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饲料饲料资讯 → 文章内容

巴西大豆涨价反被“将一军”:800万吨订单暂停背后的贸易博弈与战略觉醒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10/27 10:46:45 关注:70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一、价格剧烈波动:从 “黄金豆” 到 “烫手山芋” 的戏剧性反转

  (一)疯狂溢价突破合作底线
  2025 年 10 月,国际大豆市场形势突变,巴西大豆对华报价急速上扬,港口离岸价较芝加哥期货基准价的溢价迅猛攀升至 2.8 - 2.9 美元 / 蒲式耳,相较于美国大豆,溢价高达 1 美元。此价格涨幅显著,较年初涨幅达 79.9%,创下 2018 年非洲猪瘟以来的最高溢价纪录。这已远超正常价格波动范畴,是对市场规则与合作底线的公然挑战。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价格合理波动是供需关系的自然体现以及市场调节的手段。然而,此次巴西大豆涨价严重脱离正常轨道,肆意哄抬价格,严重损害中国买家利益,破坏双方长期建立的信任基础。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大豆需求量巨大,在国际大豆市场中占据关键地位,采购决策直接影响国际大豆市场供需平衡与价格走向。面对巴西大豆离谱涨价,中国近百家粮油企业展现出高度团结与一致,果断集体暂停采购 12 月及 2026 年 1 月船期的大豆,涉及规模达 800 万吨,相当于巴西月度对华出口量的 70%。中国企业以此实际行动表明坚决捍卫自身利益、拒绝不合理价格霸凌的立场。
  (二)滞港危机凸显战略误判
  巴西圣卡塔琳娜港呈现出令人震惊的景象:港口大豆堆积如山,卫星图像显示超 200 万吨大豆积压,如同无人问津的 “烫手山芋”,每日产生的仓储滞港费高达 120 万美元,对巴西经济利益造成持续侵蚀。
  更为严峻的是,巴西农户和出口商此前囤积的 500 万吨旧季大豆面临严重霉变风险。这些大豆原本被当作 “定价筹码”,企图操控市场价格获取巨额利润,却未料到最终适得其反,成为压垮市场信任的关键因素。
  回顾 2025 年前三季度数据,巴西农业部数据显示其对华大豆出口成绩显著:对华出口 6964 万吨大豆,占中国进口总量的 80%,9 月单月占比飙升至 93%。这些数据使巴西农户和出口商产生市场主宰的错觉,盲目自信地抬高价格,忽视市场风险与贸易伙伴感受。如今滞港危机爆发,使其幻想破灭,为战略误判付出沉重代价。
  二、三大误判:巴西如何丧失 “黄金饭碗”
  (一)错估 “不可替代性” 陷阱
  巴西在大豆贸易中的系列错误决策,导致其逐渐丧失稳固市场地位。根源在于错估自身在市场中的 “不可替代性”。
  自 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巴西大豆迎来发展机遇,迅速填补美国大豆留下的市场缺口。凭借资源优势和地缘政治有利形势,2025 年巴西大豆对华出口量急剧攀升,市场份额一度逼近 85%。高市场占有率使巴西大豆出口商产生虚幻自信,将短期市场份额优势等同于永久定价权。
  但他们忽视全球大豆贸易市场中一个关键事实:中国在采购策略上对单一供应商依赖度上限严格控制在 70%,这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的关键指标。一旦供应商份额突破红线,中国必然启动 “去单一化” 机制。
  当巴西大豆市场份额突破警戒线后,出口商不仅未意识到风险,反而联手抬价。面对此情况,中国买家迅速行动,48 小时内与阿根廷敲定 130 万吨大豆订单,同时与乌拉圭、俄罗斯等国同步签署大豆供应补充协议。这些举措形成多元化供应格局,打破巴西大豆 “不可替代” 的神话。
  (二)政策短视放大投机泡沫
  对 “不可替代性” 的错估是巴西大豆市场困境根源,而国内政策短视则进一步放大市场投机泡沫,将产业推向更深危机。
  2025 年初,巴西帕拉州和马拉尼昂州出台 12% 出口税政策,初衷或许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本地经济发展,但实施中严重违背市场规律。政策实施后,大豆出口成本每吨增加 40 美元,对利润微薄的大豆贸易造成沉重打击。出口商为维持利润转嫁成本,导致巴西大豆价格竞争力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国际海运费同期大幅上涨 35%,使巴西大豆到岸价格进一步攀升,较阿根廷同类产品高出 80 美元 / 吨,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众多买家转向其他供应商。
  巴西大豆出口商未从政策和市场双重压力中吸取教训,在供应空窗期(新豆 1 月底才能装船)囤积居奇,妄图抬高现货价格获取暴利,使现货价格一度达到 650 美元 / 吨的历史高位。
  然而,中国买家已建立完善抗风险体系,以 “3 个月储备 + 多元化渠道” 为核心应对市场不确定性。中国买家手中大豆储备充足,可在价格波动时释放储备稳定市场供应和价格,且已与多国建立稳定供应渠道。面对巴西大豆价格操纵,中国买家果断减少采购,寻求其他稳定货源,导致巴西大豆出口量急剧下降,大量积压,出口商陷入巨额亏损,投机泡沫破裂。
  (三)忽视供应链 “隐性枷锁”
  除市场地位误判和政策短视外,忽视供应链 “隐性枷锁” 也是巴西大豆产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巴西大豆产业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资本投入。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维多利亚港大豆专用码头,采用先进装卸设备和高效管理模式,将大豆装卸效率提升 40%,缩短装卸时间、降低停留成本、提高物流运输及时性和可靠性。中国投资的米纳斯吉拉斯州铁路网优化交通布局,将大豆从产地到港口的运输时间缩短 30%,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增强巴西大豆国际市场竞争力。
  但巴西大豆出口商将这些优势转化为涨价筹码,却未意识到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离不开中国支持与合作。中国面对不合理涨价迅速激活备用方案,乌拉圭河港在得到中国支持后,30 天内装卸能力提升 50%,通过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高效处理大豆装卸和运输,为中国提供新的稳定供应渠道。俄罗斯远东港口开通 “大豆专列”,将单程运输时间压缩至 15 天,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增强俄罗斯大豆在中国市场竞争力。
  这些备用方案实施瓦解了巴西物流溢价空间,曾经的优势在错误决策下成为双刃剑,加剧产业困境。物流优势丧失使巴西大豆国际市场竞争力大幅下降,出口量持续下滑,市场份额被其他国家瓜分。
  三、中国反制:48 小时构建 “去依赖” 防线

  (一)闪电切换:从 “巴西独大” 到 “全球组网”
  在大豆贸易博弈中,中国展现出强大市场应变能力,48 小时内成功构建 “去依赖” 防线,彰显在全球大豆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阿根廷是此次博弈的最大受益者之一。2025 年 9 月 22 日,阿根廷政府取消大豆出口税,这一政策调整在国际大豆市场引发强烈反响。中国买家迅速捕捉商机,48 小时内与阿根廷锁定 20 船共计 130 万吨大豆订单,阿根廷大豆到岸价比巴西低 30 - 40 美元 / 吨,具有显著价格优势。
  同时,乌拉圭和俄罗斯大豆供应量不断提升,乌拉圭周度供应量提升至 50 万吨,俄罗斯周度供应量提升至 30 万吨,形成 “南美 + 东欧” 双轴供应体系,为中国提供多元化大豆供应选择。
  2025 年 10 月,中国大豆进口格局显著变化,巴西大豆在中国进口份额骤降至 35%,而阿根廷、乌拉圭、俄罗斯合计占比达 55%,创下 2017 年以来非巴西供应占比新高。这充分展示中国短时间内实现大豆供应渠道多元化的能力,表明采购策略深刻转变。
  (二)储备亮剑:6 大基地构筑价格 “稳定器”
  除供应渠道多元化,中国中储粮的大豆储备是稳定市场的重要王牌。中储粮在东北、华北等地布局的 6 个大豆储备加工基地,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成为稳定国内大豆市场价格的 “定海神针”。
  2025 年 10 月、11 月,中储粮启动应急机制,连续投放储备大豆 80 万吨,其中 40 万吨是 2024 年收购的巴西低价豆。中储粮以低于市场价 50 元 / 吨的价格定向供应给饲料企业,有效遏制国内豆粕价格上涨预期,稳定国内大豆市场价格。
  山东某饲料厂负责人表示,储备豆投放后,企业原料库存周期从 25 天延长至 45 天,完全可覆盖巴西停购带来的供应缺口。这体现中储粮储备大豆在稳定市场供应方面的重要作用,展示中国应对国际大豆市场价格波动的强大储备能力,能及时调节市场供应、稳定价格,保障国内大豆市场稳定运行。
  (三)技术破局:饲料配方改写需求结构
  中国还在技术层面寻求突破,推广 “低蛋白日粮” 技术,改写大豆需求结构,降低对进口大豆依赖。
  农业农村部大力推广的 “低蛋白日粮” 技术在大豆贸易博弈中发挥关键作用。该技术依据蛋白质氨基酸营养平衡理论,在不影响动物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前提下,通过添加适宜种类和数量的工业氨基酸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减少豆粕用量。
  全国范围内,生猪、肉鸡饲料中豆粕占比从 21% 降至 13%,意味着每年可减少 1500 万吨大豆需求。新希望、牧原等龙头企业实测数据显示,通过添加酶制剂、发酵蛋白等替代原料,育肥猪料肉比保持 2.6:1 的同时,饲料成本下降 8%。这既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又减少对大豆需求,增强中国在国际大豆市场议价能力。
  “技术去依赖” 策略使中国对大豆需求弹性从 0.6 提升至 1.2,表明中国对大豆价格敏感度更高,巴西抬高价格获取暴利的策略难以奏效。中国通过技术创新改写大豆需求结构,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四、全球贸易启示:从 “零和博弈” 到 “共生逻辑”
  (一)供应链安全的 “三三法则”
  巴西大豆事件揭示国际贸易中重要的 “三三原则”,为各国在全球市场提供指引。
  “三三原则” 要点如下:其一,单一供应商份额不能超过 30%,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防止因供应商问题冲击供应链;其二,前三大供应商合计份额不能超过 70%,确保供应链多元化,即便部分供应商出现状况,其他供应商仍能维持一定供应稳定;其三,储备量要能覆盖 3 个月消费量,充足储备在市场突发情况时可补充供应、稳定价格、保障需求。
  中国在大豆贸易中的应对策略是对 “三三原则” 的完美实践。当 2025 年巴西大豆对华出口份额急剧攀升突破 80% 时,中国触发风险控制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供应链调整软着陆。
  区域备份方面,中国积极与阿根廷、乌拉圭、俄罗斯等国合作增加大豆进口,与阿根廷迅速达成 130 万吨大豆订单,乌拉圭和俄罗斯供应量不断提升,形成 “南美 + 东欧” 双轴供应体系,多元化供应渠道使中国面对巴西大豆价格波动时有更多选择。
  品类替代方面,推广 “低蛋白日粮” 技术降低对豆粕需求,间接减少对大豆依赖,生猪、肉鸡饲料中豆粕占比下降,每年减少 1500 万吨大豆需求,降低对进口大豆依赖程度,增强国际大豆市场话语权。
  技术减需方面,中国加大大豆种植技术研发创新,提高国产大豆产量和质量,推广优良品种、改进种植技术,积极探索大豆替代产品,寻找其他蛋白质来源,降低对大豆依赖。
  (二)大宗商品的 “信任溢价” 法则
  巴西在大豆贸易中的教训揭示标准化农产品贸易中常被忽视的核心规律:“信任” 价值远超单纯价格因素,是更具决定性的竞争力。
  美国大豆曾因中美贸易摩擦关税问题失去中国市场,这本应成为农产品出口国警示,但巴西未吸取教训,重蹈覆辙,因贪婪和短视导致信任崩塌。
  阿根廷在此次大豆贸易格局变动中展现高度合作诚意。2025 年 9 月 22 日,阿根廷政府果断取消大豆出口税,这一决策在国际大豆市场引起强烈反响,48 小时内中国买家与阿根廷敲定 20 船共计 130 万吨大豆合同。这证明 “稳定供应 + 合理利润” 的共生模式比短期投机行为更具生命力和可持续性。
  阿根廷成功源于对市场规律深刻理解和对合作关系珍视。取消出口税降低大豆出口成本,使其价格更具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向中国市场传递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信号,赢得中国市场青睐。
  在全球标准化农产品贸易中,信任是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基石。供应商秉持诚信原则,提供稳定供应和合理价格,才能赢得买家信任和长期合作。一旦失去信任,即便有暂时价格优势或市场份额,也难以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长久立足。巴西教训和阿根廷成功为全球农产品贸易参与者提供生动案例,提醒重视信任价值。
  (三)大国博弈的 “战略纵深” 思维
  中国在大豆贸易博弈中的反制措施展现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独特的 “战术灵活 + 战略定力” 双重优势,是应对外部挑战、掌握全球贸易主动权的关键。
  战术层面,中国展现出强大的供应链敏捷性。面对巴西大豆价格不合理上涨,48 小时内果断切换供应商,与阿根廷达成 130 万吨大豆订单,体现强大资源调配和快速应变能力。72 小时内迅速启动储备投放,通过中储粮储备大豆稳定国内市场价格,保障供应稳定,快速响应机制有效化解危机,避免价格波动对国内相关产业冲击。
  战略层面,中国 “大豆振兴计划” 和全球采购网络构建为大豆贸易构筑坚实 “战略纵深”。“大豆振兴计划” 持续推进 10 年取得显著成效,2025 年中国国产大豆产量达 2300 万吨,提高供应自主性,赢得国际大豆市场更多话语权。同时,中国积极拓展全球采购网络,与 16 个国家建立稳定大豆采购合作关系,多元化采购渠道使中国面对单一供应商价格操纵或供应中断时能从容应对,保障国内市场需求。
  这种 “谋全局而非争一城” 的战略思维使中国在粮食安全保卫战中占据主动。中国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高度出发,通过长期战略规划和布局构建稳定、多元、可持续的大豆供应体系,有效应对外部市场不确定性和风险,为农业产业发展和经济稳定增长提供坚实保障。未来全球贸易竞争中,中国战略思维和实践经验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宝贵借鉴,推动全球贸易向更公平、稳定、可持续方向发展。
  结语:当 “中国需求” 遇见 “全球供应”
  巴西大豆的 “滑铁卢” 本质是旧贸易逻辑崩塌,依靠短期市场优势进行价格操控,难以抗衡供应链多元化的系统性力量。中国应对举措不仅化解短期危机,更向全球传递明确信号:农产品贸易中,没有永恒的 “刚需”,只有持久的 “共赢”。当巴西港口大豆降价抛售时,留给国际市场的启示更为深刻:真正的竞争力蕴含于尊重市场规律的长期主义以及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战略远见中。中国在此次事件中守住粮食安全底线,重塑全球农产品贸易底层逻辑 —— 信任与共赢,才是永恒的 “硬通货”。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2025年9月全国大豆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报告2025/10/24 16:02:29
2025年9月全国大豆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报告2025/10/24 14:02:29
阿根廷大豆关税 “急刹车”:全球豆市震荡背后的供需重构态势剖析2025/9/30 12:00:50
2025年8月全国大豆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报告2025/9/25 20:04:32
2025年8月全国大豆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报告2025/9/25 18:04:32
中国大豆年末采购战:1500万吨缺口下的全球市场博弈2025/8/31 19:25:41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