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现代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产经·企业中国畜牧 → 文章内容

4000万头生猪为何托不起产业链 直面湖北生猪产业短板弱项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0/12/9 15:50:49 关注:486 评论: 我要投稿

双汇—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
  阅读提要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强省,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生猪产业是湖北传统优势产业,年均出栏量和万头以上规模化养猪场均居全国前列。然而,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生猪产业链短、龙头企业不强等短板较为突出。当前,我国生猪产业正迎来转型升级的窗口期,湖北必须破解制约产业化发展的种种难题,做大做强生猪产业链,培育全国性龙头企业,在新一轮机遇期赶超先进省份。
  一头猪,让人欢喜让人忧!
  喜:我省年均出栏生猪4000万头,万头以上规模化养猪场居全国之首!
  忧:生猪产业财税贡献少,上无品牌饲料企业,下无大的屠宰、加工厂,更无本土上市公司。
  纵观生猪饲料、养殖、屠宰、加工产业链,我省明显畸轻畸重:养殖规模大实力强,其他环节势单力薄,抗风险能力不足。
  湖北如何走出这一窘境,迈向生猪产业强省?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企业家、行业协会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把脉问诊。
  多个“全国第一”背后的尴尬
  测温、喂食、清洁……傍晚时分,正是宣恩县椒园镇石马村生猪养殖户姚元华最忙碌的时候。去年至今年11月中旬,他家已出栏生猪200多头。
  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到今年11月初,我省存栏生猪和能繁母猪分别达到2097万头和205万头,提前两个月完成今年国家下达的存栏任务。
  湖北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猪生产基地,正常年份出栏生猪4000万头,外调800万头。去年以来,国内猪肉供应偏紧,湖北再显担当,调出生猪970多万头,为全国第一。
  生猪养殖大省,湖北名不虚传:本世纪初,150标准化养殖、生物发酵床养殖等模式在全国推广;打破国外垄断,湖北诞生首个生猪大数据基因组育种,培育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种猪;大企业替代农户与小型养殖场,养殖规模化水平超过60%,万头以上养猪场近800家,居全国之首。
  然而,名气背后,隐痛挥之不去——
  养殖是生猪产业链中风险最大、污染最重的环节,对冲这些负面因素,节本增效,全产业链的整合能力至关重要,这恰恰是我省的短板。“饲料、屠宰、加工、贸易等环节受制于人,没有一家本土上市加工企业。”省养猪协会会长、武汉金龙畜牧公司董事长雷贤忠说。
  看饲料。本土饲料企业400多家,90%年产量在10万吨以下。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董文忠曾担任过省饲料办主任,他称,全国100万吨以上饲料企业20多个,我省一个也没有。一些外省品牌占据湖北饲料市场半壁江山以上。“仅新希望在湖北就有十几个分厂,年产量在百万吨以上。”
  看屠宰。目前,全省有320家屠宰企业,小而分散,年屠宰量在50万头以上均属省外的中粮、正大、双汇等企业。
  看精深加工。目前,我省生猪产品绝大部分以出售白条肉、热鲜食为主,精深加工率不足2%,低于全国4%的平均水平。对比外省,四川省深加工占比达12%,河南省深加工占比达25%左右。
  与我省缺乏龙头企业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江西、湖南、安徽、山东、广东等省的养殖水平并不比我省高,但无论产业前端的饲料生产,还是产业后端的屠宰、精深加工,都有一批高附加值的龙头企业。
  为何多年培育不出一个“龙头”
  龙头兴,产业旺。湖北生猪产业链不长、不粗、不紧,集中体现在缺乏本土龙头企业。
  本土龙头为何难产?省畜牧局原副局长陈红颂认为,错失几次关键性的时机,导致步步落后于人。
  一次是改制的机遇。陈红颂称,武汉肉联厂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在汉兴建的国内第一家规模最大的加工企业,产值一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二十分之一,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有肉脂、缠头、生化药品、综合制品等类型。
  1984年,全国生猪市场放开,允许个人杀猪卖肉,国营食品公司与肉联厂普遍遭遇体制之痛。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各地肉联厂纷纷开始改制。
  被寄予厚望的武汉肉联厂改制受阻,厂领导进退两难,企业在观望与维持中开始走下坡路。
  以武汉肉联厂为代表,就在湖北徘徊之际,一批外省民营企业借改制浪潮,乘势长大,引发全国生猪产业迎来大洗牌,一批“巨无霸”慢慢崛起——漯河肉联厂改制为双汇,借款从德国引进先进的冷鲜肉生产线,从此发展步入快车道。广东温氏以“公司+农户轻资产”模式,开始在全国扩张,1999年公司出栏仅7.75万头,到2019年突破2000万头。新希望集团由饲料行业起步,逐渐进军产业链上下游,目前公司总市值达1140亿元,去年出栏生猪355万头。
  另一次机遇是资本市场的机遇。据介绍,湖北本地生猪企业中,最接近上市的是湖北天种畜牧公司。天种当时掌握国内最先进的种猪技术,当选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政府将其列为上市后备企业,给予财政、土地、税收等方面支持。但是,由于企业盲目扩张,在2013年和2014年的“猪周期”中,公司资金出现临时短缺等困难,随后公司上市未果,反被深圳一家公司收购。
  无独有偶,20余年来,我省着力扶持的多家生猪上下游企业数次冲击IPO未果。一位专家称,倘若有一两家企业通过上市募得资金,进行品牌建设,市场开拓,产业链拓展,将对整个湖北生猪产业意义重大。
  从领跑到追赶,湖北也曾尝试发展全产业链,对饲料、屠宰等进行“行业资源整合”。
  董文忠介绍,省里曾想把几家大的饲料企业联合起来,做大做强,但是几家公司负责人各打各的算盘,都想做鸡头,不愿当凤尾,只得作罢。
  与饲料行业类似,屠宰行业的整合也以失败告终。
  一轮轮角逐后,湖北被甩到四川、河南、广东、山东、湖南、江西等第一集团之外。
  我省生猪产业为何“起大早赶晚集”?雷贤忠直言不讳:“不能总是找外因,怪政府支持不够,湖北一些企业家视野和格局较小,缺乏合作意识,少了干大事的定力与狠劲。” 他说,湖北有几家发展非常好的生猪企业因为企业内部负责人的争斗一步步走向衰败,非常可惜。
  能否再造生猪产业的“黄鹤楼”
  我国生猪年均消费量6亿头,生猪产业年产值接近2万亿元。
  延伸生猪产业链,培育全国性龙头,赶超先进省份,湖北还有机会吗?
  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熊义柏认为,受非洲猪瘟、环境整治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生猪产业正迎来转型升级窗口期。做大做强生猪产业,湖北不仅有养殖规模优势,人才、科技等也是强项,决不能自甘人后。
  首先要破除农业产业低人一等的旧有观念,省委政策研究室一位负责人称,我省有的地方只盯着高科技产业,忽视了传统产业,其实这是误区,一头猪可以加工出185种产品,全产业链蕴含丰厚利润。今年,我国四川、河南、江西3个省的首富都是生猪产业的。
  用好市场之手。企业必须吃一堑,长一智,保持发展定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今年来,猪肉价格暴涨,武汉金龙畜牧公司每天纯利润超过200万元,全年利润有望超过10亿元。“这些年,湖北生猪企业不断倒下,一个很大原因是摇摆不定。”雷贤忠称,自己所以小有成功,就是赢在坚持“一辈子,一群人,一件事”。他回忆,几年前有人劝他转行搞房地产,自己抵住了诱惑。
  去年以来,牧原、双汇、温氏、正邦、新希望等巨头均加速扩张步伐;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透露,全国上千家房地产企业跨界过来养猪。山东、河南、四川、湖南、江西等省政府部门也出台新政策,围绕全产业链,加大对生猪产业扶持力度,开始布局下一轮生猪产业格局:四川由省领导挂帅,加快实施“生猪产业提升行动”,“一企一策”培育重点生猪加工企业。11月,四川省政府与大连商品交易所签署生猪期货战略合作协议,未雨绸缪。重庆市与农业农村部加速共建全国生猪大数据中心,6月起,定期发布全国生猪指数,力求打造全国性生猪线上交易平台。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做大做强生猪产业时不我待。”熊义柏建议,党委政府大员上阵,农业农村、发改、经信、商贸等部门携手,组织专班,下大力气,行非常之举,支持本土养殖、饲料、屠宰等企业兼并整合,组建生猪产业集团;像20年前整合湖北烟草一样,整合出一个生猪产业的“黄鹤楼”。
  一位专家称,湖北对生猪产业上的资金扶持还有待加强;同时要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做法,集中财力,组建生猪产业发展基金,重点培育两三家大龙头,力争5年内上市。
  “金融资本是现代产业的血液。”省社科院农经所所长邹进泰认为,一直以来,我省金融机构对生猪产业的潜力缺乏足够认知,更没有极具胆识的大手笔,必须创新思维,打破禁锢,允许活猪抵押贷款、养猪场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同时,政府部门应当把省内有潜力的畜牧企业纳入上市企业培育对象,着力扶持。他举例说,2018年在生猪养殖全行业亏损时,新希望公司利用资本市场,逆势低成本扩张一倍产能,最终迎来今年利润翻倍。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外地大企业已占据湖北市场,我省本土企业如何与之竞合?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处处长何年华建议,一方面,像引进正大一样,继续引进全国生猪头部企业,建设全产业链工厂,湖北本土企业为其产业链配套,在服务中壮大自身,让中小养殖户在合作养殖中享受到全产业链的红利,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应着力改善本土企业的发展环境,不能招来女婿气走儿子。”
  痛定思痛,不服输的湖北生猪人积极行动,力求后发赶超——8月,武汉回盛生物科技公司在创业板上市;9月,武汉科前生物公司在科创板上市,挂牌首日开盘价为29.50元,涨幅达154%。两家公司均依托华中农业大学的科研优势,主攻生猪等兽药生物制品。目前,两家公司开始布局饲料、添加剂、生猪养殖等上下游产业链,前景可期。
  针对本土企业小而散的现状,今年9月,金龙集团、襄大等省内10余家生猪养殖企业,联合华农,自发联合组建湖北今楚首创育种公司与湖北今楚联合食品公司,着力在种猪育种与猪肉精深加工领域寻求突破。据悉,两家公司将把10%的利润用于研发,打造湖北本土生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锚定目标不松劲,久久为功,用好市场与政府两只手,努力提升全产业链实力,让更多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湖北的生猪产业一定会爬坡过坎、聚能成势,迎来下一个春天。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冬林 刘胜 胡琼瑶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2024年6月3日全国生猪价格行情综述2024/6/3 12:10:54
2024年6月3日全国生猪(外三元)参考价格2024/6/3 11:31:34
2024年6月3日全国生猪(内三元)参考价格2024/6/3 11:30:44
2024年6月3日全国生猪(土杂猪)参考价格2024/6/3 11:29:53
6月2日:生猪出栏均价上涨0.68%2024/6/3 11:06:44
2024年5月第5周广西20个监测县生猪平均价格2024/5/31 19:02:07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