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频道
热点专题  企业黄页  行业排序  行业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专题热点事件专题聚焦2024“两会”2023“两会”与畜牧业 → 文章内容

2023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专访全国人大代表、经济学家余淼杰


现代畜牧网 http://www.cvonet.com 2023/3/4 15:16:20 关注:222 评论: 我要投稿

  2023年中国经济怎么走?经济发展信心在哪?全国两会开幕前夕,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学家余淼杰在接受封面新闻专访时表示,今年他的建议概括为“对外改革,对内开放”,在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做好改革,积极推进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对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余淼杰表示,在世界未有大变局之下,要坚定信心,守住预期,稳住预期,通过高质量供给来创造有效需求,来应对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人大代表履职“初体验”
  将主要提出经济、民生方面的建议
  封面新闻:您今年担任人大代表,主要关注哪些方面的话题,将会提出哪些建议?
  余淼杰:我提出的主要是经济、民生方面的建议,用一句话概括叫做“对外改革,对内开放。”对外改革,就是建议在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做好改革,发力点就是要积极推进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实现全面开放新格局,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发展。对内开放,就是更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推动交通运输设施跨区一体化发展,关键就在于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打破各个地区的小循环,有效降低贸易成本,废除地区贸易壁垒。
  封面新闻:在您看来,如何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
  余淼杰:探索建立中日韩三国的自贸区框架。借助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框架,中日韩在关税减让、市场准入、区域供应链等方面进行自由贸易的尝试,RCEP已为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奠定了一个坚实基础。针对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可通过建立互信机制和协调机制,加强政府间的沟通和合作。
  此外,鼓励三国企业之间投资和合作。中日韩在优势产业上具有较强互补性,加强三国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人才合作,鼓励企业相互投资,进行技术合作、工程劳务合作、多边合作等,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国际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要发挥东北尤其是辽宁的作用,辽宁是东北地区沿海省份和出海大通道,与日韩两国隔海相望,并且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优势明显。
  “三驾马车”哪个强?
  外贸将成拉动增长的“火车头”
  封面新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外生冲击下的恢复阶段,经济环境整体向好,推动经济稳步回升。在您看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体现在哪些方面?
  余淼杰:从消费来说,预估一季度要比去年同期增长6%-7%。消费,第一季度比较稳定且积极。此外,对今年的外贸充满信心,并不认为会像某些评论所说今年出口会特别难。去年11月乃至今年1月的外贸情况之所以不乐观,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去年供给受到一定冲击。另一方面,去年年底外企有所疲软,但现在来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今年,外贸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火车头,进出口总额保守估计将接近50万亿,贸易顺差达6万亿。增长亮点源于“一带一路”合作,“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从今年开始甚至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都会稳定在三分之一左右。防疫政策优化后,中国供给的发动机已开始全部启动。我认为,今年外贸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劲的“火车头”。
  如何“扩内需促消费”?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发力
  封面新闻: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今年也将开展“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增强消费信心和活力,哪些举措可以助力激发市场活力?
  余淼杰:扩内需、促消费,要采用积极的宏观政策,具体来讲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内需,首先要保证老百姓持久收入的上升,首先要确保收入持续稳定。收入持久稳定需要保障充分就业,充分就业需要经营主体稳定,稳定经营主体就要帮助疫情冲击之下的困难产业存活下来,取得良性发展。这就需要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扶持实体经济,特别是让中小微企业能更好发展。
  另一方面,要提升可支配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通过进一步减税降费,来保证老百姓的可持久收入充分上升。因此,我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促进内需拉动消费的必要条件。
  封面新闻: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
  余淼杰:面临的挑战有三方面,第一是需求的疲软,目前看来有所缓解,但还是要做好积极应对。第二是供给的冲击,我们的产品必须努力向中高端上游爬升,通过高水平的供给来创造有效的需求。第三是预期的减弱。
  发展经济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提升实体经济和制造业,运用积极的宏观政策靠前发力,这里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等等。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在全球未有大变局之下,各国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中国经济已经是一枝独秀。所以,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是有道理的。未来要守住预期,稳住预期,通过高质量供给来创造有效需求,应对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
文章来源: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实习生 黄艺南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全国人大代表余淼杰:建议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2023/3/4 9:05:45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更多>>

版权所有 现代畜牧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2659号