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养殖管理繁育技术 → 文章内容

断奶背膘与饲喂模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3/10/29 20:39:26 关注:216 评论: 我要投稿

  断奶背膘与饲喂模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赵勤辉 1,殷颖珊 2,许婷婷 1
  (1.德国百欧康 Biochem Zusatzstoffe Handels- u. Produktionsges. mbH , Küstermeyerstr.16. 49393 Lohne. Germany;2.广东省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广东 中山 528400)

  1
  引言
  影响母猪繁殖的因素有许多,包括遗传、营养、疾病、饲养管理和环境。母猪背膘厚度和体况已被确定为优化高产母猪活产仔数量和随后繁殖成功的关键因素(Maes et al,2004)。背膘厚度包括断奶背膘、妊娠背膘和临产背膘等,对于相同条件下的母猪来说,背膘与体重呈正相关关系。Douglas等人(2014)对23项研究和5个生产数据集进行了meta分析,量化了多个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妊娠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产活仔数与母猪妊娠初期与末期的活重相关,妊娠末期母猪活重与产活仔猪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在妊娠末期,仔猪断奶体重与母猪胎次以及妊娠期母猪初始和最终体重有关。
  对于母猪妊娠期的饲喂,有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对于瘦的母猪,需要在妊娠前30 d加大饲喂量,尽快恢复母猪膘情,这样对胎儿的发育及母猪分娩体况储备都有好处。因为一般来说,妊娠早期饲喂的重点是身体状况评分(BCS)的恢复,而妊娠后期饲喂的重点是胎儿的发育。而有些人则认为妊娠前30 d饲喂量不能多,过多的饲喂量会影响胚胎着床,导致胚胎损失。
  当前,在猪场的日常工作中,当断奶母猪背膘低于12 mm时,有些猪场会跳过一个情期或者饲喂烯丙孕素抑制发情,等到背膘≥13 mm时再配种,这样可以减少母猪发情率低下、产仔数少、配后母猪残次率增加情况的发生。为探讨不同断奶背膘与不同饲喂模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特开展此研究,以期为猪场的生产提供指导。
  2
  材料和方法
  2.1 时间和地点
  本次研究在广东一个母猪场开展,时间为2022年3月—2022年9月,分5批母猪进行。
  2.2 动物和仪器
  试验动物为366头3~5胎的断奶美系二元(LY)母猪,背膘仪购自深圳市盛诺维科技有限公司。
  2.3 分组
  断奶当天进行P2背膘测定,在背膘≤12 mm的母猪中随机选取114头定义为低背膘组1,选取112头母猪定义为低背膘组2。在P2背膘≥13 mm的断奶母猪中选取140头母猪定义为正常背膘组,而后分别在配后第30天、第90天、第113天进行背膘测定。
  2.4 饲喂方法
  低背膘组1采取高-低-高的饲喂模式,低背膘组2和正常背膘组采用低-高-低-高的饲喂模式,具体饲喂程序见表1。


  除喂料量外,其他查情配种、测孕、通风、供水、免疫等管理和基本流程保持一致。
  2.5 数据分析
  统计各组母猪的各阶段背膘厚、断配率、受胎率、分娩率、产仔数及初生重,采用Excel 2019软件对收集的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利用GraphPad Prism 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产仔数等数值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的形式表示,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百分率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各组结果之间是否具有显著差异使用字母的形式表示,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
  3
  结果
  3.1 饲喂模式对母猪各阶段背膘的影响
  饲喂模式对母猪各阶段背膘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得知,经过30 d优饲后,低背膘1组的30 d、90 d和113 d背膘均高于低背膘2组。说明低背膘母猪配后30 d 3 kg的饲喂量能够较好地恢复母猪背膘。但是就算配后30 d优饲,还是无法赶上正常背膘组母猪的背膘。


  3.2 断奶背膘厚度对母猪配种受胎和分娩的影响断奶背膘厚度对母猪配种受胎和分娩的影响见表3。
  由表3可得知,较正常背膘的母猪,低背膘母猪断配率低10.1%,差异显著(P<0.05),受胎率低6.5%,差异不显著,分娩率低8.5%,差异显著(P<0.05)。说明断奶背膘对母猪这几项重要的繁殖指标均有影响。


  3.3 饲喂模式对母猪配种受胎和分娩的影响
  饲喂模式对母猪配种受胎和分娩的影响见表4。
  由表4可得知,对于低背膘的母猪,配后30 d优饲可提升4.1%受胎率和5.6%的分娩率。


  3.4 断奶背膘厚度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断奶背膘厚度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见表5。
  由表5得知,相比断奶≤12 mm的背膘母猪,断奶背膘≥13 mm的母猪可提升窝均0.47头活仔数,差异显著,窝均提升0.38头总仔数,但差异不显著;可减少窝均0.09头死胎数和1.38 kg窝重,差异显著(P<0.05)。


  3.5 饲喂模式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饲喂模式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见表6。
  由表6得知,低背膘组母猪在配后30 d内优饲可提升0.73头活仔数和0.72头总仔数,差异显著(P<0.05),可提升2.09 kg出生窝重,差异显著(P<0.05),但对死胎数和出生均重几乎无影响(P>0.05)。


  3.6 背膘厚度和饲喂模式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背膘厚度和饲喂模式对母猪产仔系数的影响见表7。
  由表7得知,低背膘组1经过了30 d优饲,产仔系数较低背膘组2提升了1.04。但是总体上,正常背膘组的产仔系数仍然是最佳的。


  4
  讨论
  4.1 断奶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断奶背膘对母猪的繁殖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母猪断奶背膘低,发情率低,受胎率与分娩率也低。低背膘的母猪发情率低与母猪断奶后的发情启动、生理激素变化、生殖系统形态变化等需要一定的营养储备相关。受胎率低、分娩率低、产仔数低与激素水平、卵子质量、卵子数量、胚胎着床质量等因素有关。在猪场的日常生产中,尤其是一胎断奶母猪,容易在哺乳阶段损失背膘。猪场若采取提前断奶、饲喂烯丙孕素、跳过发情等操作,会增加非生产天数和药物成本。母猪过肥,产程长,死胎多,食欲差,泌乳量低20%左右;母猪过于消瘦,断奶后发情延迟,排卵质量差,窝产仔数少,且容易返情。所以,猪场管理者要从系统着手,控制好母猪各阶段的背膘,尽量减少哺乳阶段背膘的损失,使断奶背膘维持在合理的区间范围(13~16 mm)。
  4.2 饲喂模式对母猪配种繁殖性能的影响
  母猪配种后30 d内,需要保持安静的状态,尽量减少应激,以保证母猪的受精(0~1 d)及受精后母猪妊娠识别(11~12 d)和胚胎着床(13~27 d)。有些人认为配种后30 d内不宜高饲喂量,因为高饲喂量会引起肝脏性激素代谢增加,从而导致孕酮减少;在胎盘尚未形成之前,料量过高会导致子宫内环境安静状态受到干扰和破坏,将抑制受精卵的附植,因而引起部分胚胎的着床失败或死亡,影响产仔数。
  随着育种水平的进步,现有品种母猪的繁殖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母猪的哺乳负荷越来越大,哺乳期营养的相对缺乏导致母猪断奶后体况较差,尤其是对于初产母猪而言更为普遍,造成母猪背膘损失严重。猪场细节做得再好,总会出现一些断奶母猪背膘较低的情况。对于这样的母猪,在发情配种后,应该及时增加料量,尽快恢复母猪的体况,使母猪的体况储备和健康状况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对母猪整体的繁殖性能是有益的。
  5
  结论
  低背膘(P2背膘≤12 mm)的母猪配后30 d 3 kg的优饲可以提升母猪妊娠期的背膘。较正常背膘(≥13 mm)的母猪,低背膘母猪断配率低10.1%,差异显著(P<0.05),受胎率低6.5%,差异不显著,分娩率低8.5%,差异显著(P<0.05)。对于低背膘的母猪,配后30d 3 kg的优饲可提升4.1%受胎率和5.6%的分娩率。在产仔系数上,正常背膘母猪较低背膘母猪提升2.5;低背膘母猪配后30 d优饲可提升1.04的产仔系数。
  本次研究表明,断奶背膘≥13 mm的母猪的下一胎繁殖性能高于断奶背膘≤12的母猪;断奶背膘≤12 mm的母猪,配后优饲可提升母猪的繁殖性能。

文章来源:猪业科学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冬季清理猪舍注意事项2023/11/30 19:44:31
不同烯丙孕素内服溶液调控后备母猪同期发情对比试验2023/11/30 19:37:59
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小球藻对生长、消化率、肠道形态和微生物群的影响2023/11/30 19:34:48
生猪行业低迷月末不尽人意2023/11/30 18:59:35
政策低点再次收储,弱势猪价艰难提升2023/11/30 18:58:17
产能基数仍在,2024年猪价谨慎看待2023/11/30 18:43:56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