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价格过山车,市场未来何去何从?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7/29 11:18:00 关注:109 评论: 我要投稿
|
|
玉米价格:先涨后稳的近期走势
image
近期,玉米市场价格波动显著,呈现出先涨后稳的态势。这一价格走势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市场因素,以下将进行深入分析。
东北玉米价格经历了阶段性的波动。前期价格呈下行趋势,给贸易商与农户带来较大市场压力。但随后出现小幅反弹,每吨价格上涨约 20 元。这一价格反转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动态调整以及多种市场因素的综合作用。
进口玉米拍卖成交率下降对市场的影响逐渐减弱。起初,进口玉米拍卖大量投放市场,对国内玉米价格形成较大下行压力。随着时间推移,成交率持续走低,市场对其关注度逐渐降低,其对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的影响亦逐步弱化。
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玉米现货价格。期货价格上涨对东北玉米价格形成支撑,推动其价格上升。在这一过程中,市场参与者的情绪与行为发生显著变化。拍卖初期,价格下跌引发贸易商恐慌性抛售;随后市场参与者逐渐冷静,开始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等待更有利的市场时机。
随着进口玉米拍卖常态化,市场已逐渐适应这一市场节奏,对政策利空因素的反应不再过度敏感,市场交易逻辑重新回归到供需基本面。这表明市场在经历阶段性调整后,正逐步趋于理性与成熟。
进口玉米拍卖:从影响显著到逐渐减弱
初期的强烈冲击
7 月初,进口玉米拍卖对国内玉米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尤其是在价格与市场预期方面。拍卖消息公布后,市场预期迅速转变,大量进口玉米涌入市场,引发贸易商对库存贬值的担忧,进而导致恐慌性抛售。这种抛售行为在市场上迅速蔓延,致使玉米价格快速下跌。
以华北地区为例,贸易商的惜售挺价心态受到严重冲击,原本对玉米价格上涨的预期被打破,纷纷选择逢高出货,出货积极性显著提升。东北地区虽初期保持稳中偏强态势,但在市场整体压力下,绥化昊天、青冈龙凤等深加工企业同步下调收购价格,市场看涨预期明显降温。
后期影响的逐渐消化
随着拍卖持续进行,市场情况发生变化。成交率持续低迷,表明市场对进口玉米的实际需求低于预期,利空因素逐渐被市场消化。
7 月下旬,玉米价格出现反弹,华北地区成为领涨区域。由于到货量减少,深加工企业为保证生产,纷纷提高收购价格。在华北价格上涨以及期货价格上涨的带动下,东北玉米价格也随之反弹。
从市场预期来看,贸易商逐渐从初期的恐慌抛售转变为理性观望,开始重新审视市场供需关系。随着进口玉米拍卖常态化,市场对政策利空因素的反应趋于平稳,交易逻辑回归供需基本面。玉米期末库存同比下降,限制了价格进一步下跌的空间。
总体来看,进口玉米拍卖对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预期层面。在近期拍卖中,其对市场的直接影响逐渐减弱,市场情绪趋于理性。价格在短期调整后企稳反弹,市场逐渐恢复平稳运行态势。
供需现状:深加工与饲用需求分析
深加工企业:停机检修与需求放缓
截至 7 月 25 日,南北各地深加工企业陆续进入夏季检修阶段,开机率明显下降,主要集中在安徽、黑龙江等地,预计下周开机率将继续下降。这一现象背后存在多方面原因。
从利润角度分析,深加工产品价格调整未能有效改善企业利润状况,当前价格下企业生产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在此情况下,深加工企业选择停机检修,以优化生产结构,降低成本,改善未来利润空间。
从需求角度来看,深加工开机率下降直接导致对玉米的需求放缓。目前,玉米深加工企业仅维持刚需采购,需求增长动力不足。
此外,尽管东北余粮大幅减少,但深加工企业库存水平仍能满足一定时期的生产需求。由于南北企业库存管理策略不同,南方企业注重灵活调整库存,北方企业倾向于长期储备,因此整体上深加工企业对玉米的采购需求并不迫切。
饲用方面:生猪产能控制与基本需求维持
在饲用领域,生猪养殖是玉米饲料的主要需求来源。当前,头部企业积极进行产能调控,首要任务是控制生猪出栏体重。
控制出栏体重旨在维持市场供需平衡与价格稳定。若出栏体重过大,市场猪肉供应量将大幅增加,可能导致猪价大幅下跌。头部企业通过精准控制出栏体重,有效维持了饲用玉米的基本需求,稳定了市场价格。
以大型生猪养殖企业为例,其会根据市场价格走势与需求变化,合理调整生猪饲养周期与饲料配方。市场价格较低时,缩短饲养周期,控制出栏体重,减少市场供应;市场价格较高时,适当延长饲养周期,增加出栏体重,提高经济效益。通过这种精细化管理,企业在维持饲用基本需求的同时,也稳定了市场价格。
后市展望:关注政策与天气两大变量
政策投放:数量与成交情况的关键作用
展望未来市场走势,政策粮投放数量与成交情况对玉米市场具有关键影响。
政策粮投放数量直接关系到市场供应平衡。投放数量过多将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面临下行压力;投放数量过少则可能引发市场供应短缺,推动价格上涨。
成交情况反映了市场对政策粮的实际需求程度。高成交率表明市场需求旺盛,政策粮能够有效进入市场流通环节,稳定市场价格;低成交率则意味着市场需求不足,可能导致政策粮积压,影响市场供需平衡。
回顾历史市场表现,当政策粮投放数量合理且成交率较高时,玉米价格相对稳定;当投放数量不稳定或成交率波动较大时,市场价格易出现大幅波动。因此,密切关注政策投放数量与成交情况,是把握玉米市场走势的关键。
极端天气:可能带来的产量风险
除政策因素外,极端天气也是影响玉米市场的重要变量。东北地区、华北北部等地的降雨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给玉米产量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预计未来 10 天,东北地区、华北北部等地多阵性降雨,累计降水日数可达 5 - 8 天,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 4 - 8 成。充沛降水有利于土壤水分补充,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水分,但同时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玉米生长构成威胁。强降雨可能导致低洼农田短时渍涝,影响玉米根系呼吸与生长发育;雷暴大风可能吹倒玉米植株,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 7 月 25 日联合发布农田渍涝灾害风险提示,预计 7 月 26 - 27 日,内蒙古中东部、京津冀、东北地区等地有较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内蒙古东南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和吉林西南部等地农田渍涝灾害风险较高,可能造成作物根系早衰、土壤肥力流失,进一步加剧玉米产量的不确定性。
因此,对于玉米市场参与者而言,密切关注极端天气变化,提前制定防范措施,是降低产量风险、保障自身利益的关键。
总结与建议
近期玉米市场价格先涨后稳,进口玉米拍卖影响逐渐减弱,供需基本面主导市场走势。深加工企业停机检修,饲用需求维持刚需,后市政策与天气成为关键影响变量。
对于相关从业者,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至关重要。一方面,需紧跟政策粮投放节奏,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另一方面,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制定防范措施,降低产量风险。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理性,合理安排生产经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