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疫病防治专家诊室 → 文章内容

杨汉春教授谈猪病防控与治疗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3/2/6 7:20:53 关注:837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在《猪呼吸道疾病防治大讲堂》系列活动的河南站,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做了《主要猪病的流行现状、问题和控制对策》的报告。报告对蓝耳病、仔猪病毒性腹泻、伪狂犬病和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态势做了分析,指出了防制中存在的误区和可行的对策。
  (一):猪蓝耳病
  杨教授对蓝耳病的报告从一个提问开始:现在蓝耳病减毒活疫苗普遍使用,高致病性蓝耳苗使用也已经有几年时间了,但是,蓝耳病控制仍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反而越来越复杂,毒株多样性不断增加,这是为什么?
  蓝耳病仍然是猪场面临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给生产带来很多麻烦,造成生产成绩下降,猪不好养。目前,蓝耳病的感染虽然不像2006-2008年之间那样剧烈,但仍很普遍。主要呈猪群带毒和亚临床感染形式。不同猪群感染和发病的原因分别是:
  (1) 在蓝耳病阳性猪场,母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2) 对于哺乳仔猪,蓝耳病主要经由母猪垂直传播,导致仔猪感染发病;(3) 对断奶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群,病毒可长时间在猪群循环,造成猪群感染和发病。
  1、 为什么蓝耳病难以控制?
  这和病毒的特性有关系。现在对蓝耳病病毒的研究结论认为,这个病毒存在以下特性:
  (1) 变异。作为一种RNA病毒,蓝耳病病毒十分容易发生变异。病毒之间的重组也很容易发生,这样导致了毒株的多样性;(2) 持续感染和垂直传播。蓝耳病病毒能够造成持续感染,病毒血症的持续时间长,排毒期持续较长时间,从而使得病毒不断在猪群循环。此外,蓝耳病病毒可跨胎盘传播,使得新生仔猪带毒,产房死亡率高。
  (3) 众所周知,蓝耳病病毒可以导致免疫抑制,造成机体的抵抗力下降。
  (4) 抗体依赖增强现象(ADE),即低水平的蓝耳病抗体不仅不能保护猪只,反而促进发病。这也反过来提示我们,蓝耳病的免疫存在一定的风险。
  (5) 蓝耳病的中和抗体产生延迟(一般免疫后,中和抗体产生的时间至少需要4-6周。)。这也是蓝耳病病毒的“聪明之处”,和一般的病毒不同,蓝耳病病毒不诱导产生很高水平的中和抗体来消灭自己。
  (6) 诱导炎症反应,导致机体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
  2、 蓝耳病毒的毒株多样化严重
  当前,在中国猪场的蓝耳病仍以北美型毒株为主,近年发现有少量的欧洲型毒株出现。北美型的毒株在中国致少分成3个亚群。其中高致病性蓝耳病毒是优势毒株,这些毒株从分子生物学上呈Nsp2基因的特征性缺失。现在可以把猪场的蓝耳病按照以下进行分类:
  在猪场常常可以同时分离到多个蓝耳病毒的毒株,给疾病的控制带来很大的麻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1)猪场从不同来源引种;(2)高频率注射蓝耳病减毒活疫苗。蓝耳病不同毒株之间的重组是引起蓝耳病病毒变异的分子机制。
  3、 现在蓝耳病控制中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不重视生物安全;
  (2) 过分依赖疫苗;
  (3) 缺乏蓝耳病感染状态的监测和评估。
  4、 蓝耳病疫苗使用中的误区。
  杨教授引述了OIE(国际动物卫生组织)对蓝耳病减毒活疫苗的评价:“疫苗免疫不能阻止蓝耳病感染,但可以降低野毒的传播和临床发病。此外,减毒活疫苗可在猪群中持续存在,并通过精液(公猪)和口腔分泌物传播给阴性猪。”
  目前中国有多家疫苗厂提供多个毒株的蓝耳病减毒活疫苗,猪场的蓝耳病疫苗免疫存在一些乱象和误区,具体表现为:(1)盲目、过度、长时间使用活疫苗;(2)蓝耳病疫苗的强制免疫、普遍免疫、高频度免疫;(3)同一个猪场使用两种不同毒株的活疫苗;(4)随意更换不同毒株的活疫苗。
  由于活疫苗的过度使用,导致蓝耳病的临床复杂性加剧,难以区分猪群发病是由于野毒感染所致,还是疫苗免疫所致。现在,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减毒活疫苗使用后的问题已经突显,许多猪场的蓝耳病已有“疫苗毒”所致,而非野毒感染。很多临床案例表明,滥用疫苗对猪场有害无益,而停用蓝耳病活疫苗后,猪群健康也随之得以改善。
  5、 造成猪场蓝耳病不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猪场存在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
  (2) 猪场有多个毒株共存;
  (3) 从场外引入新毒株,或场内出现新的毒株;(4) 疫苗滥用。
  6、 蓝耳病防制对策。应以防控高致病性蓝耳病为重点,采取综合性的控制策略。
  (1) 生物安全。
  蓝耳病传播途径主要是猪(PRRSV感染带毒猪;感染母猪所产仔猪,可能无症状但带毒)、运输工具与物品(车辆、精液、粪尿等)、人员(手、衣服、靴等)。目前还没有证实蓝耳病可经由空气远距离传播,所以不用过分担心距离较远的猪场之间的传播。但近距离传播(120m,场内传播)得以证实。因此蓝耳病的外部生物安全主要是考虑以上3个方面。
  (2) 免疫管理。所谓免疫管理,即考虑蓝耳病疫苗的使用策略:
  a) 是否应该使用,或必须使用?
  b) 使用何种疫苗?
  c) 如何免疫?
  d) 使用多长时间?
  杨教授认为:蓝耳病疫苗不是一个长期使用的疫苗,在疾病稳定以后,就应当及时停止免疫。
  (3) 继发感染的药物控制。在蓝耳病的发生过程中,继发感染非常普遍,使用化学药物进行科学的预防保健是必要的。目前主要的继发感染细菌是副猪嗜血杆菌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4) 蓝耳病感染状态的监测。可通过监测和感染状态评估,将蓝耳病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a) 蓝耳病阴性猪场;
  b) 蓝耳病阳性稳定场;
  c) 蓝耳病阳性不稳定场;
  d) 蓝耳病疫情发生猪场。
  7、 如何科学使用蓝耳病疫苗?-蓝耳病疫苗的使用原则:
  (1) 蓝耳病疫苗适用于蓝耳病阳性不稳定猪场,或发生蓝耳病疫情的猪场。
  (2) 应选择安全性较好的疫苗,猪场应执行个性化的免疫程序。
  (3) 一个猪场仅使用一种活疫苗,且建议只做“一次免疫”,即不要反复免疫。
  (4) 猪群稳定后,应停止使用活疫苗。
  (5) 后备猪可在配种前1-3月免疫一次。
  (6) 经产且抗体阳性的母猪不免疫;猪蓝耳病阴性猪场、蓝耳病阳性稳定场,不应使用蓝耳病活疫苗。
  (7) 蓝耳病阴性猪场的控制策略。
  8、 不同类型猪场的蓝耳病控制策略。
  (1) 蓝耳病阴性猪场:
  a) 不用疫苗;
  b) 做好生物安全措施,严格防止蓝耳病的传入;c) 引种严格监测和检疫,禁止引入蓝耳病阳性种猪(病原阳性、抗体阳性);d) 定期对猪场进行监测,保持阴性状态。
  (2) 蓝耳病阳性稳定猪场:指母猪蓝耳病呈阳性,但繁殖不受影响;生长群稳定。
  a) 不用减毒活疫苗;
  b)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c) 强化猪场的卫生消毒,减少病毒在猪场内部的传播;d) 禁止引入阳性种猪,阴性后备猪及早在配种前与母猪混养和驯化。
  (3) 蓝耳病阳性不稳定猪场:母猪群阳性,但繁殖不受影响;生长猪群感染且发病。
  a) 强化猪场的卫生消毒,减少病毒在猪群的循环和传播。
  b) 适当使用减毒活疫苗,依据生长猪的感染和发病阶段(根据现场和实验室诊断),提前3-4周对生长猪群一次免疫。
  c) 控制感染猪群的继发性细菌性疫病。
  d) 引进的阴性后备猪及早在配种前与母猪混养和驯化。
  e) 猪群生产稳定后应停止蓝耳病活疫苗的使用。
  (4) 蓝耳病疫情发生猪场:指母猪存在繁殖障碍(如流产、死胎),经实验室确诊为蓝耳病;高致病性蓝耳病可表现为发热等症状,低致病性蓝耳病可能无症状。生长猪群也表现临床症状(哺乳后期、保育猪、生长育肥猪)。
  a) 使用减毒活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i. 母猪:配种前一次免疫;
  ii. 生长猪群:依据感染和发病状态(根据临床和实验室确诊),提前3-4周进行免疫,可间隔1个月免疫1-2次。
  b) 控制发病猪群的继发性细菌感染。
  c) 强化猪群的卫生消毒,减少病毒在猪群的循环和传播。
  d) 病死猪、粪便、污染物无害化处理。
  e) 引进的阴性后备猪及早在配种前与母猪混养和驯化。
  f) 猪群生产稳定后应停止蓝耳病活疫苗的免疫。
  (二):仔猪病毒性腹泻
  杨汉春教授坦承,对目前流行的仔猪病毒性腹泻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控制方法,他的实验室也只进行疾病的检测和诊断。
  1、 仔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
  经过检测,导致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的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变异毒株。这个毒株和韩国的毒株十分相似。但和目前的疫苗毒株差异较大。因此从抗原性上说,现有的任何疫苗毒株均不能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我们从养猪生产上也发现,疫苗的免疫效力很差,因为缺少针对现有流行毒株的疫苗。
  从2010年开始出现的仔猪腹泻肆虐中国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2011-2013年期间,该病主要流行于规模化猪场,引起新生10日龄以内仔猪接近100%的死亡。从2013年开始,发病有缓和的趋势。但是,从2013年开始,在美国爆发本病,造成美国养猪业的巨大损失。美国的流行毒株和亚洲国家的现有流行毒株比较相似,现在怀疑的传入来源主要是两个:一是人,二是血浆蛋白原料。杨教授比较倾向于由人传入。
  2、 主要的临床表现:
  (1) 主要发生于哺乳仔猪,其中以3-10日龄的仔猪死亡最为严重。
  (2) 呈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整窝发病,整窝死亡。发病率100%,病死率80-100%。
  (3) 发病猪呈水样腹泻。
  (4) 其它阶段的猪和母猪也有发病,但发病轻微或不表现临床症状。
  (5) 发病猪场疫情可持续1个月以上,死亡仔猪数千头,经济损失巨大。
  3、 控制对策。
  (1) 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或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或活疫苗对妊娠母猪免疫接种;【编者注:目前的疫苗与流行毒株差异大,使用疫苗是否有效,杨教授并未讲明。另我国目前尚未批准活疫苗上市。】
  (2) 产房严格卫生消毒。杨教授建议:一旦疫情发生,应果断将所有发病仔猪全部清除,将母猪转走,清空产房,并严格空栏消毒。猪场有的将就治疗病猪,结果会导致病毒在猪场持续存在,得不偿失。
  (3) 发病猪场应切断病原的传播。发病后除了产房,更要注意猪场其它场所的卫生消毒。病猪粪便中存在大量病毒,可随着人员及工具的移动带入生活区。曾在猪场老板的办公室、人员的靴底检出大量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因此人员、用具的清洁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4) 返饲在规模化猪场不提倡。虽然返饲的措施是许多猪场控制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常用方法,但是杨教授不提倡在大型规模化猪场使用返饲的方法,原因是容易导致病原在猪场环境中扩散。杨教授认为,如果是一个中小型的猪场,返饲可以起到较好效果,也推荐使用。但是母猪超过2000头的规模化猪场采用返饲措施的风险较大。
  (三):猪伪狂犬病
  近年来伪狂犬病卷土重来,杨汉春教授感到“出乎意料”。因为他的实验室长期对我国猪群的伪狂犬感染状况进行监测。2000年以后,很少检到规模化猪场的伪狂犬野毒抗体(即gE阳性抗体,因猪场普遍使用gE基因缺失疫苗,如果猪不感染野毒,则不会测出相应的gE抗体-编者注)。很多猪场已经可持续保持伪狂犬阴性状态。
  但是从大约2011年开始,伪狂犬从北到南,卷土重来。伪狂犬的重新发生地图比较清楚,首先是2011年在华北,然后2012年在华中地区发生,随后2013-14年在华东、华南出现,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有伪狂犬重新发生的病例。
  1、 伪狂犬病为何重新发生?
  目前的研究认为,现在流行的伪狂犬毒株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抗原变异和致病性增强,导致现有疫苗不能完全保护,即所谓伪狂犬病毒的“超强毒株”出现。这种情况在国外是没有发生过的。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与其同一科的另一个疱疹病毒鸡马立克病毒(MDV)也在早年出现过“超强毒株”,伪狂犬病毒在1960年代也曾出现对猪致病性增强的现象。目前对病毒的变异机制和特性的研究还在进行之中。估计针对这种毒株的新型疫苗的研制还需要等待数年时间。
  目前认为,伪狂犬的新毒株来自于华北,但具体来自于哪个猪场尚无法追溯。
  2、 对于伪狂犬病,我们应当反思什么?
  为什么在中国会出现伪狂犬病毒的新毒株?这需要养猪人和兽医共同反思。长时间以来,猪场一方面大量、长期使用伪狂犬疫苗,另一方面,猪场种猪群带毒,并且不实施净化,这样必然导致阳性猪场(带毒种猪)长期免疫,因免疫压力而造成病毒的变异。
  杨教授强调:我们现在对猪病的认识还很肤浅,控制方法太随意、不科学,这样必然会付出代价。
  3、 目前应当如何控制伪狂犬病?
  杨汉春教授指出伪狂犬病的控制思路,即研制新毒株的基因缺失疫苗是方向,净化是控制猪伪狂犬病的唯一出路。
  (1) 加强生物安全,猪场做好灭鼠工作;
  (2) 种猪群做好检测,阳性种猪坚决淘汰,不能再做疫苗免疫;(3) 补充阴性后备母猪;
  (4) 防止伪狂犬对生长育肥猪的呼吸道疾病,可以通过多点式饲养、药物保健预防等方法加以控制。
  (四):猪细菌性疫病
  杨汉春教授主要报告了两种细菌性疾病,即副猪嗜血杆菌和传染性胸膜肺炎防线杆菌所致的疾病。
  1、 副猪嗜血杆菌
  副猪嗜血杆菌是当前最主要的继发感染细菌。该病现在的流行特点如下:
  (1) 主要容易发生于:哺乳后期、保育期和70日龄(转群后2周左右);(2) 临床致死率很高,临床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剖检可见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关节炎、脑膜炎。
  (3) 常继发于蓝耳病流行期或圆环病毒病(PMWS)后。
  (4) 各种抗菌药对发病后的猪只治疗效果均不好。
  2、 传染性胸膜肺炎
  和副猪嗜血杆菌不同,传染性胸膜肺炎则多见于较大日龄的猪,主要见于80-120日龄的生长育肥猪群。流行特点如下:
  (1) 临床发病突然,死亡迅速,死后从口鼻流出血样泡沫;(2) 常常继发于蓝耳病发生或伪狂犬阳性猪场;(3) 冬春季气候变化时多发。
  3、 细菌性疾病的控制办法。
  杨汉春教授认为:细菌性疾病的控制还是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药物保健和治疗方案。使用敏感药物进行防治,仍然是控制细菌性疾病的最好的办法。也可使用疫苗进行免疫。此外猪只的减群和环境控制也是很重要的。
文章来源:执业兽医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生猪行业去产能仍在路上2024/4/18 8:34:58
能繁母猪去化之路曲折 生猪预计如何?2024/4/17 13:59:10
生猪供应减少幅度收窄,豆粕市场震荡调整2024/4/17 13:58:27
茂名这家生猪龙头企业看点多2024/4/17 13:57:46
生猪供应边际拐点已至,周期逐步进入右侧阶段2024/4/17 13:56:43
生猪市场动态引发关注2024/4/17 13:56:02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