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10 月 24 日,全国饲料价格呈现涨跌互现态势,其背后是多种大宗原料、蛋白原料及添加剂的价格博弈,这也深刻反映出养殖行业所面临的成本压力与市场机遇。本文将对当日饲料市场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养殖户的应对策略。
一、大宗原料:玉米价格偏弱运行,小麦价格逆势领涨
(一)玉米:新粮上市对价格形成压制,短期内价格偏弱态势难改
目前,全国玉米均价为 2337 元 / 吨,环比微跌 0.5%。主产区新粮收割进度已超 60%,山东、河南等地加工企业新玉米到货量增加 15%,库存周转天数从 25 天缩短至 18 天,采购策略转变为 “随用随采”。在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回落至 2400 元 / 吨,东北潮粮收购价为 2200 元 / 吨,均较上月下跌 3%。
新季玉米集中上市,供应过剩局面较为明显,但需警惕阶段性风险。河南、河北部分产区因降雨致使玉米霉变率升至 8%,预计到 10 月下旬,可能引发低库存企业的 “抢粮” 行情,11 月价格或反弹 2%-3%。
(二)小麦:饲用替代需求爆发,价格逆势偏强
小麦均价达 2850 元 / 吨,环比上涨 1.2%,创下近三个月新高。华北地区面粉企业开机率提升至 75%,加之新季玉米质量存忧,饲料企业小麦采购量增加 20%,河北、山东饲用小麦成交量周增 15%。
当前面粉消费进入旺季,馒头、面条需求增加 10%,生猪养殖亏损倒逼低成本原料替代,小麦 - 玉米价差缩至 400 元 / 吨,性价比优势凸显。不过,11 月托市拍卖预期升温,可能对小麦价格上涨空间形成压制。
二、蛋白原料:豆粕价格震荡磨底,杂粕价格分化加剧
(一)豆粕:库存高企压制价格,油厂挺价意愿增强
全国豆粕均价为 3202 元 / 吨,环比跌 0.2%,但期货市场触底反弹,主力合约涨 0.9%。国内港口库存 120 万吨,处于历史同期高位。然而,美国对俄罗斯制裁推高原油价格,CBOT 大豆期货创一个月新高,加之油厂压榨亏损,每吨亏损 50 元,开始限制低价销售。
在华东地区,豆粕价格为 3180 元 / 吨,下跌 1%,华南地区为 3250 元 / 吨,持平。规模化养殖场趁价格低位补库,中小散户大多持观望态度,成交集中在 3150 - 3200 元 / 吨区间。
(二)杂粕:棉粕价格震荡、菜粕价格小幅反弹
棉粕均价 3000 元 / 吨,环比持平,棉籽价格下跌影响市场情绪,但供应压力不大,库存 30 万吨,饲料企业按需采购;菜粕均价 3300 元 / 吨,环比涨 0.5%,加拿大油菜籽期货受原油提振上涨 1%,国内库存仅 15 万吨,水产需求虽减弱,但进口颗粒粕去库存缓慢,支撑了价格韧性。
三、添加剂:维生素价格涨跌互现,氨基酸价格稳中偏弱
(一)维生素:VA、VE 价格呈现 “过山车” 行情
VA 均价 65 元 / 公斤,天新药业停报引发市场挺价;VE 从 45 元 / 公斤跳涨至 52 元 / 公斤,主要原因是北沙制药检修导致供应收缩,且欧洲市场报价 6 - 6.5 欧元 / 公斤,进口成本支撑国内价格。
(二)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双弱运行
98% 赖氨酸报价 6.4 元 / 公斤,同比跌 12%,万里润达检修也未能改变供应过剩格局;蛋氨酸 22 元 / 公斤,赢创、新和成工厂检修的利好被生猪亏损抵消,下游饲料企业采购周期从 15 天延长至 25 天,观望情绪浓厚。
四、区域市场:安徽数据反映养殖端压力
从安徽省饲料价格数据来看,玉米 114 元 / 50 公斤,环比持平,豆粕 3.19 元 / 公斤,跌 0.31%,麦麸 1.92 元 / 公斤,跌 1.03%,猪粮比价 5.26,低于预警线 5.5,这表明生猪养殖已进入亏损区间。
在阜阳地区,散户补栏积极性下降 15%,规模化猪场将仔猪饲料蛋白水平从 18% 降至 16%,通过添加酶制剂降低豆粕用量,成本压缩 2%-3%。
五、后市展望:供应过剩与旺季预期的博弈
短期(10 月底前):玉米、豆粕价格延续弱势,小麦价格维持偏强,添加剂价格随成本端波动。建议养殖户逢低储备 15 - 20 天用量,避免追高采购。
中期(11 - 12 月):需关注新季玉米质量、中美贸易谈判对大豆进口的影响。维生素价格或因工厂检修结束而回调,氨基酸价格等待养殖旺季需求提振。
风险提示:若 11 月生猪存栏去化加速,饲料需求或提前进入淡季,需警惕蛋白原料价格二次探底。
结语:在震荡市场中把握性价比机会
当前饲料市场呈现 “大宗原料承压、添加剂博弈加剧” 的复杂格局。养殖户需突破单一品种视角,通过 “玉米 - 小麦替代”“豆粕 - 杂粕搭配” 等方式降低成本,同时利用期货工具对冲价格波动风险。随着气温下降,水产养殖收尾,畜禽消费旺季临近,饲料价格或从 “普跌” 转向 “分化”。把握结构性机会,是穿越市场周期的关键。(数据支持:Mysteel 农产品、安徽省发改委、搜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