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疫病防治专家诊室 → 文章内容

禽场疾病综合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11/9/8 15:26:00 关注:338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一、目前禽病的流行特点
( 1 )疫病种类多、死亡率高
据农业部 1993 年对畜禽疾病死亡率调查估测,全国家禽死亡率为 12% ~ 20% ,事隔 10 多年后的今天,畜禽的死亡率可能仍维持在这个水平,其中禽的死亡率可能还高一点。每年因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数百亿元 , 如果加上间接损失,可高达 1000 亿元。可见减少家禽因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仍是我国防治工作的重点,也是畜牧兽医工作者的艰巨任务, “ 多养不如少死 ” 似应是更现实的发展和防制策略。
要特别指出,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从国外引进优良家禽的品种和动物产品的数量明显增加,由于缺乏有效的诊断与监测手段,配套的防疫卫生技术跟不上等原因,导致一些新的传染病传入和发生。例如:禽流感、传染性贫血、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禽网状内皮增殖症、 J 亚型淋巴白血病、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病毒性关节炎、包涵体肝炎、产蛋下降综合征等。以上这些疫病,在我国较大范围内有发生和流行,有些虽然只在局部发生,但具有很大的潜在危险。更为严重的是,所有这些疫病在以后若干年将持续给我国畜牧业造成危害,其经济损失难以估计。
( 2 )发病非典型化和病原出现新的变化
在疫病流行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或免疫力的影响,某些病原的毒力常发生变化,减弱或增强,从而出现新的变异株或血清型。加上家禽群体免疫水平不高或不一致,导致某些疫病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等方面出现非典型变化,使某些原有的旧病以新的面貌出现。如目前各地发生的非典型新城疫、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另一方面,有些病原的毒力出现增强,虽然经过免疫接种,仍常出现免疫失败。如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和变异毒株的出现及其引起的疫病;马立克氏病毒的毒力明显增强,已有超强毒株和超强毒株的报道。以上这些新的发病动态,给我们在诊断,免疫和防治上造成较大困难。
( 3 )某些细菌性疾病的危害加大
随着集约化养殖场的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污染越加严重,细菌性疫病明显增多。如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葡萄球菌病、绿脓杆菌病、支原体病等。这些疫病的病原广泛存在于饲养环境中,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这些环境性病原微生物,已成为养殖场的常在菌和多发病。加上规模化饲养的密度过大,通风换气条件差,各种应激因素增多等不良因素,使得机体抵抗力降低,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家禽对致病菌的易感性增强。另外,某些损害免疫系统的疾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贫血、网状内皮增生症、马立克氏病、 J 亚型淋巴白血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也很容易造成动物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更为主要的原因是盲目大量滥用抗菌药物,任意加大剂量,某些养殖场从家禽出壳后就不断喂服抗菌药物,直至出栏上市为止;还有在饲料中及免疫注射时不适当混加抗菌药物。如此种种,使养殖场中一些常见的细菌产生强耐药性,一旦发病后,诸多抗菌药物都难以奏效。因此,科学的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合理用药和通过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药物等对有效控制细菌性疾病显得十分重要。
( 4 )多病原混合感染病例增多
在生产实际中常见很多病例是由 2 种或 2 种以上病原对同一机体产生致病作用。并发病、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的病例显著上升,特别是一些条件性、环境性病原微生物所致的疾病更为突出。常见的混合感染有:病毒病之间合并感染,如传染性法氏囊病与新城疫,新城疫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病与细菌病混合感染,如新城疫与大肠杆菌病,传染性喉气管炎与支原体病;细菌病之间的混合感染,如大肠杆菌病与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病与葡萄球菌病等。在临床上虽然采取一系列的诊断和防治措施,常常效果不理想,甚至无效。这些多病原的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 5 )发病日龄跨度大
部分家禽的传染病发病日龄变宽,如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日龄最小的仅 8 日龄,还未接种疫苗就感染发病,大的可见于 110 日龄育成禽;禽痘,有的雏鸡仅 8 ~ 9 日龄便感染发病,按 4 周龄进行首免,则许多禽可能已感染此病, 200 天的产蛋鸡也可发病。
( 6 )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的比例明显上升:
在一些养禽业比较发达或养殖水平较高的地区,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占发病总数的比例已从过去的百分之几上升到百分之十几,最高的可达百分之三十几,应引起守技术服务人员和养殖者的重视。
( 20 )胸腺
胸腺肿大、出血:见于禽霍乱、败血性大肠杆菌病等。
胸腺肿大、坏死:见于住白细胞虫病。
胸腺出现玉米粒大小的肿胀:见于禽结核病。
胸腺形成肿瘤:见于禽淋巴白血病。
胸腺萎缩:见于马立克氏病;也可见于鸡传染性贫血、肉鸡传染性生长障碍综合征、蛋白质缺乏症、慢性黄曲霉毒素中毒。
( 21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肿大:见于笼养鸡产蛋疲劳综合征、佝偻病、成年禽骨软症、产蛋鸡骨质疏松症。
( 22 )鼻腔及眶下窦
鼻腔肿胀,内有奶油样或豆腐渣样渗出物:见于传染性鼻炎、波氏杆菌病、维生素 A 缺乏症等。
眶下窦肿胀:见于慢性呼吸道病、败血霉形体病。
( 23 )脑
小脑软化、肿胀、有出血点或坏死灶:见于维生素 E/ 硒缺乏症。
脑水肿:见于传染性脑脊髓炎。
脑及脑膜有淡黄色结节或坏死灶:见于霉菌性脑炎。
大脑呈树枝状充血或有出血点、脑实质水肿或坏死:见于脑炎型大肠杆菌或沙门氏杆菌感染。
脑膜充血、水肿或点状出血:见于禽流感、中暑,酚类消毒剂中毒等。
( 24 )外周神经
坐骨神经、臂神经的体积显著肿大(多为一侧):见于马立克氏病、维生素 B2 缺乏症等。
迷走神经支配嗉囊的分支受损:见于嗉囊下垂。
颈神经受损:见于肉毒梭菌毒素中毒、颈椎侧突凸出等。
( 25 )骨骼和关节
后脑颅骨变薄、变软:见于维生素 E 缺乏症、佝偻病。
胸骨(龙骨)呈现 S 状弯曲:见于佝偻病、严重的绦虫病。
跖骨软、易弯曲:见于佝偻病、成年禽骨软症。
跖骨较硬、易折断:见于饲喂含氟磷酸氢钙引起的氟中毒。
关节肿胀,有炎性渗出物:见于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巴氏杆菌等引起的感染。
关节内有尿酸盐结晶:见于关节型痛风。
腱滑脱:见于锰缺乏症。
肌腱出血、断裂:见于病毒性关节炎。
骨髓发黑:见于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腺病毒等感染引起的骨髓炎。
骨髓结核:见于禽结核病
骨髓白化:见于禽白血病
骨髓变黄:见于鸡包涵体肝炎。

( 15 )胸腔
胸腔积液:见于敌鼠钠中毒
胸腔有血凝块:见于住白细胞虫病。
( 16 )心包和心脏
心包膜有纤维素渗出:见于大肠杆菌病、败血霉形体病、衣原体病、鸭传染性浆膜炎。
心包膜有尿酸盐沉着:见于内脏型痛风。
心包积液或含有纤维蛋白:大肠杆菌病、败血霉形体病、禽霍乱、白痢、副伤寒、肉雏鸡硒 / 维生素 E 缺乏症;也可见于禽流感、李氏杆菌病、衣原体病、住白细胞虫病、食盐中毒、氟乙酰胺中毒、磷化锌中毒。
心肌有灰白色坏死或有小结节或肉芽肿:见于白痢、伤寒、副伤寒、大肠杆菌病、李氏杆菌病、马立克氏病、住白细胞虫病。
心冠脂肪出血或心内膜有出血斑点:见于禽霍乱、禽流感、鸭瘟、伤寒、败血型雏白痢、大肠杆菌性败血症;也可见于食盐中毒、磺胺药中毒、棉籽饼中毒、氟乙酰胺中毒。
心肌缩小、心冠脂肪呈现透明样外观:见于慢性传染病、严重寄生虫病或严重的营养不良,如结核病、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慢性伤寒、副伤寒、严重的蛔虫病和绦虫病等。
心内膜炎:见于葡萄球菌病。
右心衰竭:见于腹水综合征。
心脏圆而大:见于火鸡圆心病。
房室间瓣膜增生:见于丹毒病。
心脏表面有菌丝状出血:见于砷中毒。
心脏表面有白色尿酸盐沉着:见于内脏型痛风。
( 17 )肺脏和气囊
肺脏有黄色粟粒大至豌豆大的结节:见于曲霉菌病;也可见于成年禽结核病。
肺脏表面有灰黑色或淡绿色霉斑:见于青年或成年禽曲霉菌病。
肺脏淤血、水肿:见于禽霍乱、禽链球菌病、雏鸡败血性鸡白痢、传染性法氏囊病、大肠杆菌性败血症;也可见于住白细胞虫病、棉籽饼中毒。
肺脏出现肉芽肿:见于肺炎型白痢、大肠杆菌病;也可见于感染气囊螨病。
肺脏出现肿瘤结节:见于内脏型马立克氏病。
肺脏有出血凝块:见于住白细胞虫病。
囊浑浊、囊壁增厚、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见于败血霉形体病、大肠杆菌病、 副伤寒、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禽衣原体病、鸭传染性浆膜炎、鸭变形杆菌病;也可见于链球菌病、新城疫、隐孢子虫病。
气囊上有白色小点:见于气囊螨感染。
( 18 )口腔、食道、嗉囊
舌头边缘有白斑:见于霉菌毒素中毒或禽舍内的湿度过低;也可见于雏鸡和火鸡的 Vomitoxin 中毒。
口腔、咽喉部的黏膜上有 “ 白喉型 ” 假膜:见于禽痘。
口腔、食道、嗉囊上的白色假膜和溃疡:见于毛细线虫属的蠕虫、酵母菌、念珠菌、组织滴虫或某些霉菌的感染等。
口腔、咽和食道有小的白色的脓疮,且可蔓延到嗉囊,脓疮的直径可达 2 毫米:见于维生素 A 缺乏、鸭瘟等。
食道下段黏膜有出血斑:见于呋喃丹中毒。
食道内的寄生虫:见于火鸡捻转毛细线虫、环行毛细线虫、嗉囊筒线虫。
嗉囊内积满黏液:见于新城疫。
嗉囊内积满煤焦油样的液体:见于肌胃糜烂。
嗉囊内充满食物:见于嗉囊异物阻塞。
嗉囊内充满黄色液体:见于喹乙醇中毒等。
嗉囊内充满酸臭的内容物:见于嗉囊秘结。
嗉囊内容物有刺鼻的蒜臭味:见于有机磷中毒。
( 19 )喉头、气管、支气管
喉头、气管出血:见于新城疫、禽流感、鸭瘟。
喉头、气管有血性黏液或淡黄色干酪样附着物:见于传染性喉气管炎
喉头、气管有黏液性渗出物:见于新城疫、禽流感、曲霉菌病、禽败血霉形体病、氨气过浓、住白细胞虫病等。
喉头、气管、支气管内的寄生虫:见于比翼吸虫(寄生于气管、支气管内)、火鸡支气管杯口线虫(寄生于气管、支气管内)。
喉头、气管黏膜上有干酪样坏死斑点:见于粘膜型禽痘。
气管、支气管环充血、出血:见于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内有渗出液或淡黄色干酪样凝固栓子:见于支气管炎型的传染性支气管炎。
气管内有干酪样渗出物:见于鸭变形杆菌病。
( 10 )盲肠扁桃体
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见于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伤寒、大肠杆菌病、禽流感、球虫病、喹乙醇中毒。
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坏死:见于住白细胞虫病。
( 11 )胰腺
胰腺肿大,有灰白色坏死灶:见于禽单核白细胞增多症。
胰腺出血,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坏死点或坏死灶:见于禽流感、鸭流感。
胰腺肿大,有出血性小结节:见于住白细胞虫病。
胰腺肿大、出血、滤泡增大:见于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如急性禽霍乱、新城疫、番鸭细小病毒病、白痢、伤寒、副伤寒、禽脑脊髓炎、大肠杆菌性败血症、氟乙酰胺中毒、敌鼠钠中毒等。
胰腺出现肿瘤或肉芽肿:见于马立克氏病;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引起的肉芽肿。
胰腺萎缩、苍白而坚硬、腺管阻塞:见于传染性生长障碍综合征(矮小综合征);胰腺萎缩呈棉线状,见于慢性霉败饲料中毒;胰腺萎缩、腺细胞内有空泡形成,并有透明小体,见于硒 / 维生素 E 缺乏症。
胰腺液化:见于七彩山鸡的胰腺炎。
( 12 )肾脏、输尿管
肾脏显著肿大,呈灰白色或有肿瘤结节:见于马立克氏病、禽白血病;偶见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肾脏肿大,淤血:见于伤寒、副伤寒、链球菌病、住白细胞虫病、螺旋体病;也可见于禽流感、雏鸭肝炎、脂肪肝肾出血综合症、食盐中毒等。
肾脏肿大且表面有尿酸盐沉着,呈 “ 花斑肾 ” :见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磺胺药中毒、铅中毒、内脏型痛风、高钙日粮、维生素 A 缺乏症、饮水不足等。
肾脏有霉菌结节:见于霉菌感染。
肾脏苍白:见于副伤寒、住白细胞虫病、严重的绦虫病、吸虫病、球虫病;也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内脏出血等。
输尿管有尿酸盐沉积(或结石):见于内脏型痛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磺胺药中毒、维生素 A 缺乏症、钙磷比例失调等。
( 13 )卵巢、输卵管或睾丸、阴茎
卵巢形体显著增,呈煮肉样菜花状肿瘤:见于卵巢腺癌、内脏型马立克氏病等。
卵泡形态不完整、皱缩、变性:见于成年禽的白痢、伤寒、副伤寒、大肠杆菌病;也可见于成年禽的传染性支气管炎、慢性禽霍乱。
卵泡充血、出血或卵泡血肿:见于新城疫、禽流感等。
输卵管内有凝固性坏死物质:见于产蛋禽的卵黄性腹膜炎、伤寒、副伤寒;输卵管内有絮状凝固蛋白,则见于低致病性禽流感。
输卵管内有寄生虫:见于前殖吸虫病。
输卵管翻出泄殖腔外:见于产蛋禽的输卵管脱垂
左侧输卵管细小:见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输卵管积液(囊肿):见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沙眼衣原体感染、禽流感病毒、 EDS76 病毒感染后的后遗症、大肠杆菌病、激素分泌紊乱等。
输卵管炎:见于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引起的感染。
公鸡一侧睾丸显著肿大、切面呈均匀灰白色:见于内脏型马立克氏病。
公鸡一侧或两侧睾丸肿大或萎缩、睾丸组织有多个坏死灶:见于白痢;睾丸萎缩、变性:见于维生素 E 缺乏症。
阴茎脱垂、红肿、糜烂或有坏死小结节或结痂:见于阴茎外伤感染。
( 14 )法氏囊
法氏囊黏膜肿大、出血:见于传染性法氏囊病、鸭瘟、隐孢子虫病;偶见于禽流感、严重的绦虫病。
法氏囊形成肿瘤:见于禽淋巴白血病、马立克氏病。
法氏囊内有干酪样物质:见于恢复期的传染性法氏囊病、隐孢子虫病;也可见于其它引起法氏囊炎症的疾病。
法氏囊萎缩:见于包涵体肝炎、传染性贫血、马立克氏病、肉鸡传染性生长障碍综合征、黄曲霉毒素慢性中毒、一些细菌内毒素引起的法氏囊萎缩;也可见于正常的生理性退化、萎缩。
寄生于法氏囊内的寄生虫:有前殖吸虫、隐孢子虫。
( 5 )胆囊及胆管
胆囊、胆管内有寄生虫:见于散养家禽的次睾吸虫病。
胆囊充盈、肿大:见于急性传染病,如禽霍乱、白痢、住白细胞虫病、某些药物中毒等。
胆囊缩小、胆汁少、色淡或胆囊黏膜水肿:见于马立克氏病、严重的绦虫病、蛔虫病、吸虫病、蛋白质营养缺乏症等。
胆汁浓、呈墨绿色:见于急性传染病死亡的病例,如急性禽霍乱、禽流感、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等。
胆囊空虚、无胆汁:见于肉鸡猝死综合征。
( 6 )脾脏
脾脏肿大、有原来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大:见于大肝大脾病。
脾脏肿大、有散在的灰白色点状坏死灶:见于白痢、伤寒、副伤寒、禽霍乱、禽衣原体病、鸭传染性浆膜炎;也可见于禽流感、鸭瘟、葡萄球菌病、住白细胞虫病等。
脾脏肿大、表面有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见于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禽网状内皮增殖症。
脾脏有灰白色或淡黄色结节,切面呈干酪样:见于成年禽结核病。
脾脏肿大、表面有灰白色班驳:见于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禽网状内皮增殖症;也可见于白痢、伤寒、副伤寒、大肠杆菌性败血症、李氏杆菌病、螺旋体病、弯曲杆菌病等。
脾脏表面树枝状出血:见于鸭出血症。
( 7 )腺胃
球状肿大:表现为腺胃肿胀得较肌胃还大,如其乳头并不肿胀,则见于饲料中纤维素缺乏,也有报道认为喂给大量劣质鱼粉时也会发生;如腺胃乳头肿大,见于传染性腺胃炎。
腺胃乳头或黏膜出血:见于新城疫、禽流感,喹乙醇中毒、急性禽霍乱;也可见于传染性贫血等。
腺胃黏膜溃疡、坏死:见于鸭流感。
腺胃乳头水肿、出血:见于马立克氏病、旋形华首腺虫病。腺胃乳头水肿,还可见于维生素 E 缺乏症、禽脑脊髓炎。
腺胃膨大、胃壁增厚、切面呈煮肉样:见于内脏型马立克氏病、胃肠型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腺胃上的寄生虫:见于散养家禽旋形华首腺虫病、钩状唇口线虫病。
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形成出血带或出血点:见于传染性法氏囊病;也可见于禽流感、禽螺旋体病。
( 8 )肌胃
肌胃穿孔:多因肌胃内存在的铁钉或其它异物在肌胃收缩时,穿透肌胃壁所致,这种病常伴有腹膜炎。
肌胃糜烂、角质膜变黑脱落:多见于饲喂变质鱼粉、蚕蛹、霉变饲料或胆汁返流引起胆酸或氧化胆酸的作用所致。也可见于硫酸铜中毒。
肌胃角质膜易脱落、角质层下有出血斑点或溃疡:见于新城疫、住白细胞虫病;也可见于禽流感、李氏杆菌病及某些中毒病。
肌胃肌肉变性并有白色结节:多见于白痢。
肌胃肌肉的肿瘤样变:见于内脏型马立克氏病。
肌胃内的寄生虫:见于木节状束首线虫;偶见于蛔虫。
肌胃内空虚、角质膜呈绿色:见于家禽的慢性疾病,多由胆汁返流所致。
肌胃、腺胃黏膜坏死:见于赤霉菌毒素中毒。
( 9 )肠道
出血性肠炎:在小肠的上三分之一肠壁肿胀,上有白斑或出血点,黏膜表面有血液,多见于由巨型艾美球虫引起的小肠球虫病;小肠后半部肿胀,肠腔内充满红色黏液,多见于由毒害艾美尔球虫引起的小肠球虫病;盲肠肿胀,充满鲜血液或血凝块,病禽排出鲜血样粪便,多见于盲肠球虫病。此外,新城疫、禽流感、氟乙酰胺中毒、冠状病毒性肠炎也可见到类似的变化。
坏死性肠炎:表现为肠道变色、肿胀、粘膜出血 | 有炎性渗出物(在回肠处变化最明显),小肠肠管增粗,肠道黏膜坏死或肠黏膜上覆盖一层灰白色伪膜,多见于魏氏梭菌( C 型)感染。
溃疡性肠炎:急性病例为十二指肠出血,肠壁上有小点出血。慢性时从肠壁的浆膜和粘膜面上都能看到一种边缘出血的黄色小溃疡灶或呈圆形,凸起的较大溃疡,此种溃疡边缘常无出血,或由于溃疡的相互融合而形成一种大的固膜性坏死性斑块,多见于棒状杆菌病。
十二指肠前段有芝麻粒大的出血点:见于副伤寒。也有人报道,在新城疫强毒感染后也可见此种病变。
寄生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内的寄生虫:有蛔虫、节片戴文绦虫、赖利绦虫、有伞毛细线虫。
寄生于盲肠内的寄生虫:有异刺线虫、组织滴虫、鸟类圆线虫。
寄生于直肠内的寄生虫:有前殖吸虫。
肠道黏膜坏死:见于慢性白痢、伤寒、副伤寒、大肠杆菌病、维生素 E 缺乏症等。
小肠某节段肠管呈现出血发紫且肠腔内有出血黏液或暗红色血凝块:见于禽肠系膜疝、肠扭转。
小肠肠管膨大、阻塞:见于禽的肠梗阻(常由饲料中的粗纤维和严重的蛔虫感染引起)。
肠壁上有大小不等的肿瘤状结节:见于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禽网状内皮增殖症、棘沟赖利绦虫病。肠壁上有出血小结节,可见于住白细胞虫病。
小肠内含有黄色干酪样凝固渗出物:见于小鹅瘟、雏番鸭小鹅瘟、白痢等。
盲肠肿大,内含有黄色干酪样凝固渗出物:见于盲肠肝炎。
盲肠不肿大,内含有干酪样凝性栓塞:见于慢性白痢、伤寒、副伤寒;也可见于恢复期的盲肠球虫病。
直肠的条纹状出血:多见于新城疫。
直肠背侧的肿瘤:见于淋巴肉瘤病。
肠浆膜上有珍珠样结节:见于禽结核病。
卵黄蒂出血:见于鸭瘟。
2. 病(死)禽死后尸体的变化
家禽死亡后,经过一定的时间,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了解家禽死后的变化(尸冷、尸僵、尸斑、尸体腐败和自溶等),以便和疾病所引起的病变相区别,避免造成混淆和误诊。
3. 病(死)禽组织器官的剖检病变与禽病的初步诊断
( 1 )皮下组织
皮下水肿:常发生在胸、腹部及两腿之间的皮下,患部呈蓝紫色或蓝绿色,见于鸡的渗出性素质(鸡硒或维生素 E 缺乏)。
皮下出血:见于某些传染病,如禽霍乱、禽流感、大肠杆菌性败血症、包涵体肝炎、传染性贫血等。
皮下化脓或坏死:常发生在胸骨的前部,见于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或大肠杆菌引起的胸骨(龙骨)囊肿。
( 2 )肌肉
肌肉苍白: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内出血。如考氏住白细胞虫病、脂肪肝综合征、白痢、弯曲杆菌病、硒 / 维生素 E 缺乏、磺胺药中毒、肝脏破裂等。
肌肉出血:大头针大小的出血点,见于考卡氏住白细胞虫病;胸肌、腿肌的条状出血,见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维生素 K 缺乏症;另外在传染性贫血、禽霍乱、土霉素中毒、黄曲霉素中毒等也可见到。
肌肉坏死:见于维生素 E 缺乏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性炎症引起的坏死;由厌氧梭菌感染引起的腐败变质;由注射油乳剂疫苗不当所致的局部肌肉坏死。
肌肉表面有尿酸盐结晶:见于内脏型痛风。
肌肉出现肿瘤:见于马立克氏病。
腓肠肌断裂:见于病毒性关节炎。
肌肉表面出现霉菌斑块:见于曲霉菌病。
肌肉干燥无粘性: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失水或缺水,如肾型传支、痛风等。
( 3 )腹腔
腹腔内腹水过多:见于腹水综合征、大肠杆菌病、肝硬化、黄曲霉素中毒;也可见于副伤寒、卵巢腺癌等。
蛋鸡输卵管积液(囊肿):见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沙眼衣原体感染、禽流感病毒、 EDS76 病毒感染后的后遗症、大肠杆菌病、激素分泌紊乱等。
腹腔内有血液或凝血块: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肝破裂,如脂肪肝综合征、副伤寒、成年鸡白痢、弯曲杆菌性肝炎、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等。
腹腔有淡黄色或纤维素性或干酪样或胶冻样渗出物:见于由大肠杆菌或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产蛋母鸡的卵黄性腹膜炎、败血霉形体、腹水综合征等。
腹腔器官表面有石灰样物质沉着:见于内脏型痛风。
腹腔器官表面有许多菜花样增生物或大小不等的结节:见于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卵巢腺癌;也可见于成年禽结核病、大肠杆菌性肉芽肿等。
( 4 )肝脏
肝脏肿大,表面有圆形或不规则型的粟粒大至黄豆大小的坏死灶:见于盲肠肝炎(组织滴虫病)。
肝脏肿大,表面有呈放射状(星状)坏死灶:见于弯曲杆菌性肝炎。
肝脏肿大,表面有广泛密集的点状灰白色坏死灶:见于急性禽霍乱、番鸭细小病毒病。
肝脏肿大,表面有散在的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见于急性白痢、伤寒、副伤寒、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病;也可见于衣原体病、李氏杆菌病。
肝脏肿大,表面有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见于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禽网状内皮增殖症。
肝脏肿大,表面有灰白色斑纹:见于青年、成年禽急性白痢、伤寒等。
肝脏肿大,有斑状出血:见于包涵体肝炎、磺胺类药物中毒、雏鸭肝炎、雏鸡应激综合征等。
肝脏肿大并出现肉芽肿:见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
肝脏肿大,表面有纤维素性物质覆盖(肝周炎):大肠杆菌病、霉形体病、肉鸡(鸭)腹水综合征、鸭传染性浆膜炎。
肝脏肿大,呈青铜色或墨绿色:见于副伤寒、大肠杆菌病;也可见于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
肝脏肿大,硬化,呈土黄色,表面粗糙不平:见于慢性黄曲霉毒素中毒。
肝脏肿大,呈淡黄色或土黄色,质地柔软易碎:见于鸡脂肪肝综合征、维生素 E 缺乏症;也可见于传染性贫血、住白细胞虫病、传染性法氏囊病。
肝脏肿大,可延伸至泄殖腔处且质地柔软易碎:见于大肝大脾病。
肝脏肿大,肝被膜下形成血肿:常由肝破裂引起,见于脂肪肝综合征等;肝被膜下形成血肿,有时也见于胸部肌肉注射疫苗不当刺破肝脏后引起的。
肝脏萎缩,硬化:见于腹水综合征的晚期、成年禽慢性黄曲霉毒素中毒。
肝脏有多量灰白色或淡黄色结节,切面呈干酪样:见于成年禽结核病、鸭伪结核病。
肝脏表面树枝状出血:见于鸭出血症。

文章编辑:现代畜牧网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日本因禽流感爆发而扑杀超过5.7万只鸡2024/5/6 9:58:16
2024年一季度阿根廷牛肉出口数据统计2024/5/6 9:56:30
韩国1—4月农业食品出口同比增加6.2%2024/5/6 9:55:51
2024中国农科院预测2033年禽蛋产量达到3716万吨2024/5/6 9:53:18
2024年5月6日全国白条鸡参考价格2024/5/6 9:51:22
2024年5月6日全国鸡蛋参考价格2024/5/6 9:50:40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