模猪场数量增长约30% 左右,小规模猪场数量降幅40.7%,其占猪场总量的比重从49.6% 下降至40.6%。伴随着生猪养殖行业的规模化发展,西班牙猪肉产量快速增长。1995—2018 年西班牙猪肉产量年均复合增长3.23%,至452 万t,生猪出栏量年均复合增速达2.33%。
  非洲猪瘟疫情促使西班牙养殖业于1960 年开始整合。饲料企业在产业整合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地的饲料企业推动生猪养殖行业垂直化整合,采用“公司+ 农户”的企业经营模式,企业提供饲料、动物、生产标准和规则,而农民负责饲养和育肥,并按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约定的价格出售。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在西班牙国家快速发展,根据OIE 及西班牙统计局数据,截至2017 年,垂直一体化企业的生猪供应量占西班牙总产量的比例达到65%。
  1.3 法国经验
  1.3.1 疫情回顾
  法国分别于1964 年、1967 年、1977年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而这三次疫情很快被控制,并未对法国生猪产业造成较大影响。
  1.3.2 非洲猪瘟疫情未对法国生猪产业造成影响的原因分析法国防疫成功,得益于其适度的生猪养殖规模、区域产业布局及完善的生猪产业配套设施。
  ①生猪养殖规模适度。法国生猪养殖经历了分散饲养、规模化养殖及适度规模化3 个阶段,从20 世纪中叶进入规模化进程。适度规模化首先能够较好地处理粪污,其次能对养殖场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产出效率,还能提高养殖场防控疫病的能力。
  ②区域产业布局优势。法国生猪养殖的区域集中在布列塔尼大区。该地区三面临海,陆路传播途径相对较少。同时,得益于利牛斯山脉的阻隔,一定程度上阻隔野猪的传播途径。
  ③产业链配套。法国屠宰业布局区域化明显,布列塔尼大区亦是主要的屠宰区域,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该地区有年屠宰量100 万头以上的屠宰场9 个,屠宰量占全国的50%以上。产业链配套完整,能有效减少长距离的生猪调运,避免疫病的跨省份传播。
  1.4 俄罗斯经验
  1.4.1 疫情回顾
  2007 年11 月,俄罗斯首次报告非洲猪瘟疫情,2010 年非洲猪瘟从南部高加索地区传播到西部地区,甚至传播到北极圈附近,2017 年疫情又传播到远东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地区。野猪迁徙及被感染猪肉产品的流通是导致俄罗斯疫情蔓延的主要原因。非洲猪瘟给俄罗斯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截止2012年底,俄罗斯因非洲猪瘟造成的总体经济损失达到300亿卢布。
  1.4.2 疫情治理措施
  得益于规模化程度提高及适当的疫情调控政策,非洲猪瘟疫情并未对俄罗斯生猪产业造成实质性影响。
  ①非洲猪瘟肆虐背景下,俄罗斯生猪养殖行业的规模化程度大幅提升。俄罗斯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2017 年,俄罗斯生猪散养户的猪肉产量从1 119 t 下降到608 t,下降近50%。俄罗斯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存栏量占比在2018 年达到84.5%。得益于大企业良好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以及完整的产业链布局,生猪规模化养殖极大地降低了非洲猪瘟对俄罗斯生猪行业的影响。
  ②俄罗斯政府采用科学的疫情防控手段,积极调控疫情。一方面出台政策调控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场,禁止小规模养殖户自行进行母猪分娩及生猪屠宰,对生猪养殖户因扑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同时鼓励农户积极上报疫情。另一方面,削减猪肉进口,尤其是暂停疫区国家的猪肉进口,防止非洲猪瘟扩散。
  1.5 国外非洲猪瘟疫病防治及产业发展经验总结国际经济联系是非洲猪瘟疫病跨国传播的主要途径,如巴西、葡萄牙等。巴西非洲猪瘟疫病来源于来往巴西与欧洲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飞机残食,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当时正遭受疫情侵害。葡萄牙非洲猪瘟疫病的源头也是飞机上的食物垃圾。
  非洲猪瘟疫情对生猪产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其一,非洲猪瘟疫情会造成主产区养殖密度下降明显,使产业布局发生转移。影响生猪养殖区域布局的因素主要有2 个方面:①在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下,养殖户主动降低其养殖密度,降低疫情感染概率;②非洲猪瘟发生后由于生猪调运政策趋严,跨省调运持续受阻,从而使得当地产能被动去化,产业布局发生转移。
  其二,非洲猪瘟后,生猪养殖企业养殖规模提升,产业集中度提高。非洲猪瘟疫情使小规模生猪养殖户退出养殖产业,大企业得益于较高的抗风险能力、良好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以及完整的产业链布局,能够迅速扩大产能,促使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提高。法国经验表明,适度的生猪养殖规模及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设置能够提高生猪产业抗风险能力。
  ●2 我国生猪产业特点●
  2.1 小规模养殖户占比较高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仍然以小规模养殖为主(本文认为生猪养殖数量小于100 头的养殖户为小规模养殖户),规模化程度不高。如图2 所示,我国100 头以下生猪养殖户数量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但100 头以下养户数量占比仍然达到97% 以上。

 

  2.2 产销区域分离,产业链配套设施不完善
  受饮食习惯影响,我国猪肉消费者倾向于消费热鲜肉,因此我国生猪养殖业布局呈现出生猪养殖与生猪屠宰区域(消费区)割据的特征,猪肉在产区和销区间的调运仍以活猪为主。
  2.3 产业受政策影响较大
  一方面,农业农村部2016年出台《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将我国生猪养殖生产的区域布局分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南方部分城市禁止生猪养殖。另一方面,叠加江浙地区环保政策趋严因素,我国主要生猪养殖区向东北和西北地区转移。
  2.4 与国外经济体经济来往频繁
  农业贸易促进中心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畜产品进口额为362.2 亿美元,同比增长27.0%,猪肉进口199.4 万t,增加67.2%, 猪杂碎进口113.2 万t,增加17.9%,与国外的经济往来提高了我国生猪产业遭受疫病冲击的可能性。
  ●3 关于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梳理国外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及产业发展经验发现,生猪疫病的防治要做到内外兼顾,适当的生猪养殖规模有助于稳定生猪产业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及配套设施水平、促进企业一体化发展有助于提高产业应对冲击的能力。此外,稳定的产业政策有助于生猪产业发展。
  3.1 防控疫病要内外兼顾
  预防生猪疫病要以国内防控为重点,同时要重视生猪疫病的国际传播。要对国际物流严格检疫,对于来源于发生过生猪疫病的国家的物流,更要进行严格检疫。要避免残食,特别是来自疫区的残食流向生猪养殖系统,从养殖端保障养殖生物安全。同时,要避免甚至禁止从疫区进口猪肉及相关制品。
  3.2 促进产业中规模发展
  调整生猪养殖规模,兼顾避免出现寡头生猪养殖场和促进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是值得我国生猪产业借鉴的一个思路。一方面,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能够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护体系,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规模化程度提高有利于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有利于整体提升生猪养殖标准。
  3.3 提高生猪产业集中度
  提高生猪产业集中度,促进生猪养殖与屠宰同区域发展。法国生猪产业发展表明,养殖与屠宰企业在相近或相同区域布局,能有效缩短活猪的运输距离,同时减少生猪疫病的传播范围,增强生猪产业链抵御疫病风险的能力。巴西国家的生猪养殖与屠宰企业在非洲猪瘟疫情后也呈现出聚集的模式。
  3.4 提高产业配套设施水平
  提高生猪产业链配套设施水平,促进冷链物流行业发展。非洲猪瘟后活猪的跨省调运被禁止,猪肉运输主要依靠冷链物流。发展冷链物流行业不仅能减少生猪疫病的跨区域传播,还能够有效促进生猪屠宰企业向生猪养殖区域靠拢,提高行业集中度。
  3.5 稳定产业政策
  稳定的生猪产业链能提高产业链应对外部冲击水平,而政策的不确定性会降低生猪产业链的稳定性,降低产业链应对风险的能力。稳定产业政策,进而稳定产业预期,以提高生猪产业链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
  3.6 鼓励企业一体化发展
  鼓励企业延长业务链,促进企业一体化发展。提高企业一体化程度,有助于降低企业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性,能提高其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如: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生猪养殖相关企业(上游饲料企业、下游屠宰企业)开工受阻,导致猪肉无法流向市场。而若企业能一体化发展,开展饲料加工和屠宰业务,便能避免因上下游企业不能及时开工而导致的损失。
  本文刊登在《中国畜牧杂志》2020年11期,作者为王刚毅,李春雷,申玉琢,王志琳(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作者:王刚毅 中国畜牧杂志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科特迪瓦新发一起非洲猪瘟疫情2024/4/19 20:07:51
科特迪瓦新发一起非洲猪瘟疫情2024/4/19 18:07:51
科特迪瓦新发一起非洲猪瘟疫情2024/4/19 16:07:51
国际非洲猪瘟疫情汇总(4.17)2024/4/18 18:33:29
国际非洲猪瘟疫情汇总(4.17)2024/4/18 16:33:29
国际非洲猪瘟疫情汇总(4.17)2024/4/18 14:33:29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