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三季报业绩逆势稳健增长:猪业盈利为核心支撑,鸡业扭亏成稳定力量
2025 年 11 月 4 日,温氏股份(300498.SZ)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在上市十周年交流会上,公司透露,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 54 亿元。其中,猪业盈利约 65 亿元,成为核心盈利支柱;鸡业上半年虽亏损 7 亿元,但三季度随着鸡价回升实现盈利 5 亿元;水禽业务基本保持盈亏平衡,有效对冲了猪业的周期性波动。
深入分析产量与成本数据,亮点突出:
生猪销售达 2767 万头(含仔猪 268 万头),肉猪养殖综合成本降至 6.2 元 / 斤,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肉鸡销售 9.45 亿只,鲜品占比 17%,熟食销售超 1100 万只,毛鸡出栏成本 5.8 元 / 斤。自 8 月后鸡价回升,禽业盈利弹性逐步释放。
机构重点关注:猪苗外销成为新的增长点,四季度优质仔猪订单达 200 万头。仔猪业务独立运营后,目标是贡献 5%-10% 的生猪营收。
二、鸡猪双主业深化发展:从 “规模养殖” 向 “价值养殖” 转型升级
温氏坚定实施 “鸡猪双轮驱动” 战略,两大主业正从单纯的成本竞争向构建技术与品牌双重壁垒转变:
(一)猪业:种猪培育与仔猪外销协同发展,打造 “五高” 核心竞争力
种猪战略:专注于 “高繁殖、高健康、高品质、高韧性、高抗力” 种猪的培育。目前,蓝耳病净化覆盖率已达 100%,目标是将 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提升至 32 头,较行业平均的 26 头提高 23%。
仔猪业务:自 2024 年起独立外销,凭借 260 元 / 头的成本优势(行业平均 300 元 / 头),计划在 3 年内将仔猪销售占比提升至 10%,使其成为稳定的利润来源。
黑猪布局:制定 “打造中国第一黑猪品牌” 战略,未来目标是使黑猪出栏占比达到 5%,瞄准高端市场获取溢价(黑猪肉售价比白猪高 30%)。
(二)鸡业:从 “销售毛鸡” 向 “销售食材” 转变,通过鲜熟深加工实现突破
鲜销转型:肉鸡鲜品销售占比 17%,远超行业平均的 10%。通过 “集中屠宰 + 冷链配送” 模式,将毛鸡到鲜品的溢价空间提升至 20%。
深加工突破:熟食业务占比 1.2%,目标是在 3 年内提升至 5%。盐焗鸡、白切鸡等预制菜已进入盒马、山姆等销售渠道,2025 年第三季度熟食营收同比增长 45%。
白羽鸡补短板:5000 万羽一体化项目已成功运营,凭借 “公司 + 农户” 模式可快速复制。目标是 3 年内在广东、广西形成 2 亿羽产能。
三、首次出海进军东南亚:中华土鸡引领,三大优势开拓千亿市场
温氏首次明确 “出海” 战略路线图,依托动保、农牧装备等业务的海外渠道,优先推动肉鸡业务进入东南亚市场。目前已收到马来西亚、印尼企业的合作邀约,其核心优势在于以下三点:
(一)品种适配:中华土鸡精准满足东南亚市场需求
东南亚地区华人占比较高,对黄羽鸡肉质鲜嫩、皮薄骨细的偏好明显。温氏的 “天露黑鸡”“三黄鸡” 等品系在广东、福建市场已验证其溢价能力(较白羽鸡贵 15%),非常适合当地的海南鸡饭、沙嗲鸡肉等经典菜肴。
与东南亚本土品种相比,温氏土鸡料肉比为 2.8:1(本土为 3.2:1),上市率 95%(本土 85%),成本优势达 10%-15%。
(二)模式复制:从 “养殖 + 动保” 向全产业链输出拓展
依托国内成熟的 “公司 + 农户” 模式,温氏计划在越南试点 “合作养殖 + 技术授权”,输出疫苗、饲料配方(豆粕替代技术可降低成本 8%)及疫病防控体系(如非瘟净化经验)。
首批项目拟采用 “轻资产技术输出” 模式,为当地企业提供种鸡供应、养殖培训服务。待政策与市场条件成熟后,推进自建屠宰场(预计 2026 年建成首座 5000 万羽产能基地)。
(三)区域红利:东南亚禽肉市场缺口巨大
东南亚年人均禽肉消费 35 公斤,低于全球平均的 42 公斤。越南、印尼等国的自给率不足 90%,2025 年进口缺口达 120 万吨。温氏目标是 3 年内占据越南 5% 的肉鸡市场(约 6 万吨)。
借助 RCEP 零关税政策,鲜品鸡肉从广西防城港出海,72 小时内可达胡志明市,物流成本较欧美市场低 30%。
四、机构重点关注三大焦点问题:成本、产能与国际化进程
在 40 家机构的调研中,银华基金、易方达等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猪业成本能否持续降低:温氏回应称,通过优化饲料配方(玉米替代比例提升至 30%)、普及智能设备(AI 巡检覆盖 80% 猪场),目标是在 2026 年将肉猪成本降至 6 元 / 斤以下。
出海资金投入规模:初期以技术输出为主,2025 年海外资本开支控制在 10 亿元以内,占总开支的 15%,风险可控。
鸡猪周期如何有效对冲:2025 年第四季度猪业可能出现阶段性亏损,但鸡业预计盈利 10 亿元,双主业形成 “猪亏鸡补、鸡稳猪增” 的天然对冲机制。
五、未来战略规划:从 “中国龙头” 迈向 “亚洲农牧集团”
温氏的 “高质量增长” 战略路径清晰:
短期(1-2 年):聚焦东南亚肉鸡市场,落实越南首单合作项目,同时推进白羽鸡的全球布局。
中期(3-5 年):实现仔猪外销规模达 3000 万头,黑猪出栏占比达到 5%,禽肉深加工率提升至 40%。
长期(5 年以上):构建 “养殖 - 屠宰 - 食品” 全产业链闭环,目标是使海外业务营收占比突破 20%,跻身亚洲前三畜禽企业行列。
风险提示:海外政策变动、禽流感疫情、本地化运营不及预期等因素可能对公司发展产生影响。
结语:双主业稳固发展基础,出海开启新增长篇章温氏股份的投资者交流会,既是对十年上市历程的全面总结,更是开启新发展征程的重要起点。在猪周期进入调整阶段,鸡业转型与出海战略成为公司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凭借中华土鸡打开东南亚市场大门,以双主业的稳定性抵御行业周期波动,这家养殖行业巨头正从 “周期跟随者” 逐步转变为 “价值创造者”。对于投资者而言,其长期价值在于在农牧行业的不确定性中,构建了一条清晰且可复制的增长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