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数据速览:仔猪分化加剧,生猪止跌回暖
(一)仔猪价格:小体重苗价抗跌,大体重持续承压
8 月 11 日,仔猪市场呈现复杂态势。10 公斤外三元仔猪均价为 38.5 元 / 公斤,环比微涨 0.8%,结束连续两周的下跌趋势。从区域层面分析,北方地区,辽宁黑山县仔猪价格为 26 元 / 公斤,河北任县为 35 元 / 公斤。当地散户因对市场前景担忧,存在恐慌性抛售仔猪行为,同时二次育肥养殖户因市场不确定性而态度谨慎,致使 15 - 19 公斤仔猪均价降至 32 元 / 公斤,较上月下跌 12%。
南方地区,优质仔猪展现出较强的溢价能力。湖北宜城市仔猪价格高达 55 元 / 公斤,且仍有 2% 的涨幅,四川东坡区达 40 元 / 公斤。主要原因在于本地三元母猪存栏量减少,养殖户对 “抗病性强、生长快” 的仔猪品种需求偏好增强,有力支撑小体重苗价在市场波动中逆势上涨。
(二)生猪价格:全国均价触底反弹,北强南稳格局凸显
8 月 11 日,生猪市场出现积极变化,全国生猪均价达到 6.85 元 / 斤,较昨日上涨 0.02 元 / 斤,终结三连跌局面。从区域表现来看,北方主产区成为价格上涨的主要驱动力。黑龙江生猪价格为 6.6 - 6.7 元 / 斤,上涨 0.1 元,山东处于 6.9 - 7.0 元 / 斤区间,同样上涨 0.1 元。在东北,屠宰企业低价收猪遭遇较大阻力,养殖户压栏惜售;在华北地区,随着开学备货需求增加,白条走货量增长 5%,有效拉动价格上涨。
南方销区则保持稳定态势,广东生猪价格在 7.5 - 7.8 元 / 斤,四川为 6.5 - 6.7 元 / 斤。高温天气严重抑制终端消费,屠宰企业开工率仅为 45%,为降低成本,屠企压价收购,导致散户采取快进快出策略,300 斤以上大猪出栏占比达到 35% 。
二、区域市场特征:供需博弈下的价格分化逻辑
(一)仔猪市场:补栏信心低迷,优质苗成 “硬通货”
在仔猪市场,不同区域的价格与供需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东北、华北产区的仔猪价格持续处于低位,10 公斤外三元仔猪价格区间为 35 - 40 元 / 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跌幅达 20%。其背后既有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疫病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近期,腹泻、蓝耳等疫病在该地区多发,辽宁的发病率超过 15%,导致仔猪死亡率上升,养殖风险增大。
面对此情况,散户补栏量大幅减少,与上月相比减少 30%。散户补栏更为谨慎,倾向于选择提供疫病防控配套服务的苗企,如 “断奶包” 套餐(包含蓝耳净化药物),这带动配套服务型苗企销量增长 10%。在疫病影响下,养殖户期望以此降低养殖风险,保障仔猪健康成长。
而在华东、华南产区,仔猪市场呈现不同景象。福建的快大仔猪价格为 42 元 / 公斤,较上周上涨 1 元,广东的土杂仔猪价格为 38 元 / 公斤。主要原因是本地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 8%,仔猪供应量减少。为保障后期产能,规模化养殖场纷纷提前锁定优质种源,10 公斤以下仔猪订单已排至 9 月中旬 。在该市场中,优质仔猪供不应求,成为紧俏资源。
(二)生猪市场:北方抗价情绪升温,南方陷入 “量价两难”
北方地区的生猪市场,抗价情绪逐渐升温。河南标猪价格在 6.9 - 7.0 元 / 斤,养殖端成本线在 7.2 元 / 斤左右,面对低于成本线的收购价格,养殖户拒绝出售。部分猪场甚至联合停售 3 天,以倒逼屠企提价。在其坚持下,屠企最终提价 0.1 元 / 斤。东北的二次育肥户也有所行动,试探性补栏 500 斤以下的中猪,带动 220 - 250 斤生猪价格溢价 0.2 元 / 斤 。在市场博弈中,养殖端通过团结和策略试图掌握价格主动权。
南方地区的生猪市场则陷入 “量价两难” 困境。浙江 300 斤以上大猪价格为 6.8 元 / 斤,只能低价甩卖,与标猪相比,价格低 0.3 元 / 斤。这是因为屠宰企业库存高企,库容率达到 65%,为消化库存,屠企只接受 “低价大猪 + 高价标猪” 捆绑采购方式。散户为减少损失,被迫出栏老猪,目前 400 斤以上生猪占比已达到 12%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南方养殖户面临巨大压力,需应对低价困境与库存问题。
三、供需基本面:成本支撑与周期筑底的双重较量
(一)供应端:产能去化加速,出栏结构失衡
能繁母猪持续调减:7 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 3980 万头,环比降 0.8%,连续 5 个月回落,预示 2026 年 1 月生猪供应或现拐点,但当前生猪存栏仍处高位(4.3 亿头),300 斤以上大猪占比超 20%,短期供应压力未解。
从长期视角分析,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持续调减是重要信号,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生猪供应将逐渐减少。依据正常繁殖周期,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约 10 个月后会反映到生猪出栏量上。因此,7 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预示 2026 年 1 月左右生猪供应可能出现明显拐点 。但就当前情况而言,生猪存栏量依然处于高位,4.3 亿头的存栏量以及 300 斤以上大猪占比超 20% 的现状,使得短期内市场生猪供应压力较大。大量大猪集中出栏会对市场价格形成一定压制。
疫病倒逼被动出栏:山东、河南仔猪腹泻率升至 25%,部分猪场提前出栏 35 日龄断奶仔猪,导致 10 公斤以下仔猪供给减少 15%,间接推高优质苗价。
疫病爆发对生猪市场供应产生重要影响。在山东、河南等地,仔猪腹泻率升高,致使部分猪场提前出栏 35 日龄断奶仔猪,导致 10 公斤以下仔猪供给减少 15% 。从市场供需关系原理来看,供给减少必然导致价格上升。在此情况下,未受疫病影响的优质仔猪成为市场稀缺资源,价格自然上涨。疫病不仅影响仔猪供应,还增加养殖户养殖成本与风险。为应对疫病,养殖户需投入更多资金用于防疫和治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补栏积极性。
(二)需求端:短期利好有限,长期回暖可期
旺季预期落空:立秋后北方消费边际改善,但白条肉批发价 13.5 元 / 公斤,较去年同期跌 18%,家庭采购量减 10%,终端呈现 “降价难促量” 困境;南方受台风影响,农贸市场交易量降 8%。
立秋过后,按照过往市场规律,北方地区猪肉消费应迎来小高峰,进入所谓 “旺季”。然而今年实际情况与预期不符,虽消费有一定边际改善,但白条肉批发价仅 13.5 元 / 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跌幅达 18%,家庭采购量减少 10%,出现 “降价难促量” 困境。在南方,台风影响使农贸市场交易量下降 8%。恶劣天气条件不仅影响人们出行,还降低其消费意愿。当前南北市场需求均表现出一定疲软态势,对生猪价格上涨形成较大阻力。
政策托底效应:发改委启动第二批中央储备肉收储(2 万吨),华北、东北地区屠宰企业响应收储计划,标猪收购价提高 0.1 - 0.2 元 / 斤,形成短期价格锚点。
面对生猪价格持续低迷状况,政策层面积极采取措施。发改委启动第二批中央储备肉收储,收储量达 2 万吨。这一举措向市场传递明确信号,表明政府致力于稳定生猪价格。华北、东北地区屠宰企业积极响应收储计划,标猪收购价提高 0.1 - 0.2 元 / 斤 。价格提升在短期内为市场提供价格锚点,稳定养殖户信心。政策托底效应不仅体现在价格方面,还体现在市场预期上。它使养殖户感受到政府对生猪市场的重视与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恐慌情绪,减少盲目抛售行为。
四、后市研判与操作建议:把握底部窗口,规避情绪博弈风险
(一)价格趋势:仔猪止跌、生猪震荡,中秋前或现小反弹仔猪(1-2 周):随着疫病防控措施不断加强,小体重苗价有望趋于稳定,预计将在 38 - 40 元 / 公斤区间波动。大体重苗由于补栏需求低迷,仍有一定下跌空间,可能有 1 - 2 元 / 公斤降幅。养殖户在此阶段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调整养殖策略。对于小体重苗,可适当增加养殖数量,利用其价格稳定优势获取稳定收益;对于大体重苗,应谨慎对待,避免盲目囤货,以防造成不必要损失。
生猪(8 月下旬):随着学校开学备货启动,北方地区生猪均价有望迎来反弹,预计将达到 7.0 - 7.2 元 / 斤。南方地区随着高温天气消退,消费需求将逐渐恢复,标猪价格有望触及 7.0 元 / 斤。但需注意,大猪集中出栏可能对价格涨幅形成一定压制,市场将呈现 “标强养大” 的分化格局。养殖户在此时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猪出栏时间和体重,以获取最大收益。对于标猪,可适当延迟出栏,等待价格上涨;对于大猪,则应及时出栏,避免价格下跌带来损失。
(二)养殖端策略:分体重、分区域精准应对
仔猪养殖户:北方低价区,当仔猪价格降至 35 元 / 公斤以下时,可考虑补栏 10 公斤的优质苗。补栏时搭配 “断奶包” 进行防疫,以降低养殖风险。目标是将仔猪育肥至 250 斤,按照当前成本计算,对应成本线约为 7.5 元 / 斤。通过此方式,期待中秋后消费回暖获取收益。南方高价区,优先出售 15 公斤以上的大苗,目前价格为 42 元 / 公斤。这样可规避 9 月集中补栏导致的价格回调风险,及时锁定利润。
生猪养殖户:规模化场,对于 300 斤以下的标猪,当价格达到 7.0 元 / 斤以上时,应分批出栏,锁定微利。对于 300 斤以上的大猪,要趁北方收储契机,及时清栏,避免中秋后需求回落砸盘。中小散户,要密切关注猪粮比,当前猪粮比为 5.8:1。当猪粮比低于 5.5:1 时,启动 “降本套餐”,增加酒糟、豆渣等廉价饲料的比例,减少豆粕使用量至 15%,挺过短期亏损周期。
风险提示:密切跟踪 8 月 15 日 USDA 大豆报告,若豆粕突破 3100 元 / 吨,及时调整饲料配方,菜粕替代比例可提升至 20%。华南地区要特别防范台风导致的运输中断,提前储备 7 天以上的玉米、豆粕库存,避免断料影响出栏节奏。
结语
当前猪市处于 “产能去化中期” 与 “消费淡季尾声” 的交织阶段,仔猪的分化、生猪的区域博弈本质是市场对周期底部的反复确认过程。养殖户应跳出短期价格波动局限,立足存栏结构优化:仔猪方面,注重 “优质苗 + 防疫” 以降低死淘率;生猪方面,把握 “标猪快出 + 大猪错峰” 原则规避情绪杀跌风险。随着开学季、中秋备货逐步落实,8 月下旬或现年内最后一波出栏窗口,建议结合成本线与当地流通效率,理性决策、分批操作。您所在地区仔猪、生猪价格状况如何?面对当前行情,您会选择补栏抄底还是加速出栏?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