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现代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产经·企业中国畜牧 → 文章内容

我国在“细胞培养肉”“冷鲜鸡肉加工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1/1/25 22:31:13 关注:248 评论: 我要投稿

  随着肉类需求、生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细胞培养肉已经成为国际食品科技界研究的热点。细胞培养肉有很多基础研究的支撑,生物学的发展为培养肉的实现奠定了理论基础,特别是在2000年前后,研究者们阐明了肌肉形成的机理,肌肉干细胞保留了增殖和分化的能力,组织工程的发展为培养肉的实现奠定了技术基础等。


  周光宏教授所带领的团队,是国内最早研究细胞培养肉的团队,在2019年研发出中国第一块重达5g的细胞培养肉,开创了我国细胞培养肉研究的先河,标志着我国进入国际同类研究的前沿。周光宏教授作为我国肉品加工学术带头人和本领域国际知名专家,长期从事肉品加工及细胞培养肉理论技术研究。 此次,周光宏教授团队的两项重要成果通过科技成果评价,将为解决困扰我国肉类领域关键技术,破解产业发展难题,促进细胞培养肉技术发展和推动冷鲜鸡肉产业化带来新的期望。
  为解决困扰我国肉类领域关键技术,破解产业发展难题,近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工业大学教授朱蓓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传统酿造食品分会理事长王喆研究员,上海海洋大学原校长潘迎捷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胡小松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邵薇教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郜海燕研究员和南京财经大学人事处处长胡秋辉教授等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针对南京农业大学周光宏教授团队的“细胞培养肉的创制及核心技术”和“冷鲜鸡肉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两项成果进行科技成果评价。
  十年磨一剑,中国细胞培养肉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细胞培养肉(也称为培养肉或培育肉)是依据动物肌肉生长修复机理,利用其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生产可食用的肉类。和传统的畜牧生产方式相比,细胞培养肉可以极大的减少资源的使用和环境污染,另外还能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有利于动物福利等诸多优势。细胞培养肉技术是一种新的动物蛋白生产技术。截至目前,美国、荷兰等国均已启动细胞培养肉的研究,世界各国的许多科研机构和初创公司都将细胞培养肉的研究作为占领未来食品领域制高点的关键突破点。
  2019年11月,南京农业大学周光宏教授团队用动物干细胞生产研发出中国第一块肌肉干细胞培养肉。该团队使用第六代猪肌肉干细胞,经过前后20天的培养,得到重达5克的培养肉。据该项目主要完成人、南京农业大学丁世杰副教授介绍,“细胞培养肉的创制及核心技术”成果历时10年,系统开展了培养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在世界上首次分离得到了高纯度的猪肌肉干细胞和牛肌肉干细胞。项目发明了基于表面标志蛋白的肌肉干细胞分选方法,使肌肉干细胞的纯度由40%-60%提高到92%以上,突破了培养肉研究难以获得高纯度单一细胞群的瓶颈。针对细胞体外培养,项目团队优化了肌肉干细胞干性维持和快速增殖的培养基,使肌肉干细胞增殖能力提高了40倍,猪脂肪前体细胞成脂分化能力提高了5倍,解决了传代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衰减的难题。自2019年11月18日项目团队创制出我国第一块细胞培养肉之后,2020年6月用同样技术生产出50克培养肉,并进行了中国细胞培养肉的首次试吃。项目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6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件,发表SCI论文2篇,EI论文1篇。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在会议期间表示,细胞培养肉与传统肉制品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面临着很多技术及产业化难题。该项目取得多项世界上首次创新突破成果,并创制出我国第一块细胞培养肉,为我国培养肉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细胞培养肉技术是一种颠覆性的未来食品生产技术,属于世界前沿技术,也是未来食品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工业大学教授朱蓓薇如是说,她建议项目团队应在生产技术、食品口感、功能性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推动成果的转化落地。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指出,细胞培养肉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晶,也是未来食品科技的制高点,该项目在研究方面取得关键性成果,在我国肉类产业科技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希望项目组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尽快突破细胞培养肉产业化的瓶颈,降低生产成本,尽早实现商业化生产。
  专家委员会在听取项目汇报、质询和品鉴细胞培养肉产品后一致认为,“细胞培养肉的创制及核心技术”成果使我国进入国际同类研究的前沿,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猪和牛肌肉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干细胞干性维持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破解行业三大难题,助力我国冷鲜鸡肉加工技术快速发展冷鲜肉是指牲畜宰后经过充分冷却,并在后续的加工、贮运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1℃-7℃的生鲜肉,“冷而不冻”,市场上也将其称为“冷却肉”“排酸肉”或“冰鲜肉”。据悉,冷鲜肉在发达国家已完全替代热鲜肉成为生鲜肉的主要生产消费形式,这也成为我国肉类加工的发展方向。然而,我国冷鲜肉生产技术及工艺落后,关键装备依赖进口,品质难以控制,冷却干耗大,货架期短,每年因异质肉和冷却干耗造成的损失巨大。近年来,冷鲜鸡肉作为新型消费形式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我国肉鸡屠宰加工技术长期处于低水平、粗放式发展状态,导致冷鲜鸡肉品质差,难以满足消费需求,行业主要存在三大难题:类PSE鸡肉发生率高达30 %、次品率高达30%、货架期仅有3-7天,严重阻碍了产业发展。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项目主要完成人徐幸莲教授介绍,“冷鲜鸡肉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果历时15年,系统研究了禁食、运输和静养对肉鸡应激、宰后肌肉生化代谢以及肉质形成的影响规律。该项目破解了异质肉发生率高的难题,使类PSE鸡肉发生率从30%降低至11%,滴水损失降低至1.9%,并针对肉鸡福利电击晕方式、污物智能识别-控制技术、冷鲜鸡肉感官和食用品质提升、肉品腐败微生物诊断与致腐潜能预测系统、新型肉品保鲜模式等进行了重点研发,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同时形成农业行业标准,对贯彻实施 “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冷鲜上市”的国家产业战略具有强力推动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武对项目成果表示认可,他指出,该项目有效解决了困扰行业发展的三大瓶颈问题,相关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后解决了产业化过程中的相关难题。与会专家表示,该项成果从全产业链角度研发的冷鲜禽肉加工成套技术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解决了产业关键技术瓶颈,希望进一步加强与大型养殖、屠宰加工企业的紧密合作,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合作,推进技术在产业的更广泛应用。
  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冷鲜鸡肉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在多家企业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成果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雾化喷淋通风静养技术和冷鲜鸡货架期延长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山东:鸡肉价格震荡回升,后市压力仍在(4月22日-4月28日)2024/5/1 8:00:29
4月30日,鸡肉概念上涨0.43%2024/5/1 7:52:54
4月26日,鸡肉概念上涨0.44%2024/4/27 5:46:54
巴西出口鸡肉制品被检出沙门氏菌2024/4/26 18:40:45
4月25日,鸡肉概念上涨0.44%2024/4/25 16:44:33
4月24日,鸡肉概念下跌0.08%2024/4/25 6:37:55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