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跨国联姻:与三大巨头构建全球养猪新生态
(一)牧原股份:全球 Top1 与 Top3 的产能核聚变
2025 年 8 月,一场对全球养猪业产生深远影响的战略合作在泰国曼谷达成,合作主体为全球养猪行业的领军企业牧原股份与正大集团。彼时,牧原股份凭借 343 万头能繁母猪的规模稳居全球首位,正大集团则以 111.5 万头存栏量位列全球第三。两大巨头的合作,迅速组建起一个拥有 454.5 万头能繁母猪的超级产能矩阵,在行业内引发强烈反响,开创了头部猪企深度合作的先河。
此次合作是全方位、深层次的资源与技术融合。在技术共享方面,牧原股份的楼房养猪技术优势显著。多层立体养殖模式极大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土地利用率提高了 60%,在有限的土地上可容纳更多猪只,有效降低了单位养殖成本;其自主研发的 4 层空气过滤系统,为猪群健康提供了可靠保障,能有效阻隔非洲猪瘟等疫病传播,确保猪只健康生长。正大集团凭借在全球市场长期积累的丰富渠道资源与先进养殖管理经验,为合作注入了强大的市场开拓与运营动力。
双方还达成在河南、泰国试点建设跨境育种基地的共识,共同致力于将 PSY 提升至 30 头以上的国际领先水平。若目标达成,每头母猪每年将多产出数头断奶仔猪,繁殖效率大幅提高,不仅能为双方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将为全球养猪业产能提升树立新标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驱动力。
(二)中粮集团:打通全球饲料供应链动脉
9 月 11 日,正大与中粮国际的合作在全球农产品贸易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全新阶段。中粮集团作为全球布局、全产业链运营的国际大粮商,其贸易物流网络覆盖全球主产区和主销区,拥有 140 多个物流节点,全球加工能力超 1.2 亿吨,中转能力超 7400 万吨,农产品全球年经营总量达 1.7 亿吨,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
正大集团在东南亚拥有 300 万吨饲料产能,已深度融入当地市场。双方迅速构建起 “美洲原料采购 - 中国智能加工 - 东南亚分销” 的闭环供应链。在大豆采购方面,中粮集团利用其在美洲的广泛采购渠道,能够以更优惠的价格获取优质大豆,这些大豆运往中国经智能加工后,通过正大集团在东南亚成熟的销售网络快速分销到终端市场。整个流程的优化预计能为正大东南亚饲料产能带来 8%-12% 的成本优化,有效抵御国际粮价波动风险,极大增强了正大在东南亚饲料市场的竞争力,为其后续市场拓展和业务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扬翔股份:AI 养猪技术出海首秀
9 月 15 日,正大集团资深董事长谢国民亲自带队考察影子科技,并与扬翔集团达成智能农业技术全球布局协议,这一举措拉开了 AI 养猪技术出海的序幕,成为行业技术革新的重要里程碑。扬翔集团与深圳数影科技联手打造的 FPF 智能养猪整体解决方案是这场技术变革的核心。该方案借助 AI 猪只健康监测、精准饲喂算法等前沿技术,构建起一个真实且实时可控的云端猪场,实现了养猪智能化、高效化。
正大与扬翔携手联合开发 FPF 云端猪场系统,并将其输出至东南亚。首期在越南建设 5 个示范场,部署 3000 + 智能摄像头与物联网传感器,实现对猪场全方位实时监测。猪只的生长状况、健康指标等能被实时掌握,一旦出现健康问题,系统 10 分钟内即可预警,兽医可远程诊断并进行高效救治;精准饲喂算法根据猪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精准投喂饲料,避免饲料浪费,预计可将饲料利用率提升 15%。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能使养殖效率提升 20%、人工成本降低 35%,还为解决东南亚 1.2 亿头生猪缺口提供了可行方案,推动当地养猪业向智能化、高效化迈进。
二、产能爆破:百万头项目重塑中国养殖地图
(一)西南重镇:重庆綦江 40 亿全产业链落地
在西南地区,重庆綦江正大集团 100 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项目总投资约 40 亿元,是正大集团在中国产能布局的关键项目。该项目采用 “立体式楼房养殖 + 粪污能源化利用” 模式,具有较高的土地利用效率和环保效益。楼房养殖模式使单场土地利用率提升 60%,有效缓解土地资源紧张问题;配套建设的沼气发电厂将猪场粪污转化为清洁能源,可满足 30% 场区用电,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对外部能源的依赖。项目规划涵盖 6000 头核心种猪场、50 万吨饲料厂和年屠宰 100 万头的深加工基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一期工程预计 2026 年投产,届时将形成年出栏优质生猪 120 万头、产值超 30 亿元的产业集群。这不仅将推动当地生猪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还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据估算,项目投产后将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过 1000 人,拉动上下游产业增收超过 50 亿元,为綦江打造百亿级生猪产业集群奠定基础,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中部崛起:湘鄂赣集群化布局
崇阳项目:崇阳与正大集团合作打造的 100 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成果显著。2024 年生猪出栏量已达 90 万头,距离百万目标近在咫尺,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正在建设的年屠宰 100 万头的食品加工厂引入德国智能化屠宰线,代表当今世界先进的屠宰技术水平。从生猪进厂到分割包装完成,全流程自动化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肉品质量安全。预计 2025 年肉类加工产能达 15 万吨,优质猪肉产品将借助正大集团完善的销售网络走向全国各地,提升崇阳生猪产业附加值,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都昌项目:都昌项目进展顺利。一期工程建设 1 座种猪场、2 座育肥场,配套 40 万吨饲料厂,采用 “公司 + 农户” 的创新模式。公司为农户提供仔猪、饲料、养殖技术指导及销售渠道等全方位支持,农户按公司标准进行养殖。这种模式带动了当地就业,促进了农业经济多元化发展。预计 2027 年,都昌项目将形成百万头出栏规模,成为江西生猪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三)国际化跳板:东南亚市场破局
正大集团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东南亚成为其重要战略布局区域。依托国内百万头项目积累的智能化经验,正大集团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输出到东南亚。
正大集团同步推进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产能落地,计划 2026 年前在东盟建成 3 个百万头级养殖基地。东南亚地区猪肉消费市场庞大,但养猪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存在较大产能缺口。正大集团的进入为当地市场带来发展机遇。
利用当地 20%-30% 的猪肉价格溢价空间,正大集团通过跨境冷链将高端无抗猪肉反哺中国市场。这一过程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形成 “国内产能筑基 + 海外市场溢价” 的双循环模式,为正大集团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也为全球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模式。
三、食安革命:从养殖到餐桌的无抗全链升级
(一)“无抗餐桌计划” 正式启动
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背景下,抗生素残留问题引发消费者高度关注,“无抗” 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方向。8 月 20 日,正大集团在北京正大中心举行 “无抗餐桌计划暨 2025 无抗产品发布会及推介会”,发布会吸引了餐饮企业、零售渠道、学界专家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代表参加,共同见证正大集团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举措。
发布会上,正大集团宣布 2025 年将实现核心产品 100% 无抗化,展现了其推动食品安全变革的坚定决心和实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正大集团在养殖环节进行全面升级。智能化养殖场配备 24 小时健康监测系统和高效空气过滤系统,实时监测畜禽健康状况,营造健康养殖环境;在饲料配方上创新,用益生菌替代抗生素,调节畜禽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
经过严格管控和创新,正大集团首批推出涵盖无抗猪肉、鸡蛋、鸡肉等在内的 20 + 单品,均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无抗认证,并在包装上标注 “无抗认证” 标识。目前,这些无抗产品已入驻米村拌饭、物美超市等知名餐饮和零售渠道,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肉蛋类食材。
(二)深加工产品矩阵爆发
区域化爆款:在深加工食品领域,正大集团实施区域化爆款策略,根据各地消费者口味需求制定 “一省一策”。在河南洛阳推出压方耳脆、黑椒猪柳等豫味单品,展现河南饮食特色;在四川针对当地饮食习惯推出麻辣、番茄口味午餐肉;在黑龙江,雪莲鸡肉丸成为当地爆款,融合东北特色食材与鲜嫩鸡肉。
场景化覆盖:正大集团针对不同消费场景推出多样化深加工食品。爆浆芝士鸡排满足西餐爱好者需求,可作为家庭聚餐主菜或休闲小吃;卤香翅根是佐餐佳品,深受消费者喜爱。2025 年正大集团深加工产品营收目标突破 50 亿元,占食品板块的 30%,区域化、场景化爆款产品成为其拓展市场的有力工具。
(三)技术支撑与成本平衡
为确保无抗产品质量安全,正大集团建立严格的三级检测体系。在养殖端,养殖场进行自检;委托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定期抽检;积极配合政府部门抽检,保障产品药残指标 100% 合格。
在成本控制方面,正大集团发挥规模化采购优势,与全球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集中采购饲料原料,降低采购成本 12%;大力应用智能设备,实现养殖、加工自动化、智能化作业,降低人工成本 20%。通过一系列措施,将无抗产品价格控制在普通产品的 1.2 - 1.5 倍,兼顾产品品质与性价比,满足消费者需求。
四、战略意图:从规模扩张到生态构建
(一)破解行业内卷的三维破局
在生猪养殖行业微利竞争的环境下,正大集团实施独特的三维破局战略,开拓出全新发展路径。
在上游种猪育种环节,针对中国长期面临的 “卡脖子” 难题,正大集团与牧原、扬翔等行业巨头合作,建立联合研发实验室,投入大量资源开展种猪育种技术研究。运用基因编辑技术筛选优质种猪基因,培育繁殖性能更优、抗病能力更强的种猪品种。目标在 3 年内将 PSY 从行业平均的 24 头提升至 28 头,实现断奶仔猪成本下降 15%,增强种猪市场竞争力,为下游养殖提供优质种源。
中游百万头项目是正大集团产能扩张与成本控制的关键举措。采用 “饲料 - 养殖 - 屠宰” 一体化集群化发展模式,在饲料生产上精准调配配方、降低成本;引入智能化养殖设备,实现精准监控与管理;在屠宰环节采用先进自动化设备,提高效率、降低损耗。通过一系列措施,将单头生猪全链成本控制在 12 元 / 公斤以下,较行业平均水平低 15%,提升市场竞争力。
下游食品深加工与无抗产品推广是正大集团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提高,正大集团推进 “无抗餐桌计划”,全链条把控无抗产品质量;大力发展深加工业务,推出高附加值产品。通过无抗产品与深加工矩阵协同发展,预计 2026 年食品业务毛利率可达 25%,实现全产业链价值提升。
(二)全球化布局的底层逻辑
正大集团的全球化布局是基于对全球市场的深入洞察做出的战略决策,具有清晰的底层逻辑。
RCEP 的生效为正大集团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RCEP 涵盖 15 个国家,区域内市场潜力巨大,且 90% 以上货物贸易最终实现零关税,有利于正大集团开展跨境业务。
在生猪养殖领域,正大集团凭借在中国百万头项目积累的经验和产能优势,向东南亚市场输出先进养殖技术与管理模式。东南亚地区猪肉消费市场大,但养猪业发展滞后,存在 4500 万头生猪缺口。正大集团在越南、印尼等国投资建设现代化养猪场,引入智能化设备和先进管理体系,提高当地生猪养殖效率和质量,填补供应缺口。
同时,正大集团利用 RCEP 零关税政策,将东南亚优质农产品引入中国市场,丰富国内食品产品线。通过 “技术出海 + 原料进口” 的跨境协同模式,实现资源全球优化配置,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正大集团计划 2026 年将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 20%,向全球化食品巨头目标迈进。
(三)行业变革的生态价值
正大集团的战略举措对生猪养殖和食品行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生态价值,推动行业向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无抗标准” 的推行是正大集团引领行业品质升级的关键。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提高,无抗产品成为市场主流需求。正大集团凭借技术实力和质量管控体系率先推出无抗产品并制定严格标准,从饲料选择到产品检测全环节把关,确保无抗生素残留。这一举措满足了消费者需求,树立了行业品质标杆,推动行业品质升级。在其引领下,越来越多企业重视无抗养殖,预计将促使国内 10% 的中小猪场因无法达标而淘汰,助力行业集中度从 30% 提升至 40%,优化行业竞争格局,提高行业整体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正大集团联合牧原、中粮等行业巨头构建的养殖 - 饲料 - 加工联盟是应对行业周期波动风险的创新模式。过去生猪养殖行业受市场供需、疫病等因素影响,价格波动频繁,企业经营风险大。为抵御风险,正大集团携手领军企业整合资源,建立合作联盟。在养殖环节共享资源和技术;在饲料供应上联合采购降低成本、保障供应;在加工环节共同研发新产品、拓展市场渠道。通过联盟模式,企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增强行业抵御风险能力,面对市场不确定性能协同应对,稳定市场价格,保障行业稳定发展,打造 “生态圈竞争” 新范式,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结语:正大模式启示录
站在 2025 年的节点回顾,正大集团的战略举措构建了全新的行业发展蓝图。其以 “全球资源配置 + 本土化创新” 为核心战略,突破传统思维,打造横跨国内外、贯通上下游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在养猪业面临成本竞争困境时,正大集团通过跨国联姻整合全球资源,突破技术瓶颈,推动种猪育种创新;以百万头项目为基础扩大产能、优化成本,夯实产业基础;借助无抗战略抢占食品安全高地,引领行业品质升级,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正大集团的发展路径不仅是自身成功范例,更为中国食品行业出海提供了 “技术输出 + 品牌溢价 + 生态协同” 三维模型。在全球粮食安全与消费升级背景下,正大集团精准布局,重新定义农牧业竞争维度,从单一业务向开放创新的行业平台转型,为餐饮食材供应商、冻品经销商及整个养殖行业指明发展方向,推动行业向生态圈竞争的新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