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标准频道
政策法规  行业标准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法规政策解读 → 文章内容

青岛中院:支持知假买假索赔,职业打假人也是消费者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0/6/5 13:28:57 关注:374 评论: 我要投稿

  知假买假,是指消费者在明知即将购买和使用的商品是假货的情况下,仍然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行为。
  职业打假人,就是专门进行“知假买假”的人。
  “知假买假”是否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学术界与实务界的争议从未停止过。有多家法院作出生效判决,认定职业打假人不是消费者,并驳回其10倍赔偿请求。
  然而,青岛中院在去年作出的一份判决——“知假买假”行为属于消费行为,支持职业打假人的10倍赔偿请求,引起广泛关注,甚至被媒体称为“最完美”的“惊世判决”。
  青岛中院对职业打假人的明确支持,赢得了多方赞誉。从积极的社会效果来看,法院支持民众的打假行为,可以起到督促生产经营者加强售卖商品质量的作用。
  进口红酒未贴中文标签“知假买假”获十倍赔偿2018年7月,来自山东菏泽的韩某发现,在青岛市一家超市出售的意大利产SALVALAI红酒,酒瓶上没有粘贴中文标签,于是韩某分两次购买了12瓶意大利产SALVALAI红酒,共支付酒款20160元。
  随后,韩某来到超市所在地的李沧区法院提起诉讼,理由是:酒瓶未粘贴中文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97条规定,属于禁止进口的产品,超市明知其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仍然向其出售,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韩某的诉讼请求包括:判决被告返还其货款20160元;被告向原告支付货款10倍赔偿金201600元;本案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超市经营者张某当庭提交了广东某地法院的4份生效判决,证明韩某以所购产品没有中文标签为由,起诉了多个不同商家要求退还货款并支付10倍赔偿,法院均未支持其主张10倍赔偿的请求。
  一审法院归纳了双方的争议焦点:一是原告是否属于消费者;二是涉案红酒是否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三是原告主张10倍赔偿金应否支持。
  据此,李沧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超市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返还货款20160元;韩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将其购买的12瓶红酒返还超市。
  李沧区法院一审宣判后,韩某不服提起上诉。
  对于涉案红酒是否属于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青岛中院和一审法院的观点一致。而对于韩某是不是消费者?青岛中院与一审法院产生了根本上的分歧。
  青岛中院认为职业打假者也是消费者,理由有:
  一、判断消费者的标准,不是以购买主体的主观状态,而是以标的物的性质为标准。
  二、难以给职业打假者下定义。普通打假者打假多少次就转变成职业打假者,难以给出标准。
  三、打假是好事不是坏事。法律规定成功的打假者有权主张惩罚性赔偿金,表明法律鼓励打假。
  四、即使是社会公认的职业打假者购买生活资料时,也改变不了其消费者的身份。
  五、徒法不足以自行,惩罚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保护食品安全的法律,不会因为颁布了就自行得到落实。
  青岛中院认为,打假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获利,任何人诉讼都是为了利益。不能因为当事人的目的是为了获利,法院就驳回起诉者的诉讼请求。利益分为合法利益和非法利益,法院保护的是合法利益,否定的是非法利益。要求法院支持制假、售假者的利益而否定打假者的利益,是与制假、售假者一个立场的腔调。有些人把法律的枪口对准打假者,做出让打假者痛,制假、售假者快的事情,背离最基本的人民意志。因为人人都是消费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人民的意志。打假也需要专业,如果多次打假可以定义为职业打假者,那么职业打假者就是消费者的先驱,自然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
  最终,青岛中院判决超市向韩某支付10倍赔偿金201600元。
  武汉律师张庆华认为,青岛中院支持职业打假的判决,是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惩罚性赔偿条款的一个典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遏制和扭转我国市场经济中诚实守信人吃亏、奸诈之徒占便宜的局面。从逻辑角度看,职业打假人寄生于“制假售假”,“制假售假”问题解决了,“知假买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随着市场监管部门职能合并、人员缩编,职业打假人客观上能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若一味禁止“知假买假”制假售假或将大行其道实际上,职业打假人的发展历史可以回溯至1995年。
  1994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施行。次年,22岁的王海在北京通过12副假冒索尼耳机开始他的打假人生。这一年,被称为是职业打假人的元年。
  到了2014年1月9日,最高法发布《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第三条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这意味着通常情况下的购物者应当认定为消费者,“知假买假”行为将不影响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可以主张惩罚性赔偿。这是我国从法律上首次确认其具有消费者主体资格。
  “2015年修正的食品安全法,为消费者主张10倍赔偿提供了法律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消费者尤其是职业打假人诉讼的积极性,职业打假人队伍迅速壮大。”北京市二中院一负责人如是说。
  从2016年开始,部分商家把职业打假人称为“恶意打假人”。之后,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把职业打假人排斥在消费者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送审稿)》也规定职业打假人不属于消费者。
  司法实践中,对于是否应当支持职业打假人的行为,一直存在较多争议。职业打假人是否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界定的消费者的范畴,已经成为审判实践中困扰审判人员的一大问题。
  各地法院对于知假买假请求惩罚性赔偿是否支持,出现迥然不同的态度。即便在同一省份,有的法院支持,有的法院不予支持。
  以山东为例,虽然青岛中院支持了职业打假者韩某索赔10倍赔偿的诉讼请求,但潍坊中院却持不同观点。今年3月,潍坊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职业打假人诉讼的一起案件进行说明,称有意识地“知假打假”行为,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智慧看来,与其机械地认定职业打假的买受人是否属于消费者,还不如从惩罚性赔偿的制度价值出发,认定何种情形下应该支持买受人的惩罚性赔偿主张。如果可以明确认定经营者存在欺诈,且买受人是在被欺诈的情形下出于错误意思表示而购买商品,无疑应该认定买受人可以获得惩罚性赔偿。但如果经营者存在欺诈,买受人对此明知但仍购买,即明确可以认定为‘知假买假’的情形下,仅适宜在食品、药品消费领域根据买受人购买商品的目的是否用于生活消费,来判定是否可以获得惩罚性赔偿。
  江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杜乐其说,时至今日,虽然“知假买假”者的消费者身份仍未能被法律规范所确认,且始终在相互冲突的司法裁判影响下而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但并未被彻底否定。原因之一在于,“知假买假”者在打击经营者违法行为、净化市场不良风气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惩罚性赔偿制度实施过程中,“不知假”消费者固然可以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后,基于经营者的欺诈而主张惩罚性赔偿。但若商品自身的瑕疵或其造成的损害并不明显,则消费者可能并不知道被欺诈,也不会提起惩罚性赔偿,而经营者违法行为继续得以放任;反之,“知假”消费者则不存在前述情况。
文章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案例】职业打假人“碰瓷式维权”?法院不予支持!2023/7/17 12:15:59
职业打假人应该做点啥2022/8/17 10:38:32
【大家谈】自制扣肉卖大单,竟遭职业打假索赔,你怎么看?2022/5/8 18:40:47
孙娟娟:网售自制粉蒸肉应否被“职业打假”2022/4/25 10:07:49
“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 法院应否支持?2021/5/21 11:48:49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