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频道
价格播报  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行情分析行业发展 → 文章内容

2024年中国家禽市场:产消两旺,进出口反转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5/20 8:51:24 关注:50 评论: 我要投稿

  家禽市场全景扫描
  2024 年,中国家禽市场在农业经济领域展现出强劲发展态势,成为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这一年,家禽市场在产量、消费量以及进出口量等方面均呈现出显著变化,整体行业发展态势良好。
  产量与市场规模
  产量数据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 年中国家禽出栏量达到 173.4 亿只,较上一年度增长 3.1%;禽肉产量为 2660 万吨,同比增长 3.8%。其中,专用肉鸡(涵盖白羽、黄羽和小型白羽肉鸡)总出栏数量达 143.66 亿只。具体而言,白羽肉鸡、黄羽肉鸡和小型白羽肉鸡出栏量分别为 85.5 亿只、33.37 亿只和 24.77 亿只 。产量的增长不仅体现出家禽养殖行业规模化与标准化程度的提升,也反映出市场对家禽产品的旺盛需求。
  消费量增长
  在居民收入增长等因素的推动下,2024 年禽肉消费量达到 2667 万吨,较上一年度增长 2.9%,人均禽肉消费量增长 3.1%。国家实施的多项消费促进政策,以及餐饮业和旅游业的稳定增长,为禽肉消费市场注入强大动力。家禽产品已广泛覆盖各类餐饮场景,从高端餐厅到街头小吃摊,成为居民饮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出口情况
  2024 年,禽肉进口量减少至 98.7 万吨,较上一年度减少 24.6%;出口量则大幅增加至 91.7 万吨,较上一年度增长 38.0%,贸易逆差进一步缩小。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家禽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步提升,国内家禽市场供应能力不断增强,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产量增长:多方因素促繁荣
  家禽市场的繁荣,产量增长是关键因素。2024 年,中国家禽产量的增长在多个方面呈现出显著成果,从种鸡产能到肉鸡产能,再到水禽出栏量,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种鸡产能创新高
  白羽种鸡规模持续扩张,为家禽产量增长奠定坚实基础。2024 年我国白羽肉鸡祖代年度更新 150.07 万套,较 2023 年增加 17.25%,接近 2013 年 154.16 万套的历史最高位水平 。祖代种鸡平均月度存栏量 204.05 万套,创历史新高,较 2013 年 196.62 万套的历史最高位水平高 3.78% 。父母代种鸡年度更新 7522.14 万套,较 2023 年增加 13.27%,平均月度存栏量 8883.10 万套,较 2023 年增加 8.85%,父母代年度更新数量和平均月度存栏量均创历史新高 。
  种鸡产能的提升为家禽产量增长提供充足种源保障,犹如稳固地基之于高楼大厦。更多种鸡意味着更多后代,进而带动家禽出栏量增加。
  (二)肉鸡产能再突破
  肉鸡产能在 2024 年再创历史新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家禽出栏量达到 173.4 亿只,比上年增长 3.1% ,其中专用肉鸡(包括白羽、黄羽和小型白羽肉鸡)总出栏数量 143.66 亿只 。白羽肉鸡、黄羽肉鸡和小型白羽肉鸡出栏量分别为 85.5 亿只、33.37 亿只和 24.77 亿只 。
  肉鸡出栏量的增加,一方面得益于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科技进步和养殖技术提高,越来越多养殖户和企业采用现代化养殖方式,有效提升养殖效率和肉鸡成活率。另一方面,市场对肉鸡的旺盛需求也促使养殖户和企业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以满足市场需求。然而,尽管肉鸡出栏量增加,但产量增速有所放缓,可能是由于市场饱和度逐渐提高、养殖成本上升等因素所致。
  (三)水禽出栏超 50 亿只
  2024 年全国水禽出栏量超过 50 亿只,产肉量超过 1200 万吨,总产值超过 2300 亿元,较 2023 年增加 5.2% 。其中,肉鸭出栏量 42.2 亿只,产肉量约 1000 万吨,总产值 1284 亿元;蛋鸭存栏 1.63 亿只,鸭蛋产量 291.4 万吨,总产值 410 亿元;肉鹅出栏量 5.69 亿只,产肉量超过 175 万吨,产值 592 亿元 。
  从区域布局来看,肉鸭产业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出栏量占全国总出栏量的 66.6% ;蛋鸭主要生产区域布局华中和华东地区,产蛋量和产值占比均超过全国的 72% ;肉鹅方面,山东、四川和广东为第一梯队,年出栏量均超过 8000 万只 。水禽产业的区域布局特点与各地自然环境、养殖传统以及市场需求密切相关。例如,华东地区水资源丰富,适宜肉鸭养殖;广东地区对肉鹅的消费需求较高,推动当地肉鹅产业发展。
  消费上扬:经济与政策双轮驱动
  (一)居民收入助力消费
  随着我国经济稳健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为禽肉消费市场提供强大动力。居民收入增长带动生活品质追求提升,饮食结构随之变化。禽肉因其高蛋白、低脂肪特点,成为消费者追求健康饮食的理想选择。在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对禽肉品质和种类提出更高要求。
  在品质方面,绿色、有机、无抗生素的禽肉产品备受青睐。消费者愈发关注禽肉养殖环境、饲料来源以及养殖过程中的防疫措施,愿意为高品质禽肉支付更高价格。大型超市和生鲜电商平台纷纷推出有机鸡肉、生态鸭肉等高端禽肉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品质需求。以某知名生鲜电商平台为例,其有机鸡肉销售额在过去一年中增长 30%,销量呈稳步上升趋势。
  在种类方面,消费者需求更加多样化。除常见鸡肉、鸭肉外,鹅肉、鹌鹑肉等小众禽肉市场需求逐渐增加。各类禽肉深加工产品,如即食鸡胸肉、烤鸭、卤鹅等,也受到消费者广泛欢迎。这些深加工产品方便快捷、口味丰富,满足不同消费者口味需求。在一些便利店和超市冷藏区,即食鸡胸肉成为上班族和健身人士首选零食,销售额逐年增长。
  (二)政策效应与行业协同
  国家出台的多项消费促进政策,如发放消费券、开展促销活动等,直接激发禽肉消费市场活力。各地政府通过发放消费券、与超市和农贸市场合作开展禽肉消费补贴活动等方式,有效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促进禽肉消费增长。
  餐饮业和旅游业的稳定增长为禽肉消费提供广阔市场空间。在餐饮业中,禽肉是众多菜品的主要食材,如宫保鸡丁、北京烤鸭、盐水鸭等。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外出就餐频率增加,直接带动禽肉在餐饮市场的消费。据统计,2024 年我国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 8%,其中禽肉菜品销售额增长 10%。
  旅游业发展也为禽肉消费带来新机遇。旅游过程中,游客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是重要环节。许多地方特色禽肉美食,如南京盐水鸭、广东烧鹅等,成为游客喜爱的食品。旅游业繁荣不仅带动当地禽肉消费增长,还将特色禽肉美食推广至全国各地,进一步扩大禽肉消费市场。
  进出口逆转:国内崛起与国际变局
  (一)进口量减:国内国际共作用
  2024 年,中国禽肉进口量减少至 98.7 万吨,比上年减少 24.6% ,这一变化是国内国际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国内因素来看,禽肉产能持续扩张是进口量减少的重要原因。2024 年,中国家禽出栏量达到 173.4 亿只,比上年增长 3.1% ,禽肉产量 2660 万吨,增长 3.8% 。国内禽肉市场供应充足,甚至出现产能过剩情况。在此背景下,国内禽肉价格回落,进口禽肉价格优势不再明显。以白羽肉鸡为例,2024 年国内白羽肉鸡出栏量增加,市场鸡肉供应过剩,分割品价格长期维持低位运行,导致进口鸡肉市场空间大幅压缩。
  从国际因素来看,禽流感疫情蔓延和地缘政治等问题对禽肉进口产生重大影响。2024 年,国际禽流感威胁依然存在,多个国家通报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超过 80 万只家禽被扑杀 。为确保国内食品安全,中国暂停部分国家鸡肉进口。其中,巴西作为中国重要鸡肉进口来源国,受新城疫疫情影响,曾一度暂停向中国出口禽肉。2024 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巴西鸡肉产品 26.15 万吨,占上半年鸡肉总进口量的 57.86% ,巴西产品暂停出口对中国鸡肉进口量产生重大影响。此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全球性肉鸡成本上涨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叠加,影响欧美国家鸡肉出口量。这些因素导致欧美国家鸡肉生产成本上升、价格上涨、出口竞争力下降,同时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影响贸易通道和物流运输,进一步减少欧美国家鸡肉出口量。
  (二)出口量增:竞争力与机遇并存
  与进口量减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4 年中国禽肉出口量大幅增加至 91.7 万吨,比上年增长 38.0% 。这一成绩得益于中国禽肉产业竞争力提升和对国际市场机遇的把握。
  在竞争力提升方面,中国禽肉产品在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随着国内禽肉产能增加,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使中国禽肉在国际市场价格更具竞争力。国内禽肉生产企业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和质量管控投入,提升禽肉产品品质和安全性。一些企业采用先进养殖技术和设备,实现养殖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养殖效率和禽肉品质。同时,企业加强对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管控,确保禽肉产品符合国际标准,赢得国际市场认可。
  在市场机遇把握方面,国内禽肉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大出口力度。面对国内产能过剩情况,企业通过参加国际展会、开展国际合作等方式,开拓海外销售渠道。春雪食品以新投产的新工厂通过欧盟注册认证为契机,抓住美元汇率变化有利时机,进一步开发欧洲市场;同时争取取得东南亚国家注册认证,开发东南亚市场,加大海外市场多元化渠道建设 。2024 年上半年,春雪食品鸡肉调理品出口量实现显著增长,达到 1 万吨,同比增长 25%,出口营业收入占比提升至 26% 。越来越多国家对中国禽肉产品开放市场,为中国禽肉出口提供更多机遇。
  然而,中国禽肉出口也面临一些挑战。国际市场对禽肉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要求日益提高,中国禽肉企业需不断提升自身生产标准和管理水平,以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可能对中国禽肉出口造成阻碍。一些国家可能设置贸易壁垒,限制中国禽肉产品进入,这需要中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开展贸易谈判等方式,维护中国禽肉产业利益。
  企业盈利:市场红利与自身实力
  近期,温氏、立华、圣农、禾丰、凤祥、益生、仙坛、德康农牧、京海、益客、春雪、晓鸣、华英、湘佳、民和等 15 家家禽企业陆续公布 2024 年业绩,相较于 2023 年有较大改善,2024 年仅 1 家企业亏损,其余全部盈利 。这一成绩的取得,既得益于市场环境改善,也离不开企业自身努力。
  从市场环境来看,2024 年家禽市场的繁荣为企业盈利提供良好机遇。产量增长、消费量增加、进口量减少、出口量增加等市场变化,为家禽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饲料价格大幅回落,带动肉鸡养殖成本明显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支撑养殖端实现盈利。
  在自身经营策略方面,温氏等企业通过降本增效、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式,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温氏股份在 2024 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超 1000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90 亿元 —95 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其成功之道在于一直遵循 “稳扩张、降成本、保资金” 的经营策略,谨慎且稳健发展,在多轮猪周期中保持稳健前行 。公司养殖成本已成功控制在 7.2 元 / 斤,目标在 2025 年达到 6.5 元 / 斤 。温氏还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不断创新,自 2021 年起与华为合作,推动农业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安装自动环控设备,精准调节温湿度,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立华股份通过新设子公司产能爬坡,养殖规模平稳扩张,销售肉鸡 2.35 亿只,同比增长 10.69% 。商品鸡销售价格 13.21 元 / 公斤,同比上升 0.23% 。斤鸡完全成本为 6.1 元,同比下降 13.48% 。成本下降为黄羽肉鸡业务创造较大盈利空间 。
  这些家禽企业的成功,为行业内其他企业提供宝贵经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立足并取得更好发展。
  未来展望:机遇挑战共前行
  展望未来,中国家禽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产量方面,随着养殖技术不断进步和规模化养殖进一步推广,家禽产量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先进养殖设备和科学养殖管理方法将提高家禽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从而增加产量。智能化养殖系统可实时监测家禽生长环境,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并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整养殖条件,为家禽提供最佳生长环境,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然而,产量增长可能面临一些限制因素,如土地资源有限性、环保要求提高等。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养殖场扩建和新建可能受到土地供应限制。环保政策日益严格,要求养殖场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减少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这将增加养殖成本,对产量增长产生一定影响。
  消费层面,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增强,对禽肉品质和安全性要求将越来越高。消费者将更加倾向于选择绿色、有机、无抗生素的禽肉产品,这将促使家禽养殖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加强质量管控。市场对禽肉深加工产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如即食禽肉、禽肉罐头等,这些产品方便快捷、附加值高,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然而,消费增长也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如经济形势变化、消费者口味变化等。经济形势不稳定可能影响消费者购买力,导致禽肉消费需求下降。消费者口味变化也可能导致对某些禽肉产品需求减少,对新禽肉产品需求增加。
  进出口领域,中国家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出口量可能继续增加。中国家禽产业在生产规模、成本控制、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随着国际市场对中国家禽产品认可度不断提高,出口前景广阔。一些中国家禽企业已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区。然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给中国家禽产品出口带来一定压力。一些国家可能设置贸易壁垒,限制中国家禽产品进口,这就需要中国家禽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应对贸易壁垒,拓展国际市场。
  疫病风险是家禽市场面临的一大挑战。禽流感等疫病的爆发不仅会导致家禽大量死亡,还会影响消费者购买信心,对家禽养殖企业造成重大损失。2024 年,国际禽流感威胁依然存在,多个国家通报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超过 80 万只家禽被扑杀 。中国家禽养殖企业需要加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疫病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强疫苗研发和应用,降低疫病风险。
  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随着家禽养殖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市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市场竞争力。温氏、圣农等大型家禽企业通过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优化产品结构、降低养殖成本等方式,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然而,对于一些小型家禽企业和养殖户来说,由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限制,可能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巴西家禽出口“折戟”欧盟,禽流感引发的贸易风波2025/5/20 14:43:46
发现禽流感 多国暂停进口巴西禽类产品2025/5/20 12:35:02
新加坡暂停进口巴西受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影响地区的家禽产品2025/5/20 12:33:18
墨西哥、韩国因巴西爆发禽流感暂停进口其家禽产品2025/5/18 19:04:01
高温高湿环境下家禽养殖场防暑降温技术指导意见2025/5/16 12:51:07
福建省:禽类市场价格稳中上涨(5月5日-11日)2025/5/16 8:12:44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