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疫病防治细菌疾病 → 文章内容

猪坏死杆菌病临床症状及防治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3/10/25 19:28:47 关注:616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猪坏死杆菌病临床症状及防治
  袁克炳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畜牧兽医站,青海 海东 810803)

  0
  前言
  猪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病报道,但本病通常不会引起大流行或地方流行性,而是以散发状态发生。但常常给猪场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猪只的皮肤、口腔黏膜以及胃肠道黏膜的坏死,严重的病猪也可以出现死亡,造成养猪场的经济损失。而本病在临床上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很多养殖场没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导致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病原简介
  坏死杆菌属于梭杆菌属的成员,其通常在感染的组织中呈现出球杆状和丝状,直径在0.5~1.7 μm之间,长度较长,可以达到100 μm以上,甚至可以达到300 μm左右。坏死杆菌通常染色后着色不均匀,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在视野中呈现出串珠样。菌体不生有鞭毛,不能运动,也不会形成芽孢。坏死杆菌属于厌氧菌,在37℃的温度下生长良好,需要的环境pH为7.0。本病原具有三种菌型,分别是A型、B型和AB型。其中A型能够在血液琼脂上生长,形成扁平菌落,带有金属灰白色光泽,可以形成β溶血。B型培养后可以在培养基上形成黄色隆起的菌落,边缘整齐呈圆形,不溶血或有轻度溶血。AB型介于两者中间,形成中间致密外周疏松的毡状菌丝。病原可以在其生存期间内分泌出多种外毒素,导致机体组织出现水肿的情况,也能够分泌使组织坏死的内毒素。常见其分泌的毒素有溶血素和杀白细胞素等。坏死杆菌对温度较为敏感,当温度升高后,其很快就会失去活性,在100℃的温度下,仅需要1 min就可以将其杀死。其对消毒药物敏感,通常应用1%的福尔马林和5%的氢氧化钠溶液等均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其失去活性。但其在污染物中可以长期存活。
  2
  流行病学
  本病的传染源为发病动物以及带菌动物,这些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均含有病原,可以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尤其是对饮水、饲料、地面和围栏等造成污染后导致病原长期存在和传播。在沼泽地和低洼的池塘等地方分布广泛。本病的传播途径为通过伤口进行感染,通常当猪只出现外伤时,就容易导致病原从伤口进入机体造成感染。常见在养殖过程中群体内的打斗造成的咬伤,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拥挤擦伤或摔伤,也有可能是人为造成的伤口,而没有进行严格的消毒造成的,常见有打耳标,断尾等。当猪只皮肤出现感染等问题时,也会造成破溃和感染,多见于饲养管理环境不良造成猪舍内过于阴暗和潮湿或者猪只出现皮肤疾病,如皮癣、寄生虫等,这样病猪就会因痒而在周围摩擦,导致形成破溃伤口,引起本病的发生。高产母猪还会因为长时间处于躺卧姿势,导致腹部出现擦伤,甚至是在生产过程中产道破裂出现损伤而感染本病原。在哺乳阶段,仔猪摄取母乳时可能会咬伤乳头,导致本病的感染。本病的易感动物具有多种,一些禽类,野生动物都对本病具有易感性,但在这些动物中易感性最高的是羊和牛,羊中又以绵羊的易感性最高,乳牛的易感性也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牛。而后是猪、马、鸡也具有较高的易感性,人也属于本病的易感群体。一些试验动物在感染本病后还能造成严重的症状和病变,如小白鼠和兔。
  本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通常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气候潮湿多雨的季节本病的发病率会有所升高,多是散发状发病。在临床上多见于和猪瘟、猪口蹄疫以及猪副伤寒等疾病并发,当环境条件不良、饲养密度过大或者营养缺乏时均会引起本病的发生。
  3
  临床症状
  猪在感染病原后通常在1~3 d内潜伏,有时可以达到1~2周。本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因感染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分为坏死性皮炎、坏死性口炎、坏死性鼻炎和坏死性肠炎等4种临床症状。
  3.1 坏死性皮炎
  这是本病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主要是仔猪和育肥期的猪只易发病,成年猪只极少发病。表现为皮肤和组织的溃烂和坏死,多见于在耳部、头颈部。在发病初期,表现为这些部位的瘙痒,而后逐渐出现皮肤的肿胀并且在皮肤表面覆盖有干的痂,这种痂易于剥离出来,较为坚硬,而且没有痛感,但痂皮下层会迅速坏死而且深层组织会腐烂和破溃。
  3.2 坏死性口炎
  本类型多发生于仔猪,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下降,在口腔内部的黏膜上出现有红肿的情况,而后在咽喉和齿龈等部位会有溃疡。将病变部位的表面伪膜剥离后,可见下层为化脓性的坏死灶,颜色淡黄,并有恶臭气味。这样就会影响到病猪的呼吸和进食,尤其是当病灶逐渐发展且转移到其他重要部位,就必然导致疾病的恶化,在经过5~7 d后就可能会导致病猪死亡,有的病猪为慢性经过,常会在2~3周后死亡。
  3.3 坏死性鼻炎
  坏死性鼻炎多发生于育肥猪和仔猪,发病猪的鼻腔黏膜上会有黄白色的伪膜覆盖鼻黏膜,这样病猪就会流出脓性鼻液,导致其呼吸加快,呼吸不畅甚至死亡。
  3.4 坏死性肠炎
  本型症状多发生于仔猪,表现为病猪的肠道黏膜出现坏死,并有溃疡灶。病猪表现为严重腹泻,排出粪便稀薄,在粪便中混杂有脓汁和坏死脱落的黏膜,并具有恶臭气味,时间稍长就会有脱水症状,精神沉郁,体质衰弱。
  4
  病理变化
  发病猪的病变部位会有黄色或黄褐色的变化,呈现出干燥和变硬的状态,有凝固性的坏死灶,常与周围健康组织之间的界限较为明显。坏死黏膜表面较平且呈现堤状凸起。坏死皮肤部位边缘不整齐,而且底部也呈现出凹凸不平的状态,在其表面具有黄白色的坏死组织,散发出恶臭气味。通常溃疡仅在于皮下脂肪或者是结缔组织中,但如果感染严重,病程较长,也可能会在肌肉和骨膜中存在,甚至还会在骨骼上形成溃疡。有的病猪会在胸膜和肺脏间出现粘连的情况,而后逐渐发展成为坏死性化脓性的胸膜肺炎。部分病猪的肠道黏膜上出现溃疡灶,上面被白色的假膜所覆盖,下方是溃疡灶,发病严重时,可能出现穿孔的情况。还可能在齿龈、舌部和颊部以及软、硬腭等部位出现坏死灶和溃疡。坏死灶还会和下边的组织连接,难于剥离开。
  5
  诊断方法
  本病通过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观察难于做出确诊,本病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常用的方式有3种,分别是染色镜检、病原分离培养和动物试验。还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诊断,但需要是设备和条件较高,不适合在临床上进行应用。
  5.1 染色镜检
  染色镜检是在发病猪的发病部位和健康部位的交界处进行刮取病料,而后将其置于载玻片上制作成为抹片,用乙醚和酒精对其进行固定,而后进行染色镜检,染色采用的是石碳酸复红染液、碱性美蓝染液以及碱性复红-美蓝染液进行染色。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视野中有大量呈现串珠样长丝状的菌体,染色不均匀。
  5.2 病原分离培养
  将病料采集后接种于肝片肉汤、血清琼脂和血液葡萄糖琼脂平板上,置于37℃的温度下进行厌氧培养,经过24 h后可见在肉汤中有由下向上生长的絮状物,较为浑浊。经过48~72 h进行观察,可见在血清琼脂和血液葡萄糖琼脂上有小菌落出现,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需要通过对生长出的菌落进行纯培养并进行生化鉴定。
  5.3 动物试验
  将病料用5~10倍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制成乳剂,将其注射于家兔的耳外侧的皮下,使用的剂量为0.5~1 mL,3 d后,对家兔进行观察。可见在接种的部位出现坏死的病灶,表面上有干燥的痂皮所覆盖,而且在不断的增大。兔子的耳朵会呈现下垂的情况,最后在10 d内,接受接种的兔子大多会死亡。将死亡的病兔剖检后,可见在肝脏、脾脏以及肺脏等部位均会有坏死灶,并能够从这些坏死灶中分离培养出病原菌,由此可以确诊本病。
  6
  防治措施
  6.1 预防措施
  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受到外伤后引起的病原侵袭,因此对本病的预防主要是避免出现外伤的情况,即使出现外伤也要及时对伤口进行消毒,避免受到病原的感染。本病的病原虽然为细菌,但通常不能直接将病原传染给其他猪只,所以控制损伤是关键。仔猪在断奶后要进行重新分圈,将体况相近的仔猪分为一个群,这样可以进行统一的饲养管理,而且要控制饲养密度,可以有效减少仔猪之间因为抢食而出现打斗的情况。对于一些性格暴躁的猪只,经常出现打斗行为,要及时将其挑出后单独圈养,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打斗咬伤等情况发生。在养殖过程中,还要注意圈舍内的卫生条件,尤其是将圈舍内的各种尖锐异物(如铁钉、钢丝等)清除,避免这些异物被猪群接触后造成损伤。对饲养器具以及运输的工具等也要进行维护,避免长期使用形成一些尖锐部分而划伤猪只皮肤。养殖过程中在进行疫苗注射免疫时,一定要做到“一猪一针”,使用经过消毒的针头,并对注射部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防止出现病原感染。
  在饲养过程中,要定期对猪群的皮肤进行检查,特别是在身体的侧面,颈背部和臀部等,还需要对口唇部和口腔内黏膜进行检查。检查要全面和细致,不能走形式,饲养员在养殖的过程中就可以多注意观察,有些伤口不容易观察到,需要通过对猪只行为的观察,发觉异常情况,而后再对猪只进行体表皮肤检查。当猪只受到损伤后,常见的异常情况有跛行、嘶叫、食欲下降、不愿站立和行走等。一旦发现有伤口,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本病的预防还要注意对环境的控制,只有良好的环境条件,猪群才能获得较强的免疫力,才能够对病原的感染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这就需要在养殖的过程中,加强环境卫生,将猪舍内的各种污染物和排泄物清理出去,对猪舍要勤打扫,避免这些污染物长期存放而导致病原滋生。猪舍还需要具有适宜的内环境,尤其是温度和湿度要保持相对稳定,要能够应对不同的季节造成温度和湿度的差异过大,甚至有时候有些恶劣气候条件也会对猪舍环境造成影响。猪舍内要有通风设施,能够进行良好的通风,及时将舍内的有害气体排出,但要注意通风和保温的关系。在天气炎热的季节,通风能够辅助降低舍内的温度;在天气寒冷的冬天,如果过度通风,就会造成舍内环境温度过低,造成周围环境变化过大,给猪群造成应激,从而使得猪只体质下降。养殖场应当制定科学的消毒计划,定期进行消毒,这样可以将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杀死,减少对猪群的威胁。消毒时要注意做到全面和彻底,避免走形式的消毒,不仅没有起到消毒的效果,还会麻痹养殖人员的思想。对环境消毒通常应用过氧乙酸和生石灰等物质,这类物质具有广谱的特性,能够杀灭大多的病原微生物。带猪消毒需要应用广谱低毒的消毒液,这样在消毒的同时对猪群是安全的。通常应用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或新洁尔灭溶液等,消毒药物要浓度适宜,而且要定期进行更换,避免长期应用同一种消毒药物导致病原产生耐药性。对猪只进行去势、断尾和剪牙等手术操作时,也要做好消毒工作,防止术后感染。
  6.2 治疗措施
  猪群中一旦有猪只发生本病,要及时对其进行隔离,而后对病猪所在的猪舍内进行严格的清理和消毒,尤其是围栏和饲养器具等应用10%的福尔马林消毒。接下来要对病猪的发病部位进行处理,将伤口扩大,使其充分接触氧气,而后使用0.1%的高锰酸钾对伤口进行清洗,将坏死组织清理干净,用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对创面进行清洗,而后在患处涂抹上辣椒油或者金霉素软膏,以避免再次感染。如果病猪出现全身症状,可以应用抗生素进行全身治疗,常用的抗生素为磺胺嘧啶钠和四环素等,磺胺嘧啶钠的用量为0.3 mL/kg体重,每天注射2次。土霉素的用量为0.1 mL/kg体重,每天用药2次。两种药物均使用4 d,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7
  结语
  猪坏死杆菌病虽然并不属于猪场的一种常见疾病,而且本身不能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行传播,仅仅表现为散发状态。然而猪场一旦发生本病,若不能及时对其进行科学的处理,也会导致猪场遭受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而本病的预防要点就是要避免出现皮肤和黏膜的损伤,因此要格外注意在养殖过程中的饲养管理模式,避免猪只产生外伤。

文章来源:猪业科学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老外在豫当“劳模”①丨退而不休的美国猪兽医专家2024/5/3 22:03:32
1583万吨!一季度全国猪肉产量同比下降,能繁母猪也在降,拐点临近?2024/5/3 21:57:55
猪价猛涨!五一猪价连涨3天,最高已接近16元/公斤!2024/5/3 21:57:13
又来一波儿业绩报告!2024年一季度大多上市猪企未能摆脱亏损2024/5/1 9:29:54
新形势下,今年川猪如何稳生产?2024/5/1 9:29:31
湖南省益阳市:第17周猪肉零售均价、生猪收购价和白条肉批发价总体持平2024/5/1 7:59:30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