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全国鸡蛋价格速报:稳中偏弱,区域分化显著
(一)全国均价微跌,淡季特征凸显
鸡蛋作为重要的民生食品,其价格波动一直备受消费者与养殖户关注。根据 2025 年 11 月 4 日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数据,全国鸡蛋均价为 7.16 元 / 公斤(约 3.58 元 / 斤),较前一日微降 0.04 元 / 公斤。自 10 月下旬起,鸡蛋价格持续呈现震荡偏弱走势,充分显示出鸡蛋市场淡季特征愈发明显。
在主产区方面,山东均价为 5.57 元 / 公斤,与前一日持平,价格表现相对稳定;河北均价 5.38 元 / 公斤,较前一日下跌 1.47%,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广东均价 6.73 元 / 公斤,同样保持持平状态,价格维持在相对高位。主销区中,北京均价 5.90 元 / 公斤,价格稳定;上海均价 6.12 元 / 公斤,较前一日上涨 0.33%,呈小幅度上涨态势。由此可见,当前鸡蛋市场呈现出 “北方稳中有跌、南方局部小涨” 的区域分化格局,各地区市场供需状况与价格走势存在显著差异。
(二)南北价差拉大至 1.2 元 / 斤,产区库存压力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南北鸡蛋价格差距正逐步拉大。北方主产省如河南、河北等地,鸡蛋出场价低至 2.7 - 2.8 元 / 斤,部分散户库存高达 5 天以上,远超 3 天的安全库存线,这表明产区库存压力正逐渐显现。而在广东、广西等南方销区,受活禽消费惯性影响,鸡蛋价格维持在 3.8 - 4.0 元 / 斤,南北价差扩大至 1.2 元 / 斤,达到近两个月以来的新高。
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当前全国鸡蛋冷库库存环比增加 8%,进一步反映出市场供应情况。在华北、华东地区,贸易商普遍采取谨慎补货策略,对短期行情信心不足,这种谨慎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鸡蛋价格走势。
二、三大核心因素主导当前蛋价走势
鸡蛋价格波动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在 2025 年 11 月这一时期,供给端、需求端和成本端的变化成为影响鸡蛋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
(一)供给端:产蛋淡季与产能过剩的双重博弈
随着季节变化,鸡蛋市场供给端正发生微妙改变。北方地区气温已跌破 10℃,山东、河北等地蛋鸡产蛋率受到显著影响,降至 85%,而正常水平应为 90% 左右。这导致月均供应量环比减少 3%-5%,看似供应有所收缩。然而,南方地区如广东、江苏等地仍处于产蛋平稳期,蛋鸡产蛋稳定,使得全国总供应收缩幅度有限。这种南北差异使得供应端变化较为复杂。
此外,产存栏处于高位对蛋价形成压制。回顾 2024 年,养殖户补栏 12.5 亿只蛋鸡,目前这些蛋鸡仍处于产蛋高峰期,持续为市场提供大量鸡蛋。且 450 日龄以上老鸡占比达 20%,而正常比例应为 15%。这意味着老鸡数量偏多,即使进入淡季,日均商品蛋供应量仍超过 1.6 万吨,远超 1.5 万吨的日均消费量。如此庞大的供应给市场带来较大压力,限制了蛋价上涨动力。
(二)需求端:消费回暖乏力,替代品分流明显
在需求端,虽然秋冬季节家庭烹饪需求有所上升,商超鸡蛋销量周环比增长 5%,但鸡蛋在蛋白消费市场的地位受到挑战。当前猪肉价格维持在 25 元 / 公斤,水产价格相对较低,这些替代品使消费者在选择蛋白来源时有更多选择,鸡蛋在蛋白消费中的占比回落至 35%,而去年同期为 40%。
贸易环节囤货情况也体现出需求端的谨慎态度。往年同期,批发市场日均备货量可达 2000 吨,而当前降至 1500 吨。经销商因担忧 “囤货砸手”,面对市场不确定性,采取 “随销随采” 策略。主要原因在于 80 万吨冻品库存高企,市场鸡蛋供应充足,经销商不敢轻易增加库存。
(三)成本端:饲料价格 “一涨一稳” 筑牢底部
成本端变化同样影响鸡蛋价格走势。玉米均价为 2325 元 / 吨,较上周下跌 1%;豆粕价格为 3057 元 / 吨,周涨幅 0.8%。这种一涨一稳的态势使单斤鸡蛋饲料成本维持在 2.9 - 3.0 元,较 9 月上涨 0.1 元。对于养殖户而言,成本变化直接关系到利润。华北地区养殖户表示:“按 3.5 元 / 斤出售,每斤仅赚 0.5 元,若低于 3 元则直接亏损。” 成本成为蛋价的底部支撑,若蛋价过低,养殖户利润将被压缩甚至亏损,可能导致养殖规模减少,进而影响未来鸡蛋供应。
三、后市展望:短期震荡筑底,中期关注两大转机
(一)短期(11 月中旬前):窄幅震荡,底部或现 3.4 元 / 斤
从未来市场走势看,鸡蛋市场充满不确定性。银河期货分析指出,当前市场处于 “供给季节性收缩 + 需求温和回暖” 的弱平衡期,若无突发利好因素,蛋价将在 3.5 - 3.7 元 / 斤区间窄幅震荡。在该区间内,蛋价受供需两端力量制约,难以出现大幅波动。
但需警惕华北地区集中淘鸡可能引发的短期抛售压力。华北地区作为重要鸡蛋产区,其市场行为对整体市场影响较大。若库存突破 6 天,价格可能下探至 3.4 元 / 斤。这是市场供需关系的自我调节机制,库存过高将引发价格下跌。
(二)中期(11 月下旬 - 12 月):两大变量或提振行情
南方腌腊需求启动:四川、湖南等地 12 月初进入腊肉制作旺季,预计将带动鲜蛋需求增长 10%,华东、华中等地价格或率先反弹至 3.8 元 / 斤。每年这一季节,南方地区制作腊肉的传统会大量消耗鸡蛋,为鸡蛋市场带来新的需求增长点,有望推动价格反弹。
产能去化加速信号:若 450 日龄以上老鸡周淘汰量超过 800 万只(当前为 600 万只),在产存栏降至 12 亿只以下,春节前价格中枢有望上移至 3.8 - 4.0 元 / 斤。产能去化是影响鸡蛋价格的重要因素,老鸡淘汰量增加、在产存栏减少将使市场鸡蛋供应量相应减少,从而推动价格上涨,实现市场的自我优化。
四、从业者应对策略:精准施策降低风险
面对复杂多变的鸡蛋市场,不同从业者需采取针对性策略,以降低风险、把握机遇。无论是养殖户、贸易商还是消费者,均需依据市场变化做出合理决策。
(一)养殖户:以 “日龄 + 库存” 双维度决策
老鸡管理:对于养殖户而言,鸡群管理至关重要。500 日龄以上、产蛋率<70% 的鸡群产蛋效率明显下降。当前淘汰鸡价格为 4.0 元 / 斤,成本线为 3.8 元 / 斤,养殖户应果断将此类老鸡出栏,以减少饲料消耗,降低亏损。而 400 日龄以下的优质鸡产蛋潜力较大,可继续养殖,等待 12 月鸡蛋销售旺季,获取更高收益。
库存控制:库存管理也是养殖户关注重点。北方产区库存超 5 天的养殖户应尽快出货,可通过电商平台直供商超,减少中间环节损耗,加快鸡蛋流通。南方产区养殖户维持 3 天安全库存即可,既能保障市场供应,又可避免库存过多带来的压力。
(二)贸易商:把握区域价差与结构机会
跨区调运:贸易商可利用区域价差获取利润。目前,河北、河南等地鸡蛋价格较低,每斤 2.7 元,而广东、浙江等地价格较高,达 3.8 元。贸易商可将河北、河南低价鸡蛋运往广东、浙江,单斤毛利可达 1 元。但在运输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冷链运输成本,将其控制在 0.15 元 / 斤以内,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大小码分销:贸易商还可根据鸡蛋大小码进行分销。当前,小码蛋(45 - 50 克 / 枚)批发价为 3.3 元 / 斤,大码蛋(55 克以上)为 3.7 元 / 斤。针对学校、食堂等需求量大的客户,可主推大码蛋;对于电商渠道,因消费者更注重包装和性价比,可侧重小码蛋促销,通过优惠活动吸引消费者购买。
(三)消费者:关注两大低价窗口期
上午 10 点前采购:消费者若想购买物美价廉的鸡蛋,可掌握一些技巧。上午 10 点前是较好的采购时间,此时批发市场早盘集中卸货,鸡蛋新鲜,且早盘竞争激烈,商家往往会给出较低价格,较午后价格低 0.05 - 0.1 元 / 斤。
雨雪天气后捡漏:雨雪天气会影响鸡蛋价格。历史数据表明,连续降雨 3 天以上,终端囤货增加,会导致短期价格小涨。但雨停后 1 - 2 天,市场鸡蛋供应恢复正常,价格常回落 0.1 元 / 斤。消费者可抓住此时机批量采购鸡蛋。
结语:11 月鸡蛋市场处于 “淡季不淡、旺季未旺” 的过渡期,成本支撑与产能过剩的博弈仍在持续。养殖户应聚焦鸡群日龄结构优化,贸易商需把握区域价差机会,消费者可利用短期价格波动错峰采购。随着 12 月产能去化效应显现,蛋价有望迎来阶段性反弹,行业各方需保持耐心,等待旺季信号明确。(数据支持: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卓创资讯、银河期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