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频道
热点专题  企业黄页  行业排序  行业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专题畜禽疫病专题非洲猪瘟最新动态 → 文章内容

威胁全球猪业的重要疾病重现江湖:非洲猪瘟基本概况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19/4/26 10:42:59 关注:543 评论: 我要投稿

  摘  要:近期,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已经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传播到南高加索地区、俄罗斯联邦部分地区和东欧。在新一轮流行病学事件中,此次流行的ASF与其在非洲的情况有相似性,但仍有重要的差异,包括野猪的实际影响。更好地了解这种新形势能够有效地控制该病,并阻止该病的进一步传播。本文将会对这些不同情境进行比较,并讨论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毒株发病机理的最新信息、动物对感染的免疫应答以及疫苗的研发前景等。本文还将讨论现有知识的差异和未来控制展望。
  关键词:非洲猪瘟;流行病学;免疫应答;发病机制;

    重点:
  ● 在欧洲传播的Ⅱ型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对家猪和野猪都具有高度致病性。
  ● 欧洲的Ⅱ型ASFV毒株未见弱化,引起猪群持续感染的能力有限。
  ● 东欧野猪群在ASFV的持续和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
  ● 目前我们尚未完全清楚猪对抗ASFV的免疫反应,这影响了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疫苗的合理研发。
  ● 疫病控制依赖于扑杀政策(Stamping-out Policy)和控制猪群的流动,这对疫区有显著影响。
  20世纪初,ASF首次在东非被确诊为一种会造成家猪高死亡率的疾病。研究人员很快确定非洲野猪(Phacochoerus africanus)可能是非洲猪瘟的一个传染源,非洲野猪以及生活在非洲野猪栖息地的钝缘蜱属软蜱(Ornithodoros spp.)可以持续感染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且不会出现疾病症状。在东非,非洲猪瘟病毒广泛分布于这种古老野生动物的生活史中。随后,非洲猪瘟病毒在撒哈拉南部多数非洲国家的家养猪群中传播。1957年和1960年欧洲(西班牙和葡萄牙)首先发生了非洲猪瘟的跨大陆传播,并传播到其他欧洲国家、南美和加勒比等地。20世纪90年代中期,除了意大利,非洲猪瘟在非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均被净化。非洲猪瘟的第二次跨大陆传播发生于2007年,此次传播到位于高加索山脉的格鲁吉亚,随后传播到相邻国家,并进一步传播到欧洲。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对于非洲猪瘟病毒在这些地区的传播和持续暴发,野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非洲猪瘟病毒存在于南高加索地区、俄罗斯联邦部分地区和临近的国家(包括乌克兰、波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摩尔多瓦),近期则出现在捷克共和国和罗马尼亚。在俄罗斯联邦,非洲猪瘟在家猪中的暴发已经进一步向东部地区蔓延,包括临近蒙古国边境的地区。后一事件是迄今为止该病最重要的跳跃式传播之一。非洲猪瘟似乎会进一步传播,因为控制该病的措施并不奏效。
  1  非洲猪瘟病毒
  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在细胞浆中复制的大DNA病毒,是非洲猪瘟病毒属(Arviridae family)的唯一成员。该病毒能够编码150~165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病毒复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在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上起着非必需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包括逃避宿主防御机制,如许多蛋白质会抑制动物在感染早期产生先天反应,包括I型干扰素和细胞坏死途径。
  研究人员在对编码重要衣壳蛋白的基因(B646L/p72)进行测序后确定了23种不同的非洲猪瘟病毒基因型:I型非洲猪瘟病毒散布在西非和中非,于1957年和1960年传入欧洲,目前存在于意大利;Ⅱ型非洲猪瘟病毒于2007年传入格鲁吉亚,并在俄罗斯联邦和东欧传播。根据非洲猪瘟病毒基因测序结果,研究人员证实,从2007年到2011年,流行于东欧的非洲猪瘟病毒分离株几乎是同一种。然而,在2014年,研究人员在对从立陶宛和波兰的死亡野猪上分离的非洲猪瘟病毒毒株基因测序后发现非洲猪瘟病毒有轻度变异,与2013年从白俄罗斯分离到的毒株一致,但是与2012年从俄罗斯和2007年从格鲁吉亚分离到的毒株不同。在来自俄罗斯联邦的试验样本和田间样本中,3.7%的野猪血清样本的非洲猪瘟病毒抗体呈阳性,表明极少数的受感染猪存活下来,这证实流行毒株具有高毒力。
  2  非洲猪瘟病毒的控制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虽然非洲猪瘟的首次报道是近一个世纪前的事,但事实证明控制该病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尤其是因为研究人员还没有开发出有效的可用疫苗。疾病进入无非洲猪瘟病毒国家后的唯一可用控制措施是执行严格的隔离和生物安全措施、限制动物流通以及扑杀发病/接触病毒的动物。
  Bellini等分析了不同商业化养猪生产体系和庭院式养殖方式下降低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风险的措施。野猪在非洲猪瘟病毒传播和维持中起到的作用也已考虑在内,如,从2015年到2017年,研究人员在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发现了近8 000头非洲猪瘟病毒阳性野猪。患病猪在疾病传染期能够排出大量的病毒,非洲猪瘟病毒在富含蛋白质的环境中,甚至于在恶劣的环境中仍具有长时间存活的能力,这意味着所有控制措施都应该将清除感染的活野猪及其尸体考虑在内。欧盟委员会已经推出了控制非洲猪瘟病毒在家猪和野猪群中流行的措施,包括上报所有发现的死亡野猪并检测在控制区捕获的野猪。


  图1简略说明了非洲猪瘟在东欧和俄罗斯联邦的传播方式。未来可能会有一种有效的疫苗完善这些控制措施。

  非洲猪瘟病毒可导致家养猪群较高的死亡率,采取大规模扑杀措施和限制猪的流转均有利于缓解非洲猪瘟对养猪业、国际贸易和人民生活造成的社会与经济影响。通常,这种影响对发展中国家中资源匮乏的养殖户影响最大,因为这些养殖户以养猪作为家庭额外经济收入来源,并将猪肉作为相对便宜的蛋白来源。
  在东欧和俄罗斯联邦现有的家养猪群中,非洲猪瘟在小规模庭院式养猪场暴发次数最多,这些养猪场的生物安全标准通常较低,且有些养猪场附近存在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野猪。2014年1月到2017年8月,养猪场暴发非洲猪瘟次数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但同时这些国家报道野猪发生非洲猪瘟的情况相对较少。2014年到2016年,波兰的研究人员检测到的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病例多数来自野猪样本,但是到2017年,该国报道的非洲猪瘟病情多数来自商业化养猪场的家猪,超过90家养猪场的猪群受到了感染。与此相反,在波罗的海国家,暴发非洲猪瘟的养猪场相对校少(总数大约60家),多数病例发生在野猪上。相对来说,大型养猪场极少暴发非洲猪瘟,但是这种案例一旦发生就会造成猪的大量死亡或损失。2014年到2017年,非洲猪瘟造成东欧和俄罗斯联邦养猪场死亡或销毁近800 000头猪。野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可能会对畜牧业产生影响,但是,最大的影响也许是对商品养猪场的威胁和经济影响。
  非洲猪瘟造成的总经济损失很难统计,因此估计值的差异相当大。2014年和2015年,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因猪群暴发非洲猪瘟造成猪肉和猪肉产品出口值减少9.61亿美元,相当于总出口值的50%。非洲猪瘟病毒传入丹麦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 200万美元和出口损失3.49亿美元。据估计,非洲猪瘟在2011年造成俄罗斯损失2.67亿美元。非洲猪瘟进一步蔓延到中国可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众所周知,中国的生猪饲养量达到全世界生猪生产量的一半以上。
  3  自然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发病机理和传播方式Gomez-Villamandos等指出,根据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历史资料,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在养猪场的家猪中传播。其引起的发病症状包括特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暴发特急性型非洲猪瘟时,猪在感染后4 d(Days Post-infection,DPI,感染后天数)内死亡,且无肉眼可见的病变。发生急性型非洲猪瘟时,猪在4 DPI~21 DPI可能会出现高死亡率(90%~100%),并伴有血管炎造成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包括皮肤红斑、肺水肿、脾脏充血肿大、出血性淋巴结炎以及肺、膀胱和肾脏点状出血。亚急性型非洲猪瘟由中等毒力的毒株引发,受感染猪的死亡率为30%~70%,潜伏期更长(猪20 DPI死亡),临床症状往往不太明显,但是血管的组织形态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出血和水肿,比在急性型非洲猪瘟中见到的症状更严重。低毒力的非洲猪瘟病毒毒株可能会引发慢性型非洲猪瘟,特征是无血管病变和低死亡率,如果出现生长迟缓、消瘦、关节肿大、皮肤溃疡和病变,还会引发继发性细菌感染症状。
  有人提出,亚临床型非洲猪瘟或非洲猪瘟病毒的隐性感染存在于幸存猪中,这些猪感染了非洲猪瘟病毒但不表现出临床症状或慢性感染中所见的病变。非洲猪瘟病毒能够在康复猪或继发感染低毒力非洲猪瘟病毒毒株猪的组织和血液中存在很长的时间,这可能有利于病毒的传播、疾病的持续存在、零星暴发和非洲猪瘟病毒传入无疫区。最近,研究人员在乌干达和肯尼亚表观健康的猪体内发现了非洲猪瘟病毒的基因序列,表明非洲猪瘟病毒的减毒毒株可能在这些地区的猪群中流行。有关非洲猪瘟病毒从持续感染动物向敏感动物传播的试验证据还很有限。非洲猪瘟病毒携带者在养猪场中的相关性尚不清楚。
  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带毒家猪在肯尼亚和乌干达作为非洲猪瘟病毒传染源的一个潜在作用。在这些国家,健康猪的组织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可能呈非洲猪瘟病毒阳性,但是其血液经PCR和血清学检测呈非洲猪瘟病毒阴性。在经常暴发临床型非洲猪瘟的养猪生产体系中,此类病毒携带者在非洲猪瘟病毒的维持上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和其他病原的高度协同感染已经被认为是可能会影响非洲猪瘟病毒潜伏状态和排毒的因素。
  2007年,在Ⅱ型非洲猪瘟病毒传入南高加索地区和俄罗斯联邦的猪群后,家猪和野猪大部分表现为急性型发病,死亡率高。2007年到2014年,非洲猪瘟在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地区的野猪和家猪中的流行是相互独立的,然而非洲猪瘟病毒在特维尔地区的流行与此相反,经常有家猪传染给野猪。与此对比,非洲猪瘟病毒在波罗的海国家的野猪中广泛传播,偶见病毒从野猪传染给家猪。研究人员在爱沙尼亚的研究期间,找到了两起非洲猪瘟病毒独立传入野猪的证据。在南方地区,研究人员观察到了典型的急性型非洲猪瘟病例,死亡野猪的检测结果是非洲猪瘟病毒呈阳性但其抗体呈阴性。相反,研究人员在东北地区发现了临床表现健康但非洲猪瘟病毒抗体呈阳性的野猪。对这些差异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一种中等毒力的非洲猪瘟病毒毒株在该地区流行,使得更多数量的猪得以存活。
  非洲猪瘟病毒在波罗的海国家的野公猪中发生了惊人的传播,涉及的传播机制仍不清楚,但是可能涉及受感染的野猪及其胴体的移动和/或环境污染。人们已经认识到持续感染的带毒动物所起的作用。非洲猪瘟病毒在家猪中的传播可能是由来自野猪的溢出感染,或者通过包括猪、猪肉或受感染媒介物的流动的稳固路径造成的。□□

文章来源: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2024年第12周国际非洲猪瘟疫情汇总2024/4/12 11:33:11
2024年第12周国际非洲猪瘟疫情汇总2024/4/12 9:33:11
意大利通报皮埃蒙特大区等5地发生37起野猪非洲猪瘟疫情2024/4/11 19:18:59
意大利通报皮埃蒙特大区等5地发生37起野猪非洲猪瘟疫情2024/4/11 17:18:59
意大利通报皮埃蒙特大区等5地发生37起野猪非洲猪瘟疫情2024/4/11 15:18:59
4月8日乌克兰新发一起非洲猪瘟疫情2024/4/10 18:29:50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