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疫病防治专家诊室 → 文章内容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与防控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2/10/13 7:55:34 关注:425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与防控
  许光勇1,2,3,王朝军3,李智3,马丙国4,陈华林1(1.北京奶牛中心,北京朝阳100192;2.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海淀100193;3.北京中育种猪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海淀100194;4.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北京海淀100193)

  猪群繁殖障碍是现今规模化猪场比较常见的问题,总结其原因可归为疾病类和非疾病类,疾病类因素一般包括病毒性、细菌性和寄生虫性感染,其具备相应的传染性特点;非疾病类涵盖生产管理不当、先天不足或机能缺失、营养不良、药物滥用、应激或中毒等因素。当前阶段猪病错综复杂,“三座大山”更是时刻困扰猪群健康,分别为猪繁殖障碍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猪繁殖障碍疾病的常见病原有非洲猪瘟病毒(A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PCV)、口蹄疫病毒(FDMV)、乙型脑炎病毒(JEV)、猪细小病毒(PPV)、猪流感病毒(SIV)、脑心肌炎病毒(BEP)、布鲁氏菌、钩端螺旋体、衣原体、附红细胞体、弓形虫等,这些病原既可感染种猪群又可感染生长猪(即含仔猪和中大猪),临床上以母猪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数量增加、母猪不孕、公猪不育、生长猪原发或继发混合感染导致出栏正品率低等为主要表现特征,严重影响猪场的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围绕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对种猪群产生的影响展开阐述与探讨,希望能够对指导生猪养殖场生产管理起到参考价值。
  No.
  01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流行状况
  引起猪群发生繁殖障碍的疾病种类较多,在此选择三类中最具代表性且常见的7种疾病,阐述其近期流行趋势、发病比例和毒株流行情况。
  1.1病毒性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病毒性因素有数十种,而非洲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和猪细小病毒是规模化猪场最常发生的,这5种病毒感染种猪群后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
  非洲猪瘟(Africaswinefever,ASF)1921年首次出现在肯尼亚,随后蔓延至非洲其他地区,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先后在欧美国家出现,2007年以格鲁吉亚为代表的欧洲国家2次暴发非洲猪瘟疫情,2017年俄罗斯出现非洲猪瘟疫情,2018年8月中国首次报道非洲猪瘟疫情并迅速扩散至全国范围,2021年非洲猪瘟首次出现在美洲的多米尼亚,由此可见非洲猪瘟几乎卷席全球。在我国仅历时不到一年时间,非洲猪瘟扩散至全国。ASFV毒株呈现多样性,猪场感染由最初的单一强毒株逐渐变为强弱毒株混合感染,中国科学家分离到的非洲猪瘟病毒(HLJ/18)基本为低毒力I型毒株。目前,非洲猪瘟仍然是养猪业的“头号公敌”,呈局部区域流行态势。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猪蓝耳病,1987年PRRS首次在美国出现,1990年在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暴发,1995年传入中国,随后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陆续报道,此阶段大部分为普通经典型PRRS,PRRSV代表性毒株为ATCCVR-2332株。
  杨汉春教授2021年对21个地区200多家猪场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PRRSV抗体阳性率为64.61%,类NADC30及其重组毒株(含谱系1和8)比例为47.62%,以类VR-2332为代表的谱系5毒株比例为45.24%,且部分猪场同时存在多个毒株的情况。由此可预见,未来几年类NADC30和34毒株将成为主导毒株,猪场感染PRRSV持续呈现复杂多样的特征。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近年来相对平稳,野毒阳性猪场比例逐渐降低,不少猪场获得国家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及示范场称号。鉴于猪伪狂犬病毒属于DNA病毒,发生变异重组的概率较低,因此其防控措施依靠疫苗免疫和综合管理非常有效。
  猪圆环病毒(PorcinecircovirusPCV)是最小的RNA病毒,共有4个基因型(PCV1、PCV2、PCV3和PCV4),仅有PCV1不引起猪发病。全国猪场95%以上均受到猪圆环病毒的感染,单一感染猪圆环病毒所表现的影响并不严重,只有与PRRSV、PRV等混合感染后导致猪群出现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皮炎与肾病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和生长猪料重比升高等问题。现场感染或防控以PCV2为主,但PCV3检出比例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但往往其临床表现不明显。2015年美国也首次鉴定出PCV3,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等至少数十个国家均有PCV3感染的报道,中国PCV3检出阳性率为1990年6.5%,2015年22.35%,2017年51.88%,2022年可能更高。因此推断,随后几年PCV2和PCV3流行比例会越来越高,且与多种原发或继发性病原混合感染。
  猪细小病毒(PorcineParvovirus,PPV)属于DNA病毒,有6个亚型。中国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种猪场或公猪精液PPV感染率高达80%以上,猪场现场总体来说猪细小病毒保持稳定态势。但近2年随着防控方面侧重于非洲猪瘟和生物安全,以及后备猪数量不足等因素,导致猪细小病毒对种猪群的影响再次凸显,部分猪场出现间断性批次早产、死胎与木乃伊胎数量增加的现象,直接影响了生产成绩,最后认定的原因均与猪细小病毒有关,多数是后备猪驯化不到位、把关不严格所致。
  1.2细菌性
  引起猪繁殖障碍的细菌性疾病有布鲁氏菌、钩端螺旋体和衣原体等,但发生比例较低,一方面是得益于现代化养猪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是高质量兽药的合理使用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布鲁氏菌是当前猪场关注的重点,因为其属于人畜共患病,一旦感染员工会导致严重的不孕不育症。布鲁氏菌一般在牛羊感染居多,在猪场流行极低,倘若发现阳性病例应采取淘汰措施,建立全阴性猪群。
  1.3寄生虫性
  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集团化猪场占比逐步增加,采取定期驱虫方案后对螨虫、蛔虫等寄生虫感染问题控制的比较理想,南方小部分中小规模猪场偶尔出现弓形虫或附红细胞体的问题,一般通过适时投药预防与治疗后均可解决,弓形虫国内流行很少,影响也是处于可控范围。
  No.
  02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所致的经济损失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影响种猪繁殖性能和生长猪正品率。表现为母猪流产所致的配种分娩率低、死胎与木乃伊胎数增多所致的产活仔数减少,公猪不育所致的精液不能正常使用及疾病传播风险,生长猪发病所致的兽药成本上升及成活率下降等,其产生的经济损失主要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母猪流产后,其配种分娩率肯定低。第一,增加了母猪非生产天数,直接提高了母猪饲养成本;第二,无效母猪占用圈舍栏位,间接提高了猪场折旧成本;第三,多次流产或屡配不孕的母猪需要淘汰,需要补充更多的后备猪,增加母猪更新成本。
  2)母猪产死胎与木乃伊胎数增多。直接导致产活仔数减少,进而降低了PSY和MSY指标,即相同规模有效产出数更少,直接减少了猪场的经营收入。
  3)公猪不育。导致可使用的健康公猪或高质量精液数量不足,需引入符合要求的后备公猪或外购高质量的精液,直接提高了引种成本。
  4)增大种猪自身疾病控制风险。猪群感染繁殖障碍性疾病后,会增加同群或其他群体感染传染源的风险,从而导致发病甚至死亡结果,增加了兽药成本和种猪更新成本。
  5)垂直传播导致仔猪的疾病
  控制风险增加。部分具备垂直性传播特点的疾病,能够通过母猪或公猪传给仔猪,从而使仔猪发病,感染的病原甚至持续至育肥猪出栏,间接增加了生长猪的兽药成本及经营收入。
  6)不利于疾病净化。
  国家鼓励开展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和猪瘟等重要疫病的净化工作,积极申报动物疫病净化创建/示范场和无疫小区。若养猪公司计划开展净化工作,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直接增加了疾病检测成本和淘汰成本。
  以10000头基础母猪规模化原种猪场或公司为例,按当前市场行情粗略估算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情况,种猪淘汰率增加5%,多淘汰500头种猪,损失金额约190万元;引入后备猪增加5.56%,需多引入后备猪数量560头,多支付金额约196万元;MSY差1头,即全年出栏数量减少1万头,营收减少约2590万元;平均每头猪兽药成本增加5元,按全年平均饲养数24万头计算,需多支出120万元;开展至少5种疾病的抗体及抗原检测,每头猪检测费用增加280元,按5%抽样比例计算,检测费用约多支出336万元;综合上述预估,不包括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约3376万元。由此可见,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容小视。
  No.
  03
  防控思路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防控一定是多维度的,可以从提升猪群健康、抗病育种、优化饲料配方、培养高水平技术人才等多个方面入手,以下主要是围绕疾病控制方面展开,提出几点个人见解。
  3.1定期监测,科学免疫
  几乎所有的重要病毒性传染病都采取疫苗接种方式进行控制,但疫苗免疫需要讲究科学,以实验数据为依据来制定个性化、有效的免疫程序。定期监测已列为规模化猪场日常工作,每周非洲猪瘟常态化检测、每批次后备猪入群检测、每季度各阶段猪群的健康监测等,监测数据可以快速识别感染风险、及时了解猪群健康动态、推测疾病发生走势等,为构建猪病预警和预防传染病发生起到积极作用。例如猪瘟疫苗免疫步骤,首先需明确母猪群的接种方式,跟胎或普免,然后才能根据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确定首免日龄时间。又如猪圆环病毒疫苗免疫步骤,种猪群应根据带毒或排毒程度决定是否需要接种,仔猪根据临床表现按批次选择性免疫。因此,以检测结果为依据,科学制定免疫程序,能够有效预防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3.2合理用药,防重于治
  药物一般用于细菌性或寄生虫性疾病的治疗,对大部分病毒性疾病效果有限,在必要时可用于猪群的预防保健,但总体原则还是要遵循“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猪群用药一定是在准确诊断前提下执行,从现场发现有临床症状时往前推一个潜伏期开始用药,使用剂量和时长一定要合法合规,随着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猪场在选择给药方式时既要考虑可行性又要保证用药效果。驱虫工作应该纳入日常安排,每半年或一年对种猪群驱虫一次,生长猪按批次进行驱虫。
  3.3重视后备猪管理。严把质量关后备猪是猪场的生力军,其质量直接决定猪场的生产成绩,养猪公司应该要有一套独特的后备猪驯化管理标准流程,尤其是猪蓝耳病、猪细小病毒和病毒性腹泻的驯化,以及后备猪入群前一定要百分之百执行PRRS、PR、CSF和ASF项目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和育种测定结果综合判定合格个体。对临床发病案例分析后发现,种猪群感染PRRSV、PPV和PEDV等导致仔猪发病,其根本原因就是不重视后备猪的驯化管理,故严把后备猪质量非常重要。
  3.4保证生物安全体系有效运行
  生物安全有利于对所有疾病的防控,尤其是非洲猪瘟,从长远看其也是最廉价、最有效的疾病控制方法。自非洲猪瘟传入中国,养猪企业纷纷开发了自身的生物安全体系。如依靠北京中育种猪公司生物安全管理团队的专业技术优势,构建了以“五级分区+三级管理+二级洗烘”为标准的首农模式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已成功在公司下属猪场开展实践,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因此,组建一支专业化生物安全管理团队,每个岗位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生物安全体系在猪场高效运行,以科学地预防和控制ASF和PRRS等重大疾病。
  3.5树立全新生产管理理念
  随着养猪技术的不断创新,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网格化管理、疾病预警等为代表的技术先后在猪场实践成功,猪场实现了设备自动化、控制智能化、防控精细化、育种科学化、营养精准化等。作为猪场管理者,应掌握全新的管理思路,以最少的人养最多的猪,化繁为简提高效率。作为技术人才,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把所学所思实践在养猪一线。以科学知识和技术创新为指导,不断推动养猪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养猪业已然进入全新时期,成功防控非洲猪瘟的实践经验说明中国养猪人的无穷智慧。虽然当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经济损失,但我们坚信,新时期在科学家的指导下,全体养猪人共同努力,定能逐步解决猪繁殖障碍性等一系列疾病问题,将中国建成世界一流的养猪强国。

文章来源:猪业科学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近期生猪价格整体承压 未来生猪供应有望收紧2024/4/29 12:08:32
银河期货:生猪价格震荡回落,5月供应压力减弱,冻品库存维持低位2024/4/29 12:06:50
3-4月生猪集中压栏增重导致屠宰及分割量同比减少2024/4/29 12:06:08
能繁母猪存栏连降15个月,“缺猪”或成定局?2024/4/29 12:05:29
饲料成本连续下滑 生猪期价呈现上行承压的表现2024/4/29 12:03:21
价格止跌回升,生猪养殖有望扭亏为盈2024/4/29 12:02:13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