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全国饲料价格整体走势:涨跌互现,区域分化显著
(一)综合均价小幅上扬,原料拉动特征明显
当日,全国饲料综合均价为 1143.76 元 / 吨,较前一日上涨 4.31%,结束了连续三日的小幅回调态势。从周度数据来看,近七日均价为 1091.13 元 / 吨,最高价与最低价差值达 77.19 元 / 吨,这表明市场波动有所加剧。河北石家庄地区禾谷饲料价格维持在 1156-1194 元 / 吨区间,主流企业报价保持平稳,这体现出华北产区当前供需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二)区域市场冷热不均,南涨北稳特征突出
华南地区饲料价格涨幅居全国之首,广东、广西等地 30 余家饲料企业集中进行价格调整,水产料、畜禽料涨幅在 200-600 元 / 吨,海大、通威等行业龙头企业率先行动。华北、东北地区饲料价格以稳定为主,河北、山东等地玉米替代原料供应较为充足,终端养殖补库行为较为谨慎,这抑制了价格的上行空间。西南地区受生猪存栏量处于高位的支撑,浓缩料价格环比上涨 1.2%,贵州邦宏等企业吨价调涨 600 元,创下年内新高。
二、核心原料市场解析:豆粕承压下行,玉米震荡调整
(一)豆粕:供应宽松压制价格,短期难改弱势格局
国内豆粕现货均价为 3.28 元 / 公斤,较上周下跌 0.31%,期货主力合约报价为 2887 元 / 吨,维持震荡偏弱的走势。近期,进口大豆到港量持续增加,港口库存充足,油厂开工率达到 78%,处于较高水平,豆粕产量随之提升,库存攀升至 120 万吨的历史同期高位。下游养殖行业亏损状况加剧,养殖户补库意愿低迷,饲料企业为降低成本,纷纷采用低蛋白配方,豆粕在配合料中的占比降至 18%。国际市场上,受美豆丰收预期影响,CBOT 大豆期货价格从高位回落,进一步拖累了国内豆粕行情。若后续无明显利多因素出现,豆粕价格短期内仍将维持弱势,在成本端和需求端的双重压制下,难有大幅反弹空间。
(二)玉米:新季上市压力凸显,霉变担忧支撑短期行情
全国玉米均价为 2.2 元 / 公斤,环比微跌 1.38%,华北深加工企业收购价在 2130 - 2450 元 / 吨,东北潮粮报价为 1955 - 2050 元 / 吨。当前主产区新粮收割进度超过 60%,基层售粮积极性提高,市场流通量每日增加 30 万吨,供应压力逐步显现。但河南、山东部分地区受阴雨天气影响,玉米霉变率上升,低毒素货源溢价达到 50 元 / 吨,优质玉米供应偏紧。饲料企业趁机加大了小麦替代力度,当前小麦饲用比例提升至 25%,有效缓解了玉米的需求压力。预计随着新粮大量上市,玉米价格将继续承压,但优质粮源因稀缺性仍会有一定价格支撑,整体呈震荡调整态势。
(三)其他原料:鱼粉领跌蛋白原料,添加剂市场分化
鱼粉价格延续下行趋势,秘鲁超级蒸汽鱼粉报价为 14800 元 / 吨,周跌幅为 100 元,国内库存高企叠加水产养殖淡季,需求疲软,持货商甩货意愿增强。赖氨酸、蛋氨酸等氨基酸产品维持弱势,70% 赖氨酸报价为 4.3 元 / 公斤,蛋氨酸报价为 22 元 / 公斤,市场供应过剩,企业竞争激烈,压制价格上行。维生素市场则出现变化,VA、VE 受厂家检修影响报价回升,天新药业停报推动市场产生挺价情绪,市场对后期维生素价格走势预期存在分化。
三、产业链影响与市场博弈:养殖亏损加剧,政策托底效应显现
(一)养殖端承压:猪粮比逼近警戒线,产能去化加速
生猪价格为 10.7 元 / 公斤,环比下跌 2.73%,猪粮比为 5.18:1,临近 5:1 的收储红线。自繁自养头均亏损扩大至 200 元,中小散户加速出栏,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两个月下降。肉鸡、蛋鸡养殖利润同步收缩,饲料成本占比突破 70%,部分企业缩减补栏计划。水产品价格出现分化,南美白对虾、牛蛙等特种养殖饲料涨价传导较为顺畅,常规鱼料企业则面临销量压力。
(二)饲料企业策略:成本转嫁与市场博弈并存
本次涨价潮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华南、华东企业借原料短期反弹集中进行价格调整,实际成交以议价方式为主。大型集团通过规模采购平抑成本,中小厂家依赖价格联动维持利润,部分企业推出 “原料成本 + 浮动” 定价模式。政策层面,《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方案》落地并取得成效,小麦、高粱替代比例提升至 40%,预计年底可减少豆粕消耗 300 万吨。
(三)后市展望:供需错配延续,四季度或现阶段性反弹
机构预测,随着北半球大豆集中上市,11 月豆粕价格或下探至 3000 元 / 吨,玉米受新季供应宽松压制将维持在 2100-2300 元 / 吨区间。饲料价格短期受成本支撑处于高位运行,中长期需关注生猪产能去化进度与水产养殖旺季复苏情况。业内建议养殖企业利用期货工具锁定原料成本,饲料厂商加快配方技术升级,政策端持续推进粮改饲试点以扩大优质饲草供应。(数据支持: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中心、惠农网大宗交易平台、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