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关税举措:从第二大市场到急剧下滑
(一)50% 关税冲击,美巴牛肉贸易停滞
2025 年 7 月底,特朗普政府的这一决策,对美巴牛肉贸易产生了显著影响。此前,美巴牛肉贸易处于相对稳定且繁荣的状态,美国以其庞大市场需求,成为巴西牛肉重要的海外销售市场。然而,50% 额外关税的突然实施,打破了长期以来的贸易平衡。
政策生效前的 4 月,美国单月进口巴西牛肉达 4.41 万吨,刷新历史记录,贸易额达 2.29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彼时,港口码头堆满巴西牛肉集装箱,运输车辆往来繁忙。但两个月后的 6 月,进口量骤降至 1.34 万吨,金额缩水 67%,降至 7530 万美元。这一变化使贸易迅速冷却,大量计划运往美国的牛肉积压仓库或另寻买家。巴西肉类出口协会(Abiec)指出,原计划运往美国的 3 万吨牛肉滞留,严重影响美巴贸易。贸易商不得不重新评估市场,寻求新的贸易方向。
(二)关税传导效应:美国本土牛肉价格上涨
关税政策对美国市场也产生了反向影响。美国牛肉进口商面临 76.4% 的高额税率(原关税 26.4%+ 新增 50%),成本大幅增加。为规避成本,进口商转向其他国家,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牛肉市场需求上升。这些国家牛肉价格相对较高,加上运输成本等因素,导致美国国内牛肉价格大幅上涨。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5 年三季度牛肉零售均价达 6.89 美元 / 磅,创下 2015 年以来的新高。超市中牛肉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时更加谨慎。餐饮企业利润空间压缩 20% 以上,牛肉汉堡等产品因成本上升提价,导致部分消费者减少购买。一些小型餐饮企业因无法承受成本增加而倒闭。关税的影响波及整个牛肉产业链,从进口商到消费者,从超市到餐饮企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二、墨西哥市场崛起:从 “零准入” 到季度进口大幅增长
(一)市场开放与价格优势,墨西哥成为最大受益者
在美巴牛肉贸易受阻的同时,墨西哥迅速崛起,填补了美国市场留下的缺口。2025 年 1-6 月,巴西对墨西哥牛肉出口量从 3100 吨激增至 1.61 万吨,增幅达 420%,墨西哥超越美国成为巴西牛肉第二大进口国,仅次于中国。这一突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4 年,墨西哥正式开放巴西牛肉准入,随后 34 家巴西屠宰场获得认证。墨西哥本土牛肉产量不足,每年缺口高达 50 万吨,为巴西牛肉进入创造了机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巴西牛肉在墨西哥市场迅速发展,成为当地消费者餐桌上的常见食材。
(二)区域贸易重构:拉美内部供应链加强
墨西哥的发展是其战略布局的结果。作为拉美第二大经济体,墨西哥与巴西合作,降低了贸易成本,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海运距离较跨太平洋缩短 40%,运输成本大幅降低,有利于巴西牛肉快速、低成本地进入墨西哥市场。关税仅为 10%(对比美国 76.4%),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依托《美墨加协定》(USMCA)实现零配额限制,为巴西牛肉在墨西哥市场的销售提供了便利。
数据显示,墨西哥 6 月牛肉进口均价 4.85 美元 / 公斤,较美国市场低 25%,性价比优势突出。随着巴西牛肉在墨西哥市场份额的扩大,拉美内部供应链得到进一步强化。墨西哥从巴西进口牛肉,满足本国需求的同时,利用《美墨加协定》优势将部分牛肉转销至美国和加拿大市场,形成了高效的区域供应链。这不仅促进了拉美地区的经济合作,也改变了全球牛肉市场格局。
三、中国市场地位稳固:1-6 月进口额大幅增长,成为巴西贸易稳定因素
(一)需求强劲,单月进口突破 13 万吨
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对巴西牛肉的需求保持强劲。
2025 年 6 月,中国从巴西进口牛肉 13.44 万吨,价值 7.399 亿美元,较 1 月增长 64%,占巴西当月出口总量的 55.7%。海关数据显示,1-6 月,巴西对华牛肉出口额达 25.8 亿美元,远超 2024 年同期的 15.7 亿美元。
中国餐饮行业复苏,火锅、西餐连锁等业态发展迅速,牛肉采购量增长 30%。加工企业备货需求增加,共同推动了巴西牛肉在中国市场的热销。
(二)市场多元化战略成效显著,巴西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中国与墨西哥市场的发展,为巴西牛肉出口提供了强大动力。2025 年上半年,巴西牛肉出口额同比增长 56.5%,推动该国整体出口增长 3%。巴西发展部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牛肉出口创收 68 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 22%,对稳定巴西经济起到重要作用。
这一成绩得益于巴西自 2023 年推行的 “去美国化” 战略。巴西政府通过调整市场布局,将对美出口占比从 2024 年的 18% 降至 2025 年的 8%,对华占比提升至 45%,中国市场在巴西牛肉出口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通过这一战略,巴西降低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增强了在全球牛肉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当美国市场因关税政策陷入低迷时,中国和墨西哥市场的强劲需求为巴西牛肉出口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四、未来展望:关税影响下的全球牛肉贸易新格局
(一)短期波动:巴西面临产能调整挑战
尽管墨西哥与中国市场表现良好,巴西牛肉产业仍面临产能调整的挑战。2025 年,巴西牛肉产量预计下降 1%,降至 1180 万吨。牧场主在市场压力下优先屠宰母牛,上半年母牛屠宰量激增 12%,这将导致 2026 年犊牛供应减少 8%,影响未来牛肉产量。
若墨西哥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预计年进口量超过 30 万吨,将对巴西产能形成巨大考验。一旦产能无法满足需求,可能引发 2026 年巴西国内牛肉价格反弹,预计涨幅在 10%-15%,这将影响巴西国内消费者和整个牛肉产业链。巴西政府和相关企业需尽快采取措施,优化产能结构,以应对潜在危机。
(二)长期重构:从 “美国依赖” 到 “多极格局”
此次贸易变化标志着全球牛肉贸易进入 “去全球化” 与 “区域化” 并行的新阶段。美国曾在巴西牛肉出口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关税政策使其市场优势丧失,逐渐沦为 “边缘市场”。
中国凭借消费升级和稳定的市场需求,巩固了第一大买家的地位。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不断增加,为巴西牛肉出口提供了稳定支撑。墨西哥、中东(阿联酋进口增 22%)、东南亚(越南进口增 18%)等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众多,对牛肉需求增长,成为新的增长极。
巴西肉类出口协会预测,2025 年巴西牛肉出口量将达到 320 万吨,创造历史新高。其中,新兴市场将贡献 70% 的增量,成为推动巴西牛肉出口的主要力量。在新的格局下,巴西实现了市场多元化,降低了出口风险,为未来发展拓展了空间。
结语:关税变化下的贸易策略思考
墨西哥超越美国成为巴西牛肉第二大进口国,这一贸易数据变化反映了贸易政策与市场规律的相互作用。特朗普政府 50% 的额外关税政策,改变了全球牛肉贸易格局,美巴牛肉贸易关系受到严重影响。墨西哥抓住机遇,凭借市场开放政策和地缘优势,实现了从 “零准入” 到季度进口激增 420% 的突破,填补了美国市场空白。
这一变化不仅是贸易数据的更新,更是全球牛肉贸易版图的重塑。它体现了单边主义贸易政策的局限性,也提醒各国,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存在风险。市场多元化和区域供应链深化是增强抗风险能力的关键。
对于中国而言,持续扩大进口、构建稳定的全球供应链,既是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要,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通过与巴西等国家合作,中国既能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又能在全球牛肉市场发挥重要作用,提升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
在关税变化的背景下,秉持市场多元化理念的经济体能够更好地应对风险。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和深化区域供应链合作,构建稳固的贸易防线,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中立足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