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鸡蛋价格全景:旺季见顶,区域性分化加剧
(一)均价高位回落,环比跌幅扩大
截至 9 月 23 日,全国鸡蛋出场均价报 8.12 元 / 公斤,周环比下跌 1.3%,较 8 月中旬高点回落 4.7%,呈现 “北稳南弱” 格局。主产区山东、河南均价 7.8 - 8.2 元 / 公斤,周跌幅 0.5% - 1%;主销区广东、广西降至 7.1 - 7.5 元 / 公斤,西南地区低价区跌破 7 元 / 公斤,桂林、江西等高价区维持在 10 - 10.5 元 / 公斤,南北价差拉大至 3 元 / 公斤。
(二)产区与销区走势背离
河北、江苏等养殖密集区受中秋备货收尾影响,走货量下降 20%,价格稳中略跌 0.1 - 0.2 元 / 公斤;广东、四川等地因终端消费疲软,贸易商谨慎补库,屠宰场压价收购,现货价格周跌 0.3 - 0.5 元 / 公斤。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商超渠道促销力度加大,盒装蛋均价较上周降 0.5 元 / 斤,带动批发市场价格跟跌。
二、供需两端博弈:供应过剩压制,需求旺季 “成色不足”
(一)供应端:存栏高位 + 淘汰延迟,产能释放超预期
从供应端分析,当前鸡蛋市场面临较大压力。据相关数据显示,8 月在产蛋鸡存栏量达到 13.65 亿只,同比增长 5.98%,创下近三年来新高。在这些蛋鸡中,450 日龄以下的适龄产蛋鸡占比超过 80%,且产蛋率维持在 88% 的高位,表明蛋鸡产蛋能力强劲,鸡蛋产出量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
受养殖利润短暂转正影响,养殖户淘汰鸡意愿降低。8 月,养殖利润达到 0.12 元 / 斤,促使养殖户倾向于延长蛋鸡养殖周期。数据显示,淘汰鸡日龄延长至 497 天,周度淘汰量环比减少 8%。同时,7 月补栏的 2.1 亿只鸡苗现已进入开产期,进一步增加了鸡蛋供应量。这些因素叠加,导致短期内鸡蛋供应压力集中释放,市场上鸡蛋数量大幅增加,对价格形成明显压制。
(二)需求端:节日效应消退,替代消费分流明显
在需求端,中秋前一周备货量同比减少 15%,表明节日对鸡蛋需求拉动作用较往年有所减弱。食品加工企业采购周期大幅缩短,从正常的 5 - 7 天缩短至 3 天,反映出企业对鸡蛋采购态度更为谨慎,采购量有所下降。
终端市场消费结构发生变化,鸡蛋消费被低价蔬菜及猪肉分流。当前,生猪均价为 13.85 元 / 公斤,环比上涨 5%,但价格仍相对较低,吸引部分消费者购买。南方地区受台风降雨影响,农贸市场交易受阻,家庭采购量下降 10% - 15%。商超库存周转天数延长至 7 天,比正常水平高出 2 天,说明市场对鸡蛋消化速度放缓,需求较为疲软。
三、区域市场特写:三大板块演绎不同行情
(一)北方稳价区(山东、河南):库存压力下的 “韧性震荡”
山东和河南作为全国蛋鸡存栏核心区域,占比高达 35%,在当前鸡蛋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然而,近期两地面临较为严峻的库存压力。生产环节库存已升至 1.2 天,而正常水平通常为 0.8 天,表明市场上鸡蛋供应量出现明显积压。贸易商为降低风险,纷纷采取 “随销随采” 策略,对高价货源接受度大幅下降。
在山东地区,大码蛋报价为 7.84 元 / 公斤,较上周下跌 0.16 元。中小散户由于担心库存进一步增加,纷纷集中出栏,导致市场上鸡蛋供应量短期内大幅增加。而规模化养殖场则凭借自身实力和资源,选择挺价惜售,期望等待市场行情好转。这种分歧使得市场陷入 “量增价跌” 的博弈局面,价格走势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二)南方降价区(广东、四川):消费疲弱引发 “连锁反应”
广东地区鸡蛋市场受到进口冻品的强烈冲击。近期,进口冻品周到货量增加 20%,使得鲜蛋市场竞争压力陡然增大。鲜蛋批发价已跌至 7.1 元 / 公斤,较上月下跌 15%,价格大幅下跌严重压缩了养殖户利润空间。为减少损失,部分养殖户不得不提前淘汰 400 日龄以下蛋鸡,淘汰量周增 30%。这种大规模淘汰行为不仅影响未来鸡蛋供应量,也反映出养殖户对当前市场的悲观预期。
在四川成都批发市场,阴雨天气成为价格下跌重要推手。持续阴雨导致鸡蛋霉变率上升,采购商为降低风险,纷纷压价 0.3 元 / 公斤。在采购商强势压价下,产区养殖户不得不低价抛售鸡蛋,形成从产地到销区的负向传导。这种负向传导进一步加剧市场恐慌情绪,使得价格下跌趋势难以遏制。
(三)高价坚守区(江西、广西):供应偏紧支撑局部行情
在全国鸡蛋价格普遍下跌大环境下,江西和广西呈现高价坚守态势。在江西,7 - 8 月高温天气对蛋鸡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导致蛋鸡减产 10%。当前,江西存栏量同比下降 5%,供应减少为价格提供有力支撑。优质草鸡蛋报价为 10.53 元 / 公斤,养殖户依托 “中秋礼品蛋” 渠道,成功维持高价。这种特色渠道运用,不仅体现养殖户市场敏锐度,也展示产品差异化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
广西桂林则依托当地旅游市场需求,在鸡蛋价格上占据优势。土鸡蛋批发价为 12.36 元 / 公斤,环比上涨 0.32%。然而,表面高价背后隐藏着流通压力。终端零售量仅为正常水平 60%,表明市场对高价鸡蛋消化能力有限。若不能有效解决流通问题,这种高价态势可能难以持续。
四、后市展望:短期承压寻底,中期关注两大转折点
(一)短期(1 - 2 周):去库存周期主导,或现阶段性低点
在短期内,鸡蛋市场将主要由去库存周期主导。目前,市场鸡蛋库存处于高位,给价格带来较大下行压力。预计在节前最后一周,贸易商备货量将较为有限。贸易商对市场预期较为谨慎,担心节后鸡蛋价格大幅下跌,因此不愿大量备货。这种谨慎态度将导致市场鸡蛋需求进一步减少,推动价格继续下跌。
预计全国均价将下探至 7.8 - 8.0 元 / 公斤,低价区甚至可能跌破 7 元 / 公斤。在一些产区,由于库存积压严重,养殖户为尽快出货,可能不惜降低价格。而在销区,由于需求不足,贸易商也会压低采购价格,使得低价区价格进一步走低。
随着淘汰鸡日龄突破 500 天,养殖端恐慌性出栏可能性可能加剧。养殖户看到鸡蛋价格持续下跌,而养殖成本居高不下,担心继续养殖带来更大损失,可能选择提前淘汰蛋鸡,增加淘汰鸡出栏量。这种恐慌性出栏将进一步增加市场鸡蛋供应量,使价格面临更大下行压力。
建议养殖户趁节前逢高出栏,避免节后集中抛售导致价格深跌。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把握好出栏时机。若节后集中抛售,市场鸡蛋供应量将大幅增加,价格可能出现深幅下跌,给养殖户带来更大损失。
(二)中期(9 月底 - 10 月):产能调整 + 消费回暖或筑底回升
从 9 月底到 10 月,鸡蛋市场可能迎来转机。若 9 月淘汰鸡量达到 1.2 亿只,同比增长 20%,将对市场供应产生显著影响。大量淘汰鸡出栏将减少在产蛋鸡数量,从而降低鸡蛋供应量。同时,10 月新开产鸡苗减少,7 月补栏量下降 12%,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新进入市场鸡蛋数量也会相应减少。供应压力有望得到缓解,市场供需关系将逐渐趋于平衡。
学校开学将增加对鸡蛋需求。学校食堂需要采购大量鸡蛋满足学生饮食需求,将直接带动鸡蛋消费。猪肉价格回调也将提振终端需求。猪肉是鸡蛋替代品之一,当猪肉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可能增加对猪肉购买,但同时也会减少对其他肉类需求,从而增加对鸡蛋消费。预计 10 月中旬均价将反弹至 8.5 - 8.8 元 / 公斤。随着供需关系改善,市场对鸡蛋需求将逐渐增加,而供应相对减少,将推动价格上涨。
建议关注河北、河南等产区低价建库存机会。这些产区通常是鸡蛋主要生产地,在价格较低时建库存,可在价格上涨时获得较好收益。投资者可密切关注这些产区价格动态,选择合适时机进行建库存操作。
五、操作建议:精准应对价格波动,优化产能结构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鸡蛋市场环境下,不同市场参与者需采取针对性策略,以应对价格波动带来的挑战,实现稳健经营。
养殖户:优化存栏,开拓高端市场
养殖户作为鸡蛋市场源头,其决策对市场供应和自身收益有直接影响。在当前市场形势下,养殖户应及时淘汰 500 日龄以上老鸡,这部分老鸡产蛋效率较低,继续养殖不仅成本较高,且在市场供应过剩情况下,其产出鸡蛋也难以获得较好收益。通过淘汰老鸡,可优化存栏结构,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整体养殖效益。同时,要严格控制存栏规模,避免过度压栏。过度压栏会导致市场鸡蛋供应进一步增加,加剧价格下跌压力。养殖户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养殖能力,合理安排养殖规模,确保市场供应稳定。
为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养殖户可尝试开发 “高钙蛋”“富硒蛋” 等差异化产品。这些特色鸡蛋满足消费者对健康、营养的需求,市场价格相对较高。通过对接商超高端渠道,可将这些特色产品推向更广阔市场,获得更高利润空间。例如,一些大型商超会设立专门的有机食品、特色食品区域,养殖户可与这些商超合作,将自己的特色鸡蛋摆上货架,吸引追求品质生活的消费者。
贸易商:跨区调运,套期保值
贸易商在鸡蛋市场中起桥梁作用,连接着养殖户和终端消费者。利用当前南北价差(3 元 / 公斤)开展跨区调运是贸易商重要策略。山东、河南等产区价格相对较低,贸易商可优先采购这些地区低价货源,然后运往价格较高销区销售,通过区域间价格差异获取利润。在采购过程中,贸易商要严格把控鸡蛋质量,选择新鲜、无破损、无变质的鸡蛋,以确保在市场上的信誉和销售。
鸡蛋期货市场为贸易商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贸易商可配置鸡蛋期货空单,对冲现货价格下跌风险。当市场价格下跌时,现货市场损失可通过期货市场盈利弥补,从而保证贸易商整体收益相对稳定。例如,某贸易商预计未来鸡蛋价格会下跌,于是在期货市场上卖出一定数量的鸡蛋期货合约。如果市场价格真的下跌,贸易商在现货市场上销售鸡蛋的收入会减少,但期货合约的价格也会下跌,贸易商可在期货市场上以低价买入合约平仓,从而获得盈利,弥补现货市场损失。
加工企业:把握时机,储备原料
加工企业作为鸡蛋重要需求方,在价格波动中有独特应对策略。趁价格回落期加大原料蛋收购是加工企业明智之举。在价格回落时,加工企业可以较低成本采购大量鸡蛋,用于制作蛋黄粉、蛋液等深加工产品。这些深加工产品不仅可延长鸡蛋保存期限,还可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储备中秋后食品加工旺季原料,加工企业可确保在旺季时有充足原料供应,满足市场需求。在食品加工旺季,市场对蛋黄粉、蛋液等产品需求会大幅增加,加工企业若能提前储备原料,就能抓住市场机遇,获得更多利润。
9 月鸡蛋市场在 “供应过剩 + 需求平淡” 中经历旺季回调,短期价格承压但中期筑底信号渐显。从业者需聚焦产能去化节奏与终端消费修复进度,在结构性行情中把握阶段性机会。您对节后鸡蛋价格走势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