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 21 家上市猪企 2025 年 9 月销售数据的深入分析,行业呈现出复杂的发展态势。表面上,全行业生猪销量环比下降 5.59%,但深入研究发现,这一下降趋势主要受行业龙头牧原股份出栏策略调整的影响。本文将基于详实数据,深入探讨此次销量变化背后的市场逻辑与行业发展趋势。
一、9 月销量分化显著:牧原出栏调整主导行业数据变化
统计数据显示,2025 年 9 月,21 家上市猪企合计销售生猪 1476.21 万头,环比下降 5.59%。然而,若剔除牧原股份的数据,行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
牧原股份 9 月商品猪销量环比大幅下降 20.4%,创近 12 个月新低;其余 20 家上市猪企 9 月生猪销量不仅未下降,反而实现了 6.41% 的环比增长。
这表明,行业整体销量下滑并非市场需求不足所致,而是龙头企业主动调整出栏节奏的结果。结合 9 月生猪价格跌破 13 元 / 公斤,创下 2025 年新低的市场环境,这种分化态势更值得关注。不同企业在市场判断和经营策略上的差异,导致了出栏行为的显著分化。
二、牧原市场地位突出:对行业数据具有决定性影响
从长期数据来看,牧原股份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十分显著。2025 年 1-9 月,21 家上市猪企累计销售生猪 1.35 亿头,其中牧原股份的市场份额达 42.35%,即每销售 10 头生猪,就有超过 4 头来自牧原。
观察各月市场份额变化(详见文中图表),除 9 月略有下降外,前 8 个月牧原的市场份额均保持在 40% 以上。这意味着,牧原股份的出栏决策直接影响着行业整体销售数据的走向。值得注意的是,尽管 9 月出栏量下降,牧原股份前 9 个月累计营收仍突破 1000 亿元,同比增长 13.55%。这种 “控量稳收” 的经营策略,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调整,而非因市场压力被动作出的选择。
三、月度销量规律重构:牧原出栏调整改变行业季节性特征
进一步分析全年月度销量数据,可以发现显著变化:
行业整体:4 月因节后集中出栏达到销量峰值,7 月受夏季消费淡季影响销量最低,9 月销量排名倒数第二;剔除牧原后:4 月依然保持销量第一,但 9 月销量跃居第二,销量最低的月份变为 8 月。
这一变化表明,牧原股份 9 月的出栏控制行为,显著改变了行业传统的季节性销售规律。根据卓创资讯预测,9-12 月为生猪供应增加期,其余 20 家企业选择在 9 月增加出栏量,可能是为了在四季度供应过剩前抢占市场先机;而牧原股份的反向操作,则可能是基于对 10-11 月供需关系达到顶峰的预判,通过提前收缩产能等待市场行情反转。
四、战略决策分析:牧原出栏调整的深层逻辑
结合当前行业形势,牧原股份的出栏量调整策略,可能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
规避价格下行风险:9 月仔猪价格跌破 100 元 / 头,二次育肥养殖模式下每头亏损超过 200 元。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减少出栏量有助于降低经营风险;布局市场反弹机遇:行业普遍预期生猪价格将在四季度初触底回升。牧原股份通过当前的产能控制,为后续市场回暖储备产能。
其他企业的逆势增加出栏行为,或是受资金压力影响的被动选择,或是对市场前景较为乐观的主动决策。但从牧原股份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 330.5 万头、调整仔猪销售目标等动作来看,行业龙头已开始为下一轮市场周期进行战略布局。
结语
当前生猪养殖行业呈现出 “龙头引领、企业分化” 的竞争格局。牧原股份凭借 42% 的市场份额,在行业中拥有重要话语权,其每一次出栏策略调整,都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行业龙头的经营动向,深入分析市场数据变化,以准确把握市场走势。欢迎各位读者在评论区分享对牧原 9 月出栏策略调整的看法,以及对四季度生猪价格走势的预测,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
(数据来源:上市猪企公开公告;市场行情参考新浪财经、猪 e 网、搜狐网等媒体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