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现代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产经·企业中国畜牧 → 文章内容

“两会”代表委员谈“科技创新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18/3/12 10:17:00 关注:209 评论: 我要投稿

        
上图 来自食品行业的代表委员们围绕“科技创新提升食品安全水平”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3月8日,多位来自食品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与业界专家学者围绕“科技创新提升食品安全水平”话题展开讨论。
 
  食品安全离不开科技创新
 
  每逢两会,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公众关心、代表委员热议的民生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方式,注重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提升监管效能,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
 
  “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也就难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提出的新要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举例说,我国自主研发的竹叶抗氧化剂,能够有效地使油炸食品中的致癌物丙烯酰胺含量大大降低,这种抗氧化剂又是天然提取物质,尽管与人工的作用无异,但却很好地迎合了消费者对天然添加剂的追求,“这就是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食品安全水平提高、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新需求的具体表现”。
 
  “科技创新在保证食品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庆国认为,科技创新既可保证产品成分的安全,又能保证食品原材料被充分利用而不被浪费。他举例说,一些植物的部分有效成分本身是天然的、健康的,通过一些新技术提取出来就可以用在食品工业上,但很多食品原材料在未掌握创新科技之前,只能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比如,过去做葡萄酒,葡萄籽基本上被扔掉,现在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葡萄籽中提取出葡萄多酚、花青素,再提取葡萄籽油,剩下的渣子还可以做成饲料,实现了食品原材料的充分利用。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强烈,但食品安全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很突出。从社会需要看,人们对食品的追求正在发生变化,从要吃得饱转变为要吃得好,即要求食品要安全、营养、健康。
 
  卢庆国代表表示,当食品产业不断向健康营养的方向转变时,专家、媒体、企业等各方面都应积极加以引导。他建议,专家要更多地给消费者普及营养健康的知识;媒体要更多地去宣传营养健康,以及食品营养成分对公众健康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消费者认知食品中的各种有益成分和健康关系;企业则应开动脑筋开发出更多品种来满足市场需求,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新技术助力行业规模发展
 
  安全食品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但归根到底是“产”出来的。换言之,如果不能通过科技创新加快推动食品产业的转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提升“产”的水平,“管”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如今,我国肉类产业的规模发展,就是源于新技术在肉类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食品研究院副院长乔晓玲介绍说,各类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肉类行业从小作坊屠宰,到规模化发展的华丽转变。比如,屠宰技术方面,从一人一刀的小作坊屠宰,到目前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屠宰方式,以及通过冷却、排酸,延长肉品的货架期;产品质量方面,从原料的控制,生产过程的规范,到加工装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加工工艺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肉类抽检合格率达到97%,“这都是科技创新给肉类行业带来的实惠”。
 
  我国肉类规模以上企业仍是少数,80%的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装备水平以及生产技术规范、生产质量过程管理方面还有欠缺。”乔晓玲委员认为,科技进步必须跟上产业的发展,目前的肉类产品距离高品质和更营养仍有差距,需要更多有前瞻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新技术应用,围绕市场经济、循环经济,更好地将肉类产品与营养健康结合。同时,加大新技术在中小企业中的推广和应用,从而满足消费者对更高品质肉类产品的需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实现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让问题产品无处藏身、不法制售者难逃法网。
 
  “对于生鲜食品,食品安全涉及源头养殖、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城市配送、终端销售,要形成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覆盖的监管制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献福介绍说,目前在整个生鲜供应链体系中,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人均冷链物流资源占有率低等问题,都是制约食品安全的重要原因。
 
  朱献福代表认为,保障生鲜食品安全,必须大力发展生鲜供应链体系,实现全程监管,从各个环节保障食品安全。如今,经过了25年的不断创新和转型升级,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融入科学技术、管理技术,以及金融科技,将物联网、IT等新技术与生鲜食品产业链融合,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流通加工、温控仓储、冷链运输配送、终端等生鲜产业链各个环节,实现了供应链的在线化、数据化,用技术保障了食品安全。
 
  新技术促进食品业提质增效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持续稳中向好。从2017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看,我国食品平均抽检合格率为97.6%,比2016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从抽检发现的问题看,微生物污染超标、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农药兽药禁用及残留、重金属污染超标等问题还依然存在。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存在?“80%以上的食品实际上是来源于农产品。因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就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的问题。”长期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科院质标所研究员王静认为,落后的生产模式、总体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以及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谣言传播和源头污染都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转变生产方式和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来保证农产品源头、生产过程和追溯体系的安全。”王静委员说。
 
  “新技术的应用给食品工业带来了新机遇,中国未来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提升,同样离不开各类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这也是食品科技界需要不断研发和努力的方向。”孙宝国委员介绍说,比如目前给食品罐头防腐的技术,采用了新的常温灭菌方式,运用这一技术能很好地保留食物的原味,从而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欢迎。
 
  卢庆国代表也举例说,一些食品天然色素本身拥有营养成分,但因为环境污染,运输和包装过程中可能会带入微量的苏丹红,只要依靠科技手段就可以检测并去除这些成分。“目前,我国植物提取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政策支持,整合科技资源,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完全有可能使植物提取物产业成为世界领先的产业。”卢庆国代表信心满满地说。
 
  食品安全是健康中国的基础。“尽管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稳中向好,但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常识还很欠缺,比如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孙宝国委员建议,食品企业在产品标示方面,不能标注“不添加、无添加、零添加”等字样,避免误导消费者。
 
  朱献福代表则建议,要通过加大对消费者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使消费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识和健康饮食知识,使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自觉抵制“问题食品”,把不合格食品杜绝于消费者的消费视野之外。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吉蕾蕾 冯其予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甘肃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召开2024/3/29 19:36:49
德州市食药安办召开2月份食品安全风险会商会议2024/3/29 10:16:07
河北邢台市政府食药安办2024年第一季度食品安全风险会商会议召开2024/3/29 10:14:59
三协会联合发布:坚守校园食品安全 高质量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倡议书2024/3/29 8:56:56
2024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培训班在贵阳举办2024/3/28 18:39:28
韩国拟修订进口食品安全管理特别法施行条例草案2024/3/28 18:20:06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