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年度业绩:穿越周期的稳健表现
(一)营收利润双增长,规模效应持续显现
2025 年上半年,在猪鸡价格处于低位、行业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下,双汇发展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呈现出稳健的经营态势。肉类总外销量达 156.5 万吨,同比增长 3.7%;营业总收入实现 285 亿元,同比增长 3.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3 亿元,同比增长 1.2%。这一优异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公司 “四化” 战略(产业化、多元化、国际化、数字化)与 “两调一控” 方针的深入实施。通过持续的营销升级,公司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依托数字化手段提升运营效率,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即便在生鲜品利润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核心经营指标的逆势增长。
(二)现金流与分红:高比例派现凸显价值回报
公司延续了 “分红标兵” 的良好传统,拟将上半年 97% 的净利润用于现金分红,预计派息金额为 22.52 亿元,股息率达到 3.5%。与此同时,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表现出色,达到 32 亿元,同比增长 10%。存货周转天数缩短至 51 天,资金使用效率显著提高,为下半年销售旺季的备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二、分产业分析:生鲜承压与肉制品转型同步推进
(一)生鲜品业务:规模扩张下的利润调整
尽管公司通过积极开发基础客户、拓展销售网点,实现了生鲜品业务规模的显著增长,但受猪肉价格持续下行的影响,库存及减值情况变化较大,导致生鲜品经营利润同比出现下降。为应对这一挑战,公司采取了区域差异化策略:在北方市场推出 “社区团购直供” 模式,有效降低了流通成本;在南方市场与高端商超对接,打造黑猪肉溢价产品。部分区域的销量提升幅度超过 20%,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价格下行带来的利润压力。
(二)肉制品业务:新渠道崛起推动结构优化
随着销售机构专业化改革的逐步落地,二季度肉制品销量同比实现由降转升。新兴渠道,如连锁便利、线上平台、新零售等,销量增长显著,增幅达到 21%,占总销量的比例为 17.6%。秘卤肉肠、“味美东方” 系列香肠等新品的复购率超过 40%,成为业务增长的亮点。然而,传统渠道由于受到便利店等新兴业态的分流影响,销量下滑 8%。这一情况促使公司加快向 “全渠道运营” 模式转型,抖音直播带货的月均 GMV 突破 5000 万元。
(三)养殖与禽产业:成本管控释放红利
养猪业与禽产业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了规模的稳步提升和成本的有效下降。母猪 PSY(年提供断奶仔猪数)提升至 28 头,疫病损失率降至 5% 以下。尽管生猪价格处于低迷状态,但养殖分部利润同比减亏 60%,不仅成为公司稳定现金流的重要支撑,也为未来肉制品原料供应构建了成本优势。
三、下半年战略:精准突破四大核心领域
(一)渠道攻坚:万店计划与全渠道协同发展
公司启动 “千城万店” 工程,计划在下半年新增 1000 个终端网点,重点开拓县域市场。针对不同渠道的特点和需求,公司定制差异化产品:在便利店主推 10 元以下的即食小包装产品,满足消费者即时消费需求;在电商平台力推 59 元家庭套餐,适应家庭消费场景;在 KA 商超打造节日礼盒矩阵,满足节日消费需求。同时,公司深化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的合作,即时达业务覆盖城市超过 200 个,目标是将 30 分钟达订单占比提升至 15%。
(二)产品创新:两端化布局精准定位消费需求
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采取两端化布局策略。一方面,推出 “极致性价比” 产品,如 3.9 元 / 根的淀粉肠,下沉县域市场,满足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布局高端产品线,如 198 元 / 盒的黑松露午餐肉入驻盒马鲜生,低脂低盐的 “简颂” 系列成为健身人群的首选。在预制菜领域,公司推出 “30 分钟餐桌” 系列,涵盖 12 个地域化 SKU,目标是实现营收占比达到 15%。
(三)数字化赋能:全链路提升效率与降低成本
在养殖端,公司推进 “数字猪场” 项目,AI 背膘检测实现 100% 猪场覆盖,母猪年产仔数提升至 28 头;在营销端,上线客户数据平台(CDP),实现 “千人千面” 精准投放,新客获取成本下降 25%;在供应链方面,可视化系统覆盖 80% 物流线路,订单履约时效提升 30%,库存周转效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四)成本管控:全产业链协同降低成本
公司通过全产业链协同降本,在饲料采购环节,通过集中采购,玉米、豆粕采购价较市场价低 8%;在屠宰环节,推广精细化分割技术,瘦肉率提升 2%,副产品综合利用率达到 95%;在养殖端,优化猪群结构,淘汰低效母猪,单头养殖成本下降 1.2 元 / 公斤,为应对价格波动预留了充足的成本空间。
四、市场关切回应:数据背后的增长信心
(一)肉制品吨利如何维持高位?
尽管下半年市场投入预计将加大,但饲料成本下行(预计玉米价格回落 10%)与高毛利产品(预制菜、高端火腿)销量增长将形成有效对冲。公司预计肉制品吨利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公司同步推进 “去库存” 策略,二季度末肉制品终端库存同比下降,处于近三年低位,为旺季销售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生鲜品业务如何应对价格波动?
公司通过 “六个结合” 动态调整产品结构,即鲜销与加工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高端与大众结合、国内与国际结合、传统渠道与新兴渠道结合、现货与期货结合,以实现 “量增稳利” 的目标。在华北、华东地区试点 “生鲜 + 预制菜” 套餐,客单价提升 30%,有效缓解了生鲜品利润压力。
(三)新渠道能否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连锁便利渠道已与 7-11、罗森达成排他性合作,预计全年销量增长 35%;线上渠道在抖音商城与美团闪购发力,兴趣电商 GMV 月均增长 20%,即时零售业务覆盖城市超过 200 个。新渠道不仅为公司带来了销量增长,更通过用户数据反哺产品研发,形成了 “渠道 - 产品 - 数据” 的良性闭环。
五、结语:在周期波动中巩固龙头地位
双汇发展上半年的业绩充分展示了其作为行业龙头穿越周期的能力。在行业陷入价格竞争的背景下,公司通过 “渠道变革 + 产品创新 + 数字提效” 构建了差异化竞争优势。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肉制品备货旺季即将启动,叠加养殖成本持续下行的有利因素,下半年公司有望实现 “量价利” 三重修复。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家在周期中持续进化的企业,或许正迎来价值重估的重要机遇。面对生鲜价格低迷与新渠道冲击,双汇的 “全渠道 + 两端化” 策略能否持续引领行业发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专业见解!(数据来源:双汇发展 2025 年半年度报告及业绩交流会,截至 2025 年 8 月 13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