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频道
热点专题  企业黄页  行业排序  行业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专题食品安全专题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2018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 → 文章内容

还网络一片晴空 还百姓一份心安--“食品安全谣言治理行动”启动式侧记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18/7/26 9:19:52 关注:688 评论: 我要投稿

  “一到夏天就有一种说法,说是注射了食品添加剂甜蜜素及胭脂红后,口感一般的西瓜也能变得又红又甜。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我们现场做一个小实验。”在聚光灯下,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阮光锋一边说,一边拿起演示台上注满蓝色墨水的注射器,往一个绿油油的西瓜里推射。此时,台下座无虚席,200余名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摄影记者们的“长枪短炮”也“咔咔”响个不停。
  这是7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食品安全谣言治理行动”启动式上的一幕。该活动是2018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重点主题活动之一,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数据中心支持,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中国医药报》社、中国健康传媒集团天创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
  与会专家指出,食品安全谣言影响公众食品安全信心,损害行业企业健康发展,甚至扰乱社会秩序、危及国家安全。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让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相关企业、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形成合力,加强沟通交流以及科学传播,还网络一片晴空,还人民一份心安。
  亮点  治理报告发布
  《2017年食品谣言治理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发布成为启动式中的一大亮点。该《报告》由中国健康传媒集团天创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报告》从时间、地域、传播渠道、传播类型、传播特点等方面对2017年食品谣言传播情况进行了全景式分析,并公布了食品谣言十大热词以及十大典型案例。
  《报告》显示,与水果、肉及肉制品、水产及其制品、米面粮油、蔬菜有关的谣言位居食品谣言前五位;微信是传播谣言最多的渠道;小视频是食品谣言传播的主要形式。此外,谣言在传播时间和地域分布上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在传播时间方面,一是“季节谣”传播较为突出,即在时令食品大量上市时,相关谣言就会“应运而生”;二是“旧谣翻新”现象明显,造谣者常对以前出现过的谣言“掐头去尾”“改头换面”“模糊关键信息”等,将“旧谣”包装成新的谣言。在地域分布方面,食品谣言呈现出“跨地域跟热点”的特点,且在东部沿海城市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
  据《报告》分析,目前食品类谣言有六大类型,即编造事实类、伪科学类、相生相克类、改头换面类、夸大事实类和偷换概念类谣言。
  “对谣言说‘不’,重要的是合力治理。”中国健康传媒集团天创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经理陈培婵认为,在政府及监管部门出重拳打击谣言的基础上,还需媒体、专家、企业、协会、消费者等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通力协作,形成“辟谣大军”,齐头并进,斩断谣言传播链。“尤其要注重全媒体回击,多渠道发声,对于权威辟谣信息及时转发,建立社会多元主体共治的长效机制,形成全链条立体式的治理模式。”陈培婵说。
  高潮  实验揭开真相
  瓤红味甜的西瓜被打了针?八宝粥可能是海绵做的?对于这些谣言,启动式现场上,专家用科学实验揭开了事实真相,掀起了一轮互动小高潮。
  在“西瓜打针”的实验中,阮光锋将全部墨水注射完毕后,当众将西瓜切成两半。记者看到,切开的西瓜里,蓝色墨水分布并不均匀,且有的墨水还淌到了桌子上。“哇!”台下观众也是一片感叹。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用蓝色墨水代替所谓的食品添加剂注入西瓜。可以看到,西瓜及其内部瓜肉为一个整体,将外界物质送入其中并不容易,注射液体时会在西瓜表面留下明显的针孔。而西瓜表面一旦有针孔,细菌就很容易进去,这样的西瓜在高温下极易腐烂,因此,商家基本上不会这样做。无论是糖水还是色素,注射进西瓜后同样很难保证均匀性。大家可以看到,往西瓜中注射液体是很费劲的,如果用力过大,还会损坏瓜瓤。”阮光锋说。
  启动式现场还播放了一则网传视频,视频中一男子不断将八宝粥倒入碗中,并用手捏取其中松软、凝结成块的部分向镜头展示,称这些是海绵做的。对此,阮光锋解释,这是一种谷类食物经过冷冻后产生的正常现象。八宝粥的原料一般含有大米及各种豆类,经加工处理,其中的淀粉会受热熟化。而一旦冷冻,其中的淀粉就会老化沉淀,蛋白质也会发生变性,这些都会导致八宝粥水分析出,而剩下类似海绵的空腔固体物。“但这仅仅是外观,海绵吃起来的口感与八宝粥完全不同,稍微尝一口就能识别。”阮光锋说。
  经过科学分析,网传谣言均不堪一击,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相信呢?业内专家表示,造谣者往往抓住了消费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
  对此,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给出了一个公式,即: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他解释:“事件的模糊性主要指信息不对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会加剧信息传播的不顺畅,使消费者产生不信任感,进而滋生谣言。同时,消费者对食品行业整体的不信任感又加剧了这种‘信息真空’,使谣言更容易传播、被相信。”
  共识  科学精准共治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2018年全国食品安全周主场活动中表示:“打击谣言的根本办法就是要提高公众的知识水平,使谣言不能发挥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认为,做好“食育”,可以有效抵制谣言。“做好‘食育’工作首先要强调科学意识。因为食品中的谣言绝大多数是反科学、伪科学的,‘食育’工作就是要把科学知识传递给公众。例如,看待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不仅要关注食物本身的营养与搭配结构,还要关心摄入量。其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使科学家们更踊跃地参与到科普工作中来。不仅在学校、课堂传播相关知识,还应面向公众,深入推进科普工作。”张永建说。
  腾讯网副总编辑李天亮则认为,食品安全类谣言具有载体新、传播迅速、长尾性强、影响大等特点,主要通过新媒体传播,破除这些谣言需要多主体、多形态、技术性强的方式。比如借助科技手段,实现“科技向善”。
  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主任王伟国认为,在对待食品安全谣言的治理问题上,要充分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既让人民群众感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温度,又让造谣传谣者感受到法律严惩的力度,实现治理的精准化。
  胡正荣表示,在全媒体的传播新格局下,信息发布也要注重时机、节奏和策略,通过时、度、效的把握,让真相和权威信息跑在谣言前面。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骆文智表示,提升食品安全谣言治理水平,应从四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关口前移,持续开展谣言动态监测,建立完善的舆情工作机制,加强谣言的甄别与控制处置;二是主动发声,及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打造形式多样的辟谣宣传平台、阳光透明的政务公开模式;三是创新科普,借力媒体畅通科学权威传播渠道,建设一批互动性和参与性强的食品药品科普体验馆;四是完善各部门之间的谣言治理会商机制。
  与会专家的观点也得到了食品企业的认同。启动式上,中国食品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美团点评集团、伊利集团、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等26家食品企业代表现场发出了“撑起网络蓝天·宣战食品谣言”倡议。美团点评集团公司事务副总裁陈荣凯作为企业代表宣读了倡议书。倡议书提出:要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坚决遵守法律法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决推进企业自律;坚守公平竞争原则,坚决抵制网络食品谣言;凝心聚力共促谣言治理。
  凝聚科学共识 实现防控共治
  相关数据表明,网络谣言中“舌尖上的谣言”占45%,食品安全领域已成网络谣言重灾区。近年来,国家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谣言治理工作:去年7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谣言治理,构建快速响应、协调联动、辟谣和严惩并举的长效机制;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相关部门、媒体建立了谣言数据库和辟谣通道,对热点谣言有针对性地进行辟谣;一些主流媒体也在积极传播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澄清公众认识误区。这些谣言治理防控措施确实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有一定社会基础和心理机制,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谣言问题,则须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思考和推动。
  认知是基础,治理谣言首先要提升公众认知。受历史、文化、经济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相较于工业化进程较早的发达国家,我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科学的认知较为缺乏,科学认知和识别能力的欠缺,导致食品安全谣言屡禁不止。“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治理谣言就要尽最大可能让更多的人成为不信谣、不传谣的智者。一是要把食品安全常识纳入通识教育,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科学素养;二是要利用各种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将食品安全知识嵌入各种传播内容,面向全社会广泛宣传;三是要提高媒体人专业素养和对食品安全问题客观理性报道的能力,防止为吸引眼球而捉风捕影、胡编乱造。
  法治是保障,治理谣言的根本是严格监管执法。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对那些利欲熏心、挑战法律底线的人,对问题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地区要下猛药、出重拳,依法严惩,绝不姑息。要用严格的监管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维持良好的食品安全状况,让人民群众安心、放心。同时,要依法严惩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特别对那些别有用心,为商业利益无中生有、恶意误导消费者的违法行为,一定要坚决打击,以警醒更多的网络传播者和商业利益代言人。
  信息是关键,治理谣言必须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信息公开是遏制谣言传播的最好防火墙。之所以听信谣言,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心里有疑虑。而在信息足够对称的领域,谣言则很难兴起。因此,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公开准确、完整的食品安全信息,强化权威发布,挤压谣言流传的空间。要让群众需要的信息伸手可及,让人人关心的信息广泛传播,让谣言无人听、无人信、更无人传。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极大便利,谣言流传更加容易,一些看似荒唐的谣言也总能找到相应的受众,不经意间就会影响人的认知、败坏社会风气,因此,谣言治理显得更为迫切。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健康与安全,是最能凝聚共识的公共话题,所以,治理食品安全谣言必须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共识。我们相信,只要政府部门加强主导,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平台,就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各方力量汇聚在一起,食品谣言的治理将会事半功倍,而很多食品谣言也必将成为历史,不会重现。
文章来源:中国医药报 作者:宿志红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2024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培训班在贵阳举办2024/3/28 18:39:28
韩国拟修订进口食品安全管理特别法施行条例草案2024/3/28 18:20:06
韩国拟修订进口食品安全管理特别法施行条例草案2024/3/28 15:01:31
韩国拟修订进口食品安全管理特别法施行条例草案2024/3/28 13:01:31
关于征求2024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2024/3/28 8:30:27
河南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2024/3/27 18:39:38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