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饲料饲料行情 → 文章内容

2025年8月1日全国饲料市场行情综述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5/8/1 10:21:44 关注:237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一、全国饲料价格核心走势:豆粕领跌,区域分化显著

  (一)豆粕现货价格持续下探,库存高压压制市场

  2025 年 8 月 1 日,饲料市场价格走势呈现复杂性,豆粕现货价格成为市场重点关注对象。从全国视角而言,豆粕价格相较上月普遍出现回落,此价格下滑态势在多个区域尤为显著。辽宁地区 8 月 1 日豆粕价格为 3011 元 / 吨,7 月 1 日时为 3087 元 / 吨,月跌幅达 76 元 / 吨;黑龙江地区 8 月 1 日价格 3070 元 / 吨 ,与 7 月 1 日的 3144 元 / 吨相比,下跌 74 元 / 吨。在华北地区,北京、天津等地跌幅更为突出,北京从 7 月 1 日的 2990 元 / 吨降至 8 月 1 日的 2900 元 / 吨,月跌幅为 90 元;天津则从 2994 元 / 吨降至 2900 元 / 吨,跌幅 94 元。
  此价格下跌的背后,是国内豆粕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的实际情况。当前,全国豆粕库存已突破 107.5 万吨,达到年内新高。如此高的库存水平,致使油厂面临巨大仓储压力,甚至在华南地区,已出现因库满而停工的现象,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应过剩局面。而在需求端,养殖行业现状不容乐观。猪价持续低迷,养殖户盈利空间被严重压缩,直接导致其补库意愿极为低迷。在供强需弱的格局下,豆粕现货价格只能延续弱势调整态势。部分地区的豆粕报价已跌破 2900 元 / 吨,创下近半年来新低。
  (二)饲料成品价格 “冰火两重天”,原料传导滞后性显现

  豆粕价格下行,并未立即同步反映在所有饲料成品价格上,饲料成品价格呈现 “冰火两重天” 的局面。对于猪饲料而言,尽管豆粕价格有所下降,但玉米等能量原料价格仍处于高位。玉米作为猪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居高不下使得多数企业在制定猪饲料价格时,选择暂稳报价。例如在山东地区,某大型饲料企业的猪饲料报价已连续两周保持不变,尽管豆粕价格在此期间有明显下滑。
  相比之下,禽料和水产料的价格走势出现分化。由于这两类饲料的原料成本占比与猪饲料不同,一些企业因前期采购原料成本较高,仍维持着 50 - 100 元 / 吨的涨幅。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在福建、广东等地,少数企业已开始试探性地小幅降价。如福建某知名饲料企业,对其部分禽料产品价格下调了 30 元 / 吨;广东一家水产料企业,将虾料价格降低了 50 元 / 吨。这种局部地区的降价行为,反映出市场对于后期原料降价的预期正在增强。
  二、三大核心因素主导 8 月饲料价格走向
  (一)供应端:豆粕库存过剩 vs 玉米进口收缩

  在供应端,豆粕和玉米呈现截然不同的态势。豆粕方面,随着巴西大豆集中到港,国内油厂开机率提升,库存连续 3 周回升至 120 万吨以上,远超往年同期水平。据相关数据显示,仅 7 月单月,大豆到港量就达到 800 万吨,这使得油厂有充足原料进行压榨,豆粕产量大幅增加。如此高的库存水平,导致豆粕在市场上供过于求,价格持续走低。
  玉米的供应情况则较为紧张。上半年玉米进口量同比大降 92.8%,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市场玉米价格波动以及贸易政策调整。同时,国内陈化粮拍卖缩量,使得现货市场上玉米供应量减少。在这种情况下,玉米现货价格在 2400 元 / 吨以上高位运行。例如,在东北产区,由于本地玉米库存有限,贸易商纷纷抬高报价,以获取更多货源。这种 “蛋白原料跌、能量原料挺” 的矛盾格局,使饲料企业在调整配方成本时面临极大困难,无法通过简单的原料替换来降低成本。
  (二)需求端:养殖亏损抑制补库,季节性淡季加剧压力

  从需求端来看,养殖行业现状对饲料需求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在生猪养殖端,7 月全国猪价下跌超 8%,自繁自养头均亏损扩大至 150 元。养殖户面对这样的亏损局面,纷纷采取保守策略,规模场普遍采取 “低库存 + 按需采购” 策略。这直接导致饲料企业订单量环比下降 12%。以河南地区的一家大型饲料企业为例,其 7 月的生猪饲料订单量较 6 月减少了 2000 吨,企业的生产线开工率也随之降低。
  禽养殖虽处于旺季,但高温天气给行业带来诸多挑战。高温导致肉禽采食量下降,原本一只肉禽每天可能采食 200 克饲料,在高温环境下,采食量可能降至 150 克左右。同时,终端消费疲软,市场上禽肉的销量并没有随着旺季的到来而显著增加。这使得饲料需求难有提振,饲料企业面临 “量价双压” 的困境,既要应对需求的减少,又要承受价格竞争的压力。
  (三)政策与市场情绪:国际传导与国内博弈并存

  在政策与市场情绪方面,国际和国内因素相互交织。国际市场上,美国大豆丰产预期强化,CBOT 大豆期货持续承压。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其大豆产量的预期变化对全球市场有着重要影响。市场普遍预计美国今年大豆产量将创历史新高,这使得投资者对大豆价格的预期降低,CBOT 大豆期货价格不断下跌。这种价格下跌趋势也间接压制了国内豆粕的估值,国内豆粕价格不得不跟随国际市场走势下行。
  国内政策层面,国储玉米拍卖即将加大投放量,这一消息让市场对能量原料价格拐点预期升温。国家加大国储玉米拍卖投放量,目的是调节市场供需,稳定玉米价格。然而,饲料企业仍面临 “原料库存高企 + 远期订单成本倒挂” 的经营困境。一些企业前期为保证原料供应,大量采购玉米,导致库存积压,而现在市场价格有下行趋势,企业的库存价值缩水。同时,一些企业签订的远期订单价格较高,与当前市场价格形成倒挂,企业在执行订单时面临亏损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饲料企业的调价策略趋于谨慎,不敢轻易降低饲料价格,以免进一步影响利润。
  三、企业动态:涨价潮与降价试探并存,行业分化加剧

  (一)原料涨价传导:中小饲企被迫跟涨,高端料涨幅突出

  在 8 月的饲料市场中,企业动态呈现复杂局面。部分中小饲料企业由于前期采购的豆粕、玉米等原料价格较高,为消化成本压力,不得不选择涨价。像湖南正虹、中慧农牧等区域性企业,就相继宣布 8 月猪料涨价 50 - 100 元 / 吨。这一涨价行为并非偶然,而是企业在成本重压下的无奈之举。湖南正虹相关负责人表示,前期采购的高价原料库存还未消化完毕,而新采购的原料价格虽有下降趋势,但仍不足以覆盖成本,只能通过涨价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
  在涨价的产品中,教槽料、乳猪料等高端产品的涨幅尤为突出,达到 150 元 / 吨。这是因为这些高端产品在配方中豆粕的占比相对较高,豆粕价格的波动对其成本影响较大。以教槽料为例,其配方中豆粕占比可能达到 25% - 30% ,相比之下,中大猪料由于可以使用更多的替代性原料,如麸皮、米糠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豆粕价格上涨的压力,涨幅相对可控,一般在 50 - 80 元 / 吨。部分企业也表达了对未来市场的担忧,如果 9 月前猪价依然没有明显反弹,养殖户的亏损状况得不到改善,企业可能将面临第二轮调价压力,这对于本就处于市场竞争劣势的中小饲企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成本下行试探:龙头企业开启局部降价,抢占市场份额

  与中小饲企的涨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希望、海大等龙头企业在部分地区开启了降价模式。在豆粕主产区山东、广东等地,这些龙头企业针对禽料、水产料推出了 “促销型降价”,降价幅度在 50 - 200 元 / 吨。新希望在山东的部分禽料产品,价格下调了 80 元 / 吨;海大在广东的水产料,部分产品降价 100 元 / 吨。
  龙头企业之所以有底气降价,一方面是因为其规模采购优势明显。它们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以更低的价格采购原料。据了解,新希望凭借其庞大的采购量,在与豆粕供应商谈判时,每吨采购价格比中小饲企可能低 50 - 100 元 。另一方面,龙头企业的库存管理更为灵活,能够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库存水平。在豆粕价格下行预期增强时,它们提前降低库存,减少了高价原料的持有量。这种降价策略,本质上是以价换量,争夺中小散户订单。在市场竞争中,这一策略加剧了行业的 “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中小饲企由于成本居高不下,难以跟进降价,市场份额进一步被压缩,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
  四、养殖端应对策略:短期控成本,长期谋转型

  (一)精准库存管理:建立 “原料价格 - 饲料库存” 动态模型

  在当前饲料价格波动频繁的情况下,养殖端需采取有效应对策略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对于规模场而言,精准库存管理至关重要。建议规模场根据豆粕、玉米的周度价格波动,将饲料库存周期控制在 7 - 10 天。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高价囤货,减少因原料价格下跌而带来的库存损失。例如,某大型养猪场在过去因为没有及时关注豆粕价格走势,大量囤积豆粕,结果在豆粕价格大幅下跌后,库存价值缩水严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除合理控制库存周期外,利用期货套保工具锁定部分原料成本也是重要策略。尤其是在当前市场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期货套保可帮助企业规避价格风险。9 月合约玉米的建仓机会值得关注,通过在期货市场上建仓,可对冲能量原料的潜在涨价风险。一些有经验的养殖企业,通过合理运用期货套保工具,成功降低了原料成本的波动,保证了企业的稳定运营。
  (二)配方灵活调整:挖掘替代原料,降低蛋白依赖

  在饲料配方调整方面,养殖企业可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增加杂粕、DDGS 等原料的使用比例。杂粕如棉籽粕、菜籽粕等,其蛋白质含量较高,价格相对豆粕更为低廉;DDGS 作为一种发酵蛋白原料,不仅蛋白质含量在 26% 以上 ,脂肪含量也在 8% 以上,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饲料原料。部分区域已试点将豆粕配方占比从 20% 降至 18%,配合酶制剂等添加剂提升消化率。酶制剂可以分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的消化率,从而弥补因豆粕比例降低而可能导致的营养不足问题。通过这样的调整,单吨饲料成本可降低 30 - 50 元。
  对于小型散户来说,由于自身技术和资源有限,可能难以独立完成饲料配方的调整。他们可以关注地方饲料企业的定制化配方服务。这些地方饲料企业通常对当地的养殖情况和饲料资源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根据小型散户的实际需求,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一些小型养殖户通过选择地方饲料企业的定制化配方服务,不仅降低了饲料成本,还提高了养殖效益。
  (三)关注政策与行业会议:捕捉价格拐点信号

  8 月下旬在厦门举办的 “南方动物营养发展论坛” 是行业内的一次重要盛会,将释放最新原料供需数据,建议养殖企业重点关注。论坛上,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将围绕行业热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其中玉米集中上市进度、豆粕去库存速度等权威信息,对于企业判断市场走势、调整采购策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了解玉米的集中上市进度,企业可提前规划采购计划,避免在价格高峰期采购;关注豆粕去库存速度,可帮助企业把握豆粕价格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饲料配方。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进口大豆拍卖政策也需持续跟踪。进口大豆拍卖政策的调整,会直接影响到市场上大豆和豆粕的供应和价格。企业应根据拍卖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采购节奏,规避阶段性价格波动风险。如果拍卖政策导致大豆供应量增加,豆粕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下跌,企业可适当增加豆粕的采购量;反之,如果拍卖政策收紧,企业则需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寻找其他替代原料或者调整库存策略。
  结语:在分化中寻找确定性
  8 月饲料市场呈现 “原料跌、成品稳、结构分化” 的复杂格局,短期来看,豆粕的库存压力仍将主导价格走向,而玉米的政策调控力度决定饲料成本的下行空间。对于养殖端而言,需在 “降本” 与 “稳产” 间寻找平衡,利用市场波动优化库存策略;饲料企业则面临 “保利润” 与 “抢份额” 的双重考验,精准的成本核算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将成为破局关键。行业的深度调整期,唯有聚焦效率提升与价值创造,才能在周期波动中筑牢竞争力。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2025年8月1日全国饲料原料市场价格日报2025/8/1 9:56:24
2025年7月31日全国饲料市场行情综述2025/7/31 10:48:01
2025年7月31日全国饲料原料市场价格日报2025/7/31 10:30:35
2025年7月30日全国饲料市场行情综述2025/7/30 14:50:21
2025年7月30日全国饲料原料市场价格日报2025/7/30 10:38:37
2025年7月29日全国饲料市场行情综述2025/7/29 11:00:10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