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现代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产经·企业国际畜牧 → 文章内容

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源头风险仍需长期关注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18/12/25 19:38:02 关注:385 评论: 我要投稿

  12月25日,由江南大学、中国食品安全报社、曲阜师范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等单位联合推出的《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8)》及系列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报告分析认为,2017年,我国主要食用农产品、食品的生产与市场供应基本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全国主要食用农产品与食品市场供应继续保持“总体稳定”的基本态势,质量安全水平继续呈现“逐步向好”的基本格局,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会上,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陈秀娟副研究员代表研究团队介绍了2017年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7.6%,比2016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2014-2017年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总体抽检合格率稳中有升,均保持在高于96%的高位水平上。2017年,全国食用农产品质量总体抽检合格率为97.8%,比2016年上升0.3个百分点。全国食用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自2012年首次公布该项统计以来已连续六年在96%以上的高位波动。
  但现阶段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仍突出存在,食用农产品源头风险治理呈现长期性、复杂性。
  2017年,食品安全事件发生量最多的食品种类依次分别为食用农产品(4031起,20.56%)、淀粉及淀粉制品(1 820起,9.28%)、饮料(1 517起,7.74%)、调味品(1 268起,6.47%)、肉制品(1 197起,6.11%)、食糖(1 137起,5.80%)、粮食加工品(1 103起,5.63%)、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1 065起,5.43%),这与2008-2017年间发生的事件数量最多的食品种类几乎没有差异且食用农产品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率都远远高于其他类食品。因此,食用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必须严格监控。
  对此,报告提到,工业化发展可能影响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的高强度施用,使得农产品与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凸显出持久性、复杂性、隐蔽性的特点,治理的难度十分艰巨。由于农药残留具有难以溶解、不易挥发的特征,现实中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所检测到的禁限用农药残留,有可能是10年甚至更久之前就残留于土壤之中的。
  报告显示,人源性因素是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在2017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由于造假或欺诈、质量指标不符合标准、超范围和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工艺问题、添加使用非食用物质等人为特征因素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占发生事件总数的51.21%。相对而言,自然特征的食品安全风险因素导致产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仍然相对较少,占发生事件总数的48.79%。在人为特征因素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中,质量指标不符合标准的事件数量最多,占到事件总数的21.96%,其它依次为造假或欺诈(14.26%)、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7.12%)、添加使用非食用物质(4.35%)、生产加工工艺问题(3.53%)等。在自然特征因素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微生物污染产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最多,占到事件总数的23.83%,其余依次为生物毒素污染(10.11%)、重金属等元素污染(5.29%)、农药兽药残留不符合标准(3.79%)、源头污染引发的食品污染(3.22%)等。与2008-2017年间引发食品安全事件因素相比较,人为特征因素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占比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人源性风险占主体的这一基本特征难以在短时期内发生根本性改变。
  目前,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报告研究组认为,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成因十分复杂,最主要包括重金属、地膜与畜禽粪便污染、农兽药残留超标等源头污染导致的自然性风险前移,“小、散、低”为主的生产供应主体组织形态、诚信和道德的缺失、经济处罚与法律制裁不到位导致的人源性风险高发等。
  针对当下食品安全风险情况和特点,与会专家认为应积极开展四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持续加大源头治理力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必须把住农产品生产的源头环节,治土治水,减“肥”增效,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其次,依法持续提高食品安全“违法成本”。严厉打击人为因素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造假、欺诈、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坚决铲除制假售假的黑工厂、黑作坊。协同监管部门与司法部门的力量,大力发展行业性社会组织,完善公众参与举报、企业内部吹哨人制度等,形成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格局;同时,不断完善风险监管能力。在新一轮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的改革中,着眼于完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致力于提升风险治理能力;此外,提升公众食品安全的科学素养。运用媒体力量提升公众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聚焦社区群众,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与互联网+等新型载体,丰富传播形式,增强大众传媒的食品安全消费知识传播的效果。
  报告会上,以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牵头的课题研究团队还发布了《2017年中国食品安全状况研究报告》《2017年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研究报告》《2017年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研究报告》《2017年主流网络舆情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大数据研究报告》《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报告》等系列研究成果。相关企业也在会上发布了源自于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实践过程中的案例。与会专家表示,该系列报告的发布带动更多组织和个人加入到食品安全风险的研究与学习中,同时,也将对食品产业发展产生长远、积极的影响。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沈美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让“美食+文旅”为农产品出圈加把“火”2024/3/28 8:31:25
越南对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强劲增长2024/3/27 10:32:06
2023年日本农产品贸易概况2024/3/26 18:50:33
2023年美国农产品贸易概况2024/3/26 18:49:11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生鲜食用农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线上解读活动成功举办2024/3/23 11:08:35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生鲜食用农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线上解读活动成功举办2024/3/23 9:08:35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