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现代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产经·企业中国畜牧 → 文章内容

未来5年,我国种业如何发展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0/12/18 21:41:44 关注:390 评论: 我要投稿

双汇—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也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处于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关键时期的中国种业,应如何在抢抓机遇中赢得主动?如何提高种源保障能力,提高种业创新水平,亟待科学分析研判。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在12月17日举行的全国种业创新工作推进会上透露,“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做强优势,补上短板,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强化种业科技支撑,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建设现代种业基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种业体系。
  力争3年内完成现有种质资源登记任务,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主体、着力打造3类企业主体,突出152个制种基地县为骨干的“国家队”作用、打造国际化高水平现代种业创新高地……一系列数据里,我国现代种业发展蓝图日益清晰。
  力争3年内完成现有种质资源登记任务
  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种业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我国农业种质资源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留住好种子、好品种、加强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紧迫性越来越强烈。
  “十三五”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构建作物、畜禽、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资源总量持续增加,利用效果逐步显现。通过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行动、畜禽遗传资源调查与材料采集,抢救性收集了一大批新资源,全国长期保存作物资源52万份,畜禽地方品种560个、遗传材料90多万份,农业微生物资源10万份,均居世界前列。
  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仍然是种业创新的突出短板,资源消失风险加剧、精准鉴定不足、地方特色资源开发不够等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为破解这些难题,一系列高瞻远瞩的谋划正在起步。
  张桃林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统筹布局资源库圃(场区),实施国家和省级两级管理,力争到2025年初步建成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鉴定发掘一批优异种质和优异基因,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有序开发。
  资源抢救性收集保护是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的首要任务。“我国将健全保护体系与保护机制,科学布局国家和省级农业种质资源库圃(场区),完善保护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力度。”张桃林说,此外,还将推动资源登记交流共享,加快构建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力争3年内完成现有种质资源登记任务。
  张桃林透露,为创新开发利用机制,我国将依托优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搭建资源鉴定评价与新基因发掘平台,构建分子指纹图谱库,探索开展资源保护与利用权益改革试点,研究制定资源赋权政策,推动建立资源共享利用和交易平台,鼓励育繁推一体化企业逐步成为种质创新利用的主体。
  种业自主创新要“强优势、补短板”
  当前,我国种业已进入到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新阶段。近10年,全国审定、登记农作物品种3.9万个,植物新品种保护年申请量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产典型不断涌现,优质化水平不断提升;审定畜禽新品种配套系93个,占全部审定品种的56%,良种生产性能明显改善。
  然而,从种业科技创新的实际水平看,近年来我国种业科技进步明显,但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不足。
  专家分析,当前,国外种业已进入“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化”的育种“4.0时代”,我国仍处在以杂交选育为主的“2.0时代”,基础理论和原始技术创新不足。
  “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多来自国内,育种群体遗传基础狭窄,选择空间有限。我国畜禽遗传资源占全球1/6,但鉴定选育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张桃林说,此外,我国农作物育种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全,生猪、奶牛等畜禽品种多世代持续规范的性能测定和选育体系亟待健全。
  专家建议,着眼“十四五”,种业自主创新要坚持“强优势、补短板”,力争到2025年,以企业为主体、基础公益研究为支撑、产学研用融合的国家种业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攻克一批突破性关键核心技术,重点作物和畜禽育种创新能力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要加大良种联合攻关力度,加快关键技术创新应用,加强国家种业创新力量战略布局,探索推进科企深度融合的实现方式,支持成立实体化创新联合体。”张桃林说。
  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主体
  企业是现代种业创新的主体。种业强,企业必须强。近年来,我国种业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兼并重组明显加快,行业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但与国际巨头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要坚定不移培育壮大企业主体,提升我国种业市场竞争力,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张桃林认为,基于我国大农业、小农户和物种类型多样、生态区域复杂的基本国情和种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发展思路上既要扶持培育大而强的领军企业,也要支持发展专而精的特色企业。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参与,采取差别化扶持政策,提升企业差异化竞争能力,逐步构建大中小、多层次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主体格局。
  专家建议,在种业产业主体培育中,要着力打造航母型领军企业、特色优势企业、专业化平台企业等三类企业,支持特色优势企业在经济园艺作物、畜禽地方品种等细分市场发挥作用,培育特殊资源、特色品种、独特模式等竞争优势,打造“隐形冠军”,培育一批在种业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重点环节上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撑或服务的平台型企业。
  “我国现阶段植物新品种保护采取植物保护联盟1978年文本,对原始创新保护不够。”张桃林表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监管制度和技术标准,健全打假机制,实施全程监管,力争到2025年,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明显提升,假冒侵权、“仿种子”问题得到根本遏制,保护种业创新的制度得到有效落实。(记者 李慧)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农业农村部召开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暨种质资源普查总结视频会2024/6/8 11:32:32
种业振兴行动这三年2024/6/8 9:31:01
甘肃强化种质创新 打造“西部种业之都”2024/5/20 18:15:10
安徽省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启动2024/5/1 6:39:40
农业农村部印发《2024年全国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方案》——推进市场净化 提高农业2024/4/17 9:48:56
重庆实施种业创新攻关“揭榜挂帅” 涉及黑山羊、家蚕、黄连、茶树、榨菜5个项目2024/4/10 17:05:49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