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疫病防治病毒疾病 → 文章内容

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4/3/4 8:11:44 关注:239 评论: 我要投稿

新希望六和——生物环保饲料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GPV)引起水禽的一种烈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分布范围广、感染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水禽养殖业健康发展。本文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等几方面对该病进行了综合阐述,旨在为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一个有益参考。
  1  流行病学
  小鹅瘟在自然界中的天然宿主只有鹅和番鸭,其中以20日龄内雏鹅和雏番鸭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龄大小有着密切相关性,10日龄以内的雏鹅和雏番鸭发病后死亡率可达100%,随着日龄增长,发病率与死亡率会逐渐降低。
  小鹅瘟的主要传染源包括病毒携带(包括患病和隐性感染)个体、被污染的饲料、水、饲养用具及饲养场地等。小鹅瘟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三种:(1)通过鼻、眼和黏膜进行传播。空气中的小鹅瘟病毒可与幼雏的鼻部和眼部黏膜细胞结合进入体内,引发疾病;(2)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小鹅瘟病毒对肠道细胞具在极强的嗜性,易与肠细胞吸附结合,通过肠细胞进入体内进行繁殖,引发疾病;(3)通过种蛋进行传播。携带小鹅瘟病毒的鹅或番鸭通过泄殖腔污染种蛋,被污染种蛋在孵育过程中会继续污染孵育设备,造成种蛋间的交叉污染,从而引起新生幼雏的感染及发病。小鹅瘟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当大规模疫情发生后,成年鹅或番鸭通过自然感染或者疫苗免疫获得抗体,从而提高幼雏母源抗体阳性率,第二年发病率会有所下降,再一次暴发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会降低。
  2  临床症状
  小鹅瘟发病潜伏期一般为3~5 d,根据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三种类型。
  最急性型:多见于7日龄内发病雏鹅,具有发病急、病程短等特点,无明显的前期症状,病鹅在出现精神萎靡后数小时即出现机体衰竭、倒地不起、双腿划水等症状,不久后出现死亡。
  急性型:多见于10日龄左右发病雏鹅,急性型小鹅瘟在临床中占比较高,较为常见。病雏早期表现为采食不振,虽有采食动作,但饲料吞咽较少;逐渐出现精神萎靡、离群、嗜睡、行动迟缓、缩头呆立,并出现下痢、呼吸困难及神经症状等。下痢主要表现为排出米汤样稀粪,颜色为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伴有气泡、未消化食物或纤维碎片。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鼻腔内分泌大量粘稠分泌物,影响呼吸,导致病雏出现甩头、大力呼吸以及喙端和蹼部发绀等症状。病雏在临死前可出现两脚麻痹、歪头、身体抽搐等神经症状。
  亚急性型:多见于15日龄以上发病雏鹅,随雏鹅群日龄的增大,抵抗力逐渐增强,死亡率降低,病程延长成为亚急性型,康复后影响雏鹅生长,表现为发育迟缓。
  3  剖检变化
  最急性型因为病程较短,除肠道可观察到病理变化外,其它脏器病理变化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小肠黏膜肿胀、充血,少数可见出血点或出血斑,肠道表现为急性卡他性炎症。急性型会出现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特征,小肠各段肿胀明显,充血发红,肠黏膜表面可见点状出血;小肠的中、下部肿胀膨大,形状似香肠,质地坚硬,剪开膨大部位可见由纤维素性渗出物与脱落肠黏膜混合而成的肠栓,肠栓呈淡灰色或淡黄色。皮下可见充血、出血,全身肌肉暗红,心脏外膜、肺脏零星散布出血点;肝脏体积肿大,颜色暗红,侧切有出血,胆囊体积增大,胆汁稀薄;脾脏表面可见针尖大小的坏死点,肾脏质地脆弱,脑膜上有散在出血点;心脏钝圆,心房扩张,有心力衰竭变化。
  4  实验室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观察,小鹅瘟与鹅副粘病毒病、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有着极为相似症状,三种疾病均多见于7~15日龄雏鹅,主要临床症状均表现为腹泻,解剖均出现以肠道栓塞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为了对小鹅瘟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可进行实验室检验。
  4.1  病毒分离
  采集病死鹅的肝脾研磨成浆,离心取上清液,将上清液无菌处理后接种12~15日龄无小鹅瘟免疫的鹅胚,弃去48 h内死亡鹅胚,观察3~5 d内鹅胚病变特征,鹅胚感染小鹅瘟病毒后出现明显的水肿、充血、出血,解剖胚体可见肝部出现明显病灶,肝脏颜色变黄色,心肌变性、变白,并收集尿囊液进行电镜观察。
  4.2  血清学诊断
  小鹅瘟血清学检测技术最早建立的方法是琼脂扩散试验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建立了更多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免疫胶体金技术等,这些方法都具有原理易懂、操作简单等特点。琼脂扩散试验原理是抗原抗体相结合可形成白色带状结合物,通过观察是否出现抗原抗体结合物来判断阴阳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利用抗原抗体结合物与酶标记二抗相结合原理,通过显色液进行显色,根据分光光度仪测定的OD值判断阴阳性。免疫胶体金技术是病毒通过与金标抗体相结后与目标抗体结合,导致金颗粒聚集、显色条带,判断阴阳性。以上三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在诊断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琼脂扩散试验操作成本低,但敏感度较差、耗时较长;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和免疫胶体金技术操作简、敏感度高,但操作成本较高。
  4.3  分子生物学诊断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和对小鹅瘟病毒基因序列认知加深,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在小鹅瘟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较为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两种方法都具有操作简单、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利用特定引物扩增目的片段,可对检测病毒进行定性。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在PCR技术的基础上加入荧光标记特异性探针,即可以对检测病毒进行定性,同时还可对检测病毒进行定量分析。在诊断时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其中一种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使用。
  5  综合防治
  5.1  治疗方法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主要引起水禽的病毒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鹅群发病后可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进行治疗,每羽2~3 m L。
  5.2  加强饲养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预防鹅群发生各种疾病的有效措施,养殖场户应针对鹅群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
  5.2.1做好科学饲喂工作,要求饲料新鲜优质、各种营养成分均衡,提供多样化饲料,不能依赖一种类型饲料,也不要添加过多的人工添加剂,确保每日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充足,增强鹅群抗病力。
  5.2.2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干净整洁的饲养环境,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及充足的日照,可降低鹅群发生疾病的概率。
  5.2.3根据鹅的种类和数量合理确定饲养密度,使鹅发育整齐,并拥有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这对鹅的健康至关重要。
  5.3  免疫接种
  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是预防鹅群感染小鹅瘟病毒、减少该病发生的重要有效措施。在鹅群产蛋前一个月,对种鹅进行第一次小鹅瘟疫苗免疫,在免疫后的15~20 d内,对种鹅进行第二次小鹅瘟疫苗免疫,两次免疫后,种鹅有效抗体可达到90 d左右,此期间孵化出的雏鹅因具有良好母源抗体,大大增强了对小鹅瘟病毒的抵抗能力,有效降低了小鹅瘟发病率。
  李丹,陈亮,冯万宇,兰世捷,苗艳,沈思思,于晨龙.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J]. 家禽科学, 2024, 46(01):61-63.
文章来源:家禽科学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小鹅瘟的症状及防治措施2022/9/20 16:38:14
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方法2022/9/6 7:36:44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