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 “论斤称” 到 “论个卖”:一枚鸡蛋的价值跃升路径
在传统观念中,鸡蛋被视作按斤计量的平价农产品,其价格波动频繁,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有限。然而,盐亭蛋鸡产业打破常规,成功实现从 “论斤称” 向 “论个卖” 的价值提升,完成从初级农产品到高端消费品的转变。这一转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深入探究。
(一)智能化养殖革新产业模式
走进盐亭县玉龙镇的凤集食品百万蛋鸡养殖场,宛如踏入一座科技感十足的 “鸡蛋工厂”。16 条智能分选线高速运转,每一枚鸡蛋都需历经激光裂纹检测、紫外线消杀、自动贴标等多道工序,以确保产品品质优良。养殖场负责人鲁志强介绍,该养殖场采用全封闭饲养模式,饲料通过自动化管道输送,鸡粪由传送带直接收集处理,真正达成 “饲料不见天,鸡粪不落地”。
此外,养殖场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测蛋鸡的生长环境、健康状况以及产蛋情况,精准调控饲料配方和养殖条件。这种智能化、精细化的养殖方式,不仅提高了蛋鸡的产蛋率和鸡蛋品质,还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和疫病风险,使传统养殖业展现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二)品类创新激发市场溢价能力
智能化养殖是盐亭蛋鸡产业升级的硬件支撑,而品类创新则是打开高端市场的关键因素。凤集食品与科研机构合作,经过多年研发,成功推出 “可生食” 鸡蛋新品类。该鸡蛋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并且通过严格的沙门氏菌控制和全程冷链运输,保障了生食的安全性。
“可生食” 鸡蛋的推出,彻底改变了传统鸡蛋的市场格局。以往,鸡蛋多以散装、低价形式销售,利润空间受限。如今,盐亭的品牌蛋以 1.5 - 2 元 / 个的价格畅销全国,溢价率超 300%。消费者对这种高品质、新体验的鸡蛋认可度较高,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024 年,“黄天鹅” 品牌全国销售额突破 10 亿元,成为高品质鸡蛋市场的领军品牌。
除鲜蛋外,盐亭还围绕鸡蛋开展深加工,开发出即食溏心蛋、液态蛋、蛋粉等 12 个品类,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这些深加工产品不仅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还为盐亭蛋鸡产业创造了新的增长点,构建起 “一枚鸡蛋的全消费场景矩阵”。
二、破解 “卡脖子” 难题:全国首个蛋鸡全产业链闭环的形成智能化
养殖和品类创新是盐亭蛋鸡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全产业链闭环的构建则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在当前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背景下,盐亭率先在全国实现蛋鸡产业从种源到终端的全链条自主可控,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 “盐亭样本”。
(一)种源革命夯实产业基础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对于蛋鸡产业而言,种源更是核心要素。长期以来,我国高端蛋鸡种源严重依赖进口,不仅成本高昂,还面临 “卡脖子” 风险。为打破这一困境,盐亭与全球蛋鸡育种领军企业荷兰汉德柯斯集团合作,共同投资 4200 万元建设国际曾祖代育种项目。
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祖代种鸡 200 万套以上,可满足全国 30% 以上的需求,将彻底改变我国高端蛋鸡种源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基因选育技术,对蛋鸡的产蛋性能、抗病能力、饲料转化率等关键指标进行精准筛选和优化,培育出更优质、高效的蛋鸡品种。与传统品种相比,这些新品系蛋鸡的产蛋周期延长 15 天,料蛋比降至 2.0:1 的国际先进水平,显著提高了养殖效益。
除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外,盐亭还积极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蛋鸡培育基地,开展蛋鸡新品种培育工作。通过不断探索与创新,盐亭成功实现蛋鸡育种 “零” 的突破和祖代种鸡场 “1” 的突破,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种源基础。
(二)全链协同构建抗风险体系
解决种源问题是第一步,要实现蛋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需构建完整、高效的产业链。盐亭围绕蛋鸡养殖,合理布局上下游产业,形成涵盖饲料生产、种鸡繁育、蛋鸡养殖、蛋品加工、冷链物流、终端销售等 9 大环节的产业集群,年产值超 50 亿元。
在上游,盐亭自建年产 30 万吨的无抗饲料厂,通过创新配方,将玉米替代率提高到 40%,不仅降低了饲料成本 12%,还减少了对进口粮食的依赖。同时,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发展生物质能源和有机肥料产业,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游,12 个智能化养殖场分布于盐亭各地,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 “一场一码” 溯源管理。消费者通过扫描鸡蛋上的二维码,即可获取鸡蛋的 “前世今生”,包括鸡苗品种、养殖环境、生产过程、检测报告等信息。严格的质量管控使盐亭鸡蛋的合格率达到 99.2%,成为市场上的 “放心蛋”。
在下游,5 条蛋液、蛋粉深加工线全力运行,年处理鲜蛋 3 万吨,产品广泛应用于烘焙、餐饮、医药等 8 大领域。从一枚鸡蛋延伸出庞大的产业链,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还降低了市场风险。在 2024 年禽流感冲击下,全国蛋鸡产业遭受重创,而盐亭蛋鸡产业凭借完善的产业链,仍保持 8% 的逆势增长,抗风险能力较传统产区提升 40%。
三、科技赋能:传统养殖业与 “数字孪生” 的融合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传统养殖业正经历深刻变革。盐亭蛋鸡产业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引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蛋鸡养殖从 “经验养殖” 向 “精准养殖” 转变,构建全新的智慧养殖生态。
(一)智慧系统重塑生产模式
走进凤集食品的控制中心,仿佛置身于未来世界的指挥中枢。2000 块屏幕整齐排列,实时显示的数据和高清监控画面呈现出养殖场的全貌。在这里,每一只蛋鸡都被赋予独一无二的 “数字身份”,通过安装在鸡舍内的传感器,其采食、饮水、产蛋时间等 37 项关键指标被精准采集,并实时上传至云端数据库。
依托强大的 AI 算法,系统可根据这些数据自动调整饲料配方,实现精准投喂。例如,当检测到某只蛋鸡的产蛋量出现波动时,系统会迅速分析其饮食和健康数据,针对性地调整饲料中的营养成分,确保每只蛋鸡都能获得适宜的营养供给。同时,环境控制系统将鸡舍的温湿度波动严格控制在 ±1℃,氨气浓度始终保持低于 10ppm,为蛋鸡创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这套自主研发的 “大农场智慧养殖系统”,大幅提升了养殖效率,充分发挥了蛋鸡的生产性能。数据显示,单只蛋鸡的年产蛋量高达 320 枚,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 15%,而死淘率则降至 5% 以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种数字化、智能化的养殖模式,使盐亭蛋鸡产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标杆。
(二)绿色循环构建产业生态
在盐亭,养殖废弃物不再是难题,而是转化为宝贵资源。全县共建有 12 座有机肥加工厂,将鸡粪等养殖废弃物转化为优质生物有机肥。每年,20 万吨废弃物经处理后重回大地,滋养农田和果园。
“变废为宝” 的背后,是盐亭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坚持和对循环经济模式的创新探索。通过建立 “养殖 — 肥料 — 种植” 的闭环经济体系,盐亭打通了蛋鸡产业与种植业之间的联系,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的良性循环。据统计,使用有机肥的茶园、果园,产量提升 8%,果实品质显著改善,同时化肥用量减少 30%,有效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如今,在盐亭的田间地头,“优质蛋品 — 绿色种植 — 生态养殖” 的实践随处可见。有机肥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还带动了周边地区有机农业的发展,形成绿色、可持续的产业发展路径。从 “污染源头” 到 “生态助力”,盐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技赋能下的绿色发展内涵,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力。
四、县域经济新引擎:从 “产业集群” 到 “乡村振兴”
在盐亭,蛋鸡产业已不仅是一个产业集群,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通过全产业链的构建和创新发展,盐亭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走出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一)全链增值促进乡村发展
蛋鸡产业的发展为盐亭乡村带来显著收益。全县 5 万农户通过 “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家庭农场” 的产业模式,深度参与蛋鸡产业链,实现年户均增收 2.8 万元。这种模式使农户共享产业发展成果,增强了市场抗风险能力。玉龙镇养殖户李明表示:“以前自己养鸡,销路和价格不稳定,收入微薄。现在加入合作社,依托凤集食品这样的大公司,饲料、技术、销售都有保障,收入大幅增加。”
除农户外,村集体经济也因蛋鸡产业实现发展。20 个村集体通过入股养殖场、有机肥厂等方式,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 50 万元。其中,文通镇星致村入股 “强县公司”,参与蛋鸡养殖和产品加工,不到一年便获得近 10 万元分红。村支书李洪表示:“蛋鸡产业激活了村集体经济,有了资金就能为村民办实事,修路、建文化广场,村民生活更有盼头。”
蛋鸡产业还吸引人才回流。凤集食品的智能化养殖场中,300 余名返乡青年成为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其中 90 后技术人员占比达 45%。他们带来新思想、新技术,为乡村发展注入科技活力。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的 90 后技术员小张放弃城市高薪工作,回乡投身蛋鸡养殖,他表示:“这里发展空间广阔,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家乡建设,很有意义。”
(二)国家标准重塑产业格局
在蛋鸡产业领域,盐亭正从 “追随者” 转变为 “引领者”。凭借完整的全产业链优势和卓越的产品品质,盐亭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主导起草《可生食鸡蛋生产规范》国家标准。这一标准的出台,提升了 “四川蛋鸡” 的品牌形象,使盐亭成为高品质鸡蛋的代表。
为确保产品质量,盐亭建成西南地区首个蛋品检测中心,检测能力覆盖 52 项指标,从营养成分到微生物、重金属含量,每一枚鸡蛋都需在此接受严格检测。凭借专业检测能力,盐亭蛋品检测中心为全国 30% 的蛋企提供质检服务,成为行业质量把控的关键环节。
这些软实力的提升,使盐亭在全国蛋鸡产业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从传统养殖大县到产业标准制定者,盐亭以实力重塑产业格局,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盐亭蛋鸡产业有望继续引领行业发展,创造更多辉煌。
五、未来展望:从 “县域样板” 到 “全国标杆”
盐亭蛋鸡产业的发展历程,是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从一枚鸡蛋起步,盐亭成功构建年产值超 50 亿元的产业集群,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如今,盐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朝着 “蛋鸡全产业链全国第一县” 的目标迈进。
未来,盐亭将继续发挥在种源、技术、产业配套等方面的优势,打造集 “种业研发 + 智慧养殖 + 文旅体验” 于一体的三产融合示范区。游客可走进智能化养殖场,感受科技与农业的融合;参与蛋品加工体验活动,亲手制作蛋制品;品尝用新鲜鸡蛋烹制的特色美食,体验乡村生活。通过发展文旅产业,盐亭将进一步提升蛋鸡产业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产业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对于消费者而言,盐亭蛋鸡产业的发展意味着更多选择和更高品质。未来,盐亭将加大蛋品研发投入,推出更多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产品。无论是追求健康的生食鸡蛋,还是方便快捷的即食蛋品,盐亭都将以严格的质量管控和创新的研发能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美味、营养的蛋品。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盐亭蛋鸡产业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在农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盐亭通过构建全产业链闭环,实现从种源到终端的自主可控,有效提升产业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同时,积极引入科技力量,推动传统养殖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这种 “全产业链突围” 模式,为其他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盐亭蛋鸡产业以其独特优势和强大动力,书写辉煌篇章。从 “县域样板” 到 “全国标杆”,盐亭的 “金蛋” 故事,不仅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范例。期待盐亭在未来发展中创造更多奇迹,为中国农业发展贡献 “盐亭智慧” 和 “盐亭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