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疫病防治专家诊室 → 文章内容

天津万象药业技术服务总监王中秋:关于新禽病的思考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12/11/5 11:46:20 关注:356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业内普遍认为,当前禽病的态势是旧病不去新病又添。对于新病,人们分析了诸多成因,也不断提出防治方案,可这态势依旧不得好转,尤其是新禽病,让人大有层出不穷、其势汹汹,扑面而来之感;其防治,更是让人为难、畏难,叫苦连天。笔者以为,如此这般,是因为我们业内对于新禽病的实践认知和理论探讨可能存在屏障,这屏障的形成又不单单是技术、学术的求证、验证、实验的不足;所以,对新禽病,我们可以从临床实践的平台出发,试着对现有的理论发出质疑,以利于通透这方面的探讨。
  一、新禽病的成因与命名之争
  新禽病的成因有原有病原微生物变异所致的,有外来新病源所致的,有养殖环境恶化、条件变化的累积效应所致的,有以前稀少发病演变为现实多发常在所致的,有免疫抑制病增宽致病谱所致的,也有未知原因所致的。除此之外,还有两种以上疾病并发、继发、混感、伴发而呈现更新型临床表现或新异的剖检印象的;还有由于一时不能准确命名而临时暂定名的。所有这些,历来存在争议,学术研究和理论检验不完备,各地、各相关相邻行业(如疫苗、饲料、种禽、兽药、大学、研究机构、政府主管部门)的说法莫衷一是,使得业内许多人尤其是养殖场的人深感无所适从。例如,肉仔鸡黄肝病。有人,包括部分专家说是包涵体肝炎为主要成因,有人说是弧菌性肝炎为主要成因,有人说是霉菌毒素蓄积中毒为主要成因,还有人说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可能是主因。谁说的对?到底应该听谁的呢?我们先来看看对黄肝病的比较综合的表述:今年以来在胶东半岛集中区域发病较多;在山东南部、辽宁大连等地发病也增多,有蔓延扩大趋势。一部分是在7~8日龄发病,更多的在30日龄以上发病,表现为精神萎顿,采食减少,排黄色稀便,突然死亡,伴发大肠杆菌、新城疫、呼吸道病的死亡率较高。剖检可见肝发黄,初起是鲜亮黄色以后是污黄色;肝有出血,肾肿。经病毒分离认为是由禽I型腺病毒引起的包涵体肝炎。这里的矛盾在于,包涵体肝炎它就不是新禽病!是固有的一个病种!而所谓黄肝病却是新叫法新名称!为什么不直接就说是包涵体肝炎呢?何必多此一举混淆众人概念?
  众所周知,包涵体肝炎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蛋垂直传播的,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先发现,以后在欧美多国肉鸡养殖业为害严重,蛋鸡也时有发生。以后随着种禽育种净化技术的进展逐渐减少。直到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仅在浙江等省有个别诊断报告,还是蛋鸡的。进入21世纪后,此病在我国各地仍有零星报到,但未见集中区域的高发症候群病例。按照国内外技术文献临床病例的总结,此病发病日龄在3~7周,以5周龄前后最为集中。肉鸡发病高于蛋鸡,感染过法氏囊的鸡群更易发此病。剖检可见肝肿大,质脆、有出血斑点,有的肝脏因脂肪变性而发黄、柔软、有油腻感;肝脏病理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可见肝细胞核有因病毒繁殖聚集的集合体——包涵体。现在,7~8日龄的幼龄雏鸡,因为在病料采集分离中分离到禽I型腺病毒,因为肝脏发黄(并无包涵体存在),而其它症候与文献记载不甚一致;就可以认定是包涵体肝炎?笔者以为,叫它黄肝病大概出自民间兽医或者是两难之间的暂定名,并非严格科学意义上的新病定义。
  至于说弧菌性肝炎、也有肝脏发黄的病变,但是,弧菌性肝炎多发于产蛋鸡和较大日龄青年鸡,且是散发,病程较长,病鸡渐行性消瘦,死亡率不高,发黄的肝表面有小星状、菜花样灰黄、灰白坏死灶,肿大充血的肝脏有灰白色斑点,肝破裂出血的会形成条状血囊被膜。单以肝发黄这一点就叫黄肝病就认定是弧菌性肝炎的病因,未免粗疏武断。
  再至于说霉菌毒素中毒,虽也有肝脏发黄的病变,但这种蓄积中毒历时就更长了;除非是超大剂量,否则不可能在7~8天就引发如此病变。如果说到30日龄以上发病肝黄,那尚可以归咎于霉菌毒素的危害。据了解,这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一些地方按包涵体肝炎治疗不见效,才促使人们思索霉菌的致病因。据说,按霉菌毒素治疗有一定效果。可是,为什么不直接叫霉菌毒素中毒(引起的症候)呢?叫黄肝病有画蛇添足之嫌。
  笔者还要指出,关于新病成因与命名,有市场经济法则操控的商业利益的辐射作用。有学者把去年至今年叫做“霉菌年”,以此强调霉菌和霉菌毒素对养殖业的危害剧烈,这是有道理的;但商业的炒作动机对“黄肝病”之类的解释大相径庭。比如,饲料厂请的专家在一些地方的技术推广讲座中,就不认同关于饲料中霉菌引起黄肝病的推论;种禽企业也不认同这黄肝病是经蛋垂直传播的包涵体肝炎;而一些兽药企业请的专家,在技术推广讲座中,就强调霉菌的作用很大,顺便也推出治疗黄肝病的所谓特效药。另有一些兽药企业在推出治疗药物时在宣传彩页上标明是主治黄肝病——括弧——包涵体肝炎、弧菌性肝炎,那意思是通吃全治!
  笔者以为,一些所谓新病并非是新病源新病种属,也不是原病种属的变异;而是旧有病的叠加或条件性致病因素的变化累积;有的则是因多病因叠加、传统认知和诊治困难情况下的无可奈何;还有一种是临床病理的新变化被指认成新病了。这里还可以举出新母鸡病为例,这个被冠予“新”的症候群,其实不新。在临床实践和技术文献里,新母鸡病的发病原因是:①血氧太低。简易鸡舍在夏季舍内外温差太小,虽然门窗洞开,可空气流通仍不畅,致使鸡群机体血含氧量低。②呼吸性碱中毒。夏季炎热,鸡群散热不良,促使加大呼吸散热,造成二氧化碳流失过多,导致PH值上升,从而导致体内碱性偏高中毒。③血液粘稠度高。夏季鸡群长时间处于高热状态,需要不停散热不停补水,尤其是夜间闭灯后,鸡看不见饮水,而呼吸、排便散热照常进行,致使血液中水分迅速减少而黏稠,致心力衰竭死亡。④饲料质量差、采食不足,导致机体营养失衡。⑤热应激。高热环境下新开产母鸡羽毛丰厚,散热差,致使中暑猝死。⑥低血钙。从育成期到开产期,钙的储备、摄入不足,造成疲劳综合症致瘫痪。⑦肉毒梭菌毒素中毒。广泛存在的这种毒素被胃肠吸收后,作用于外周神经、植物神经末梢、颅脑神经核,导致肌肉麻痹,瘫痪。
  我们看一看,这几乎都是条件致病。再看临床症候:体质好的高产蛋鸡易发病,冠尖发紫,冠根发白,肛门外翻,腿后伸,有的输卵管有成形蛋(碱性物质麻痹了输卵管造成蛋滞留,进而致坐骨神经瘫)。这是新病?这是外界应激与新开产母鸡自身处于应激状态的叠加!热应激(中暑)猝死的产蛋鸡多有输卵管存蛋的,这早在多年前就是定论了,何新之有?若说这新是刚开产的意思——新近刚开产,那它也不是一个新病种!尤其不是单独的病种!因为这只是把早已存在的热应激所致的各个症候综合起来冠予一个新名称而已。
  许多人大概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一种夏季高发的以腺胃肿胀如球状、剖检切口自动翻开,切面多汁为主要解剖特征的青年鸡病;这病症以后逐渐低龄化,四季多发。当时实验室诊断分离出传支病毒(冠状病毒),有专家认定为腺胃型传支,还有传支含腺胃株的疫苗问世,治疗腺胃传支的药物也陆续涌现。一段时间后,此病防治不见明显好转;有人在分离病料中又发现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鸡传贫因子等,而活体回归试验只有网内病毒获得成功复制,于是人们困惑了。然而有一点却使人们清醒了,那就是,分离出某种病毒就必定是某种病的思维不一定正确。到了本世纪的近几年,一种春夏季多发的、肉鸡和低龄蛋鸡多发的、以腺胃肌胃糜烂、腺胃肿胀、腺胃乳头水肿、溃疡,切面多汁等为主要解剖特征的禽病不断在各地呈现;此病被冠予“传染性腺肌胃炎”,有人分析其病因与霉菌毒素有关,也与某些病毒潜在诱发有关。那么,现在的问题是,腺胃型传支,传染性腺肌胃炎是不是同一种病?如是,致病因子主要是什么?它算不算新病种;如不是,临床区分又在何处?腺胃型传支为何会变的少发或少被提及了?这是不是同一症候在不同时段的被认知不同?一些病的“被热议”“被新异化”有无商业利益牵引?
  二、新禽病的防治方略
  笔者以为,对新禽病的认识,应基于在原有老病、旧病的认识上结合环境、条件变化来审视;在实验室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不以新病看待之。而以旧病叠加与外界应激过多过大为认知平台。另方面,即便有了实验室诊断依据,也要在临床上反复验证。从哲学角度看,人们对普遍事物的认识永远不会完结,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深入理解也不会一次性完结。在实践中,反复、比较、重新审视是不可绕过的空白;新东西是层出不穷的,但“新”不是一天一个的简单数量增加,应有一个数量积累到质变的演变过程;这过程可能长、复杂,也可能不算长不很复杂。所谓新禽病,大多是应激病,是各种内外应激导致机体致弱,这种致弱又加剧了机体抗应激力的降低,由这种降低又使得原本不足以高发多发的病以不同以往的临床表现出现,让人迷惑。 
  让人迷惑的还可以把“多病因呼吸道综合征”(被指认为新城疫、传支、大肠杆菌、支原体等共同作用)“肉鸡肿头综合征”(被指认为大肠杆菌、禽肺炎病毒、火鸡鼻气管炎病毒、不明病因等共同作用)包括进来。这是新症候而非新病种。对于新禽病,人们可以指认、推理、实验室检验、取新名、暂定名一批,成因可以罗列一大堆;也可以就此提出质疑、更改、否定;然而,就防治说,许多人包括笔者自己,就不那么自信了。黄肝病、新母鸡病、传染性腺肌胃炎都有条件性因素在里边,要明了,包括霉菌毒素在内的诱发因素,会使得原本不易发、高发的病变的高发、易发了。然而,就我们养殖业现状说,有不少人宁肯依赖祈盼神医妙药,花大代价买药给鸡吃也不愿在改善养殖条件上下功夫,笔者以为,这是所谓新禽病不断出现的原因之一。业内公认的理论是,缓解热应激,减少霉菌和霉菌毒素的危害,增加饲料营养浓度,提高能量值(如添加油脂于饲料)是可以大大减少多种鸡病的发病率的。假如我们养殖业在环境、条件、营养、增强抗病力、消除免疫抑制上真正有了大改进,所谓新禽病还会这么让人费解难以捉摸吗?新禽病远没有到防不胜防的程度,与其穷思极虑着力于对新禽病的防治,还不如从很简单的一项一项改进饲养管理、饲料营养品质、消除应激因素入手呢。

文章编辑:现代畜牧网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2024年监测中心第一季度禽病检测动态2024/4/18 16:41:08
2024年监测中心第一季度禽病检测动态2024/4/18 14:41:08
2024年第1季禽病流行情况实验室监测数据分析与趋势预判2024/4/9 14:24:19
2024年第1季禽病流行情况实验室监测数据分析与趋势预判2024/4/9 12:24:19
常见禽病鉴别诊断表,禽病全览,2024/3/23 11:40:25
2023年我国禽流感等禽病流行情况与2024年预测分析2024/2/22 8:04:26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