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疫病防治病毒疾病 → 文章内容

蓝耳病控制系统化防控思路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3/12/4 20:00:56 关注:289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1、阳性不稳定状态:猪蓝耳病抗原、抗体双阳。母猪场如果处于这个阶段,则说明较多母猪出现了病毒血症和排毒现象。怀孕后期有流产及繁殖障碍现象,甚至产房仔猪腹泻或保育舍、育肥舍也出现呼吸道症状等。如果做到有效管理,此阶段持续时间不会超过1个月。
  ①先止损:降低环境中的病毒载量+治疗性投药(结合药敏实验结果)。降低环境中的病毒载量主要通过空栏的彻底有效消毒和发病阶段的有效带猪消毒(两害相权取其轻)以及降低饲养密度来实现,需要强调一点,保育舍在一个点关放超过两个半月时,最好将保育舍分为前、后保育,相当于多一次空栏和清洗,可有效降低环境中的病原载量。在寒冷季节,要加强断奶后的保育仔猪的有效保温工作。一般蓝耳病阳性不稳定状态的猪场,保育阶段除了表现呼吸道症状外,还会伴随膘情不理想的问题(甚至露出脊椎骨来的猪只占比较高),所以,保育料中的能量水平要提高一些,来增加抗应激能力。另外,猪场常用的消毒剂对病毒的处理方式属于化学方式,但最好通过实验验证,确认这些常用消毒剂对病毒的作用是否有效。影响有效消毒的因素有:水质、温度、光照、有机物生物膜、有效浓度、消毒设备、水珠颗粒大小、单位面积的喷雾量、与病原接触的时间等等。批次化管理+全进全出+空栏彻底清洗消毒等管理措施,是有效控制和净化疾病的基础性管理手段。
  ①立即做抗应激+体质增免措施+持续降低环境中的病毒载量,对缓解应激掉膘过程中脂肪的代谢有重要作用。降低环境中的病原载量是一个长期坚持并持续渐进的行为过程。
  ②慎用疫苗+淘汰强阳性的母猪+提质增免措施+持续降低环境中的病毒载量。原则上,能不用疫苗尽量不用疫苗。
  ③营养是构建良好免疫力的基础。很多猪场重视程度不够。举例:后备母猪从配种后到上产床,饲喂怀孕母猪料甚至控料的猪场大有人在,迟早会出问题。因为头胎母猪除了胎儿发育外,母体本身从配种到分娩也增重100多斤,而且这个增重的料肉比要比商品猪的料肉比要高得多,而全场饲料中,怀孕母猪料是能量最低的饲料,加上控料也会导致维生素和氨基酸的摄入不足,从而导致连锁反应,如毛色和肢蹄问题明显等。有些场用哺乳母猪料来喂头胎母猪可行吗?不建议这么做,因为哺乳料的能量过高,容易导致头胎母猪肥胖,甚至难产或者产后淘汰率高或二胎综合征等连锁问题。后备到头胎母猪从60 kg到上产床期间,建议一直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或者用哺乳母猪预混料按后备母猪料的大配方去配成全价饲料饲喂。
  对于猪蓝耳病阳性不稳定场,采取上述管理措施后,大概1个月内各环节症状会明显改善,接下来,结合淘汰强阳性母猪+提质增免措施+持续降低环境中的病毒载量,就可以逐渐好转。除非出现低级错误的管理操作,造成蓝耳病病毒扩散。现举例说明几个常见的错误管理操作:产房乳猪频繁调猪寄养(会加速蓝耳病病毒在产房母仔猪间的水平扩散)、上下产房及断奶猪无序转群和随意并栏(不同胎龄的猪只并群也会增加蓝耳病病毒的水平扩散,建议蓝耳病阳性场实行胎次化管理)、无效消毒、老弱病残僵猪管理混乱(考核方案以成活率考核为主)、甚至出现免疫程序紊乱现象(如支原体在蓝耳病活疫苗后面免疫)。
  2、阳性稳定状态:猪群中蓝耳病抗原有阴有阳(阳多阴少)、抗体阳性。这个阶段的稳定只是从临床上看不到流产或大量的繁殖障碍现象,或者保育舍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不代表没有病毒血症和没有排毒现象,只是相对少了而已。
  这个阶段的猪群,可选择脉冲式给药+有效消毒(持续降低环境的病毒载量)+提质增免+抗应激措施+全进全出+小单元格管理+空栏彻底清洗消毒+批次化管理+按胎次管理+减少调猪寄养频率+哺乳仔猪“过三关防护和乳猪伤口管理”+良好的环境控制+各阶段的营养调配(保育以提升饲料能量为主)+后备种猪的正确驯化操作等等。
  3、暂定阴性状态。猪群蓝耳病抗原阴性、抗体阳性。管理方法同上一阶段,但要补充一点的是跟踪检测猪群蓝耳病抗原抗体阳性率的变化。检测一般每个季度做一次,母猪抽检建议方法:大群体母猪:轻胎、重胎、空怀各30头(小群体母猪各阶段可采10头);商品猪:出生2、4、6、8、10、12、16、20和25周龄各10头。也可按胎龄平均分布于各栋舍,并随机采样。
  此第2和第3个状态的管理做得好的话,一般一个繁殖周期即可完成,并向第4个状态转化。中等管理水平的要2个繁殖周期,管理差一点最多3个繁殖周期内也可以完成向第4个状态的转化。
  4、阴性状态:蓝耳病抗原、抗体双阴。引进双阴种猪容易,但维持双阴却很艰难。蓝耳病双阴带来的效益是显著的,而想持续维持蓝耳病双阴,对管理团队和管理细节的要求非常高。这个阶段能维持多久,关键看操作者的出错率(管理手段和管理细节同上)。
  二、防控及净化蓝耳病在生产管理方面的关键点控制并净化蓝耳病,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的重点操作细节:
  1、后备母猪引种和驯化关键点:蓝耳病阳性不稳定阶段和阳性稳定阶段,不建议引种。双阴场引进双阴种猪风险较小,但双阴场引阳性种猪或者蓝耳病阳性场引进双阴猪,都有巨大风险。如果引入不同毒株的阳性后备种猪,就得不偿失了。暂定阴性猪场引进阴性种猪时,将本场经产母猪的粪便、胎衣、死胎和木乃伊胎放入后备舍里,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病毒毒力和病原载量不确定。更安全的方法是在基础疫苗打齐一轮回(蓝耳病苗不打),经检测监测合格后,用本场健康淘汰母猪按1:20混群饲养,安全有效。当然,后备母猪的初情期管理也可以同步进行(笔者走访了很多猪场都没做这项管理操作)。
  2、配怀舍的管理关键点:按胎次分群饲养(建立一胎生产线非常重要)和营养管理是重点。大部分猪场在该阶段的管理都有问题,主要原因是不够重视和没有判断标准。特别是前面讲的头胎母猪的营养管理问题比较严重,如果饲喂过程中料仓、料管、料线、料槽霉菌毒素控制不好,甚至直接导致中毒指数升高或免疫力低下。此时如果还有阳性母猪排毒现象,这类免疫力低下的猪群感染蓝耳病并在转阳的过程中就会有损失。另外一个重点是断奶母猪的营养管理,断奶母猪在配种前,有些猪场喂怀孕母猪料,有些喂哺乳母猪料但实施了控料,因为怕引起涨奶、乳房炎等等。建议此阶段加强光照(时间>16小时/天,强度>150LUX)的同时,饲喂高能高蛋白的哺乳母猪饲料3~4餐(湿拌料),到断奶第4天达到采食高峰6.5kg/头/天,饲料添加葡萄糖200g/头/天(提高采食量、快速补充能量、快速恢复体能、促进排卵和卵泡发育质量、解毒),此阶段如果营养不良(控料或喂怀孕母猪料),则会延长发情间隔时间,增加非生产天数和同时,还会增加繁殖障碍的临床症状(特别要注意头胎母猪断奶综合症);3、分娩舍的管理关键点:蓝耳病阳性母猪也可产下阴性猪仔,未转阳的头胎母猪所产乳猪也是阴性的。因此,为了避免阳性母猪产后排毒,将蓝耳病病毒水平传播给阴性乳猪而造成损失,重胎母猪上产床就要注意细节,头胎母猪没有单独栋舍饲养的猪场,头胎母猪应关放在上风口(减少或避免头胎母猪所产乳猪发生蓝耳转阳导致腹泻。笔者在实践中这样做的改善效果非常显著)。能分胎次关放管理最好,如果不能按胎次关放,则问题母猪(苍白、消瘦或肢蹄问题的母猪)和哺乳母猪放在下风口,中间依次关放2~7胎的健康母猪。
  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下降速度:产后3小时:下降30%;产后6小时:下降50%;产后12小时:下降70%;产后24小时:下降90%;初乳的摄入量决定这头猪一生的免疫状态基础。由此可见,初乳管理十分重要。而接生管理和分娩监控管理决定母猪产程的同时,也影响着乳猪的初乳摄入量。
  寄养原则:变动最小化。头胎母猪分娩的乳猪24小时内可以在头胎母猪中相互寄养,经产母猪分娩的乳猪24小时内可以在经产母猪中相互寄养。其次就是断奶后的健康弱小乳猪,最好选用本批断奶母猪中健康的淘汰母猪来带养1周。有奶妈带1周的仔猪和没奶妈带的仔猪,日增重相差一半。
  注意环境通风(母猪产前:18~20℃,产中22~24℃,产后20~22℃)和小环境保温(乳猪:初生35~38℃,产后1~3小时32~35℃,1~3天30~32℃,4~7天28~30℃,8~14天26~28℃,15天-断奶24~26℃,断奶32~35℃)。要想仔猪养得好,先将母猪调理好。比如母猪的产程、炎症、产后护理、喂料策略(重点和难点)等都很讲究。
  如果检测发现,产房哺乳仔猪有阳转现象,则要了解几个关键点:一是哺乳母猪向哺乳仔猪水平传播的时间节点;二是哺乳仔猪的感染情况和抗体变化;三是哺乳仔猪经过断奶应激后的发病和损耗情况。这三个关键点的信息决定应对方案,不同猪场蓝耳病的控制方案不一样,同一方案在同一个场也不可能长期适用。很多猪场蓝耳病控不好,关键原因是对本场的情况了解不够彻底,还有产房管理漏洞太多以及没有系统管理思维,从而乳猪在产房阶段转阳,断奶应激后,6-8周龄暴发。
  4、保育舍的管理关键点:头胎母猪的后代单独关放在上风口,经产母猪的后代关放在中间,问题仔猪关放在下风口。关键还要管控好断奶后4~7天的腹泻(注意腹下采暖)和掉膘(可以通过料型及腹下采暖的形式预防)。做好6~8周的猪支原体肺炎、猪链球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及猪回肠炎的防控,可进行预防性投药,效果不理想就做一下药敏实验。保育全程要密切关注饲料消化和吸收率问题。
  保温的同时也要注意通风换气以及水质的检测和水线的定期清理。如果有脊椎骨外露现象,增加饲料能量可缓解这种现象。尽量做到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猪只单向流动、保育猪在同一个栏中停留时间不要超过2个月以及空栏彻底有效消毒,是保育阶段控制蓝耳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5、育肥舍的管理关键点:重点检查料槽的霉变情况。很多猪场都没检查过,饲养员也从来不清理,早上一上班把料槽放得满满的,甚至要2天才能吃完,料槽底部难免会发霉结块。另外一个是挑猪不及时(增加管理者的巡栏频率),整齐度差(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进猪时预留足够的空栏做起),也没做到全进全出和批次化管理,通风管理也不到位。有时候因为没及时卖猪而导致压栏,饲养密度过大,不仅影响长速,也会增加料肉比,还会增加发病率或死淘率。这些都是应该注意的管理细节。
  6、公猪舍的管理关键点:公猪栏和定位栏很少有人定期空栏彻底清洗消毒的。如果带猪消毒没做到有效消毒,时间一长,病原累积就多了,超过机体免疫阀值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公猪栏最好要有一定数量的周转栏用于周转。
  后备公猪最好是单独关放(切不可关放在老公猪的下风口)。所有公猪都不要接种蓝耳病疫苗。营养、运动、配种,利用三者之间的平衡是关键。
  三、.完善生物安全体系
  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即为防止病原入侵的多层屏障,现已成为防控疫病的重要手段。生物安全不只是消毒,更不能等同于消毒。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多学科系统工程,从猪场规划建设开始,贯穿于猪场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主要任务就是对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四流”(即猪流、人流、车流、物流)以及生物媒介等实现有效管控。选好场址,建设与管理好洗消中心、中转区、员工厨房,管控好人、车、物、猪与其他动物等,以阻止PRRSV进入猪场;空气过滤系统(根据猪场的实际评估是否必要)、单向流动、分区管理、各区域之间的隔离消毒,保育猪全部清群后对栏舍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并空置1周以上,及时无害化处理死胎和胎衣,果断处置弱、残、次、僵、病猪等,以降低环境中的病毒载量,减少或避免将阳性环境中的病毒带到阴性环境中。生物安全要有完善的体系,并必须执行到位。现实中主要存在四种生物安全不完善的现象:一是生物安全措施过于繁琐,员工产生抵触情绪,难以执行到位;二是生物安全体系不完善,漏洞较多,病毒可乘之机较多;三是没有评估,只是“做了”,做得怎么样,不知道;四是建立了生物安全体系,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执行到位。猪场需要建立科学的督查、考核与激励机制,确保猪场员工强大的执行力,并定期审查和不断完善生物安全体系。
  四. 谨慎使用疫苗疫苗是猪蓝耳病防控阶段性的重要工具,但也是一把“双刃剑”,所以,要选好疫苗、用好疫苗、谨慎免疫,才能最大程度发挥疫苗的正向作用,最大限度降低疫苗的负面影响。现在市场上猪蓝耳病疫苗种类繁多,各厂家都在“王婆卖瓜”,不同专家的意见甚至大相径庭,业内对蓝耳病减毒活疫苗的危害性和灭活疫苗的有效性争论不休,生产中通过疫苗防控猪蓝耳病确实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猪场老板或技术人员是“一头雾水”。减毒活疫苗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特别是猪场如果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活疫苗、母猪妊娠后期使用活疫苗、高频次高剂量注射活疫苗等,主要风险在于可能产生病毒血症、毒力返强、排毒、疫苗毒与野毒的变异、重组等。而猪蓝耳病灭活疫苗难以诱导高水平中和抗体的产生,这主要与病毒保存、灭活方式、抗原含量、疫苗佐剂有关。有研究表明,疫苗佐剂通过作用于抗原递呈细胞也会影响免疫应答的类型(Lan R. Tizard,2012),从而能够产生一定含量的中和抗体。灭活疫苗的高抗原含量能够产生一定含量的中和抗体,也能产生细胞免疫应答。免疫效果可以通过机体病毒载量的下降程度、N和GP5+M蛋白抗体水平、CD4+和CD8+ T细胞水平、母猪繁殖性能、仔猪生产性能稳定性、易继发其他疾病及发病的严重程度等方面来评价。猪场应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完善的评价方案。
  五. 科学饲养管理
  PRRSV也是条件性致病病原。因此,猪蓝耳病防控应该改变观念,从以往消灭病原、依赖疫苗和药物、忽视猪群健康和自身抗病力,转变为增强猪群体质和控制病原。猪蓝耳病在饲养管理方面的防控主要是减少或避免各种环境应激和生产应激,控制饲养密度,提供清洁、营养全面的日粮和清洁、充足、温度适宜的饮水等。
  六. 发病后有效处置
  猪场一旦发生猪蓝耳病,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置。处置原则是:设法控制死亡,尽量减少损失;提升猪群免疫力,防止继发感染;降低病毒血症,减少机体损伤;减少疫病传播,缩短发病周期;采取综合措施,保障猪群稳定。药物控制方案是:在每吨饮水中添加某品牌优质中药提取物4公斤,同时根据继发感染情况,采取饮水加药或针剂注射的方式,配伍使用敏感抗生素(杜继红等,2022)。食欲恢复正常后,可停止饮水给药,改为每吨饲料中添加优质中药提取物4公斤,连续15天;继发感染疾病控制后可停止使用抗生素。如果体温特别高,或炎症特别严重,可同时在每吨饮水中添加氟尼辛葡甲胺500克,连续使用3天。确保病猪获得足量的有效药物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可以通过记录产阴性仔猪(仔猪蓝耳病PCR阴性)的时间、恢复正常生产(包括体温与食欲)或繁殖水平的时间、组织或血液中PRRSV被清除的时间等方面评估治疗效果。
文章来源:执业兽医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蓝耳病免疫控制理论知识2024/2/24 8:28:05
类NADC34蓝耳病毒首次被监测到成为一个大型猪场的优势毒株2024/2/20 8:56:30
类NADC34蓝耳病毒首次被监测到成为一个大型猪场的优势毒株2024/2/20 6:56:30
蓝耳病基础知识分享2024/1/29 9:48:34
关于蓝耳病最新的一些研究结论2024/1/9 11:34:02
有效防控蓝耳病的应用方案!2023/12/11 19:22:35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