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养殖管理繁育技术 → 文章内容

现代肉种母鸡管理的关注点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4/4/12 9:44:05 关注:374 评论: 我要投稿

  现代大型肉种鸡均为宽胸品系, 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 具有很强的沉积肌肉组织的倾向, 这种肌肉较多的体况需要密切关注体重控制和饲料分配。因此, 为取得较好的生产成绩, 实际生产中肉种母鸡管理应重视以下关注点。
  1  体重控制关注点
  1.1 不同年龄阶段的体重控制方案
  体重管理在母鸡生长发育的每个时期都很重要, 鸡群需要的最小需求在每天24h内及整个一生中都必须持续满足, 管理者控制种鸡生命中的各个方面并决定其什么时候吃料和饮水、环境的温暖程度等。为达到最佳成绩, 手册标准不断发展, 在这些基本的要求里面, 饲料的差异性可能最大;水、通风和光照应保持恒定并通过一个一体的控制器来完成。场长负责对饲料进行称重和分配, 并决定每周提供多少饲料, 确保种母鸡达到理想的体重标准。饲料运输必须每天监控, 注意自动喂料设备也许并不一定是自动的, 必须每天精准管理才能确保喂料系统的正常工作。
  1.1.1 生长发育曲线
  育雏育成期对肉种鸡是至关重要的阶段, 遵循种鸡的生长发育规律 (图1) 进行培育, 以使生产性能最大化。8周时骨骼均匀度已经定型, 饲喂足够高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的饲料对育成前期 (0~11周) 的骨架尺寸及良好的羽毛覆盖非常重要;在16周时要确保足够多的母鸡有良好的胸型, 并在加光时准备好;从16~20周, 体重应增加35%, 如果没有按时做到, 应评估喂料和营养程序。转群之后的第一周在现场观察喂料, 加光时如果已经有足够的脂肪沉积, 加料要慢一些。


  1.1.1.1 早期体重 (0~8周)
  鸡群生长的前4周对其一生有影响。AA+种母鸡4周末的体重标准为420g, 控制范围为400~450g, 0~4周体重最好大一些。试验表明育成母鸡在前4周蛋白质摄入超过170g时有更好的产蛋性能和较低的死淘率 (表1) ;摄入130g蛋白质的鸡群的骨骼密度要比摄入高蛋白的鸡群低3倍;早期的蛋白质摄入 (前4周160~180g) 对储存钙的骨小梁的发育非常重要, 因此一定要达到4周的体重目标。到8周时78%的骨骼发育已完成, 良好的骨架均匀度对于该阶段非常重要。


  1.1.1.2 育成前期 (8~12周)
  此阶段是为了发展骨架而不是胸部, 控制生长和深化骨骼的发育, 到12周时90%的骨骼发育已完成, 继续发展骨骼的机会已没有。此间大多数种鸡的胸型分数应为2 (图2) 。12周之前的体重与标准尽量接近, 若12周的体重与标准有偏差, 需重新确定体重目标。该阶段非常容易看到种母鸡超重, 已经超重和已经有良好胸型的种鸡一般在产蛋周期内性能不是很好;在它们携带很多额外肌肉和体重的同时, 脂肪储存没有足够。饲料摄入量多少控制体重, 必须遵循母鸡体重标准的喂料程序来达到理想的体重曲线。切记:饲养肉种鸡是为了生产肉鸡, 但其实是把肉鸡的基因放到种鸡身上, 所以在生产周期内必须控制体重。


  1.1.1.3 育成中期 (13~16周)
  种母鸡开始塑造体型, 12周是青春期的开始, 从13周开始饲料逐渐增加, 肌肉发育开始, 胸型也越来越大, 到14周95%的骨架已经成型。到16周大约60%的母鸡胸型应为3, 有的鸡仍然维持在2。重视体重生长不应期的控制, 此间即使连续超手册标准增加料量, 无论公鸡或母鸡的体重增幅都有可能达不到手册标准, 因而被称为肉种鸡体重生长不应期;控制不当会对肉种鸡的饲养管理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轻者会推迟鸡群的正常开产, 重者影响鸡群的生产水平;实际生产中可通过采取改变育成初期的用料方法、育成中期提前加料等措施, 避免此现象的发生。
  1.1.1.4 育成后期 (17~24周)
  16~20周又叫上升期, 鸡的体重应增加33%~36%为身体塑型并为加光前的脂肪储存做准备, 可通过测量胸型和耻骨脂肪来衡量, 重要的是种鸡在上升期仍需在低光照强度5Lx和每天8h的光照时间内培育。育成期不同周龄对母鸡胸型进行评分, 每周达到对应的胸型 (图3~6) , 达到一定的脂肪沉积 (图7~10) , 在12和16周时避免把鸡养小。如果鸡群的身体还没有为生殖系统的发育准备好, 在体型和脂肪没有准备好之前就接受光照刺激, 它们在产蛋期的表现不会很好。此间应确保栋 (舍) 内、群内、栏内均衡的周增重、增重率和总增重达标, 避免曲曲弯弯的体重增长曲线。不管鸡是否准备好, 加光会促进生殖系统的发育, 如鸡没有准备好, 会导致产蛋滞后、脱肛、高峰低、较差的持续性和体重过度增加, 这可能是上升期在15~18周通过迅速加料达到的;喂料规律对于达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图11中的喂料规律, 更大的饲料增加 (6~9g取决于鸡群和饲料) 是为了让母鸡越过长肌肉而开始储存脂肪;最大的增加量应在18~19周完成, 如果最大的增加量在20周发生, 鸡群的体重会在加光后上涨。在16~20周评估鸡群很重要, 监控胸型和脂肪发育并关注体重, 鸡在加光前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脂肪和胸型组合 (与体重相关) , 有一些鸡群可能达到目标体重但达不到脂肪沉积而未达到良好的产蛋性能, 体型和每日饲料量必须配合好。每枚种蛋大约有31%~33%的液体成分, 如母鸡在开产时没有脂肪, 母鸡会把身体其他地方的能量用来生产种蛋, 脂肪的缺失可能会导致母鸡没有产蛋效率, 性能不佳。在加光之前监控耻骨的脂肪是明智的选择, 通过感受耻骨中央的脂肪和肌肉来检查, 耻骨应圆润, 外面的骨头被脂肪充满。从16~29周开始, 鸡的耻骨脂肪和胸型应与它们的周龄相对应 (表2) , 到20周时95%的母鸡应有3~4的胸型, 90%的鸡有耻骨脂肪沉积。当母鸡达到标准体重时, 达到合理的胸型和耻骨脂肪要求时才加光。



  1.1.2 产蛋期
  监测鸡群的生产性能, 一般产蛋周龄加产蛋率大于110, 表明种鸡生产成绩比较理想;低于110, 反映有许多改进提高的地方, 需要继续努力。监测周死亡率并进行分析 (图12) , 图12是某公司2组12个鸡群加光刺激后不同喂料程序 (表3) 情况下的周死亡率曲线, 过激的喂料程序在生产中产生了额外的死亡率且在鸡群后续生产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1.2 公母鸡体型配比达到标准要求
  早期体重决定体型, 早期体重应达标, 避免早期公鸡体重不达标、母鸡体重过度超标、公母鸡体重和体型配比不合理的现象出现。良好的成年公鸡胫骨长度大约是139mm、胸骨长160~170mm;母鸡胫骨长110~115mm、胸骨长130~140mm;通过测量龙骨的长度来评定种鸡体格的大小。
  1.3 体重配比
  一般公鸡和母鸡的平均体重差异是500~600g, 在混群的开始维持15%的体重差异, 在高峰后期下降到13%。公母鸡性成熟同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体重差别, 为达到最佳受精率, AA+种公母鸡20周达到最大容纳性的目标体重差异是835~865g;25周的公鸡体重要比母鸡重约22%~25%;在整个生产期内公鸡的体重要始终比母鸡重22%~24%。一般如体重差异超过40% (少于500g或大于1000g) , 母鸡的交配效率和公母鸡交配效率都会较差, 当存在这种情况时, 受精率、孵化率和产蛋持续性也会较差。
  1.4 体况评估
  肉种鸡从雏鸡入舍到鸡群淘汰整个生产周期保持最佳的体况非常重要, 应至少每周进行一次体况如丰满度、腿部和脚趾爪等的评估, 每周称重时触摸检查鸡群, 确保其保持良好的体况;在舍内巡视时, 随机抓起一些鸡只进行体况评估也是非常好的管理方法。这应作为鸡群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 通过定期评估, 从感官及感觉上了解鸡群在各个周龄的发育状态, 有助于种鸡场管理人员较好地掌握现场饲养管理技术, 改进饲养管理及发现解决问题。
  1.5 腹部脂肪沉积
  产蛋期检查腹部脂肪沉积有助于提供鸡群总体身体状况的信息。评估腹部脂肪容量时, 用手掌轻轻地触摸泄殖腔下方的区域, 最大的腹部沉积量不应超过人的平均掌心大小或一个大的鸡蛋大小约8~10cm。开产前胸肌发育适当的种母鸡会有少量腹部脂肪沉积, 明显的腹部脂肪沉积一般在种母鸡达到性成熟后出现, 产蛋高峰前2周左右腹部脂肪沉积达到最高峰。种母鸡的腹部脂肪沉积能够提供最大产蛋率所需的能量储备, 但是任何时候脂肪沉积过多特别是在产蛋高峰后对产蛋率的维持、受精率和孵化率都有致命的影响, 甚至会降低成活率。种母鸡开产后, 应至少每周一次检查腹部脂肪沉积的进程, 种鸡之间实际腹部脂肪沉积的程度会有所不同。产蛋高峰后的目标是保持种母鸡体成熟的体重, 要尽可能减少过多的腹部脂肪沉积。
  1.6 根据腿部力量选择种鸡
  肉鸡的遗传进展, 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胸肉出成率不断进步, 鸡群健康和福利也必须有平稳的进步, 腿部力量就是其中一项, 希望鸡群强壮但不影响其生长速度或饲料转化率, 腿部良好和心血管功能优秀的种鸡在养殖过程中更加有效, 死淘率更低。通过在选种时将有缺陷的种鸡淘汰、挑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家庭信息淘汰待选种鸡、在混群之前对选择的种鸡进行最终检查等方法进行选择, 特别是在种鸡转到产蛋鸡场之前, 所有的公鸡和母鸡经过最后一次检查, 以确认它们的健康并适宜交配。
  2  均匀度控制关注点
  均匀度对确保鸡群对加光反应的均一性非常关键, 是衡量鸡群生长发育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均匀度高说明管理到位, 鸡群发育均匀一致, 将会有良好一致的性成熟和体成熟。在育成期良好的均匀度一般是80%的鸡处于标准体重的±10%之间, 如低于70%可能对产蛋有影响, 一般高于80%的鸡群产蛋最佳。如图13显示该鸡群5周时的均匀度为45%, 还是有机会提高均匀度, 但这种现象不应发生。实践证明, 均匀度在标准 (80%) 基础上每增减3%, 只入舍母鸡产蛋数相应增减4枚左右。实际生产中经常发现均匀度高的鸡群产蛋性能反而低, 而均匀度低的鸡群产蛋性能反而高, 其主要原因是称重或计算失误导致指令错误;生产中需要的是鸡群自然饲养出来的均匀度而非挑出来的均匀度, 是真实的而非表观的均匀度。均匀度管理是生产周期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一项重要工作。产蛋期也应监测体重和均匀度以保持体重稳定增长和均匀度的稳定, 32~50周均匀度易下降, 体重增长不足及均匀度下降会造成部分鸡群身体况下降而影响产蛋率的维持。


  2.1 导致体重均匀度出现问题的常见因素
  主要是遗传和管理上的差异, 以管理上的差异为主, 包括进鸡时鸡舍存留甲醛气味、在1d不同周龄来源的雏鸡混养、断喙没有高标准要求、温度过高或过低、饲料分布不匀、料量不正确、饲料粉率过高或颗粒过大、储存时间过长、供水不足、饲料能量过高或过低、喂料时光照强度不够、料线高度不正确、喂料时间不规律、鸡数不准或隔栏串鸡、疾病或寄生虫等都会影响均匀度。很多因素尤其是饲料可能降低均匀度, 不合理的喂料空间和较差的饲料分配是导致均匀度差的两个主要原因。每一只鸡都应在喂料时间有一个公平的机会吃料, 其它的喂料方案如4/3、5/2或隔日喂料程序等可能会对提高饲料的供应有好处。
   2.2 分群
  如操作不当均匀度会下降, 可根据体重对种鸡进行大中小分群, 有助于提高均匀度。母鸡应尽早分群, 将鸡群中20%~25%体重最轻的鸡挑出来, 根据它们的需要单独分栏饲养。
  2.3 骨骼和体型均匀度
  双低是致命的,最好的均匀度对于育成出好的结果非常重要。绝对最小±10%的均匀度应至少70%, 一般一个鸡群的自然均匀度是±70%~74%, 分为3~4个群体, 大部分在3周时分群, 分群后对不同类型的种鸡进行分类管理 (表4) 提高均匀度。

  将基本的东西做好来保持均匀度的持续, 基础是随日龄增长逐渐给更多的喂料空间, 0~4周5cm、5~8周9cm、9~12周13cm、12周15cm。育成期应采用合适的限饲程序, 尽量延长种鸡的吃料时间以提高均匀度, 吃料时间取决于喂料程序、喂料方式 (如链式或盘式) 和饲料类型 (如颗粒破碎料或粉料) 等。
  2.4 性成熟均匀度
  饲养母鸡的经济目标是生产最多的种蛋, 这就要求适时性成熟, 具有最佳的性行为, 控制好体重, 适时产第1枚蛋, 产蛋持续性好, 成活率高;要想种蛋成本最低, 需要高的成活率和较低的饲料消耗;转换成技术目标就是开产时均匀度好, 通过所需的生长路线获得与标准一致的体重。良好成功育成的唯一最重要的目标是为了使种鸡在同样短时间内开产, 在加光刺激开始时鸡群中实际能完全产生光照反应 (性成熟) 的母鸡的比例较高。性成熟控制的主要环节:在0~4周打基础, 这个阶段对于预防后期的问题至关重要;4~8周进行分群, 通过适当措施纠正体重偏差;0~12周骨架发育正常;8~20周通过管理和观察肌肉发育的状况;20~24周性成熟阶段, 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性成熟程度调整加光方案。0~3周体重呈指数级持续增长超过3倍, 在育雏期间使用每日图表曲线, 绘制精确到每日的体重, 更准确地判断其是否偏离轨道。因为采食时间影响均匀度, 应通过限饲程序调整采食时间, 目标是50~60min;从1d开始检查采食行为, 确保熄灯前料盘或料桶中的料采食完毕。大约从4周开始, 从每日饲喂过渡到6/1、5/2、4/3限饲, 使用曲线能一目了然 (图14) , 与每日喂料相比, 限饲时每次的料量依次增加16%、40%、75%。通过持续的限饲强度 (图15) 达到均匀的体重发育[相对长速= (本周体重-上周体重) ÷上周体重]。22周时, 胸肌体重比与在产蛋第二阶段 (45~60周) 入舍母鸡产种蛋数的相关性较高。长期对肉鸡性状的选育可能倾向于诱导种鸡繁殖性状的生理发育延迟, 产第1枚蛋之前的3~4周卵巢重量增加10倍以上, 开产前的4周为产蛋做准备, 加快生长速度是有利的, 能确保鸡群及时同步开产。



  2.5 良好的鸡群均匀度源自于注重细节
  均匀度控制应从孵化场开始, 鸡苗在孵化场按照体重区分, 在鸡场按体重进行投放;产蛋周龄较小或较小的鸡苗应有一个机会在4周内赶上体重标准, 这些鸡苗与个体大的鸡苗有同样的产蛋潜力, 但如管理不当, 可能会处于劣势。提高均匀度的综合管理措施包括一重、一早、一保、一关、三分、四挑和六从, 即重视鸡群的健康状况;控制骨架从早期开始;保持合适的饲养密度;关注体重均匀度之外的其它均匀度如体型形态、体况、换羽、第二性征、抗体水平的均匀度等;在入舍、开水开食6~8h、7~10d、3~4周、6~7周、如有必要10~12周大中小鸡分成5~6个群体, 每栏800~1500只, 公母分饲, 分群后对体重进行调整;利用免疫、断喙、称重时完成挑鸡, 必要时组织统一称重调群等提高均匀度;从饲养密度、有效的料位和水位、科学饲喂、合理限饲、人员管理、称重等方面提高均匀度。最重要的是提供同等的机会如饲养密度、采食位置、饲料和饮水, 饲料分配速度小于3min等有助于均匀度的提高。
  3  光照控制关注点
  3.1 光照不应期
  光照长度分短光照 (≤10h) 和长光照 (≥11h) 两种。光照不应性是季节性繁殖的一种现象, 防止或延迟繁育直至环境条件适合后代的生长。光照不应性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鸡的光照不应性, 即刚孵化出的肉种鸡具有光照不应性, 对性发育有刺激作用的长光照无应答, 需要经历一段时期 (19~20周) 短光照以消除光照不应性;二是成年鸡的光照不应性即生殖系统对刺激性的光照不再应答, 激素分泌减少, 产蛋逐渐下降。为使年轻鸡只不产生光照不应期, 育成期间鸡群必须经历至少18周较短的日照长度 (8h) , 之后鸡只应给予日照长度的增加, 鸡只也能够对光照长度的增加 (光照刺激) 产生反应, 以启动产蛋过程, 较长时间暴露于长时间的日照长度 (多于11h) 鸡只会进入成年光照不应期, 鸡只不会再对长时间的日照刺激产生应答反应, 产蛋开始随周龄增长而下降 (相对于正常的产蛋曲线) , 产蛋期建议给予13~14h的光照时间, 鸡群在产蛋期接受14h以上的光照时间会导致成年光照不应期的提前, 产蛋持久性差, 产蛋下降快。
  3.2 选择合适的光源和灯泡类型
  近年来光照技术进步较快, 白炽灯被能源利用率更高的其他灯源选择替换, 如不同形状和尺寸的荧光灯 (CFL) 、LED灯和节能灯。在购买光照设备时, 重要的是了解不同光源的区别, 正确的灯泡不仅可降低电费, 而且促进鸡群的性能;同时还取决于饲养的是肉鸡、青年母鸡或是产蛋种鸡。主要的选择标准包括灯泡的类型、瓦数、输出亮度、亮度/瓦的比例、温度、成本、保质期和寿命等 (表5) 。推动光照技术提升的主要力量是能源的节约, 降低电费最方便的方法是降低消耗的电量。虽然CFL和LED灯泡比白炽灯的成本高, 从亮度/瓦特的比例看, 它们更高效且比白炽灯有更长的寿命且灯泡效率高, 从长远看成本更低。高压碘灯一般被使用在开放式的产蛋鸡舍, 它的强度/瓦特比例最高, 但也是所有灯泡中最昂贵的;新建和翻新的鸡舍已不使用高压碘灯, 而更多使用CFL或LED灯。


  3.3 注意灯光流明的下降
  所有的灯泡随时间推移都会失去亮度, 下降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灯泡的类型和质量。随时间的物理下降是不可被控制的, 在鸡舍里观察到LED灯泡每年下降的范围是4%~8%, CFL灯泡每年下降12%~18%;较多的灰尘和泥土可能影响亮度的10%~20%;应在空舍期进行擦拭将灰尘降到最小化。一个典型的100W白炽灯产生大约1600流明, 一个同样的强度可通过一个23~26W的CFL或一个16~20W的LED灯达到 (表6) 。


  3.4 光照强度
  肉鸡、育成和产蛋种鸡有不同的光照强度要求, 灯光输出或流明可通过照度仪测量, 但不是所有的仪表都有同样的灵敏性, 使用正确的仪表测量确保精确度, 考虑不同种类的灯泡, 在鸡背的高度测量到的光照强度应使用统一的计量单位, 在鸡舍的前后左右都保持一致。因为光照强度随着离灯泡的距离增加而下降, 所以在采购灯泡前应小心思考。地面灯光强度受灯泡种类、天花板高度和灯泡设计等的影响。
  3.5 育雏育成期的光照
  育雏育成期母鸡的光照程序一般从14~21d开始, 细心管理促进生长和正常的活动来控制种鸡的性发育。建议母鸡通过低强度5Lx和短时间 (每天8h) 来抑制光照刺激。一般每天8h的光照时间母鸡在4h内可吃完它们每天限制的料量。育成鸡舍应有100%的灯光控制, 不能漏光 (图16~图19) 。白天和夜晚必须有绝对的区分, 育成期的漏光可能会使种鸡的生物钟混淆, 导致产蛋舍加光反应不均匀, 使产蛋推后以及高峰较低和持续性差。对育成母鸡做正确的加光准备对于一个种鸡群取得最好成绩而言非常关键, 这个过程开始于育成种鸡被投入育成场, 一直到22~23周加光为止。种母鸡被通过最优的方式育成非常关键, 确保它们在加光之前达到所要求的标准。开放式产蛋鸡舍, 每天早晚最好利用遮黑帘把光照时间控制在13~14h。



  3.6 应用遮黑鸡舍
  遮黑育成是在育成期间, 每天仅给予8h的弱光, 防止鸡群啄羽、啄肛等恶癖行为出现, 提高鸡群的均匀度, 节省饲料, 调控鸡群生长, 实现鸡群准时开产。制定严密的遮黑计划。3~22周育雏育成期母鸡和公鸡采用连续不间断 (8h) 的光照时间, 遮黑育成时间不少于18周, 强度为5~10Lx, 黑暗期小于1Lx, 有10倍的差异。
  3.7 适时加光
  在加光之前把小母鸡准备好, 避免在加光之后再准备。加光时母鸡均匀度情况是管理的最重要一点, 这个均匀度被喂料及体重曲线、饲料组成和管理决定。母鸡会首先完成3#胸型, 然后才开始累积脂肪 (避免鸡太瘦) 。加光时体重、均匀度、胸型、耻骨脂肪、身体条件等都很重要, 其中耻骨脂肪和胸型、体重作为达到的首要信号 (表7) 。


  不要使用饲料来催促脂肪的形成, 因为这样会导致鸡群超重。体重增幅较大的时期之前, 14~16周的均匀度更加重要。母鸡需要一个最小体重2400~2500g, 大约在147~154d, 超过95%的为3#和4#胸型, 超过90%的鸡群有耻骨脂肪。在加光前对鸡群进行正确全面评估特别是希望需求的蛋重, 以确定最适光照刺激时间, 避免过早加光。脂肪沉积的目标占体重的比例为20周1%、25周2%、32周3%、40周4%, 最佳的胸肌比例为22%, 这与产蛋的持续性有关。
  第一次光照刺激时间应加光3~4h, 从8h增加到11h或12h, 见第一枚蛋时加至13h;光照强度增加到50~100Lx来激活鸡的生殖系统。人工加光刺激是模拟一个自然环境的条件, 在春天和夏天日照时间更长, 饲料采食量更多。我们想让母鸡感受到春天和夏天, 但在一个控制的鸡舍环境里, 鸡的身体条件对于转群的鸡更重要, 因为产蛋鸡舍的窗帘允许阳光照进来, 取决于季节, 这些鸡可能一开始就有11~12h的光照时间。在没有灯光控制的鸡舍, 日出和日落时使用30min的人工照明来覆盖, 鸡不应感受到日照变短, 否则会导致生殖系统开始减速, 让鸡准备过冬。不管顺季或逆季鸡, 尽量不要利用自然光照, 也不好控制时间和强度, 对于产蛋鸡而言13h光照时间已足够。如果母鸡只有80%良好的胸型和耻骨脂肪, 加光应推后1周;如果有70%的母鸡有合理的胸型和耻骨脂肪, 加光可能需要推后2周。一般体重较轻的鸡没有很好的胸型或脂肪沉积, 这些小鸡可能会需要从大群里分隔出来, 推迟加光。在最后加光之前, 应再次评估鸡群。
  3.8 开放式鸡舍育成与产蛋的光照程序
  见表8。


  开放式鸡舍, 育成时有整个育成期自然光照时间逐渐增加、育成前期光照时间逐渐增加但育成后期自然光照时间逐渐减少、整个育成期自然光照时间逐渐减少、育成前期自然光照时间逐渐减少但育成后期自然光照时间逐渐增加等情况。不同月份入舍的雏鸡, 育成期日照时间增加或减少的模式各不相同, 如10月初北半球入舍的鸡群育成到10~12周时, 自然光照时间逐渐减少, 然后自然光照时间逐渐增加。肉种鸡具有光照不应期的特性, 需要一段时间在较短的光照时间条件下来育成消除年轻鸡群的光照不应性, 使其变得具有光刺激敏感性。育成期光照时间较长会造成性成熟推迟而不是提前;光照对肉种鸡性成熟的影响取决于鸡群整个生长期正确的饲喂管理与体重增长;在开放式鸡舍, 育成的鸡群允许任何自然光照时间的变化, 由于会造成性成熟推迟及因成年鸡的光照不应期时间提前而导致后期产蛋率较差, 因此, 建议育成期肉种鸡不要提供较长时间的人工光照, 此点十分重要。鸡群达到性成熟的周龄取决于育成期光照变化模式及光照刺激时的光照时间增加的幅度。表8所设计的光照程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开放式鸡舍的负面影响, 但开放式鸡舍育成的鸡群生产性能会始终低于环境控制鸡舍或遮黑鸡舍育成的鸡群。
  4  饲喂管理关注点
  饲料成本约占养殖成本的70%, 生产一批高性能种鸡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饲料营养。
  4.1  确保合理的喂料空间
  与育成鸡舍相似, 让母鸡有足够的喂料空间, 提高吃料能力、体型、体重增长和饲料效率, 以能带来更好的产蛋率, 避免喂料时间的混乱并提高鸡群均匀度。抵消热的累积, 鸡只吃料时产生很多热量, 如不注意可能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一般鸡舍是在垫料区域通过传感器监控温度, 但热的累积却不在传感器所在的垫料区域, 而是在料线上方, 因为母鸡都聚在一起吃料, 这个区域会变得非常热, 鸡会变得过热并有热应激 (图20) , 最终导致较低的饲料摄入, 增加死淘和更高的地面蛋比例。可通过增加喂料时的通风和空气流动来抵消这些热量;也可手动降低温度, 通过在喂料时打开额外的风机或通过设置控制器来自动地在每天固定的喂料时间运行风机。


  4.2 从加光到产蛋
  第一次加光时增加2~3g饲料, 用料过度刺激会导致母鸡高峰时过重、死淘高、生产能力下降。如果加光时机选择不好的话, 双黄蛋比例高、高峰产蛋率低、地面蛋多、腹膜炎和死淘率高、产蛋持久性差、公母鸡性成熟同步性差、每只入舍母鸡产的可孵蛋和雏鸡数更少。21~22周及以后, 在转群后前几天进舍查看喂料设备是否有问题, 将料线布满饲料再把鸡群转进来, 并将其放在棚架上;如果吃料时间少于30min继续使用6/1限饲。在转群之后确保母鸡尽早上棚架, 检查鸡喙的质量, 计算清盘时间并做记录;在一周以后, 每个体重级别找一些鸡看转群以后是否恢复良好, 计算从加光到见蛋需多少天和从见蛋到3%每日产蛋率需多少天;观察鸡的行为, 看第一枚蛋产在什么地方, 是产在地面或是产蛋箱里。最终目标是性成熟均匀高。
  4.3 高峰产蛋的要点
  从加光到高峰产蛋, 鸡群经常会增加太多重量。如果过度刺激会使体重增加过快导致高峰产蛋降低、胸肉过大、脱肛、体内产蛋、肝大和心脏病、死淘增加、双黄蛋数量增加 (>4%) , 影响受精率和孵化率, 增加能量需求。过度刺激导致卵泡发育多见图21。


  产蛋期每1%的死淘等于从20~30周每只入舍母鸡损失可孵蛋1.25枚, 所以从开始产蛋到产蛋高峰应控制死淘。超重的母鸡与标准相比并不能有更好的高峰或更持久的产蛋, 由于身体更大, 产的蛋更少;种鸡在标准上或比标准略低死淘会低一些。从开始产蛋到高峰, 母鸡体重增幅应在16%~18%。应采用保守的喂料程序来控制体重, 但保持不伤害产蛋, 一直保持追踪饲料增加并观察产蛋率增加。现在产蛋率提高非常快, 因为这个原因, 饲料每3d增加一次!性成熟同步的鸡群会把能量和蛋白质转化成高的高峰产蛋, 高峰料量在父母代日产蛋率70%~75%时饲喂, 母鸡需要的高峰料决定在高峰产蛋时需要多少能量, 一般按1.84~1.88MJ/只/d的代谢能 (连续3周) 和24~25g/只/d的蛋白质供给能达到良好的产蛋结果。如果育成母鸡均匀度好, 胸型 (图22) 和脂肪打分高的话, 产蛋期喂料是容易的。


  在转群之后慢点增加饲料, 一般在开产前加2g, 最多3g, 这个只能是母鸡在加光时有合适的体质条件下适用。在产蛋开始后, 每10%产蛋率增加喂料量, 但起码维持饲料量3d不变, 然后再次按照产蛋率增加, 饲料应缓慢增加到35%~40%日产蛋率 (表9) 。


  表10可以帮助对不同能量水平下饲料增加量进行微调。


  推后光照程序最通常的原因是母鸡没有准备好加光, 胸型大于3#和脂肪沉积少于90%, 延迟加光会使产蛋推后, 导致30周和60周的累计产蛋数少 (表11) 。


  4.4 高峰后减料控制体重
  确定母鸡有足够的体重和脂肪沉积来维持生产期, 有些鸡群在进入高峰和到达40周时体质下降, 因此, 需要知道高峰时及以后如何减料, 记住80%的蛋都是在高峰后产的!如果高峰时过度喂料, 2周降5g, 然后每周降1g直到40周总减料量10%~15%;高峰时合理的喂料, 最大饲料量饲喂2~3周后每周降1g, 直到40周每周降1g, 总减料量7%~10%或更低。在40周后场长应评估并决定是否每2~3周降1g或继续往后, 这取决于产蛋率和体重。影响开始减料的因素有高峰产蛋水平和高峰料量、连续5~7d日产蛋率下降、饲料清盘时间2.5~3h粉料或1.5~2h颗粒破碎料、胸型和脂肪沉积 (双胸型的母鸡) 、开产到高峰产蛋的体重增加16%~18%、母鸡体重在增加还是下降、蛋的大小与蛋重和日产蛋重等。高峰后必须立即开始减料, 过重的母鸡高峰后会产大蛋;在产蛋期尽量靠近体重标准会有很多好处。对数据进行简单并准确分析是有用的!
  5  饮水管理关注点
  水参与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消化和吸收、体温调节、润滑关节和器官以及食物通过胃肠道清除废物。鸡只体重的70%是水分, 出雏时达到85%, 由于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提供适当的干净饮水至关重要。水线主管应平直, 高度适宜, 不能弯曲或下沉形成凹陷, 乳头应垂直向下, 有光时间内不断水, 检查乳头是否出水, 水线连接处是否漏水、水线是否有气阻出现等, 定期观察调整水压高度;整个生长期内应每周对乳头饮水系统的水流量进行检查, 确保水量或水流满足鸡群在高峰时的需求;关注鸡的饮水温度;定期清洗消毒水线, 保证水质。每日观察记录鸡群的饮水量;监测水料比;经常触摸嗉囊可以确定正常的饮水量, 嗉囊应柔软顺滑, 如饮水不足, 则嗉囊坚硬, 有可能引起嵌塞, 导致坏死。
  6  日常管理的关注点
  每日现场细心观察、重视日常管理、密切关注重要的时间阶段等。
  6.1  每日现场观察
  每日观察记录鸡群状态、育成期遮黑情况、死亡、采食、饮水、吃料时间、产蛋量、蛋壳颜色、蛋重和产蛋重、舍内小环境、粪便颜色、声音、气味、异食癖等, 必要时翻肛查看;随时感觉舍内的温度、湿度、垫料状况、风速、空气质量、光照时间和强度等, 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必要时使用仪器监测,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当舍温28℃、相对湿度为70%、风速为2m/s时, 鸡的体感温度为22~23℃;风速为1.5m/s时, 鸡的体感温度为24~25℃;风速为1m/s, 鸡的体感温度为25.5~26℃。
  6.2  重视日常管理
  6.2.1 执行操作规程
  检查饲养人员是否严格执行工作日程, 按规定做好每一项工作。
  6.2.2 免疫
  监督检查免疫质量, 认真填写免疫记录表。免疫前一天做好准备如塑料筐、小板凳、电源线、木板等, 免疫前一天、当天和后一天在饮水中添加多维以抗应激且3d不消毒。育雏期免疫要标明每个人的具体工作, 如笼养应标明每个人免疫的具体位置以备查。使用疫苗要做到进库前、出库前、使用前三核对。根据本公司的实际及周边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不照搬套用。接种疫苗要做到不空免、漏免, 剂量准确、部位正确。滴眼滴鼻时, 滴瓶要垂直, 离所滴部位0.5~1cm并排尽瓶内空气, 用母指与食指控制滴瓶, 在1h内滴完。颈部注射时, 抓起颈部皮肤形成较大的注射腔, 防止疫苗外溢, 防止压迫鸡嗉囊造成窒息死亡。肌肉注射时, 用医用胶布包裹在注射针头基部, 控制注射深度。全场ND、IB等活苗尽量在同一天免疫, 以免交叉感染。进行必要的免疫监测, 随时掌握鸡群的抗体水平, 免疫监测时间一般在免疫前5d及免疫后15d。
  6.2.3 用药
  鸡群需投药时, 每天从药库只领当天的药量, 并监督饲养员确保把药喂下去。药物应统一管理, 实行领用手续, 写明领用人、所用舍、批准人。药物必须保存在通风避光处, 未用完必须加封, 以免被氧化而失效。正确诊断疾病, 未经确诊不能乱用药, 以免掩盖病情造成更大损失。不同种类的药物不能胡乱混用, 以免影响疗效。根据正常的饮水量和料量, 正确使用药物, 不随意加大剂量。用药后做好详细记录, 写明所用药物的批号、场家、主要成份、鸡数及用量、初步诊断的疾病名称及使用后的效果。
  6.2.4 卫生消毒
  检查员工是否按本企业制定的消毒程序严格执行, 消毒药的浓度和用量是否足够。
  6.2.5 称重
  认真做好称重并记录在鸡群体重及喂料量记录表上。抽样点应具有代表性、随机性和可重复性, 称重应空腹, 最好在同一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衡器、同一读称人、同一称的精度;称重比例育成期不少于全群的5%~10%, 产蛋鸡不少于全群的5%。
  6.2.6 淘鸡
  及时淘汰病弱残次鸡, 一般育雏育成期至少每周集中淘汰一次, 产蛋期至少每2周集中淘汰一次, 保持采食、免疫的一致性, 切断传染源, 确保鸡群健康。死淘鸡及时减料, 避免过度饲喂。根据死淘鸡数量和状态, 综合评定鸡群的状况, 分析其可能发生的情况, 有针对性的加以预防, 必要时及时上报。
  6.3  密切关注重要的时间阶段
  在关键时间段如接雏、分栏、过渡饲养器具、放置产蛋箱、转群、选种、公母混群、限饲方法更换、称重加料及均匀度调整、换料、穿鼻签、加光、公母鸡性成熟的调整等应密切关注, 主管应亲自到场, 随时解决可能发生的问题。
  6.4  转群
  转群前一天做好准备如转鸡笼、推车、木板等;转群前一天、当天和后一天饮水中添加多维以抗应激;转鸡当天最好不喂料, 到新舍后再喂料;转群时做好大小鸡的分群。
  6.5  填写生产报表
  日常记录是调查鸡群问题, 提供客观数据的重要方法。肉种鸡群的日常记录主要包括死亡率、饮水量、采食量、吃料时间、体重、周增重、均匀度、产蛋率、双黄蛋比例、蛋重、受精率、孵化率、免疫接种、疫苗批号及有效期、药物治疗时间及剂量、抗体监测等。
  报表包括主要工作流程表、日报、周报、月报、称重报表、用料指令报表等。主要工作流程表是指在进雏前将1~66周的主要工作包括免疫、预防用药、控料、称重、饮水、通风管理及光照控制等具体落实到某一天, 正确指导全程饲养管理工作, 以免疏漏。日报、周报中设定累积蛋白和能量, 均匀控制鸡群的生长发育, 最大限度发挥品种的遗传性能。报表应做到层层上报。主管应分析舍耗料、累积蛋白和能量、每周体重、周增重、均匀度、平均蛋重、受精率、产蛋率及死淘情况, 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并指令性提出下一周或下个月的工作要点。注重报表的真实可行性尤其是周末称重, 不要浮于表面, 力求不定时层层抽查和核实。
  6.6  绘制生产曲线,规范生产管理
  绘制标准及实际生长、产蛋、蛋重、孵化率、死淘率、均匀度、毛蛋率及受精率等曲线, 利用看板管理随时观察曲线走向及动态, 及时调整饲养计划, 曲线变化较大时, 及时查找原因。主管应分析生长发育曲线是否符合预定目标, 对不同生长曲线鸡群分别记录和汇总其产蛋率、平均蛋重、总孵化效果并进行综合评估, 指导今后的生产。预定目标是指1~4周体重达标或略超标准20~40g, 10周前尽量沿标准曲线走, 14周前比标准略低, 15周起必须确保周增重达标, 25~30周周增重尽量符合标准。分析不同生长曲线鸡群的生产水平, 寻找最佳饲养方案。分析育雏、育成期死淘曲线, 对死淘率较高阶段的各项管理加以研究和调查, 寻求突破口;记录公鸡不同体重相同配比或相近体重不同配比的全程受精率, 进行综合分析, 得出公鸡的最佳体重范围及最佳配比。
  7  小结
  种蛋、雏鸡和较低的母鸡死淘率播种于育雏育成期, 收获于产蛋期。肉种鸡在一些特定的条件满足时有潜力达到较高的产蛋性能, 应关注育雏育成期的培育, 良好的鸡群管理是基础性的, 控制种鸡生命的每个方面, 如不维持良好的管理, 会导致养殖结果差。养好肉用种鸡需要一个团队包括管理、技术、营养、品质分析与控制和后勤保障等人员的共同努力, 这个团队需要团结、爱岗、敬业、务实、责任、细心、担当才能成功;应树立精养每只鸡, 健康每只鸡的思想, 任何优异生产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优良的现场细节管理, 养好每一批种鸡, 必须做好每一天的每一件事情, 绝不能拖延, 只有这样, 养殖才能成功。
  陈合强,施会强.现代肉种母鸡管理的关注点(上)[J]. 家禽科学, 2019(01):19-23.

文章来源:家禽科学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对不起,该处暂无记录....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