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生态养猪模式的理念与实践
作者:陈放
一、提倡泛生态养猪模式的缘由
我国养猪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在向欧美发达国家学习工厂化养猪模式,追求规模化、集约化。诚然,工厂化养猪模式极大地助推了中国养猪业的发展,但其不符合国情的弊端也日益凸显,非洲猪瘟暴发后更加突出。首先工厂化养猪模式的“潜观念”是把猪当作车间流水线上的商品,忽视了猪作为生命对阳光、自由运动、新鲜空气的最基本要求,猪的许多天性被剥夺,一生几乎都处在强应激状态下;其次这种模式对猪场的硬件和管理都有较高要求,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猪场尤其是中小猪场恰恰在这两方面存在严重的短板。原生态养猪虽然满足了对猪生命的“尊重”,但效率低,效益差,无法提供价值回报与持续的养猪动力。
在这种行业背景下,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泛生态养猪模式。该模式运用液态饲喂、自然发酵、环境改良、设备改造、圈舍改善,有机无抗,以促进猪群健康、降低饲养成本、管理友好、环境和谐、猪肉品质良好为目的,通过对饲料及用药的选择和环境改善,实现养殖过程生态、产品生态和环境生态,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不仅是一种兼顾效率、效益及动物福利的养殖方法,而且满足了目前猪场迫切的防病和降本增效的需求,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养猪模式。
二、泛生态养猪的关键技术
1、液态饲喂
在一些欧洲国家,液态饲料研究和应用已十分广泛。研究表明,饲喂液态饲料可以提高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图1)。饲喂液态饲料可以降低料肉比,减少呼吸道疾病,是某种意义上的全价饲喂。
图1 饲喂液态饲料对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2、自然发酵
目前发酵在养猪业的应用,大概有六种场景:一是湿态发酵产品;二是通过饮水添加发酵菌液;三是利用发酵罐现场发酵;四是发酵床;五是使用含大量有机酸的发酵液替代化学消毒剂的环境改良剂,在圈舍用喷雾器带猪喷洒;六是饲料经过自然液态轻发酵,通过菌种的选择与搭配,把杂菌污染降到最低,操作简单且实用。在自然状态下,利用发酵池液态轻度发酵饲料,通过管道输送至猪槽,是泛生态养猪模式推荐的饲喂方式。猪只较少时,可以湿拌料的形式人工投喂。饲料、功能包(多种功能性添加剂)、水在发酵池中进行液态发酵(预消化),让益生菌群充分增殖,在这一过程中,益生菌群把饲料原料中的大分子物质降解成易于小肠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同时产生大量有机酸、维生素、细菌素等代谢产物(Canibe N,2003)。这些代谢产物不仅提高了发酵液的营养丰度,同时还有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作用,促进肠道健康。益生菌种类的选择与搭配,使其维持一种相对平衡状态,是决定发酵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酵母菌具有将肠杆菌结合到其表面的能力,阻断这些细菌与肠上皮的结合,从而降低肠杆菌对机体肠上皮的侵袭(韦良开, 2019),但过高的酵母菌含量,可能会大量产生诸如乙酸、乙醇和戊醇之类的化合物,导致产生饲料异味和污染,造成营养物质含量和适口性降低(Merrell DS, 2002)。益生菌代谢物的作用可概括为“调节、抑菌、保护、免疫、平衡、营养”。益生菌之间的互相作用也十分复杂,有协同、共生、竞争、拮抗等关系。因此,不建议养殖户自己购买菌种配制,以免菌种之间产生竞争与拮抗负面关系。更不能把本文推荐的饲养模式简单理解为液态或发酵饲喂,这里面还涉及诸多其他方面的技术。
3、环境改良
环境改良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这里指微生态环境改良及圈舍空气质量改善。猪场长期大量使用化学消毒剂,经冲洗最终汇集到粪池,给周围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圈舍内使用化学消毒剂,虽能迅速杀灭微生物,但严重破坏了圈舍内的微生态平衡,在消毒空窗期,一旦有害微生物进入,将像外来入侵生物般迅速繁殖。用化学消毒剂带猪消毒,会破坏猪只的呼吸道黏膜系统,使得病菌易于侵入机体引发疾病。如果经常用含有多种益生菌的环境改良剂带猪喷施,则益生菌在圈舍环境中可形成占位优势微生物,可使整个圈舍环境处于益生菌保护屏障之中,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席磊,2015)。经常在圈舍里面喷洒环境改良剂,还能降氨除臭,减少呼吸道等疾病的发生。在猪槽中喷洒环境改良剂还能起到诱食效果。在实践中,环境改良剂在发酵床养猪上应用效果也十分显著。
4、设备改造
泛生态养猪涉及的饲喂设备主要包括:发酵池、猪槽、管道、阀门(图2)。
图2 发酵池、猪槽、管道和阀门
先在发酵池中按料水比1:2.5~3 的比例加入水,再把配制好的饲料倒入池中搅拌5~10分钟,饲料和水的比例根据季节及饲养阶段调整。发酵时间一般在4~12小时,随季节温度及发酵底物而定。发酵好的液态饲料经管道输送到猪槽,猪只自由采食,连续使用。在输送过程中,经多年实践及技术迭代,一般不会堵塞管道,每次饲喂结束无需清理发酵池、管道及猪槽,饲料不霉变、不腐败。如果圈舍有漏缝地板,无需清理粪污,更无需用水洗猪冲圈。
5、圈舍改善
猪舍屋顶建议改为错层式,两层之间装上推拉玻璃窗,冬天窗户关闭,形成温暖的阳光房效应(图3)。适量的光照可以增加皮肤上的T细胞,促进皮下毛细血管的扩张,营养供应充足。夏天把屋顶推拉窗打开,通风降温,同时把污浊的空气带走,改善圈舍空气质量。圈舍内地面建议采用半漏缝板。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建议每头育肥猪>1.2 m2,给猪充裕自由活动的空间。
图3 错层式猪舍屋顶
三、泛生态养猪的作用
1、降低抗营养因子水平,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饲料原料中存在蛋白酶抑制因子、非淀粉多糖、抗原蛋白、棉酚、单宁、植酸等一些抗营养因子或有害物质,会破坏饲料营养成分或以不同机制阻碍动物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的健康产生副作用。益生菌通过对饲料发酵,可以分解以上有害物质,同时活化原料中的天然活性酶,从而消除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Kiarie E, 2011)。
益生菌发酵可将饲料中的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有利于机体的消化吸收。益生菌发酵可以提高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增加凝乳蛋白、小肽浓度和体外消化率,减少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Zheng L, 2017)。饲喂生物发酵饲料可以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肠道绒毛长度,提高绒腺比(庞敏, 2016)。仔猪全价料经液态发酵后显著增加断奶仔猪的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长度,降低了十二指肠和回肠的隐窝深度(何如芳, 2015)。大量研究表明,液态发酵饲料不仅可改善断奶仔猪的肠道结构,提高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还可以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猪的采食量。
2、调节猪肠道菌群平衡
液态发酵饲料中含有大量益生菌,可调节猪肠道菌群平衡,尤其是提高胃和小肠内乳酸菌数量,抑制病毒和致病菌生长。乳酸菌的含量和发酵工艺决定了乳酸产量,产量越多,pH值下降越快。当乳酸含量超过100 mmol/L时,能有效抑制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繁殖(Niba AT, 2009)。优质的液态发酵饲料中pH值应该位于4.0~4.8之间,乳酸菌含量>109 CFU/mL,乳酸浓度>150 mmol/L,乙酸与乙醇浓度应分别小于40.0 mmol/L和0.8 mmol/L(Van Winsen RL, 2001)。通过代谢反应能产生诸如细菌素等抗菌物质,对致病菌具有抑制或者杀灭作用(Sánchez B, 2017)。
3、增强猪群免疫功能
液态发酵饲料产生大量益生菌,进入猪肠道后通过竞争性抑制作用粘附在肠道壁上,对树突细胞及多种免疫类型细胞进行功能性调节,产生益生因子。同时,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活性物质作为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因子,促进猪群肠道的发育,激活肠道免疫因子,增强猪的免疫功能(陆君岚,2021)。
据国内某知名饲料集团公司对常年使用液态发酵的某猪场进行监测,猪群血液中免疫球蛋白IgG,母猪达到24.14 mg/mL,育肥猪达到25.862 mg/mL,比对照组分别高出15.5%和23.7%;免疫球蛋白IgA,母猪达到835.70 ?g/mL,育肥猪达到986.97 ?g/mL,比对照组分别高出9.5%和29.3%,育肥猪自然杀伤细胞刺激因子IL-12的水平较常规猪场健康猪高出24%;育肥猪血液中抗病毒干扰素IFN-α水平较对照组高出20%(表1)。
表1 泛生态养殖猪群血样分子免疫因子检测结果
4、降解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是很多疾病的源头。饲喂液态发酵饲料时加入水的量是饲料的2.5~3倍,通过益生菌的代谢活动过程,可吸附或降解饲料原料中的大部分霉菌毒素,降低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作用。如徐海军等(徐海军, 2013)从母猪粪便中分离到一株益生菌,对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6.2%、94.6%和78.9%。这些研究表明,有些益生菌菌株,可以有效降解或吸附霉菌毒素,而含有大量水分的液态发酵系统,更适合益生菌发挥其对霉菌毒素的降解或吸附功能。用泛生态模式养的猪,其肝脏明显小于普通日粮饲喂的猪,且食用口感更好。以125 kg左右的猪为例,其肝脏重量比饲喂普通日粮的猪减轻250~500 g。是由于饲料在发酵过程中,大部分霉菌毒素被益生菌降解,使得猪体内毒素降低,肝脏负荷减少,重量也随之减轻。
5、改善猪舍空气质量
猪排放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会造成圈舍空气污染。有些猪场为了冬季保温,通风不良,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进一步升高,损害猪只的呼吸道黏膜与眼结膜,为有害微生物提供了入侵渠道。干料饲喂产生的粉尘对猪的呼吸道也是一种潜在的危害,容易造成异物性肺炎。液态发酵饲料通过增强饲料中多种酶的活性,加强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减少了氨气的排放量。对常年液态发酵饲喂的某猪场猪舍进行监测,猪舍空气中氨气浓度2~10 mg/m3,氨气的含量明显低于饲喂普通日粮的猪舍。有害气体浓度大多低于600 ppm以下,猪粪颜色和形态也有明显改善,猪粪臭味明显降低(图4)。
图4 使用液态发酵饲料饲喂猪群的粪便
6、有效利用地产非常规原料,降低饲料成本
泛生态养猪模式可有效利用非常规饲料原料,为缓解饲料资源短缺提供一种有效解决方式。联系当地的连锁超市、电商物流平台、食品加工厂、粮食加工企业,采购食品渣、临期或过期未变质食品、玉米糖渣、淀粉汤、酒糟等,这些都是可发酵利用的原料,能够进一步降低饲养成本。
7、有利于母猪饲养
对母猪饲喂液态发酵饲料,可解决母猪的便秘问题,提高猪群免疫力,改善贫血(血红蛋白达到120 mg/L以上),皮红毛亮、同时可减少泪斑,缩短产程,提高母猪利用率等。
8、有利于猪群健康
圈舍改善,让猪沐浴阳光;环境改良,让猪呼吸新鲜空气;低密度饲养,为猪提供充足活动空间;设备改造,让猪吃到可口的 “粥料”,真正实现“养猪就是养肠道”。
四、泛生态养猪的防病机理
采取泛生态饲养模式养猪,逐渐形成六道隐形防病屏障,为猪群健康保驾护航。
1、发酵池屏障:发酵池发酵可降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和有毒物质,发酵产生的有机酸抑制病原微生物,阻断通过饲料、原料途径传播疫病。
2、圈舍环境屏障:圈舍内经常喷洒环境改良剂,形成益生菌占位优势,不给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和生存的条件。
3、肠道生物屏障:生物发酵饲料产生大量益生菌,进入猪肠道后通过竞争性抑制作用粘附在肠道壁上,与肠黏膜上皮细胞密切结合,利用其定植性、排他性和繁殖性功能,与其他厌氧菌一起形成一道益生菌屏障,影响过路菌或致病菌的定植。
4、肠道化学屏障:益生菌代谢产物形成了一个化学屏障,能阻止致病菌、条件致病菌的定植和入侵。
5、黏膜屏障:A. 圈舍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少,不使用粉料,减少异物性肺炎,保护了眼结膜与呼吸道黏膜健康。B. 饲喂液态饲料减少对口腔及消化道黏膜刺激,保护了消化道黏膜。
6、免疫屏障:使用液态发酵饲料,呵护肠道。肠道健康除可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外,同时也可提高猪群的感染阈值。
从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来看,大量养殖户自从采用泛生态模式养猪以来,临床表现为猪只各类疾病明显减少,腹泻、咳嗽、喘气、胀气等很少发生,猪群健康度明显改善,同时减少了非洲猪瘟的发生。
五、泛生态养猪的价值
泛生态养猪的价值,可以概括为4个字:多、快、好、省。
1、多
(1)直接收益
用泛生态模式养猪,育肥猪在健康的情况下除了必要的疫苗几乎无需用化药,母猪在应激与亚健康情况下建议用中药保健,减少因用化药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衡。育肥猪可以节约药费40~60元/头、节省饲料费100~120元/头、减少脱霉剂费用10~20元/头,合计育肥猪可节省费用150~200元/头(表2)。
表2 泛生态养猪每头猪可节省费用
表1中节约饲料的来源有两个:其一,饲料少用25 kg/头猪左右,节约90~100元/头;其二,与干料饲喂相比,饲料浪费减少10~20元/头猪。
(2)间接收益
用泛生态模式养猪,猪群健康稳定,防非成本大大下降,利用地产原料节约饲料成本,猪肉品质提升可提高猪肉卖价,粪污处理费下降,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2、快
生长快,出栏周期缩短。育肥猪70kg以后平均日增重1000克以上,从出生到出栏,平均日增重在750克左右。
3、好
(1)环境好 粪便减少20%~30%左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减少50%以上。
(2)猪肉好 猪肉绿色无抗,系水力强,口感好。
配比合理、品质高的液态发酵饲料在提高猪肉风味氨基酸的同时,其苦味氨基酸如精氨酸、组氨酸含量下降。屠宰时加速排酸过程,并降低水分流失,保持猪肉鲜度。有益菌提高了肠道菌群丰度,改善了猪肉的风味。把饲喂液态发酵饲料的猪肉和饲喂干料的猪肉进行风味氨基酸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佘宁,2018)。饲喂液态发酵饲料的猪肉6 种风味氨基酸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甘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差异不显著(P>0.05);而谷氨酸、脯氨酸差异显著(P<0.05)。
表3 两组猪肉风味氨基酸水平
根据有关研究表明,益生菌大都具有抗氧化活性,能清除体内羟自由基,加大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过氧脂质含量。降低微生物的产生,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猪肉的货架期。
4、省
(1)省钱 改造液态发酵饲喂设备的原材料在一般建材市场方便购买,而且施工简单,每千头育肥猪饲喂设备改造费用只需3万元左右。
(2)省工 饲喂1000~3000头/人,与安装不同规格的设备有关。
(3)省事 自然发酵后自动化输送,设备可因陋就简,也可采用成套设备,不腐不堵,无需清理管道、料槽和发酵池。
(4)省料 饲料可节省25 kg/头猪。
六、泛生态养猪的意义
1、抗病:发酵池起到一定预消化作用,可以分解一部分霉菌毒素,让猪肠道更健康,猪群感染阈值提高,大幅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为万亿产值生猪行业保驾护航。
2、环保:粪便减少、臭味减轻,在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背景下,减轻了环保压力。
3、无抗:很少使用抗生素,猪肉绿色无抗,口感好。既提升了猪肉品质,又保证了食品安全。
4、生态:圈舍内不用消毒药带猪消毒,生态友好。
5、好管:长期使用泛生态饲养模式,简单洗消,甚至不用洗消,大大减少了管理难度与费用。
6、降本:可有效利用地产原料,变废为宝,降低饲养成本。
7、增效:液态发酵会改变饲料中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减少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发酵过程中可以产生丰富的酶,除了一些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外,还能产生很多动物本身不能合成的非淀粉酶,如纤维素酶、果胶酶、葡聚糖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饲料中的一些大分子物质降解成更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一些高分子碳水化合物转化成可吸收利用的低分子碳水化合物。且微生物本身所产生的菌体蛋白,也是一种优良的蛋白质,相比于植物蛋白具有更高的营养效价。
8、省工:设备可因陋就简,也可采用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设备,减少用工。在当前招工难、人员管理难、用工贵的情况下,有现实意义。
9、节粮:饲料节省25 kg/头猪,相当于仅玉米可节约15 kg/头猪。如果全国每年出栏的近7亿头生猪都按此模式饲养,每年仅玉米可节约1000万吨,可有效缓解了人畜争粮的问题。
七、泛生态养猪的前景
按照饲养规模,我们把猪场大致分为:散户(母猪存栏50头以下,出栏生猪1000头/年以下);家庭农场(母猪存栏50~1000头,出栏生猪1000~20000头/年);规模猪场(母猪存栏1000~10000头,出栏生猪2万~20万头/年);集团化猪场(10000头以上,出栏生猪20万头/年以上) 。散户属于机会养猪,随着人工成本增加及行业竞争加剧,散户因缺乏规模效益,其中一部分将逐步退出市场,一部分将演变为家庭农场。家庭农场虽然设施简陋,管理粗放,如果按照泛生态模式饲养,利用农副产品、食品厂下脚料、临期食品等地产原料,饲养成本从实践来看可以比规模化以上猪场成本低20%左右,因此具有较强的成本竞争力。按照“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的说法,近年来欧洲、日本、韩国规模猪场份额减少,家庭农场份额在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家庭农场具有成本及环保优势。家庭农场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饲养方式。家庭农场有成本竞争优势,集团化猪场有资本竞争优势,在强大的资本支持下,集团化猪场可以整合上下游资源,能够穿越猪周期,但投资大,污染压强也大。
生活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往往是既要……又要……的复合性问题,养猪也是如此,既要养活,还要养好;既要多生,还要少死;既要长的快,还要成本低。泛生态养猪完全符合这样的要求,既能提高猪群健康,又能降低饲养成本;既能做到环境友好,还能提高猪肉品质。泛生态养猪模式有六道隐形、有效且成本低廉的防病屏障,从根本上提高猪群的自身免疫能力。如果把机体免疫力比喻成水坝、把病毒比喻为洪水,通常我们看到的“水坝”只能抵御10~20年一遇的“洪水”,而通过泛生态饲养方式,有可能把“防洪”能力提升到30~50年一遇的水准,借此可以解决当前复杂疫情下把猪“养活”的问题。同时,也能进一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竞争力,解决了“养好”问题。唯此才能在强大资本支撑的集团化猪场为主导的市场下,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生态养殖、适度规模、差异竞争、种养结合,从而获得低成本竞争优势,是家庭农场的发展方向。
诚然,猪场规模稍微大一些也能采用泛生态模式养猪,但存在三个问题:一、观念改变难。稍微大一些规模的猪场股东与管理层人员较多,“众口难调”。二、设备改造难。大猪场基本都装有固态料线,弃之不用,觉得浪费可惜。液态料线施工人员进出,对防疫管理也是一个挑战。三、利益调整难,大猪场涉及的利益方方面面,改变很难。
总之,笔者认为未来中国养猪业发展方向将是集团化猪场与家庭农场为主。集团化猪场的核心竞争力是资本与整合上下游的能力。养猪业同样也存在“中等发展陷阱”,集团化猪场挤压的是规模化猪场市场份额,而非家庭农场。影响家庭农场市场份额的是非洲猪瘟等疾病而非集团化猪场的扩张进程。家庭农场的核心竞争力是较低的饲养成本。裹挟着资本的集团化猪场像一头奔袭而来的大象,它可以撞死一只羊,却撞不死一只田鼠。
八、泛生态养猪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1、问题
“针无两头利,事无两头齐”,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根据多年以来的推广实践,泛生态养猪也存在如下几个小问题:1、自适性问题。如果说工厂化养猪是一门技术的话,泛生态养猪更像一门手艺,需要一段时间摸索。2、饲料在发酵过程需要一定的温度,冬天气温低时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猪场的简单易行的发酵池加温方式。3、个别圈舍湿度大。冬天圈舍如果通风不良,会存在湿度超标问题。4、液态发酵时间过长,导致pH值过低,会影响猪群的采食量。同时过度发酵也会使能量等部分营养损耗增加。
2、措施
以上问题,瑕不掩瑜。只要认识到泛生态养猪模式的诸多益处,总能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如加温问题,可以根据自身规模找到适合自己的加温方式,比如电热棒、电热毯、太阳能、燃气锅炉、热交换、地暖管等。解决酸度过高也比较容易,措施包括:(1)缩短发酵时间。(2)减少母料。(3)发酵时少加料,饲喂时再把饲料加够,搅拌3~5分钟。(4)发酵时少加水,饲喂时再把水加够,搅拌3~5分钟等方法。智能化液态发酵饲喂设备适宜大中型规模的猪场,只需在控制设备上设置好数据,可以实现远距离操作。
我们可以把养猪业抽象概括为:养猪=人物+货物+动物+环境+微生物。效益就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物包括养猪生产活动中的决策者、管理者、饲养者,货物指的是养猪需要的圈舍、设备、饲料等,环境指猪舍的温度、湿度、密度、光照度、空气清新度等,动物则是指饲养的猪。经过几十年发展,货物、动物(育种)短期难有新的突破。猪群健康稳定是降本增效的前提,养猪行业降本增效应该向微生物借力。泛生态养猪的实践证明,养猪人可以向微生物要营养、要资源、要平衡、要健康、要效益,期待大家一起来努力,早日实现“小小微生态,造福大生态”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