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频道
热点专题  企业黄页  行业排序  行业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专题畜禽疫病专题非洲猪瘟应对措施 → 文章内容

黄保续:非洲猪瘟难防难控,但完全可防可控——抓住关键防控措施,强化能力建设打赢防控持久战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19/9/18 12:37:37 关注:630 评论: 我要投稿

  在全国上下全力以赴加强非洲猪瘟防控,恢复生猪生产的情境下,如何正确认识非洲猪瘟防控,应该抓住哪些关键防控措施,怎样强化能力建设打赢防控持久战是业界关心的热点问题,为此,农民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党组书记、研究员黄保续。他表示,非洲猪瘟难防难控,但完全可防可控,要抓住关键防控措施,强化能力建设打赢防控持久战。

  非洲猪瘟防控是长期系统工程
  “非洲猪瘟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生猪产业健康发展,也暴露出我国生猪产业链和兽医监管体系的不少薄弱环节,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黄保续表示。
  为什么说非洲猪瘟防控是长期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黄保续解释说,一是因为非洲猪瘟病毒独特,防控和根除难度大。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途径复杂,病死猪、生肉、餐厨剩余物(泔水)、生猪和饲料运输车辆、生猪贩运和保险理赔人员、野猪和软蜱等都可以传播疫情,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疫苗,疫情预防难度大。病毒传入猪场后的潜伏时间长,猪群通常4-21天才陆续出现病例,且早期群间传播速度较慢,早期发现难度大。病毒抵抗力强,在冻肉、骨髓、血液乃至猪场环境中可存活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病原清除难度大。正因为如此,全球已经发生过非洲猪瘟的60余个国家中,仅有13个国家(历时数年到30余年)成功根除该病,提示该病的防控不是一蹴而就的。
  “二是我国生猪产业链风险因素多,须做好长期应对准备。”黄保续从养殖、调运、屠宰三个环节来分析。
  从养殖环节看,我国生猪存栏数量大,约是全球平均养殖密度的8倍;生物安全水平低,存栏500头以下的养殖场户数占比高达99%,即便大型集约化养殖场也是基于免疫制度建立生物安全制度,存在明显漏洞。
  从调运环节看,我国居民消费鲜肉的习惯与生猪主产区主销区相分离的现状相互作用,导致我国生猪大范围高频次调运,在运输车辆带毒情况下,疫情跨区域传播风险高。
  从屠宰环节看,我国小型屠宰厂点众多,清洗消毒设施和制度不完善,一旦病毒进入很难清除,会通过持续污染生猪运输车辆和生肉引发次生疫情,对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带来严重挑战。解决好上述问题,必然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抓住关键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非洲猪瘟难防难控,但完全可防可控。当前,我国疫情传播途径已经十分清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也已十分具体,关键是要落到实处。”黄保续表示。这五项关键防控措施分别是:
  其一,严禁餐厨剩余物喂猪。截止目前,我国小规模养殖场户发生的疫情中,52%是由餐厨剩余物喂猪(或因饲养人员接触生猪肉后不作清洗消毒直接喂猪)引起的。鉴于我国中小规模养殖场户数量极大,某种程度上讲,严禁餐厨剩余物喂猪是根除疫情的前提条件。
  其二,提升养猪场户生物安全水平。截止目前,我国各类养殖场户40%以上的疫情,以及2000头以上规模猪场几乎100%的疫情,是由人员或车辆携带病毒传入的。提示各类养殖主体都应深入推进规范化养殖,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好针对“人、车、猪、肉、料”的具体防控措施。统计表明,非洲猪瘟病毒的传入风险随猪场规模的增大而提高,提示大型养殖企业必须具备更高的生物安全水平。调查表明,运输淘汰母猪的外部车辆与场内车辆和人员反复接触,是多数超大型猪场病毒传入的主要来源,应着力加以解决。
  其三,加强生猪屠宰管理。非洲猪瘟病毒存活能力强的特点,导致屠宰厂点即可长期“储存”病毒,又可通过车辆、人员、肉品等多途径“释放”病毒,在疫情传播中具有“存储器”和“放大器”作用。在一些疫情发生点,流行病学关联屠宰厂点的病毒核酸检出率较高,污染较重。因此,屠宰厂点应严格落实清洗消毒、入厂查验、批批检测、溯源追踪制度,防止非洲猪瘟扩散蔓延。
  其四,严格生猪调运监管。生猪异地调运是疫情跨区域传播的主要因素。随着限制生猪调运、严格产地检疫、强化运输车辆管理等政策措施陆续实施,因生猪调运引发的疫情明显减少,说明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我国生猪运输车辆条件差、清洗消毒设施落后,一些疫情发生地流行病学关联车辆的病毒污染率甚至超过三分之一,散播疫情的风险极高。因此,加强生猪贩运人员管理、严格生猪运输车辆清洗消毒工作,有序促进“运猪”转变为“运肉”,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期,一些不法分子违法调运生猪带来疫情扩散风险,必须依法严厉打击。
  其五,规范疫情处置。病死猪及其污染物是非洲猪瘟最直接的传染源。及时发现、报告疫情,规范实施调查、隔离、封锁和无害化处理措施,把病毒限制、清除在疫点内,有效防止疫情扩散,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各地应严厉打击收购、贩运、销售、随意丢弃病死猪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实行顶格处罚。
  强化能力建设打赢防控持久战
  “非洲猪瘟防控是一场持久战”,黄保续表示,长远来看,要提升三种能力才能确保非洲猪瘟防控达到良好效果。
  首先,压实各方责任,提升群防群控能力。非洲猪瘟经济社会危害广,加强疫情治理理应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依法扛起属地管理责任,正视辖区内存在的问题,强化长效防控机制建设,确保工作责任明确到人、措施落实到位。非洲猪瘟防控,涉及生猪养殖、保险、诊疗、贩运、交易、屠宰、加工等多个环节的数千万生产经营主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出现“短板效应”,各有关部门必须依法依职责扛起监管责任,形成联防联控合力。同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综合运用宣传培训、政策扶持、警示教育、监督检查、专项整治等正负向激励约束措施,依法督促各环节从业者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营建群防群控格局。
  其次,健全动物防疫设施,提升条件保障能力。调研发现,各地非洲猪瘟防控措施之所以难以落实到位,与当地动物防疫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各地应着眼当前、面向未来,统筹政府、社会和行业资金,协调建设用地,引导养殖企业完善清洗消毒、出猪间(台)等防疫设施,指导屠宰企业合理布局、升级改造屠宰设施,支持社会力量建设生猪电子交易平台以及运输车辆清洗消毒、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餐厨剩余物无害化处理中心,为生猪产业特别是防疫制度转型升级提供坚强保障。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应先行先试,加快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设。
  最后,强化基层机构队伍建设,提升兽医监管能力。非洲猪瘟各项防控措施,归根结底要通过基层兽医的宣传指导、监督检查工作加以落实。因此,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高度重视基层动物防疫和市场监管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严格落实驻场官方兽医制度,严格生猪产地检疫、调运监管、屠宰检疫、加工经营环节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逐步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及时消除各种潜在隐患,为根除非洲猪瘟奠定坚实基础。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黄保续:高水平保障畜禽产品稳定安全供给2024/3/18 8:58:57
汝城县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非洲猪瘟专项监测工作2024/2/5 13:45:12
杨汉春:必须摒弃非洲猪瘟与生猪产业共存的幻想,不根除将永无宁日2024/1/2 8:53:36
WOAH 警告全球养猪业非洲猪瘟疫苗不合格2023/11/3 15:45:29
WOAH 警告全球养猪业非洲猪瘟疫苗不合格2023/11/3 13:45:29
白挨泉:目前非洲猪瘟防控最大的漏洞是内部交叉2023/9/19 9:36:19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