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较多,猪丹毒病高发,养猪人需警惕严防!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3/9/25 14:49:42 关注:276 评论: 我要投稿
|
|
近年来,猪丹毒疾病就在我国部分区域散在发生,全国短时间还有蔓延趋势,该病在雨水多,气温19℃左右期间盛发建议大家做好防控。
生猪饲养
一、发病原因
1、雨水较多,导致圈舍肮脏潮湿,导致猪丹毒病原体繁殖加快浓度增高,使得猪群获得发病条件。
2、夏季温度既高持续时间又长,是猪群发病的导火索。
3、入秋过后,温差增大,温度突变,饲料中霉菌毒素的超标,这些都是疾病发生的导火索。
4、近年来猪场老板忽视此病,更没有把免疫做好。
5、本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交叉感染,一但发生传播速度快。因此猪丹毒疾病是农业部公布的二类动物疫病之一。
二、临床症状
1、急性病例个别猪突然发病死亡
体温升至42℃以上,用退热药往后,有的病猪病症很快减轻,易反复,病情很快变坏,且皮肤出现紫黑色连片斑块。走路僵硬形如踩高跷。大猪和老龄猪粪便干硬,而小猪表现腹泻。皮肤呈凸起的红色区域,红斑大小不一,多见于耳后、颈下、背、胸腹下部及四肢内侧,后瘀血发紫。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病猪可能在见到或触到疹块病变前就死亡。哺乳仔猪和刚断奶小猪,一般突然发病,表现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程不超过一天。
2、亚急性(疹块型):
体温41℃以上,颈、背、胸、臀及四肢外侧出现多少不等疹块。疹块方形,菱形或圆形,稍凸于皮肤表面,紫红色,稍硬。疹块出现1-2日体温逐渐恢复,经1-2周痊愈。
3、慢性型:
急性或亚急性猪丹毒耐过后常转变成慢性型,以破行和皮肤坏死为特征。皮肤结节坏死并且发黑,表皮坏死增厚似结痂“盔甲”状。耳尖也可能烂掉。关节疼痛和发热,随后变成肿胀和僵硬。心内膜炎:往往引起心脏杂音,突然衰竭而死。消瘦、贫血。
三、尽早确诊要点
1、新流行特点:生长猪和母猪,经产母猪发并死亡率均高。初期健壮猪突然死亡1~2头,以后陆续发病和死亡。
2、临诊症状:败血型,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42℃以上,皮肤发绀。12小时内就可死亡。慢性:表现疹、心内膜炎及关节炎。
3、病理变化:急性脾肿大,呈樱桃红色。肾肿大,大红肾。慢性病例可见左心二尖瓣有菜花样赘生物或有关节炎。
4、发现一头猪发病,在用青霉素治疗病猪的同时,全场用阿莫西林拌料和饮水,很快终止流行。
治疗期间注意:
1、发现早,大剂量使用青霉素,三天后康复。急性型每千克体重10000IU青霉素静脉注射,同时肌注常规剂量的青霉素,以后每天2次肌注。
2、在治疗的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凊瘟败毒散或提高免疫力的药物,维生素C拌料或饮水辅助治疗。
3、切记乱用药。青霉素治疗有特效,其次是土霉素和四环素,卡那霉素和新霉素基本无效。磺胺类药亦无效。
4、易复发,不宜过早停药,待食欲、体温恢复正常后,再持续2-3天。
5、发病期间禁用替米考星,尤其是替米考星注射液!!!
|
|
文章来源:猪猪侠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大 中 小】【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